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层适宜的梅毒检验技术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感染的性传播疾病,是经典的性病之一.梅毒可以引起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坏和病变,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另一方面,梅毒又可以多年无临床表现而呈潜伏状态,仅在血清学试验时才被发现.无临床表现的潜伏梅毒具有隐蔽的特点,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隐性梅毒通过性传播感染性伴,及通过母婴传播引起先天梅毒,是近十年来梅毒发病率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1].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对梅毒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两大类,而血清学检测是临床常用且重要的检测方法.
-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B型尿钠肽原水平检测对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的评估
目的:评估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联合B型尿钠肽原水平检测对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 ~2017年10月接收的115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资料,依据是否心衰分成2组,实验组35例(心衰)与对照组80例(非心衰),比对2组LVEF、LVID数值及BNP水平,并分析不同killip分级与LVEF数值、BNP水平相关性.结果:实验组LVEF数值(42.56±12.48)% 较对照组更低,且LVIDD数值(60.82±11.31)mm、BNP水平(11544.27±7256.14)ng/L较对照组更高(P<0.05);心功能killip分级与LVEF数值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BN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经胸壁UCG联合BNP水平检测全身性感染患者可有效判定心衰,相关性分析可知心功能Killip分级与LVEF值呈负相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
-
警惕新生儿败血症
败血征多数是由于母亲感染所致,在分娩前如果母亲有发烧,细菌感染,细菌会通过羊水感染胎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浑浊发臭、新生儿皮肤破损、脐炎等都提示有造成新生儿败血征的可能性.败血症严重者会危及宝宝的生命!关于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仍是目前新生儿期很重要的疾病,其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10‰,早产婴儿中发病率更高.菌血症指细菌侵入人体循环后迅速被清除,无毒血症,不发生任何症状.
-
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Mondor综合征34例
Mondor综合征属胸部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多因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外伤或手术引起,在临床上常有发生,但鲜有报道.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Mondor综合征34例,并与西药治疗对照21例比较,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
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对感染性休克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严重感染患者血二胺氧化酶活性(DAO)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发生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严重感染患者于全身性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的DAO活性,并选择1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全身性感染组、严重全身性感染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另根据感染性休克发生与否分为非休克组和休克组,并分别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1.92±0.42)相比,全身性感染组DAO活性(2.50±0.98),严重全身性感染组DAO活性(2.80±1.06)和感染性休克组DAO活性(3.42±1.19)明显升高,P<0.05;分别同全身性感染组(2.50±0.98)和严重全身性感染组(2.80±1.06)相比,感染性休克组DAO活性(3.42±1.19)明显升高,P<0.05.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入选研究时的DAO活性升高较未发生感染性休克更为显著[(3.17±1.12)vs(2.35±0.85),P<0.05],且第3天的DAO活性明显升高[(3.34±1.03)vs(2.31±0.83),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佳阈值为2.7 U/ml.结论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在严重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且血DAO活性可以预测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
应强化和落实严重感染的早期加强治疗策略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救治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而且常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多数急性胰腺炎为水肿型,无明显并发症,呈自限性病理生理过程,不需特殊监测和治疗,但急性胰腺炎中约有20%为重症,预后凶险,病死率高达30%~40%.重症急性胰腺炎是指急性胰腺炎伴有器官功能障碍,或胰腺出现坏死、脓肿,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全身性感染是重症胰腺炎患者突出的问题.严密的生命体征、器官功能监测和加强治疗是影响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关键.
-
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分析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临床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59例患儿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患儿予抗病毒,营养心肌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尤其应注意心肌损害的诊断和治疗.
-
严重感染患者早期血D-乳酸水平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度无关;血D-乳酸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感染性休克发生的指标.
-
口炎涂剂用于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
口腔炎是肿瘤化疗中常见的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正常进食,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肿瘤化疗后的口腔炎发生率因肿瘤类型、化疗药品等相差很大,多在20%以上,可高达97%。[1,2,4]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方法预防或护理此类 口腔炎。国外曾有人报道用Gm-CSF冲洗口腔,[2]用含纤维蛋白溶酶、DNA酶的冰条冷冻[1]治疗化疗后口腔炎,但价格 昂贵。国内多采用锡类散局部涂抹,甲硝唑液、洗必泰液漱口,也有报道用吹氧联合干扰素 法等治疗口腔炎,但效果不够理想。
-
烧伤科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特点及防治策略
感染是烧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创面加深、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1]。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尤其是具有多重耐药属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是烧伤创面及全身性感染中的主要致病菌[2]。 MRSA是指对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或mecA基因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3]。医院内各个科室的MRSA感染率不尽相同,其中以烧伤科、重症监护室、神经外科的感染率高。通过文献报道可知,由于各科室疾病各具特点,其感染及传播方式也不尽相同, MRSA菌株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了解烧伤病房MRSA菌株特点及其感染、传播途径,对烧伤科MRSA感染的救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方案。现根据文献资料对烧伤病房MRSA感染特点及防治策略作一综述。
-
人类巨细胞病毒的耐药性研究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是自然界广泛存在而又具有严格种属特异性的病毒,包括感染人、鼠、马、牛、猪、猫等各种巨细胞病毒.他们有广泛的地区分布,常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导致人类疾病的是人巨细胞病毒 (HCMV).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常普遍,但多呈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感染.多数人在儿童或少年期受HCMV感染而获得免疫.在孕妇,原发或新的重复感染均可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或围产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综合征,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CID).成人感染HCMV则多发生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下,尤其多见于因器官移植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及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
-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的集束化治疗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以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30%~70%.严重感染是指全身性感染合并器官功能衰竭,其中合并循环功能衰竭称为感染性休克.
-
对国际上有关全身性感染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的一些看法
200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SCCM)、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外科感染学会对1991年ACCP/SCCM提出的全身性感染及相关术语的定义与诊断标准进行重新评估,终形成共识文件[1],后又于2004年3月颁布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2].诊断标准及治疗指南的颁布有助于全身性感染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该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存在一些瑕疵和自相矛盾的地方,现指出并谈谈笔者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
-
创伤后脓毒症的预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研究证明,创伤后伤道/创面局部感染、肠源性细菌/毒素移位均可导致脓毒症(sepsis,也有人翻译为全身性感染).脓毒症被定义为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诱发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重要前提,也是导致创伤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创伤后脓毒症及MO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成为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从创伤后脓毒症预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临床意义、面临的困难与争议及发展趋势作一述评.
-
褥疮护理中碘伏的应用
褥疮是因长期卧床,经久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的缺血、缺氧,组织营养不良可致软组织溃烂坏死.这种情况多发于老年及营养不良的患者.褥疮的发展很快,如不及时处理的话,还会引起全身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进展
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sepsis)导致以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ICU中导致危重病病人病死的主要原因.在过去10年中,严重感染发生率增加了91.3%,并以每年1.5%~8.0%的速度上升.
-
半潜式持续低负压吸引在肠瘘并切口裂开中的应用
肠瘘并手术切口裂开是胃肠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全身性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我院2005-2010年使用半潜式持续低负压吸引处理肠瘘并切口裂开患者28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8例,年龄17~67(平均42)岁;高位肠瘘16例,低位肠瘘12例;高流量瘘19例,低流量瘘9例;单纯性肠瘘23例,复杂肠瘘5例.
-
严重感染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严重感染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的常见原因.全身性感染并发一个以上器官功能损害时称为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是严重感染的特殊形式,当严重感染合并循环功能衰竭时称为感染性休克.若导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器官同时或序贯性功能障碍,则诊断为MODS[1-2].可见,全身性感染、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和MODS往往是一个连续、序贯的发展过程,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未能遏制,都有可能导致MODS的发生.
-
大面积深度烧伤感染的防治
全身性感染或脓毒症是严重烧伤患者面临的大威胁,因为大面积深度烧伤造成体表和体腔的天然屏障破坏,全身免疫功能失衡,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本身又成为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机体与微生物间的相对平衡失调,不仅对高度致病菌易感性增加,而且对致病力很弱的病原菌易感性亦增加.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958年~1995年共收治烧伤面积80%TBSA以上患者314例,治愈166例,治愈率为52.9%,死亡148例,全身性感染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1958年~1980年全身性感染病死率占57.4%,1981年~1995年占40.6%,后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为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国辛辛那迪烧伤中心报告,烧伤面积>30%TBSA的烧伤患者全身性感染病死率为75%.上海瑞金医院报告烧伤面积>50%TBSA的患者全身性感染病死率66.7%.烧伤外科医生公认,重视烧伤感染的防治是提高大面积烧伤治愈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