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术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感染因素研究

    作者:郑佳;吴新萍;邱风兰

    目的:研究多中心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敏感性,分析其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3月6所医院3168例食管癌胸腔镜手术患者,调查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将其敏感率,对食管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用药资料、临床疾病情况等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85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2.68%,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65.88%,下呼吸道感染占34.12;共培养出病原菌1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61.36%,革兰阳性菌49株占37.12%;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高,为92.86%~10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曲松敏感性高,为89.47%~100.00%;而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有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4 h是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多样,同时发生呼吸道感染因素多,在临床上要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控制,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蒋鲲;陈雯;贾德胜;陈和斌;王莹

    目的 分析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及感染因素,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6例急性发作患儿进行痰培养以及单因素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7.13%,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革兰阴性菌占73.17%,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15、13、12、11株;真菌占3.66%,其中克柔假丝酵母菌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占8.78%,主要为肺部感染占4.39%与气管支气管感染占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季节、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卡他莫拉菌等是哮喘患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住院期间应加强对哮喘患儿的管理,尤其是伴易感因素的患儿,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何玲;林雪梅;毛晓敏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江山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流行分离的PDRAB 58株及临床资料;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重复序列PCR(REP-PCR)对流行菌株进行基因水平鉴定.结果 58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均耐药;8例PDRAB患者中,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44例占75.9%,其次为血流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0.3%和6.9%;发生感染科室以ICU为主,36例占62.1%,58株PDRAB REP-PCR检测分为11个基因型,其中A型19株,为主要流行型别;住院时间≥2周、有ICU入住史、有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及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周是PDRAB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周围环境、呼吸机及呼吸机管道和医护人员的手携带PDRAB是引起交叉感染造成集中暴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医院内获得性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极高,且泛耐药率增加较快,早期识别和隔离传播者、加强环境器械消毒和医护人员手卫生、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控制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关键因素.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姚美华;潘雅明;叶志弘

    目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指导PICC置管。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7月PICC置管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ICC置管的感染情况,并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 PICC 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7.14%;共分离出病原菌9株,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各1株;穿刺次数、护理人员操作经验、刺激性药物使用、白细胞数偏低、静脉炎以及导管留置时间与PICC置管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引发PICC置管感染的因素较多,导致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出现率居高不下,掌握PICC置管患者感染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 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英华;练祖平;白广德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动态变化以及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感染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357例肺癌患者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痰液、咽拭子、尿液、胸腔积液、粪便、局部病灶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357例肺癌患者发生感染71例,感染率为19.9%,小细胞肺癌较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和肺部为主,占43.7%;共检出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92株占54.8%,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25株占14.9%,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年内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菌感染呈下降趋势;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肺癌 TNM分期、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预防用药等是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是医院易感人群,且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肺癌 TNM分期、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预防用药等是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余威英;徐小娟;魏凌云;胡芳

    目的 从护理的角度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佳的护理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医院ICU108例行机械通气患者VAP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108例患者中20例发生VAP,发生率18.5%,其中9例经治疗好转成功脱机,占 45.0%,另有9例死亡,占45.0%,2例自动出院;经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年龄、意识障碍、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时间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P<0.05).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加强和重视口腔护理及预防患者误吸和反流,正确有效吸痰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妇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李霈;袁丽芬;邓钢

    目的:探讨影响妇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及预防对策,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行妇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38例作为感染组,选取未发生切口感染的3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讨论预防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备皮至手术时间、主刀医师年资、手术时间、是否为急诊手术、缝合人员是否为主刀、术后预防用药、夏季手术、病房条件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污染切口的程度也是引起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检出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10株占26.3%、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31.6%。结论引起妇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因素是多样的,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保证患者的预后及健康。

  • 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沙霞;彭湛;谭阿林

    目的:探讨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感染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为控制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258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结果258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96例,感染率为3.7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统、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39.58%、31.25%、16.67%;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8.18%、21.82%、18.18%;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为95.20%,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高,分别为90.00%及87.50%,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妇产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贫血、糖尿病等。结论妇产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素较多,与患者高龄等因素相关,针对高危因素积极采取应对策略进行预防,可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感染率。

  • 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文玉琴;韩冬梅;阴文娟

    目的 分析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更好地预防与控制该类手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分析18例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手术人员培训,严格临时人工角膜及器械消毒管理制度,规范角膜保存及管理,强化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意识.结果 通过各项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预防及控制了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手术感染的发生,规范了该类手术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增强了手术人员无菌观念及医院感染意识,保证了手术安全,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培训、规范围手术期各种无菌操作、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是有效预防及控制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感染发生的关键.

  • 肺结核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因素分析

    作者:余立军;章琳;郑超群;戴小爱;张德忠

    目的 分析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71例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对其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49例感染率26.92%,女性22例感染率24.18%,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1~55岁的24例感染率17.39%; 56~73岁47例感染率34.81%;56例患者存在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房颤、矽肺等基础疾病,感染率35.67%;53例应用抗菌药物,感染率31.36%; 62例术后无效排痰,感染率91.18%;所有肺部感染患者均在肺结核术中进行了插管麻醉等侵入性操作,感染率26.01%;年龄、存在基础疾病、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术后有效排痰是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结核术后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较大、存在基础疾病、应用抗菌药物、进行侵入性操作及未有效排痰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避免术后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对策.

  • 3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的基因芯片检测结果初步分析

    作者:孟西娜;许飞

    目前我国将流产定义为妊娠在28周以前,胎儿在1000g以下者,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在所有临床确认的妊娠中,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连续2次及2次以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5%,连续3次及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发生率为0.5%~3%[1].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指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其中50%左右可以找到明确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流产的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突变以及多因子遗传.尤其是在前3个月的流产胚胎中,50%以上显示出染色体异常,但仍有40%左右的流产原因不详[2].

  • 吸烟与子宫颈癌

    作者:黄雯;朱瑾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它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于第2位,其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1].大量循证医学和生物学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不是所有HPV感染的患者都罹患宫颈癌,提示还有其他致癌因素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除了HPV感染因素之外,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吸烟、早婚、早育、多产及口服避孕药等,其中吸烟与宫颈癌相关性的研究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

  • 产前感染对早产及早产儿的影响

    作者:余加林

    早产分为自发性(spontaneous)早产和诱发性(indicated)早产,自发性早产包括未足月分娩发作和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membrane,PPROM),诱发性早产则为医源性或复杂的病理产科因素使孕母或胎儿处于不利情况时造成的.在美国,自发性早产占2/3,诱发性早产只占1/3,因此防治早产的策略重点应放在自发性早产上.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自发性早产的原因中,产前感染占很大比例[1].调查发现,体重<1000 g的早产儿中1/3以上母亲都有绒毛膜羊膜炎,经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在20~36周早产儿中为18.7%(123/679),足月儿中为5.2%(392/7505),而更早的流产(20~28周)中则为23%,较33~37周早产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11%)更高[2].可见,妊娠越早期的早产,感染因素越重要.在妊娠后阶段,几乎任何有可能导致胎儿感染的致病因素都可引发早产[3].

  • SIRS、MODS与DIC

    作者:郭在晨

    随着对机体严重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如创伤、理化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反应过程认识的逐渐深入,发现其结果往往殊途同归.

  • 儿童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作者:卢根;申昆玲

    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指一组以良性组织细胞增生和活化伴随其噬血细胞现象的一类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有各种遗传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的基础上,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形式.其显著特征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活化、增殖伴高细胞因子血症.其发病主要是被感染诱发.感染因素中常见的是病毒,其中又以EB病毒为常见[1],称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pstein-Barrvirus associated-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EBV-HLH),现就该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川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麟;杨作成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近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KD属急性自限性血管炎综合征,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因素所致的急性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 严重脓毒症抗凝治疗的新认识

    作者:姚咏明;孟海东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指在感染因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基础上合并脏器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足或低血压.早期过度炎性介质的释放是脓毒症发病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近20年来,人们治疗严重脓毒症的重点主要针对体内失控性炎症反应,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内毒素中和抗体、各种致炎细胞因子的特异性抑制剂等,但是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均未证实上述措施能显著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甘肃省天水市MSM中HIV感染因素的配对研究

    作者:王热勤;李江红;焦永明;贺小文

    目的 了解天水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分析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3名感染HIV的MSM,按照调查时间1∶4的比例进行配对,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MSM 800例,HIV抗体确认阳性23例,匹配HIV阴性的MSM9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在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的比例、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的比例、曾有同性商业性行为的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者,感染HIV的比值比(OR)值为10.53;曾有同性商业性行为者感染HIV的OR值为2.95.结论 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和曾有同性商业性行为是MSM感染HIV的危险因素.

  • 163 分泌性中耳炎的感染因素及其致病机理

    作者:高静;梁象逢

    感染因素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已为大家所公认.本文着重从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白血病患儿口腔健康问题研究现状

    作者:姜静;朱红

    白血病患儿口腔健康状况不佳不仅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是重要的致死性感染因素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白血病患儿口腔健康问题的现状及白血病治疗前、中、后口腔健康维护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对儿童口腔科医生诊疗有所帮助.

801 条记录 9/41 页 « 12...6789101112...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