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

    作者:黄静沁;许闪闪;李智;郑特;翁文浩;王佳谊

    目的:证实白血病诊断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及骨髓病理诊断联合检查,对6例白血病,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M3a、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HC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2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 M0进行诊断。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后确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确诊;HCL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和骨髓病理诊断确诊;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经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查对该病例仍难以准确判断,终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帮助确诊。CLL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流式细胞术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分化型经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查和染色体核型分型综合确诊。结论综合运用多种检验项目对确诊环境改变、老龄化等原因引起的不典型白血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表达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发病关系

    作者:曾艺;张进;肖波;周文斌;李静;章坚

    目的:初步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40/CD40L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PM/D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0、CD40L的表达,并与正常健康人对照.结果:CD40、CD40L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几乎无表达,但在PM/DM患者表达增高,P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0.24±4.15,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35±0.77;DM患者CD40平均荧光强度为13.67±5.83,CD40L平均荧光强度为1.73±0.98.PM/DM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40/CD40L的表达可能参与了PM/DM的发病.

  • 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中CD44s及CD44v6表达

    作者:周烨;周决;施达仁;朱慰祺

    目的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 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 LI (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流式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与生物安全管理

    作者:吴丽娟;许东升;Betty Li

    流式细胞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领域一项新技术,其检验全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淋巴细胞亚群流式分析为例,介绍流式细胞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及生物安全管理中的方法和经验.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辅助性T细胞17及白介素-17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尹冬华;谭明娟;周辰;潘晓东;赵慧娟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比例及白介素-17(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老年CHF住院患者作为CHF组(n=30),同时设置对照组(n=30),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和IL-17的水平. 结果 CHF组外周血中Th17/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83±1.04)%比(2.25±0.78)%,P<0.05];CHF组患者外周血中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97±3.06) ng/L比(6.12±2.34) ng/L,p<0.05]. 结论 老年CH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升高,调节Th17细胞的治疗可能为CHF治疗提供新思路.

  • 内镜超声检查术在胃淋巴瘤的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莹;诸琦;孙蕴伟

    胃肠道是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易累及的部位,其中以胃淋巴瘤常见,约占胃肠淋巴瘤的70%左右[1].虽然胃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在胃恶性肿瘤中仅占3%~5%[2],但有报道称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3].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淋巴瘤的常规手段,因本病多起源于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部分病例内镜下黏膜表面可表现正常或仅有轻度糜烂等类似炎症表现,故单纯活检可出现假阴性.由于技术上的优势,内镜超声检查术(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逐渐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以判断胃淋巴瘤浸润深度及周边可疑淋巴结.不仅如此,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 EUS-FNA)与免疫组织(细胞)化学(immunocyto chemistry,IC)、流式细胞学(flow cytometry,FC)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又使得胃淋巴瘤的诊治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广东籍中老年人结直肠癌分子遗传学的致癌途径

    作者:张萌;谢丹;曾穗德;文剑明;林汉良;陶瑜;林锋;许文杰

    目的探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年龄>50岁)结直肠癌(CRC)的分子致癌途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中老年人CRCs的DNA倍性及p53、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60例广东籍中老年大肠癌患者中,有43例(71.7%)为非整倍体DNA的含量,39例(65.0%)出现p53蛋白过度表达,2例(3.3%)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这组CRC的DNA倍性与p53蛋白表达有关(χ2=5.683, P=0.017),43例非整倍体DNA含量的CRC中,有33例(76.7%)呈p53蛋白过度表达.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2例CRC,全部为二倍体的DNA含量,均呈p53蛋白的正常表达,另外有15例(25%)肿瘤既未出现非整倍体DNA含量,又未丢失hMSH2或hMLH1蛋白,其中多数(10/15)表达正常的p53蛋白.结论在中国广东地区中老年人CRC中,hMSH2或hMLH1蛋白的丢失率低,多数(71.7%)肿瘤是沿染色体不稳定途径而发展.

  •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差错控制

    作者:林伟贤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是一种将细胞生物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理论高度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分析技术和产物能够对细胞或微球的物理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性状及功能状态等定性或定量检测并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对分类数据的多参数检测细胞分析技术[1-2].是当代先进的细胞定量分析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临床的多个领域上,同时也一直走在科研的道路上.流式细胞学在临床检验的领域上也逐步的从免疫学、血液学逐步进入到肿瘤学、分子生物学等更多的方向[3-4].虽然流式细胞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但其存在影响流式细胞术实验的因素却很多,所以相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以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影响[5-6].

  • 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

    作者:范存刚;周景儒;张庆俊

    目的 探索分离人胎肺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人工流产胎儿的肺组织,分别以组织块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表型、成脂和成骨分化的多向分化潜能并证实其MSCs特征.结果 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细胞,在原代培养初期的形态有所不同,但培养后期和传代后均为长梭形的贴壁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两种方法分离的细胞均表达MSCs标志物CD13、CD29、CD44、CD90、CD105、CD166及HLA-ABC,但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标志物CD45、CD34、CD14、CD38、CD133和内皮相关抗原CD31,也不表达CD41a、CD42b、CD49d、CD106、CD61和HLA-DR.成脂诱导3~5d后,部分细胞转变为肥大、扁平的多角形细胞;1周后可见细胞内有囊泡状脂滴积聚;2周后脂滴增多、变大,并可被红O着色.成骨诱导者细胞内逐渐出现钙盐沉着,经诱导2周后大部分细胞内可见因钙盐沉着被茜素红S着色.结论 组织块培养法和胶原酶消化法均为获得人胎肺MSCs的有效方法.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结膜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晓利;何湘珍;肖启国;陈鹏;戴涛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42例(7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A组)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术中应用MMC组(B组),分别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应用硝酸纤维素薄膜滤纸取2组患者眼表结膜上皮组织,结膜印迹细胞学对杯状细胞、炎症细胞等进行定性检查,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率进行定量检查.结果 翼状胬肉区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明显(100%),细胞变长,核/浆比减少,杯状细胞较多;术后30 d、90 d结膜上皮细胞形态规整、小而密集、含大量杯状细胞.2组术后非胬肉区结膜杯状细胞数量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均<0.05),2组术前、术后各观察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F=4.48,P=0.02;B组:F=3.47,P=0.04);术后1~14 d炎症细胞明显.2组患者术前非胬肉区球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率A组平均9.52%±4.42%,B组平均9.66%±3.91%,与正常(6.75%±1.29%)相比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前、术后各观察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F=5.21,P=0.001;B组:F=4.53,P=0.003),其中A组术后7d、14 d与其他观察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4 d与其他观察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中局部应用MMC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眼表,且毒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组织黏附分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彭娟;许雪亮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ICAM-1、ELAM-1、CD44(HCAM)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外肌的表达水平.方法手术获得的眼外肌分为两组:正常组和TAO组.分别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测定11例TAO患者14条眼外肌标本和10例正常者眼外肌标本ICAM-1、ELAM-1、CD44表达水平. 结果 正常组ICAM-1、CD44少量表达,未见ELAM-1的表达.TAO组ICAM-1在眼外肌束膜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调.ELAM-1在间质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CD44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调.肌细胞本身未见黏附分子表达.CD44在眼外肌束膜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表达水平高.两组间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ELAM-1、CD44在TAO患者炎性细胞中表达上调.

  • 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学研究

    作者:崔巍;孔德铭;路强;云丽娜

    背景 研究表明,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患病率较汉族人群高3.02倍,了解其发病原因及机制对于蒙古族人群PACG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目的 从小梁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蒙古族PACG的发病机制.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组198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纳入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蒙古族PACG患者32例32眼及汉族PACG患者40例40眼,另选取因眼外伤需摘除眼球的蒙古族正常人13例13眼及汉族正常人17例17眼作为对照.术前测量受检眼眼压.所有患者均于常规小梁切除手术时取小梁组织,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染色,在FACS alibur型四色流式细胞仪上进行双参数分析,测定坏死、凋亡和正常细胞的百分率. 结果 蒙古族、汉族PACG组及蒙古族和汉族正常对照组眼压测量值分别为(35.97-±7.11)、(38.70±6.82)、(14.69±2.91)和(13.59±2.91) mmHg(1 mmHg=0.133 kPa),4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144,P=0.000),其中蒙古族PACG组和汉族PACG组的眼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PACG组、汉族PACG组及蒙古族正常对照组、汉族正常对照组小梁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14±0.67)%、(5.40±0.69)%、(5.86±0.91)%和(2.29±0.6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88,P=0.000),其中蒙古族PACG组小梁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汉族PACG组和蒙古族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PACG组和汉族PACG组比较、蒙古族正常对照组和汉族正常对照组间小梁细胞的凋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细胞凋亡率随着眼压的升高而增加(b=0.990,F=10.209,P=0.009),直线回归方程为Y=2.788±0.092X.结论 蒙古族PACG人群小梁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汉族人群,是否与蒙古族PACG发病率高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作者:娄朝晅;林世和;舒砚文;肖宏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CHF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4mg/d,治疗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检测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水平,体外增殖抑制试验检测Treg的抑制功能.结果:经过12周加用培哚普利的治疗后,患者Treg比例增加,Foxp3表达增高,并且Treg的抑制功能增强.结论:培哚普利通过上调Treg的表达,并恢复其抑制功能,调节CHF患者的免疫失衡而发挥其治疗作用.

  • 《流式细胞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解读

    作者:翁香琴

    流式细胞学(flow cytometry,FCM)免疫分型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面或胞内抗原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从而对细胞的系列、分化程度、表型是否异常等进行分析判断的高通量、高敏感性检测技术,在血液肿瘤诊断、亚型分析以及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肾上腺髓质素在肾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作者:王东彬;蔡文清;杨书文;黎玮;张勇;汪鑫;杨照宇;乔娜

    目的 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在肾细胞癌(R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33例肾肿瘤组织中肾上腺髓质素的表达,并定量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结果 肾上腺髓质素在33例肾肿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100.0%,在33例正常肾组织中仅有3例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9.1%;并且肾上腺髓质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强度(1267.84±127.52)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970.36±171.46,P<0.05).肾上腺髓质素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肾上腺髓质素在肾肿瘤组织中表达与MVD呈正相关,肾上腺髓质素可能参与肾肿瘤新生血管生成.

  • 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李优伟;陈正光

    手术切除取样淋巴结常常在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进行,不但创伤大,而且仅局限于手术野范围之内,常发生取样错误,诊断符合率低[1].细针穿刺活检创伤性较小,操作简单、安全,配合应用免疫组化分析和流式细胞学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2].Micames等[3]对内镜超声导引下细针穿刺活检分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显示穿刺CT扫描有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90%和97%,而穿刺CT扫描无异常的纵隔淋巴结,敏感度仅为58%.细针穿刺活检的另一个焦点问题是假阴性率,病变的钙化、坏死以及周围炎症都可能是产生假阴性的原因,延误诊断和治疗.再次,由于自身的限度,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对一些病变不能进行诊断和鉴别[4].本文在系统地复习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应用的基础上,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分子影像学在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 非诺贝特部分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成熟

    作者:施鸿毓;姚康;孙爱军;黄榕翀;贾庆哲;王克强;邹云增;葛均波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非诺贝特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的Cellgro培养5天,使其分化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人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经非诺贝特预干预后,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再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型(CD1a、CD40、CD86和HLA-DR),FITC-右旋糖苷检测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结果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非诺贝特组CD1a、CD40、CD86和HLA-DR分别为46.50%±11.39%比68.80%±5.89%(P<0.05)、56.76%±11.16%比72.97%±10.38%(P<0.05)、65.74%±9.94%比79.82%±22.07%(P>0.05)和60.72%±11.85%比83.24%±6.60%(P<0.05);非诺贝特部分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减弱树突状细胞吞噬功能(83.12%±3.10%比57.78%±23.28%,P<0.05).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非诺贝特组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分别为64.9±18.5 ng/L比106.7±20.7 ng/L(P<0.05)、26.0±8.8 ng/L比50.3±9.9 ng/L(P<0.05)和33.4±13.4 ng/L比66.1±2.6 ng/L(P<0.05).结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α激动剂非诺贝特可以部分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成熟,这可能是它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 癫癇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活化的变化

    作者:王建平;曹亚芹;苏怡凡

    目的 探讨癫癇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KB(nuclear factor-kappa B,NF-kB)活化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84例癫癇患儿治疗前后及32例正常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kB的活化情况.结果 各实验癫癇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kB的活化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全身发作组和分类不明组的癫癇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kB的活化明显高于部分发作组(P<0.01),且全身发作组高于分类不明组(P<0.05).癫癇患儿部分发作组、全身发作组及分类不明组在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KB的活化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意义.结论 癫癇发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KB的激活是增加的,与发作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28与CD40/CD154的表达研究

    作者:李辉;石理华;叶启发;明英姿;李瑛

    目的 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中共刺激分子CD28与CD40/CD154表达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于术前1、术后1、3、7、14、21和28 d分别取外周血,对AR受体,在临床诊断急性排斥反应当天和抗排斥治疗1周后额外采血.对白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共刺激分子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1、3 d内CD28+、CD4+CD28+、CD8+CD28+细胞比率均有显著下降,但术后7 d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AR时表达上升,其中CD28+和CD4+CD28+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下降至术前水平.AR时CD40+和CD154+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40、CD154在移植后排斥反应时表达上调,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临床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 黑色素瘤黏附分子CD146在IgA肾病肾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爱平;刘培培;王艳侠;丁尧海;郭云珊;张磊;姜晓宇

    我国IgA肾病(IgAN)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8.2%[1],但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黑色素瘤黏附分子( CD 146,Mel-CAM,MUC18,A32,S - Endo-I)在IgAN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IgA沉积的关系及分布特点,以期在分子免疫病理水平对IgA肾病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治IgAN提供依据.

49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