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eckel憩室并异位胰腺致肠梗阻一例

    作者:刘仕琪;牛建华;木拉提;董小刚

    患儿:男,哈萨克族,顺产,2个月大.因"停止排气排便伴腹胀2 d"急诊入院.否认妊娠期疾病或服药史.患儿无明显诱冈开始出现呕吐、腹胀症状,停止排气及大使,第二天症状较前加重.体温达39℃,第二三天凌晨2:00急诊入院.身体检查:T 38.7℃,P 180次/min.神智清楚.精神差.无哭闹,吸吮及拥抱反射正常,全身皮肤无发花及淤斑,皮温和皮肤弹性正常,四肢末梢循环可,心肺未查及明显异常.

  • 小儿回肠异位胰腺继发反复肠套叠一例

    作者:徐冰;蒋欣;刘文英

    患儿:男,3岁.因反复腹痛7 d,超声提示肠套叠入院.患儿发病后至当地医院就治,诊断为肠套叠,予空气灌肠复位2次,复查超声仍提示肠套叠,症状无缓解转入我院.

  • 异位胰腺致幽门梗阻一例

    作者:张二划;侯广军;靳三丁;杨金花

    患儿:男,10d.以呕吐1周入院.出生2d开始呕吐,频繁,喷射性,不含胆汁,胎粪正常.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心肺正常.

  • 小儿脐部异位胰腺囊肿并出血、感染一例

    作者:陈道瑾;吕新生

    异位胰腺为先天性疾患,常见于胃肠道,位于腹壁者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患儿:男,1岁半.脐部肿块1年余,因肿块增大伴疼痛发热1天,于1990年9月20日晚急诊入院.一年前,其母发现患儿脐部有肿一块,约2cm×3cm大小,质软,无压痛,压之不缩小,表皮色泽正常,患儿无不适.

  • 儿童异位胰腺致下消化道出血

    作者:陶文芳;王凤兰;马玉琳

    我科自1970年以来共收治儿童异位胰腺致下消化道出血4例.3例为单纯异位胰腺部位糜烂溃疡出血;1例同时并发肠重复畸形.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女各2例.年龄为5~12岁.全组患儿皆表现轻度至中等度腹痛发作后排柏油样血便史.腹痛发作呈间歇性,经内科止血药物及输血等支持疗法,可收到暂时性临床效果.

  • 回肠异位胰腺致肠套叠影像表现一例

    作者:李超;尉志红;靳宏星;任基伟

    病例资料 患者,男,33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逐渐加重10d,并出现黑便就诊.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左中腹肠管壁不均匀增厚,厚约1.75cm,呈靶环样结构.考虑肠套叠可能性大.CT检查:局部回肠不均匀环形增厚,厚度基本同B超检查,平扫密度均匀(图1),CT值约46HU,增强扫描强化较均匀(图2),三期CT值分别为55HU、58HU、76HU;并可见近端肠管及系膜向病变处肠腔内突入(图3),小肠系膜间可见多发点样淋巴结,直径约0.3~0.7cm.考虑淋巴瘤,肠套叠形成.胶囊肠镜提示回肠黏膜下肿物,间质瘤可能性大.

  • 胃窦异位胰腺一例

    作者:张旭辉;陈晓荣;张珊珊;万华;曹院国;陈涛

    病例资料 患者,女,43岁.1周前体检胃镜显示胃窦隆起性病变,于2013年7月6日人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T37°,P 72次/分,Bp 116/76 mmHg.发育正常,神清语明,皮肤无黄染.腹平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体检胃镜显示:胃窦隆起性病变,中央有脐样凹陷.人院行CT增强检查,CT增强显示:动脉期胃窦见一大小约3.2cm×2.8cm占位,其内见片状强化影(图1),强化方式同胰腺,周围见片状脂肪样密度影(图1),静脉期持续强化(图2),MPR显示病灶位于粘膜下,胃粘膜面完整(图3).CT诊断:胃窦占位多考虑良性病变.遂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窦后壁见一大小约3.7cm×2.9cm大小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呈黄白色,质韧.术后病理确诊为异位胰腺.

  • 壶腹部十二指肠壁内异位胰腺致梗阻性黄疸一例

    作者:李胜;闫力永;许翠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再发加重伴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尿黄1周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明显黄染,剑突下深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余未见异常.

  • 腹部异位胰腺增强CT表现

    作者:宋瑞;彭健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胰腺的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腹部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增强CT表现.结果:38例均为单发,病变位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15例,空肠5例,回肠3例,小肠系膜1例;24例患者行CT增强检查,其中12例在CT图像上可观察到明确病灶,另外12例在CT图像上未见明确病灶,CT对病变的显示率为50%(12/24).在CT图像上可观察到明确病灶的12例患者中,病灶长径(LD)为1.00~3.00 cm,平均(1.89±0.69) cm,短径(SD)为0.60~1.60 cm,平均(1.13±0.35)cm.胃部HP病灶呈宽基底梭形或扁丘状隆起,十二指肠及空肠HP病灶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两组LD/S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82.90+13.49) HU和(101.82+14.79) HU,与同时期正常胰腺CT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93).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3例,其中1例可见“导管征”;10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病变向腔内生长为主7例,腔内外生长4例,腔外生长1例.12例中10例病变位于黏膜下.结论:腹部异位胰腺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相关信息.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

    作者:刘欢欢;张欢;杜联军;张琰琰;潘自来;诗涔;陈克敏;严福华

    目的: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E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胃肠道EP的CT资料,分析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11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胃窦小弯侧1例,胃体小弯侧6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1例.EP长径1.6~2.9cm,短径0.9~1.6cm,长轴均与胃肠道壁平行.7例胃部EP均呈卵圆形;4例肠道EP中,1例呈卵圆形,3例形态不规则.9例边缘模糊,2例边缘清晰.CT平扫示EP密度较均匀,无囊变及坏死.4例显示表面脐凹征,2例中央见导管征.增强示EP均呈明显持续性强化,类似正常胰腺的强化方式.结论:胃肠道EP的长径大小、长轴方向、强化方式、脐凹征及导管征等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上述特征可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及与正常胰腺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光超;丁玉芹;窦丽娜;孙晋军;郝敬明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EP)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EP的CT资料.术前均行CT平扫及两期增强扫描,从病灶的部位、生长方式、边界、被覆黏膜强化情况分析CT表现特征,并测量长径(LD)、短径(SD)、EP及正常胰腺的CT值,对EP及正常胰腺平扫、动脉期及门静脉期三期CT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EP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及正常胰腺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CT值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EP位于胃部8例,位于十二指肠5例,位于近段空肠1例;10例向腔内生长,9例边界不清,3例出现病灶被覆黏膜明显强化,1例病灶内出现囊变,1例中央见导管征.LD/SD >1.4的有9例;EP与正常胰腺的平扫及动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5、-5.874,P<0.05),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2,P>0.05).EP自身动脉期与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51,P>0.05),正常胰腺实质自身动脉期与门静脉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22,P<0.05).结论 E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种CT征象联合应用,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 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附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窦丽娜;徐青

    目的 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6例均行CT增强扫描,观察其CT表现特征.结果 6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发生在胃部2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均位于空肠).CT平扫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多均匀,边界清楚,与胃肠道壁呈广基底连接,向腔内生长者居多,2例可见小囊变区.CT增强扫描,6例均明显强化,强化方式类似于正常胰腺,其中4例均匀强化,2例可见小囊变区未强化.结论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本病正确诊断有帮助.

  •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陈秀珍;郭月飞;曾昭吝;方佳峰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3例(40%),十二指肠12例(36%),空肠6例(18%),回肠2例(6%),患者术前行CT和/或胃镜检查,10例(30%)术前诊断正确,14例(42%)误诊,其中9例误诊为间质瘤,3例误诊为平滑肌瘤,2例误诊为胃癌;9例(27%)因其他手术意外发现。4例病灶行胃镜下微创手术治疗,29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果33例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无手术并发症,随访4~64个月,经CT或胃镜复查,均未出现复发或与异位胰腺相关的病情恶化情况。结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易误诊和漏诊,治疗方案视患者有无症状以及病灶的位置、大小和病变的程度而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

    作者:吴光耀;田志雄;黄雄

    目的:分析消化道异位胰腺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25例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其中14例行CT增强检查.根据病变部位和临床症状,将消化道异位胰腺CT表现分为:黏膜下型、梗阻型、憩室型和溃疡型.结果:① 25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病灶.胃部12例,十二指肠7例,小肠6例(空肠4例,回肠2例).② 黏膜下型异位胰腺:胃部7例,发生在胃窦部大弯侧;十二指肠2例,位于球部.梗阻型:胃部3例,病变位于幽门管;十二指肠2例,位于壶腹周围区,胆总管梗阻;空肠3例,1例发生肠套叠.溃疡型:胃部2例,见中央脐凹征;十二指肠2例,位于球部.憩室型:十二指肠1例,位于乳突部;空肠1例;回肠2例,近回盲部.③ 病理显示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5例.在增强检查14例中11例类似正常胰腺强化,病理为Ⅰ型或Ⅱ型;3例强化不明显,病理为Ⅲ型.结论:消化道不同部位异位胰腺有不同CT特征,CT不同表现与异位胰腺病理组成相关,CT检查有助于对本病的正确诊断.

  • 空肠迷走胰腺2例报告

    作者:徐申耀

    在正常解剖位置以外的胰腺组织,称为迷走胰腺或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临床上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 例1,男,47岁。反复发作性上腹痛伴反酸、嗳气2年余,于.1995年8月2日入院。疼痛呈规律性空腹痛伴有肩背痛,有反复黑便史,经服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效而要求手术治疗。查体:一般情况差,体温37.0℃,呼吸20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5/12 kPa,巩膜无黄染,除剑突下压痛外无其它阳性体征。胃肠吞钡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于入院第4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十二指肠球部后壁可见1.2cm× 1.0 cm大小溃疡疤痕灶,与胰腺有膜性粘连。Treitz氏韧带30 cm空肠之对系膜缘肌层内有3.5 cm×2.5 cm淡黄色肿块,质地中等,取组织病检,浆膜面突起。正常位置主胰腺质软,色泽正常。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肿块部分肠切除吻合术。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慢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空肠胰腺异位。

  • 胃-异位胰腺1例

    作者:陶敏敏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4岁,感纳差,人消瘦,近2月来体重减轻约3kg.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轻压痛.B超:胆囊小息肉,肝脾胰肾无异常.化验:WBC3.2×109/L,血红蛋白93g/L.电子胃镜提示:胃底后壁见有一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大小约2.5cm×2.5cm,胃体粘膜正常.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查上腹部CT提示:胃小弯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占位,边缘光整且密度均匀,考虑胃间质瘤可能.

  • 1例空肠异位胰腺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鱼晓清;杨勤玲;牛建瑞

    空肠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发育畸形,因其病变部位较深,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亦无特异的检查手段,本病早期诊断极为困难,一旦确诊,均需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才能治愈[1].现报告1例空肠异位胰腺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患儿,男,14岁,以"间断呕血、黑便1月"入院.既往3月前因上消化道出血于本科行肠系膜囊肿切除术,术后仍反复呕血、黑便,严重时头晕、气短.1月前再次来本科住院治疗,给予输血、对症治疗后贫血症状好转,仍有黑便,伴全身乏力.

  •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36例临床观察

    作者:文明;彭德银;凌亭生;邹晓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南京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病例,筛选因异位胰腺住院行ESD的病例,归纳总结出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回顾分析操作过程、标本病理、随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SD治疗胃异位胰腺34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2例,平均操作时间66 min,平均切下标本大小21.0 mm×16.0 mm,标本完整切除率100.00%。随访并发症中,发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1例。结论 ESD是目前较先进的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获取准确病理学诊断,是异位胰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

    作者:鲍柏军;黄介飞;朱净

    目的 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 总结近6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及病理确诊的12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大弯侧.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 内镜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并可进一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 超声内镜对胃内异位胰腺与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比较

    作者:周雨迁;霍继荣;刘德良;胡长梅;欧大联

    目的 通过比较胃内异位胰腺与间叶源性肿瘤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以评价超声内镜对胃内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1月行超声内镜检查的599例胃内隆起性病变患者,将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与间叶源性肿瘤(GIMT)的内镜及超声内镜特征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①经病理确诊的异位胰腺共计18例,GIMT 58例.超声内镜诊断异位胰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84.44%、63.16%和86.36%.②异位胰腺发生部位主要为胃窦部,有16例;胃体大弯侧及后壁各1例.大体形态上表现为黏膜下隆起伴中央脐样开口8例,单纯黏膜下隆起10例.直径4~60 mm,平均5.14 mm.③超声内镜声像学提示异位胰腺表现为中等回声7例,低回声11例,无高回声病变.12例病变内部可见特征性的不规则管状或小囊性无回声.边界清晰规则的5例,欠规则的13例.13例起源于黏膜下层,2例起源于固有肌层;3例病变跨层次分布;无起源于黏膜肌层及浆膜层的病变.④胃异位胰腺与GIMT比较,在患者年龄、胃内生长部位、表面黏膜情况、起源层次、病变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内部有无灶性无回声区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异位胰腺相对年轻,病变较小,好发于胃窦,表面可有凹陷性开口,但不占多数;多起源于第3层胃壁,病变边缘多不光滑;与周围黏膜下层及固有肌层回声比较,内部回声多介于两者之间,且有2/3病变内部有灶性无回声区.结论 超声内镜是诊断胃内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但敏感性不高;超声内镜在一定程度上能鉴别异位胰腺与间叶源性肿瘤.

283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