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道异位胰3例报道

    作者:王济明;杜成友

    胆道异位胰腺临床罕见,我院近年收3例,结合文献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例1:女,55岁,因反复上腹疼痛伴胸背部不适7个月入院.体检: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胆囊未触及.B超:肝内胆管轻度树枝状扩张,胆囊多次重复探查未探及,总胆管起始段明显扩张,内径约1.5cm,内可见一直径不小于3.0cm之强回声.CT: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胆管内结石.手术发现,大网膜与右肝有广泛粘连,肝、胰质中,无包块.

  • 内镜下微创诊治58例胃异位胰腺临床分析

    作者:张莉敏;樊超强;赵晶京;张传涛;杨仕明

    目的 分析胃异位胰腺内镜下特点,评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胃异位胰腺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11月内镜下切除且病理诊断明确的58例胃异位胰腺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平均39.6(14 ~75)岁,包括行EMR 20例和行ESD 38例,总结其内镜特点,比较EMR和ESD的治疗效果.结果 部分患者以上腹部隐痛、腹胀为主诉;均单发黏膜下包块,表面完整,典型者可有中心脐样凹陷,占27.6%(16/58);超声内镜发现多来源第3层,回声不均匀,有时与固有肌层分界不清,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诊断均一致,达100%(58/58).行EMR20例,复发率20.0%(4/20),无并发症;行ESD 38例,无复发,2例术中出血和2例穿孔.ESD与EMR治疗胃异位胰腺相比,复发率低(P<0.01),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诊断率高,ESD治疗胃异位胰腺较EMR复发率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表现为腹部包块的空肠异位胰腺1例

    作者:王细文

    患者,男,35岁,主诉中腹部无痛性包块3个月,于2000年9月11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6月,无意间发现中腹部一肿大包抉,类圆形,直径约5 cm,位置较深,易活动,无压痛,以腹部包块收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10/75 mmHg,意识清楚,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心肺检查无异常,腹平软,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脐区可触及一肿大包块,直径约4.5 cm,位置较深,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包块触诊时不易活动.肠鸣音正常.经进一步检查后,于2000年9月20日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约4 cm处空肠壁有一约2 cm×2 cm×1.5 cm灰白色隆起组织,表面呈颗粒状突起,边界清楚.

    关键词: 腹部包块 异位胰腺
  • 异位胰腺18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红宾;房殿春;刘海峰;张翼军

    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异常,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溃疡、梗阻、炎症等并发症.我院自1970-2000年共收治18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 食道下段巨大憩室伴憩室内异位胰腺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詹玮;田甜;刘幸;廖欣;胡晓;李珀;吴晓萍;童娟;杨勤

    异位胰腺又被称为迷走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出现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且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位置、血管、神经及解剖关系的联系[1];食道憩室较为罕见,是食道管壁薄弱处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与食道相连的盲管状内有开口的腔隙,食道下段憩室又称为隔上食管憩室,发生较为罕见;在食道下段出现憩室并在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更极为罕见,而异位胰腺合并食道憩室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易误认为是食道瘘,结合影像、内镜检查并在手术后病理检查得以明确。两者都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因为,此二者合并起来发生实属罕见,且容易误诊,现将作者收治的食道下段巨大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病例报道如下。

  • 超声内镜在异位胰腺诊断中的价值与分析

    作者:聂丹丹;王烜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检查(EUS)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分析其误诊原因,提高对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2014年10月至2017年7月该院经EUS拟诊为异位胰腺的46例患者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理结果,比较EUS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 共收集到46例异位胰腺病例,EUS下异位胰腺以高回声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大部分边界清楚,以黏膜下层多见.46例EUS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83%(38/46).结论 EUS对于异位胰腺的诊断与鉴别有重要意义,但异位胰腺表现多样,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对异位胰腺有更多的认识,更准确地做出判断,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管理方式.

  • 胃底异位胰腺导管扩张伴囊肿形成误诊1例报告

    作者:李昊;徐子惠;黄方权

    患者,男,50 岁,2010 年 5 月 5 日因体检 B 超发 现腹部包块 5 天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腹 泻、黑便,亦无畏寒发热、黄疸.查体:左上腹扪及直 径约 10 cm 包块,界清,活动可,无压痛,余无阳性体 征.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癌胚抗原、甲种胎儿 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 异位胰腺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玲;李波;胡建昆;陈志新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8年病理确诊的16例异位胰腺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中男8例,女8例,年龄1~74岁,平均37.5岁.异位胰腺分布部位:空肠5例,十二指肠4例,胃2例,胆总管2例,胆囊、纵膈和后腹膜各1例.术前仅1例确诊,5例误诊,1O例漏诊.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无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无论有无症状,均以早期手术治疗为宜,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 冰冻切片检查在异位胰腺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温铭洋;喻俊彪;张力峰;耿协强;田忠;伊建奎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手术中冰冻切片的应用价值及病理诊断的正确性,为手术中确定肿瘤的良、恶性及手术切除范围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8例异位胰腺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的应用体会.结果 18例异位胰腺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提示异位胰腺组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结果一致.单纯肿块切除11例,胃大部切除7例(7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梗阻),均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异位胰腺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探查冰冻切片能快速准确提供病理诊断依据,为手术方式选择及切除范围提供正确依据.

  •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作者:周天智;万勇;李永兵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2000~2012年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18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异位至其它器官的患者例数分别为:胃部6例、空肠4例、十二指肠3例、胆囊2例、胆总管2例、纵膈1例。术前有2例确诊异位胰腺,7例误诊,9例漏诊。上述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手术切除物样本病理切片证实,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发现异位胰腺,无论有无临床症状,建议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异位胰腺的诊治进展

    作者:曾蕾;李胜;陈玉峰

    异位胰腺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学说众多,但归纳起来多数现点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异常造成.异住胰腺无特征性临床体征且发病部位较多,但仍以胃和十二指肠为多见,若发生在此处,则辅助检查中以X线造影和内镜检查具价值.若发生于胃十二指肠以外的部位在发现病灶方面超声、MSCT更具优势,但不能定性.定性诊断仍需手术病理切片检查.异位胰腺的治疗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可手术切除,手术方式视病灶位置、累及范围等情况而定.

  • 成人膈上食管憩室合并憩室内异位胰腺1例

    作者:詹玮;田甜;刘静;杨勤;胡晓;李珀;高勤;张汝一;廖欣

    膈上食管憩室又称为食道下段憩室,膈上食道憩室较为罕见,是食道管壁薄弱处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与食道相连的盲管状内有开口的腔隙[1].异位胰腺又称为迷走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的腺体组织,位于正常胰腺位置之外,与正常胰腺组织的血管、神经、解剖及位置均无任何关系[2],在膈上食道内出现憩室合并其内生长异位胰腺更极为罕见,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使其诊断更加困难,213年10月11日收治1例膈上食管憩室合并憩室内异位胰腺患者,报道如下.

  • 15例异位胰腺的诊治体会

    作者:贺凯;张孟瑜;冯春红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异位胰腺患者15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诊断、治疗方法等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5例异位胰腺患者中,治愈14(93.33%)例,好转1(6.67%)例总有效率100%,所有病例均顺利康复出院.讨论: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法对异位胰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蔡云;马医安;王晓燕;胡艺;除彩霞;席晓蓉

    小探头超声内镜(Min-probe sonography,MPS)检查可通过消化道近距离探查食管及胃黏膜隆起性病变[1].因该项检查在多数基层医院尚未开展,现将我院对302例患者进行该项检查的护理经验作一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302例行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病例,其中男158例,女144例,年龄17~86岁,间质瘤46例,胃平滑肌瘤42例,脂肪瘤19例,异位胰腺18例,早期癌症3例,进展期癌症22例,淋巴瘤5例,息肉24例,囊肿34例,溃疡12例,炎症21例,从状纤维粘液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血管瘤4例,胃憩室2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静脉曲张1例,无异常46例.其中食管病变76例,胃部178例,十二指肠48例.所用超声内镜为Olympus UM-2R和3R,探头频率分别为12.5MHz和20MHz.

  • 纵膈异位胰腺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岳颖;李德昌;任力;熊梅

    目的:探讨纵隔异位胰腺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发生于纵隔的异位胰腺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27岁,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光镜下可见胰腺导管及腺泡为病变的单一组成成分,细胞分化良好,没有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K(AE1/AE3)和AACT阳性;CgA、Syn、Calretinin、TTF-1和CEA阴性.结论:纵隔异位胰腺十分罕见,需充分取材并排除畸胎瘤的可能,方可诊断.当年轻患者在纵膈发现巨大囊肿,又无明显症状,应该考虑异位胰腺.

    关键词: 纵膈 异位胰腺 诊断
  • 异位胰岛细胞瘤的MSCT表现

    作者:黄英荷;李志铭;唐志伟;谭理连;杜绪仓

    目的:探讨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胰岛细胞瘤的影像资料,6例均行MSCT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其中功能性胰岛素瘤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结果:本组6例共7个肿瘤,多发1例,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十二指肠降段浆膜下;5例单发,其中胃大弯1例,脾门2例,腹膜后2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5例,其中圆形及类圆形1例,不规则分叶状2例,巨大肿块2例;另1例呈弥漫性结节形.MSCT平扫肿瘤为等密度,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以上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强化.淋巴结转移4例,其中脾门2例,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各1例.所有病例胰腺均无肿大及异常强化肿块影,肿瘤与胰腺间有薄层脂肪间隙存在.结论:异位胰岛细胞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双期扫描对异位胰岛细胞瘤术前定位及其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夏海泓;尉从新;刘本波;初迎幸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活检证实的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征表现.结果 胃肠道异位胰腺20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胃体小弯4例、胃窦大弯7例、胃窦小弯6例、胃角1例、十二指肠2例.异位胰腺长径0.8~3.5 cm,短径0.6~2.5 cm,长轴均与胃肠道壁平行.18例胃部异位胰腺中16例呈圆形或卵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且有浅分叶;2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均呈卵圆形.12例边缘清楚,8例边缘模糊.CT平扫示异位胰腺密度多较均匀,其中18例向腔内生长,2例向腔外生长;2例可见囊变区.增强CT显示2例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以胰腺腺泡为主要成分;14例中度强化,其强化程度接近于正常胰腺,病理显示由腺泡、胰岛、导管混合存在;2例轻度强化,病理为分化成熟的黏液腺体伴胰腺导管;另有2例中心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结论 胃肠道异位胰腺在长轴方向、腔内生长和强化方式等CT表现有其特点,不同的强化方式与其病理组成相关.

  • 胃部异位胰腺MSCT表现

    作者:郭宁;张劲松;袁怀平;韩志巍;唐永强;张崴琪;齐顺

    目的 探讨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特点及MSCT对胃部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部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患者扫描前均做好胃部充盈及低张准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从病变位置、大小、形态及强化方式分析该类病变的CT特点.结果 37例胃部异位胰腺病理切片所见均为正常胰腺组织,患者平均年龄为(47±1)岁,CT表现均为单发病灶,大小为0.8~4.7 cm,与胃壁呈广基底相连.18例(48.7%)发生于胃窦,29例(78.4%)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27例(73.0%)为卵圆形,18例(48.7%)的病变强化方式近似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胃部异位胰腺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特点有助于与胃部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 异位胰腺的 CT 表现与病理联系

    作者:王倩;杨学华;高剑波;梁盼;魏一娟

    目的:分析异位胰腺的 CT 表现及其与病理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证实的异位胰腺的 CT 资料,其中14例行 CT 增强检查,分析 CT 表现的特征。结果19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病灶,直径0.8~4.7 cm,平均(2.2±0.6)cm。CT 平扫示病灶密度较均匀,其中位于胃部7例,十二指肠8例,空肠2例,回肠1例,贲门淋巴结旁1例。5例病灶边界模糊,周围呈渗出性改变,类似急性胰腺炎,2例显示中央脐凹征。病理证实异位于黏膜下14例,肌层3例,浆膜1例,1例位于腹腔内。动态增强扫描9例早期呈明显强化,类似胰腺强化和强化后的衰减,病理组成以胰腺腺泡组织为主,4例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病理以胰腺导管及少量胰腺腺泡组成,1例强化不明显,CT 表现类似平滑肌瘤,病理以胰腺导管及增生平滑肌为主。结论异位胰腺多呈黏膜下病变特征,不同的强化方式与其病理组成密切相关。

  •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误诊分析

    作者:杜龙龙;姚庆东;殷薇薇;陈永华;吴恩福

    目的 分析22例消化道异位胰腺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异位胰腺的CT征象.结果 22例异位胰腺中,胃大弯2例,胃小弯4例,胃窦9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黏膜下层8例,肌层8例,浆膜层3例、浆膜外3例;22例行CT平扫,13例行CT增强检查,6例明显强化,3例呈中等强化,4例强化不明显;13例中2例诊断为异位胰腺,6例诊断为间质瘤,1例诊断为囊肿,1例考虑为胃癌,2例诊断为淋巴结,9例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漏诊.结论 异位胰腺在CT中表现复杂,但存在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做出全面分析,可以全面提高异位胰腺的诊断率,指导临床手术方式.

283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