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残胃伴异位胰腺致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作者:宋彩霞;杨永林;朱相象;贺娟;范钰;陈嘉屿;洪金鹏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HP)是正常胰腺组织在结构和解剖上的先天异常,属临床相对罕见的疾病,可见于整个消化道,以胃和十二指肠多见,一般无临床症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1例残胃伴HP出血患者,希望通过对该疾病诊治过程的分析回顺,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重视.

  • 十二指肠异位胰腺1例报道

    作者:郝秀轻;马占东

    异位胰腺指的是正常解剖位置以外出现胰腺组织.本例报道1例43岁女性患者由于十二指肠内的异位胰腺引起腹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由于其症状不典型,异位胰腺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作出精确的诊断很困难.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十二指肠
  • 胃肠道异位胰的诊治探讨(附4例临床分析)

    作者:胥莹;尤丽英;杨晋辉;李新华

    异位胰腺也称异位胰,迷走胰或副胰,是指生长在其它部位的孤立胰腺组织,与正常胰腺无解剖及血管上的联系,属于一种先天畸形.本病临床少见,我院自1990~2003年2月,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内镜超声诊断胃异位胰腺20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勇;付雪琼;刘军;余保平

    目的 探讨内镜下超声检查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特点,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2007年7月~2008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623例超声胃镜(EUS)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正确率.结果 623例EUS检查中,诊断胃异化胰腺20例,间质瘤91例,息肉81例,胃异位胰腺图像特点:好发于胃窦,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形态差异很大,中间顶端可见导管开口;EUS下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中等同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 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价值,并可进一步选择丰H应的治疗措施.

  • 胃镜诊断异位胰腺11例

    作者:李立钦;张东航

    异位胰腺常于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儿科病例鲜见报道,现将1995年2月~2004年2月发现的11例儿童病例报道如下.

  • 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影像学诊断(附2例报告)

    作者:李良龙

    本文讨论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发生和临床表现,分析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典型表现,结合临床病例,认识其与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要点.报告如下.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异位胰腺5例

    作者:周潇殊;许浩;汤绍涛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小儿外科诊治的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分型特点、治疗方法和转归等.结果 5例患儿中,表现为黄疸2例,黄疸伴呕吐、黄疸伴腹痛、腹痛伴呕吐各1例;发热1例,肝大1例.5例磁共振胆胰管造影检查均提示为Ⅳa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 - en -Y吻合术,术中发现1例异位胰腺位于胆管壁,4例异位胰腺位于距Treitz韧带15 ~30 cm的空肠壁;其中3例距Treitz韧带20 cm以内的患儿离断空肠时一并切除异位胰腺,1例距Treitz韧带30 cm的患儿切除部分肠管并行吻合术.术后随访0.5a以上,均恢复良好.结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并异位胰腺,其临床表现无特殊性,术前诊断困难.该病多发生于IVa型胆总管囊肿,异位胰腺多位于近端空肠壁.一旦术中发现异位胰腺应同时手术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 胃肠道异位胰腺11例分析

    作者:郑先杰;赵爱国;张筱扬;张国瑜;刘莉莉;张庄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 及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行包含异位胰腺的部分胃及肠切除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确诊胃窦部异位胰腺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结论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异位胰腺诊断有困难,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 溃疡型胃异位胰腺2例

    作者:王西涛;王成坤;钱志军;高飞

    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亦称迷走胰腺或副胰,即在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既无解剖上的联系,又无血管联系的孤立的胰腺组织.

  • 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35例分析

    作者:傅育卡;袁伟琼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胃异位胰腺等特点,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35例经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并有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异位胰腺的病例资料.记录胃异位胰腺的部位、病变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总结其内镜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胃异位胰腺病例中病变部位多见于胃窦,其次位于胃体.多数累及粘膜下层及固有肌层,部分仅累及粘膜下层.超声内镜下异位胰腺呈高回声、稍高回声及不均质回声团块,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后送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明确诊断为异位胰腺.结论:超声小探头检查能辅助诊断胃异位胰腺,并对指导胃异位胰腺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超声内镜指导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的护理

    作者:叶红芳;陈湘玉

    对19例符合内镜黏膜切除术适应证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在超声内镜引导下行黏膜切除术.结果 切除病变19处,完全切除率达100 %.提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能达到完全切除,患者痛苦小、生活质量高,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密切观察病情,术后观察麻醉后反应、积极预防并发症,做好饮食及用药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高山;丁祥武;王玮;李峥;杨雨;古丽芳;卜荣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出的32例胃异位胰腺患者,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对其行内镜下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评价其疗效.结果 胃异位胰腺在EUS下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发生于胃壁超声结构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22例行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无明显并发症,17例内镜复查无复发.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例行黏膜剥离术(ESD),7例未予处理.结论 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内镜下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治疗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异位胰腺6例

    作者:万苹;郭强;龙毓灵

    异位胰腺又称迷路胰腺(Aberrtant pancreas)或胰腺剩余(Pancreas rest),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1994年至1999年8月,胃镜及病理检查证实共发现6例,报告如下。 本组共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4岁~54岁,平均年龄34岁。全部患者均为胃镜确诊。其中3例病理特征均有腺泡及导管组织,3例经超声胃镜证实:2例来源于粘膜下层,1例来源于肌层。主要表现为位于管壁第3层或第4层,边界不确切,肿瘤样低回声物,其同声略高于平滑肌瘤,低于脂肪瘤,时伴有小囊泡。6例异位胰腺均为单发,胃窦部5例,十二指肠球部1例。镜下表现为:圆形或半球型隆起,中央脐凹并可见腺管开口,粘膜表面的色泽与周围粘膜一致。6例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胚胎期在胰腺形成过程中,腹胰和背胰随原肠上段转位融合过程中,若一个或数个原始细胞团脱离原始胰腺的整体并被保留在原肠壁内,其后由于原肠继续生长将细胞团带走,在异位继续发育,成为胰腺本身以外的,与正常胰腺不相连的零星胰腺组织,称为异位胰腺。多见于40~60岁患者,儿童少见,男女之比为3:1。异位胰腺8%发生于幽门区,大弯后壁为多发部位,其次为十二指肠,发生于消化器其他部位罕见。本组病例符合上述特征。异位胰腺属于粘膜下肿瘤,可伸展至肌层,多为单发,大小多在2~4cm间,一般以腺泡结构为主。大多数病例可终生无症状,而在行腹部手术、X线检查或胃镜检查时发现,也可出现腹胀、上腹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非特征性消化系统症状。位于胃十二指肠的异位胰腺可以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应引起临床重视。本病确诊主要靠胃镜结合病理、超声胃镜,钡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胃镜下主要表现:隆起的粘膜面上有脐凹,部份中央可见腺管开口,粘膜表面的色泽与周围粘膜一致,活检钳触之较柔软并有弹性。若从脐样凹陷处抽取腺液或注射促腺液素后有胰液溢出,有助于本病诊断。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异位胰腺一经诊断应予积极治疗。若经超声胃镜证实位于粘膜下则可行镜下切除;若位于肌层.则应外科手术治疗。

  • 回肠末端异位胰腺并肠套叠1例分析

    作者:衣淑华;李奎运

    患者,男,26岁.因发作性腹痛伴呕吐3个月入院.缘于1997年8月10日进食油腻食物及饮白酒7两后出现中上腹部阵发性疼痛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胃液, 伴有腹泻,便呈黄色水样,无浓血.疼痛呈针刺样,有时向腰背部放射,每次肌注654-2等解痉药可缓解,间歇期无异常.但间歇时间逐渐缩短,从初6~7天缩短至入院时的5~7分钟.

  • 胃大范围异位胰腺1例

    作者:郭宏艳;张虹;金惠琴;安文文;张锦华;王继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腹部不适,为钝痛,可忍受,吞咽食物出现咽下困难,稍后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反酸及烧心,未行正规治疗.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门诊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于当地县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①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②胃体黏膜下肿物.为进一步明确诊疗,患者于2012-09入住我院消化科治疗.

    关键词: 异位胰腺 临床病理
  • 非间质瘤术前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的过程分析

    作者:姜绍连;于红刚

    [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术前误诊为胃间质瘤(GSTs)病变的过程,探讨ESE治疗类似GSTs肿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经普通胃镜和超声胃镜(EUS)拟诊为GSTs,并行ESE治疗,术中和术后证实为异位胰腺和血管瘤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术前拟诊为GSTs.所有患者均行ESE治疗,术中发现异位胰腺21例,血管瘤2例.ESE治疗异位胰腺和血管瘤过程中易出血,大部分患者采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直接电凝方法止血,少数患者采用热活检钳或金属钛夹止血,无转外科止血病例.23例患者中3例发生穿孔,均采用金属钛夹成功闭合穿孔.术中判断与术后病理结果吻合.[结论]ESE治疗类似GSTs肿瘤时根据肿瘤特点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同样可有效切除肿瘤.

  • 空肠上段异位胰腺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4例诊治体会

    作者:朱耀明;谢松;周欣

    目的探讨空肠上段异位胰腺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了近15年来收治的14例空肠上段异位胰腺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结果14例均为术中确诊,全部施行了空肠部分切除术,手术经过顺利,均痊愈出院.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应考虑到由异位胰腺所致的可能性.术中若发现肠粘膜上存在异位胰腺,应作相应部分空肠切除.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 脐部异位胰腺并窦道一例报道

    作者:聂凯

    病人:女,3岁1个月.因脐部无痛性肿块3年,包块破溃伴红肿、疼痛半年入院.体检:脐部稍下方可见一直径约5 mm大小肉芽增生组织,表面充血、水肿明显,少量渗出,周围皮肤呈慢性湿疹样改变,压痛明显.

  • 腺肌瘤型异位胰腺致胆道梗阻一例报道

    作者:何北;邓伦钦;王兆同

    患者:男性,72岁.以"右上腹部闷胀不适9年,巩膜、皮肤黄染1个月"入院,无腹痛发热.B型超声示:肝内外胆管扩张伴右肝内结石,胆囊结石.CT示:壶腹部占位,癌可能.肝功能检查:白蛋白28.0 g/L,球蛋白35.0 g/L,总胆红素444.7 μmol/L,直接胆红素242 μmol/L,AKP 470 IU/L,r-GT 119 IU/L.拟"壶腹部癌"手术探查,术中见胆囊肿大伴多发性结石,肝呈严重淤胆性肿大,胰腺及十二指肠旁无占位性病变和淋巴结肿大,胆总管24 mm.行胆囊切除,切开胆总管,胆汁浓稠,呈白胆汁样改变,未见结石.切开十二指肠探查:直视下经胆总管可强行将细导尿管通过乳头,见乳头部肿物1 cm×1.5 cm,灰白色分叶状,质地中等,并非菜花样改变.

  • 儿童腹部手术中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

    作者:吴华哲;吴晓娟;冯杰雄;易斌;张光磊

    目的 探讨术中偶然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7例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 d~7岁,平均19个月.术前诊断疾病分别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经腹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5例.异位胰腺位置如下:胃窦部、十二指肠、回肠各1例,空肠3例,回肠梅克尔憩室1例.结果 6例异位胰腺行手术切除,包括:病灶部位肠切除肠吻合5例、胃壁部分切除修补术1例;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术中发现的异位胰腺未处理.异位胰腺组织均位于黏膜下层,1例部分侵及肌层.本组根据Heinrich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手术顺利,术后原有疾病治愈,无并发症出现,分别随访3个月~1年,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异位胰腺,综合考虑其发生并发症及手术风险,应尽可能手术切除.

283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