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永翔;张瑶俊;窦克非;蔡金赞;庞思;朱灏;陈绍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PCI )中的常见病变,占PCI总量的15%~20%[1]。但由于其存在边支易闭塞、手术技术难度大、再狭窄风险高等问题,使之成为PCI具挑战的病变之一。药物洗脱支架( drug eluting stents , DES )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要选择,但DES也并非完美,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例如,永久性置入物的存在妨碍冠状动脉血管扩张,影响内皮功能恢复,甚至还可能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的发生风险[2]。另外,永久覆盖于边支开口的支架丝是造成术后边支再狭窄甚至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

  • 药物洗脱球囊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强;苗志林;李占全

    球囊扩张+药物洗脱支架(DES)已成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标准术式.然而,PCI技术仍有很多缺点,人们希望不断有新的器械、技术和策略问世,从而推动冠心病治疗效果不断改善.新近出现的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 balloon,DEB)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和小血管病变等可能具有独特优势.下面对DEB的研究背景、球囊设计、动物以及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进行综述.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球囊支架对吻术

    作者:李龙虎;金哲;王美兰;张曙影;张健;宋爱琳;胡彩贞;吴法令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5%~20%,探索新的有效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技术仍然是一条很漫长的路[1-2]。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介入治疗领域的一个难点,其成功率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MI)、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3-5]。因此,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的关键是同时保护主支和边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减少TLR。

  • "伙伴"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徐泽升;霍勇

    "伙伴"导丝技术("buddy"wire teclmique.BWT)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沿着放置好的第一根冠状动脉导丝,再放入第二根0.36 mm(0.014 in)的冠状动脉导丝,这样能稳定指引导管,帮助球囊和支架通过病变[1].分叉病变PCI过程中,为了保护冠状动脉分支血管,在分支血管放置一根冠状动脉导丝,支架释放后.

  • 右冠状动脉慢性闭塞合并左主干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一例

    作者:周国伟

    患者,男,71岁.因"活动时胸痛2个月"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高脂血症史10年,吸烟史40年,否认糖尿病史.否认既往心肌梗死.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入院后查肝肾功能正常,总胆固醇5.6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 mmol/L,甘油三酯3.01 mmol/L.心超提示左室不大,未见明显运动异常;LVEF 0.61.冠状动脉CTA提示:左主干钙化;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RCA)钙化严重,显示不清晰.

  • Coroflex Please支架在左主干分叉病变的应用

    作者:田文

    患者,58岁男性,以"活动后胸闷、乏力8年,加重伴气短1月"为主诉入院.8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胸部闷痛、全身乏力,每次持续10~20 min,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分别于前降支和回旋支植入共2枚支架;3年前患者再次出现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具体不详)后行外科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将左内乳动脉( LIMA)吻合至前降支远段,取2根大隐静脉桥血管分别吻合第一对角支及后降支入院前1个月再发活动后胸闷,乏力明显伴呼吸困难,夜间睡眠中憋醒,症状渐重而来我院.患者既往发现高血压4年,高血压170/100 mm Hg;糖尿病8年;吸烟25年,已戒7年.体格检查:血压 135/85 mm Hg,脉搏92次/分,口唇略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底可闻及少许细小水泡音,心律齐,P2>A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Ⅰ、aVL、V5、V6导联ST段下移0.1mV;心脏超声提示左心室心肌弥漫性运动减弱,无明显心肌变薄,左心室舒张未期内径65 mm,左室射血分数39%,左室限制性舒张功能障碍 血清肌钙蛋白 Ⅰ亚单位及CK-MB均正常.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4级;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险组);2型糖尿病.

  • 改良裙裤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作者:温尚煜

    在当代冠心病治疗中,分叉病变仍是具有挑战件的病变之一.和非分叉病变比较,分叉病变不但治疗技术复杂,成功率低,而且再狭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 [1].Cu-lotte技术是治疗分叉病变的一种常见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远期效果理想,但适应证受血管直径限制.我们将其改良,使其操作更加简便,几乎可以治疗所有解剖结构的分叉病变.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双支架技术

    作者:徐泽升;王炳勋;霍勇

    冠脉分叉病变是指冠脉主支、分支部位分别或同时存在的冠脉严重狭窄的病变,主要包括前降支-对角支、回旋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和左主干分叉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分支血管直径较大≥2.5 mm,病变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或近段时,主支和分支均置入支架,即双支架技术[1].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斑块分布特点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作者:李珊;盖鲁粤;杨庭树;王禹;刘宏斌;陈练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研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处斑块分布特点.方法:研究入选45例患者52处分叉病变,根据分支发出的部位将主支血管四等分,比较四个象限的斑块面积和面积百分比,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斑块分布位置的因素,应用重塑指数和血管代偿比率评估主支血管分叉近端和远端的血管重塑模式.结果:主支血管分叉近端斑块偏心指数明显低于主支血管分叉远端(1.86±0.64 vs 9.52±2.78,P<0.05).主支血管分叉近端斑块面积在四个象限内无明显区别(2.31±1.05)mm2vs(2.46±0.97)mm2vs(2.24±0.98)mm2 vs(2.44±1.05)mm2(P>0.05),主支血管分叉远端斑块面积在分支对侧管壁明显大于分支侧[(2.61±1.20)mm2,(2.66±1.85)mm2vs(0.74±0.66)mm2,(0.68±0.58)mm2].主支血管分叉远端斑块与分支的角度和分叉角度正相关(R=0.793,R2=0.628).主支血管分叉近端血管重塑指数(1.05±0.10 vs 0.94±0.08,P<0.05)和血管代偿比率[0.07±0.15 vs-(0.17±0.26),P<0.05]明显大于主支血管分叉远端.结论:分叉病变主支血管分叉两侧斑块分布和血管重塑模式明显不同.主支血管分叉近端血管多呈正性重塑,斑块呈向心性360°环周分布.主支血管分叉远端血管多为负性重塑,斑块分布呈偏心性,主要分布在分支开口的对侧管壁,斑块相对于分支开口的角度与分叉角度正相关,分叉角度接近直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对侧壁(180°±),分叉角度为锐角时,斑块分布在分支开口的旁侧壁(90°±和270°±).

  • 主支斑块的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提示

    作者:陈纪林

    目的:通过分析主支斑块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探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佳路径和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我国陈纪林分叉病变分型中的Ⅱ型患者,分析主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分支开口被挤压的程度,并比较主支斑块的不同类型对分支开口的挤压作用.结果:入选陈纪林分叉病变分型中Ⅱ型患者且均采用单DES治疗的病例135例,其中包括前降支与对角支分叉病变86例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49例.135例中各亚型的分布是Ⅱa亚型42例,Ⅱb亚型22例,Ⅱc亚型58例,Ⅱd亚型12例以及Ⅱe亚型1例.主支支架置入前主支的狭窄程度在各亚型中分别为(85.48±5.54)%(Ⅱa),(85.45±7.52)%(Ⅱb),(84.64±7.73)%(Ⅱc)和(84.58±7.20)%(Ⅱd).主支支架置入后主支斑块挤压分支开口造成分支狭窄明显加重的程度在各亚型中分别为(48.74±20.50)%(Ⅱa),(36.36±18.71)%(Ⅱb),(40.55±19.63)%(Ⅱc)和(24.00±11.56)%(Ⅱd).135例患者中,仅2例(Ⅱa)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发生急性闭塞,急性闭塞发生率为1.5%.结论: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开口被主支斑块挤压的严重程度以Ⅱa亚型重,以Ⅱd亚型轻,依次为Ⅱa>Ⅱc>Ⅱb>Ⅱd亚型.研究结果提示对于Ⅱa~e亚型均可采取单DES治疗或采取必要时分支置入支架的策略.

  • 应用切割球囊联合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杰;吴永健;钱杰;俞梦越;滕思勇;罗彤;宋光远;孙中伟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9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主支血管小管径分别为(2.12±1.07)mm和(3.24±0.87)mm,分支血管小管径分别为(1.44±0.73)mm和(1.82±0.6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术成功率为100%。入选患者中11处(9.1%)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近端夹层,5处(4.1%)分叉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其中1处(0.8%)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闭塞。平均随访时间(8.3±3.1)个月,其中1例(0.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无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对治疗分支血管存在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T支架技术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高展;陈纪林;杨跃进;乔树宾;李建军;徐波;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吴永健;陈珏;尤士杰;高润霖

    目的:评价T支架技术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4月到2006年1月我院对分叉病变连续行T支架技术47例患者临床情况.结果:患者基线特点:年龄(59.2±10.8)岁;性别:男性89.4%;既往心肌梗死27.7%;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9.1%;糖尿病23.4%;左心室射血分数0.48±0.34.病变基线特点:病变位置:左主干分叉42.6%、前降支和对角支53.2%、回旋支和钝缘支4.3%;主支参照血管直径(3.43±0.51) mm;边支参照血管直径(2.85±0.19) mm;主支病变长度(17.6±10.6) mm;边支病变长度(13.2±7.6) mm.经股动脉入径59.6%;置入药物洗脱支架56.4%;主支支架释放压力(14.5±2.8) atm(1 atm=101.325 kPa);边支支架释放压力(12.3±2.5) atm;对吻球囊技术(kissing balloon)89.4%.支架置入成功率100%.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6例(13%);死亡1例(2.1%),因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2例(4.3%),造影证实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行急诊PCI治疗;靶病变再次血管成形术5例(10.6%),其中2例因支架亚急性血栓、2例因再狭窄行再介入治疗,1例因再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个月临床随访91.5%,造影随访29.8%,再狭窄率21.4%.结论:T支架技术治疗分叉病变操作成功率很高,但具有一定风险.

  •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成万钧;周玉杰;史冬梅;郭永和;聂斌;王建龙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桡、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效果及患者的术后近、中期预后情况,探讨经桡动脉处理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60例在我医院接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PCI的入路不同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股动脉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PCI治疗的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等)和支架血栓的情况,同时在术后6个月时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68例中仅1例患者因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终有67例患者成功接受桡动脉治疗,桡动脉组的PCI成功率为98.5%.股动脉组中92例患者全部成功接受股动脉治疗.两组患者除性别、血脂方面,在其他临床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冠脉病变特征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中,桡动脉组83.6%患者选用的是6 F大腔导引导管(0.071英寸),股动脉组73.9%患者选用7 F导引导管,两组患者中单支架术处理的病变比例基本相近;在双支架处理的病变中,桡动脉组处理病变使用Balloon Crush技术多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股动脉组中选择标准Crush技术处理病变则多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完成终球囊对吻扩张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6%vs.79.3%).桡动脉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血管并发症,股动脉组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血管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vs.11.9%),两组患者中均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血栓事件.术后6个月时冠脉造影随访:两组患者的主、边支再狭窄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桡动脉途径PCI分叉病变具有相似的成功率和临床效果,桡动脉途径PCI分叉病变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国珍;王军;刘志忠;单守杰;张俊杰;陈绍良

    目的 总结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经验,并分析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拘禁导丝组(25例)和拘禁球囊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分支夹层或闭塞发生率、置入支架数量、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等,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病变血管再狭窄情况进行随访,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拘禁导丝组4例发生分支闭塞或夹层,共置入5枚支架,拘禁球囊组1例发生分支夹层,置入1枚支架,且拘禁导丝组的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均明显高于拘禁球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5±13.4)min比(53.2±9.8)min,t=2.84,P=0.009;(135.3±12.5)ml比(106.8±11.7)ml,t=8.33,P=0.001].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检查,两组主支和边支血管管腔丢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拘禁球囊组有1例患者因心力衰竭发作入院,拘禁导丝组有1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发入院,并行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余无其他MACE事件.结论 拘禁球囊技术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方法,与传统保护导丝比较,拘禁球囊技术能够有效防止重要分支闭塞,且手术时间和曝光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 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明杰;张宏;赵燕;张云梅;黄春涛

    目的 评价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SES, Cypher)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5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接受主支血管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分支血管球囊扩张术,回顾性分析其结果.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临床随访6~8个月,46例患者心绞痛消失,9例心绞痛症状减轻,1 例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结论 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作者:吴龙梅;曹雪滨;李俊峡;田新利;崔振双;石宇杰;孙家安;韩运峰

    目的:观察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9例患者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边支直径小于2.5 mm,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PCI术中采用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在PCI术中采用钢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两组PCI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边支受累情况及边支血管支架置入数量、术中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结论边支球囊保护技术简单、方便,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作者:陈纪林;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徐波;刘海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尤士杰;戴军

    目的 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分支开口有严重狭窄且分支口径≥2.50 mm的分叉病变患者为本研究的入选对象.2003年10月至2005年6月共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的患者112例,113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 62例(54.9%),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32例(28.3%),回旋支/钝缘支18例(15.9%),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1例.113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64处, "T"型支架置入27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11处;对吻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和Culotte技术置入各3处.结果 入选112例患者113处分叉病变中(226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 select DES 91个,TAXUS DES 74个,Firebird DES 67 个.64处分叉病变采用Crush技术置入双支架后60处(93.7%)完成了后的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 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为0.89%(1/112).112例均完成了9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发生,1例发生AMI由晚期血栓形成所致.48例完成了9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42.9%),8例发生了支架内再狭窄,其中1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再次行介入治疗,总再狭窄发生率为16.7%(8/48).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8.04%(9/112).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 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是满意的.与Cypher DES相比较,TAXUS DES的再狭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

  • 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分叉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陈纪林;高润霖;杨跃进;乔树宾;秦学文;姚民;刘海波;徐波;吴永健;袁晋青;陈珏

    目的探讨应用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2月入选应用双DES治疗分叉病变患者71例,72处病变.分叉病变的类型为前降支/对角支 45例(62.5%),左冠状动脉主干分叉病变20例(27.8%),回旋支/钝缘支6例,右冠状动脉远端分叉病变1例.72处分叉病变中采用Crush技术42处,包括标准Crush技术16处和改良Crush 26处;"T"型支架置入19处;改良"Y"型支架置入5处;"V"型支架置入3处和Culotte技术3处.结果入选71例患者中男性59例(83.1%),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岁.72处分叉病变中(144处病变)使用Cypher或Cypher Select DES 59个,TAXUS DES 48个,Firebird DES 25个和金属裸支架 24个.72处分叉病变置入双支架后60处(83.3%)完成了对吻球囊扩张技术.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1例发生亚急性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再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AMI、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率为1.4%(1/71).71例中16例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随访,无死亡和AMI发生,1例6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对角支口部完全闭塞,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为6.3%(1/1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分支口径>2.5 mm且口部有严重狭窄性病变的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治疗是安全的,近期临床疗效十分满意,远期临床疗效初步显示也是满意的,但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中;王效增;王守力

    冠状动脉(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一直是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领域具挑战性的病变类型之一,易导致发生边支丢失和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分支的保护均至关重要.拘禁球囊技术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分叉病变分支保护技术,具有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等特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为此,本文对冠脉分叉病变的分型、治疗策略及拘禁球囊技术在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主支支架加边支球囊术处理分叉病变83例分析

    作者:王俊岭;黄建波;沐贤友;陈亚鑫

    分叉病变是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由于分叉病变的类型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近年来,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分叉病变83例,采取主支支架加边支球囊的处理方法,效果满意.

    关键词: 支架 球囊 分叉病变
131 条记录 2/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