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缺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围术期管理探讨

    作者:甘恬;李雅玲;庄婷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管理.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6年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体外循环(CPB)下对这60例新生患儿行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手术,整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术期管理工作情况.结果:与传统的修补术相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无残余漏和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疗效良好,11例出现了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其余的患儿术后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没有切口感染的情况发生,且全部患者无心功能障碍现象.60例患者均无残余分流,也就有主动脉瓣反流症状,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生儿患者应尽快开展手术治疗,围术期管理中,需要注意呼吸道管理、出入量平衡,同时注意维护心功能.

  • 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53例护理体会

    作者:王海玲

    通过对53例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术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功能,对心脏功能的适当支持和对呼吸道的正确护理是保证经右胸前外侧小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的关键.

  •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10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英;朱鑫瀛;张静

    目的:总结分析10例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手术,探讨全胸腔镜技术在房间隔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从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用全胸腔镜行房间隔缺损边边缝合术7例,3例心包补片。体外循环时间113~230m i n(178.3±33.68m i 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0~89m i n(71.1±13.25m i n),手术时间234~323m i n(282±32.84m i n),机械通气时间180~255m i n(215±24.83m i n),I C U停留时间19~55h (32.9±13.61h),胸腔引流30~120m l(80±42.07)。结果:全组无死亡发生,1例右下肢坏死。随访3个月无近期死亡,复查心脏彩超示:无残余漏。结论:全胸腔镜心脏手术在治疗房间隔缺损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切口小而美观,值得推广和应用。

  • 保元汤辨治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钮林霞

    目的:探讨保元汤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疫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70例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和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元汤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在细胞免疫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治疗前细胞集落和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3+、CD4+、CD8+、CD4+/CD8+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元汤可增强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细胞免功能,促进术后康复.

  • 492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王效民;尤伟;刘英楠;顾雁;金鑫;赵立君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g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 斑点追踪技术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前及术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

    作者:李莎;张立敏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的应变参数,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前及术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铁煤集团总医院行室间隔修补术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30例,同时以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2D-STI得出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PS)、左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PS)、左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CPS).测量常规二维参数,计算左房客积,并用体表面积进行标化.结果 VSD修补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显示,GLPS、GRPS、GCP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修补术后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显示:GLPS、GRPS、GCP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术后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2D-STI的应变参数受负荷及左室收缩力的影响,对VSD修补术前及术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1例右肺移植并室缺修补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支持与监护

    作者:尉玉红;杨新芳;王凤;陈晓琳;刘莉;周希环

    总结了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行同种异体右单肺移植并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呼吸功能的支持与监护的体会.包括压力控制通气中加强呼吸监测,掌握脱机指征,气道湿化及呼吸机管道消毒;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吸痰管吸痰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血氧饱和度监测;体位及体疗;重视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病情稳定,恢复良好.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李志强;沈向东;刘迎龙;孙寒松;朱晓东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中远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6-01至2007-12我院22例VSD术后AI的外科治疗经验.主动脉瓣病变以穿孔为主,本组主动脉瓣置换13例,主动脉瓣成形9例.结果:22例患者中手术死亡1例.出院检查与术前比,心胸比率(0.52±0.04 vs 0.57±0.07,P<0.05)及左心室舒张末径[(46.7±5.8)mm vs(54.5±10.2)mm,P<0.05 ]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者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病的主要原因可能为手术损伤造成,外科治疗效果满意.

  • 室间隔缺损合并Morgagni疝一期手术1例

    作者:邓志刚;魏蜀亮;谢俊豪

    患儿男,3岁.发现心脏杂音2年半.查体:口唇不紫,胸骨左缘4、5肋间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并可闻及4/Ⅳ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约3mm.胸部X线正、侧位片和胸部CT示右侧膈疝,肠管疝入.2009年9月患儿在全麻下经正中开胸,行右侧Morgagni 疝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中见右侧膈肌剑突部偏右侧有-5cm×5 cm×5 cm的包块,分离与周边组织的粘连(图2)后还纳腹腔,将疝囊颈用4号丝线水平褥式缝合5针并加固.建立体外循环后经右心室缝合室间隔缺损.

  • 青霉素脑病一例

    作者:许远海;谭亚平;许超;阎风权

    患儿女,8岁,因"先天性心脏病"于2008年7月20日入我院心胸外科,无癫痫病史.7月23日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毕安全返回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低流量吸氧,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静脉注射青霉索400万U/次,4次/d.

  •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体会

    作者:郭贯成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指证.方法 采取中低温体外循环常规停跳修补室间隔缺损144例,并同期纠治其它心内畸形36例.结果 治愈140例(97.2%),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死亡4例.结论 加强室间隔缺损的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其手术指证,是手术治疗效果的保证.

  • 经导管膜部心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

    作者:王广义;王峙峰;郭军;李天德;李越

    目的:为评价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e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VSD)封堵术可行性,本文报告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临床经验.方法:2002 年 6 月~2003 年 6 月,诊断 32 例PVSD.结果: 32 例患者中除一例因VSD膜部瘤松软未能成功置入外,其余患者均能正确置放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和即刻完全封堵PVSD.术后 24 h 至 6 月用TTE复查,所有患者被完全封堵.结论:经导管用新型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VSD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行的非开胸方法.本组技术成功率为97%.

  • 盐酸右美托咪啶抑制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应激反应的效果

    作者:姜攀;万文华;朱雄凯;刘春华;孙倩;任帅帅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对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该院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40例,按患儿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经静脉泵注1μg/kg盐酸右美托咪啶,继以0.5μg/(kg·h)维持;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其他方法 同观察组.观察用药前(T0)、给予负荷剂量后10分钟(T1)、插管时(T2)、锯胸骨时(T3)及停体外循环时(T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皮质醇、血糖水平变化,记录T1时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1时观察组的Ramsay镇静评分(2.5±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8)分;T1~T4时的MAP、HR、皮质醇、血糖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啶用于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麻醉,具有良好循环稳定性,能有效抑制应激反应.

  • 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根治术后患儿的监护

    作者:冯慧;方敏;郑红悔;郭学珍

    2007年12月,我科对1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人院14 d后行TGA根治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经28 d的治疗和护理,患儿基本情况良好,出院.现将有关监测与护理报告如下.

  • 15 kg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魏雁涛;王建清;王利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1].1996年3月-2002年3月,我院为45例15 kg以下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 首例全机器人不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

    作者:张翠娟;杨洋;刘喜梅;王丽娟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心脏病,传统的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全麻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全机器人心脏手术是21世纪外科学领域一项巨大的创新,是微创外科手术的一次飞跃,具有明显的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和美容效果等优势[1].我院于2009年9月22日利用达·芬奇S(da Vinci S)机器人手术系统开展了世界首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报道如下.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

    作者:钟巍;苏孟勤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定0.3、0.5、0.7μg/kg,D组作为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泵注完毕后四组均行麻醉诱导,术中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 40~60.记录四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并于不同时刻抽取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AV-DO2)及脑氧摄取率(cO2ER).结果 B组、C组气管插管后、开胸后5 min、转流结束时刻的MAP低于D组、A组(P<0.05).A组、B组、C组气管插管后、开胸后5min、转流5 min、转流结束时刻及手术结束即刻AV-DO2及cO2ER均低于D组(P<0.05).B组非转流期间不良反应低于C组、D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AV-DO2及cO2ER,且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增加而降低,但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良反应较少.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

    作者:王彤;赵卓;芦松哲;刘斌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因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0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恶心1年于2010年10月于我院就诊.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叩诊呈清音,肺肝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双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弱,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未闻及明显干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病例系列报告

    作者:杨爽;耿斌;李文秀;吴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查询北京安贞医院(我院)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及病案管理系统获取病例信息,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或随访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的连续病例,术后时间不限,使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S5-1探头,频率1~5 MHz.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医生确诊,并经团队医生共同确认.结果 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VSD修补术后少见并发症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4个月至25岁,平均(4.7±5.9)岁.28例为术后左室-右房通道(LVRAC)形成,3例为术后主动脉瓣穿孔并主动脉瓣反流,1例为术后LVRAC形成合并主动脉瓣穿孔,2例为术后主动脉-左房通道形成.34例患者中6例接受外科手术矫治,5例LVRAC患者在随诊过程中自行愈合,其余23例患者继续随访观察中.LVRAC超声心动图表现:①心尖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显示三尖瓣隔瓣与二尖瓣前瓣之间回声中断,缺损位于三尖瓣环上方;②彩色多普勒显示从左室至右房的异常分流信号;③连续多普勒记录到收缩期高速射流频谱.主动脉瓣穿孔超声心动图表现:①左心室长轴及大动脉短轴切面显示无冠瓣或右冠瓣局部回声中断;②彩色多普勒显示源自瓣叶裂孔处的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左房通道超声心动图表现:①彩色多普勒显示从主动脉至左房的异常分流信号,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及五腔心切面均可显示;②连续多普勒记录到双期连续性高速射流频谱.结论 多切面扫查及密切结合血流频谱特点,可以明确VSD修补术后异常分流信号的诊断.

  • 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贺延法;宫孟雪;朱晓黎;王永军;刘永辉

    目的 观察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共有126例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年龄<14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组(研究组)和传统室间隔缺损修补组(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及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年,定期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评估各组心脏功能、残余分流、瓣膜反流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顺利接受手术,无死亡致命性并发症病例.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术后1年评价,研究组出现完全房室传导阻滞2例(3.17%),其他心律失常5例(7.94%),心功能不全3例(4.76%);对照组则为8例(12.69%)、15例(23.81%)和13例(20.63%),研究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新发瓣膜反流7例(11.11%),术后出现残余反流6例(9.52%),对照组为17例(26.98%)和15例(23.81%),研究组新发瓣膜反流和残余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与传统室间隔缺损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输血及术后引流量较少等优点,可促进患儿术后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