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对下肢浅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评价

    作者:时德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深入研究,尤其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认识,使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曲张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下肢浅静脉曲张已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

  • 小隐静脉过度伸长与下肢静脉曲张--小隐静脉直接汇入大隐静脉一例

    作者:付乙

    下肢静脉疾病是常见的多发病,而下肢静脉曲张属于下肢静脉疾病主要疾病之一.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是下肢两条重要浅静脉,下肢静脉曲张一般先出现在大、小隐静脉主干.正常解剖结构中小隐静脉主干应在国窝处穿深筋膜注入深静脉(月国静脉).但我们在医学系学生局部解剖学课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小隐静脉在注入月国静脉后,主干继续在大腿内侧延伸至卵圆孔下方后注入大隐静脉的走行变异.为积累解剖形态变异资料,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导如下:中年男尸,左侧,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行外踝后方、小腿后面、经窝时在腓肠肌内、外侧头连线中份上方4 .6cm有一细支注入月国静脉,用游标卡尺测得小隐静脉注入月国静脉前直径0.413cm ,注入静脉后直径0.347cm;小隐静脉主干继续沿大腿内侧上行30.37cm后, 在卵圆孔下方5.563cm注入大隐静脉,测得该处小隐静脉直径0.276cm、注入处大隐静脉直径0.613cm.如下图所示:由于小隐静脉主干注入大隐静脉,只有一细支注入月国[ HT 静脉,致使小隐静脉向心回流的主要通路变细增长,阻力增加,小隐静脉压力增加, 使得静脉壁变弱,容易导致静脉回流不畅,是导致静脉曲张发生的先天因素,当血柱的重力 ,任何加强的重力作用的后天因素出现,曲张的静脉在小腿远比大腿明显.可给临床病因诊断、检查浅静脉功能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 Proteus综合征一例

    作者:罗素菊;冯义国;王俊民;郑焱;彭振辉;刘超

    患者女,30岁.因"双下肢静脉曲张、左足底团块10余年"就诊.10多年前发现双下肢静脉曲张,渐加重,于1999年行双侧小隐静脉主干剥脱术,术后静脉曲张有所好转,但很快又复发.

  • 小隐静脉原位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

    作者:王朝生;刘昌华;何敢想;徐泽;田诗政;张双胜;袁尚荣;宋照祥

    为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症旁路重建术新的移植材料,笔者于1992年5月至1997年5月,应用小隐静脉原位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严重缺血症18例24条肢体并监测随访1~5年.结果: 18例近期缺血症状均显著改善,临床有效率达88.8%,远期疗效优良率达83.3%.经寿命表法统计分析,移植物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5.8%,79.6%和70.0%.认为以小隐静脉为移植材料重建缺血肢体循环具有不受长度限制,无需预破坏瓣膜,不必全程结扎属支,避免了反转与扭曲,减少损伤等优点,是一种治疗下肢长段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以下3分支闭塞患者理想的术式.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林松庆;郑和平;宋一平;田万成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 方法 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 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 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 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 mm,距外踝尖上3.4±0.9 cm,汇入腓静脉. 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 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发惠;谢其扬;郑和平;林松庆;宋一平;田万成;黄汉伟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 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 cm×2.5 cm~17.0 cm×11.0 cm,切取皮瓣4 cm×3 cm~18 cm×12 cm. 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 mm和0.8±0.2 mm,距外踝尖上1.0±1.3 cm和2.8±1.0 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 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 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感觉逐步恢复. 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 小隐静脉的变异报道1例

    作者:涂江义

    在解剖一老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其双下肢小隐静脉的走行及注入变异,现报道如下.左下肢的小隐静脉经腓肠肌两头之间至腘窝后,不穿腘筋膜不注入腘静脉,而是在浅筋膜内继续上行至大腿后面(距腘窝上角约5.20cm处)转向大腿前内侧,再向内上方行走,汇入股内侧浅静脉.通过大隐静脉,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经隐静脉裂孔,回流至股静脉(见图1、2).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附14例报告)

    作者:李青松;宋开芳;陈艺新;秦杰

    我院自2000~2006年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致骨外露、感染1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祁建平;罗志军;程代薇;聂开瑜

    目的报道腓肠(内侧)神经(即腓肠内侧神经及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用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临床应用6例,皮瓣面积17cm~12cm×8cm~6cm,蒂长5cm~10cm;全部一期成活.随访6~12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有功能满意.结论腓肠(内侧)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手术简单易行、不损伤主干血管,由于较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的位置更高,因而蒂部更长、修复范围更广.

  • 长期站立者应穿弹力袜

    作者:任师颜;刘鹏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的扩张迂曲,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原因和遗传、长期站立、多次怀孕和服用雌激素避孕药有关.局部外伤是静脉曲张的诱发或促发因素,60%~80%的静脉曲张患者的母亲有静脉曲张病史.静脉内含有许多瓣膜,单向的开闭促进血流单向返回人心.当静脉曲张时,瓣膜关闭不严,血液倒流,加重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与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无关联.因此,日常生活中注意有关的预防措施,会减缓静脉曲张的发生和发展.

  • 小隐静脉三种处理方案对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陈志军;王超文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小隐静脉处理方案对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皮瓣存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180例因电击伤或热挤压伤手术扩创后出现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关节外露患者,按照对小隐静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结扎组及吻合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于皮瓣近端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离断并结扎;结扎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皮瓣蒂的小隐静脉起始处结扎;吻合组将小隐静脉与受区相应静脉进行吻合.观察三组患者手术前后IL-6、TNF、LPS等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和皮瓣肿胀及青紫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4d IL-6、TNF、LPS炎症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有所改善,且结扎组与吻合组术后14d IL-6、TNF、LPS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与结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组与吻合组术后皮瓣肿胀及青紫发生率、皮瓣肿胀及青紫持续时间、皮瓣坏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组与结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电击伤或热挤压伤所致下肢远端皮肤缺损伴骨关节外露患者,术中通过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或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网吻合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皮瓣存活率.

  • 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静;沈嬿;李光早;张莉;王怀谷;黄鹤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皮瓣修复小腿创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既往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蒂皮瓣进行改进,设计以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为蒂的皮瓣,临床应用修复下肢创面14例.结果: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3个月~5年不等,肢体功能及外形均满意,足跟及足背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结论: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蒂皮瓣血运丰富、成活可靠,在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同时,有效地保留了足背外侧和足跟的感觉,提高了生活质量.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冀航;王肃生;梁刚;张志华

    目的:探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共1 3例患者,其中胫前中、下段5例,踝周、足背及足跟部8例,外伤创面及肉芽创面6例,慢性溃疡创面4例,Ⅱ型糖尿病合并足跟糖尿病性溃疡创面3例.皮瓣面积大25cm×12cm,小10cm×6cm.结果:13例中12例生长良好,1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

  • 右下肢钙化性静脉血管平滑肌瘤1例

    作者:王周勤;于泳;谢燕华;王海燕

    患女,37岁.因"右下肢无痛肿物8年余"入院.既往无创伤史、肝肾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右下肢后侧可见多个隆起于皮肤表面的肿物,呈不规则类圆形,约0.6~3cm不等,沿小隐静脉分布至外踝处,表面皮肤无出血、破溃、溢液,触之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无分叶,表面皮温不高,活动度较差.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无障碍.双下肢无浮肿.

  • 吻合小隐静脉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修复足踝部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吴迎波;李靖扬;王珑;黎立;王洪波;王广东;司裕;马冬;乔为民

    目的 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在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将小隐静脉向近心端分离、长出皮瓣3-5cm并切断,旋转点一般放在外踝上2cm处,皮瓣移位后将小隐静脉断端与受区的大隐静脉或其主要属支行端端吻合,腓肠神经的近端与受区的皮神经行端侧吻合.结果 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仅有1例发生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2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及感觉良好.结论 在受区有可供吻合静脉的前提下,吻合小隐静脉的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特别是足远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 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

    作者:白合提叶尔·吐尔干;艾合买提·玉素甫;马少林;艾尔肯·日介甫;陈刚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及其皮瓣血供特点,探讨吻合或不吻合小隐静脉的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8具新鲜尸体(16侧)下肢进行腓肠神经腓动脉营养血管美蓝灌注,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切取皮瓣约5 cm×6 cm~8 cm×16 cm.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21例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足跟软组织缺损、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16例不吻合小隐静脉,5例吻合小隐静脉.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完全成活,其中16例未吻合小隐静脉者中,2例部分坏死,3例创面感染病例皮瓣覆盖后,脓性渗出增加,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1例成活.5例吻合小隐静脉者,皮瓣质地优良,皮瓣完全成活,足踝部外形与功能均改善.结论: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供区稳定可靠,变异少,不需要牺牲主要血管,且操作简便.皮瓣切取时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时,宜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修复,是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手术配合护理

    作者:邱红芳;魏春玲

    下肢静脉曲张的静脉病变范围包括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其分支,根据门诊经验,部分患者都发生在大隐静脉,临床诊断为大隐静脉曲张,该病主要高发于持久性站立工作者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其主要症状为:下肢酸胀、钝痛、乏力、肢体沉重等,当前,医学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该病[1].本文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激光闭合术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护理做如下报道.

  • 远端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及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戴新武;顾军

    足踝部软组织少,血运欠佳,伤后常使骨、关节、肌腱裸露,伤口长期不能愈合,其功能修复是临床较为棘手的课题.自1992年Masquelet[1]报道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来,获得了广泛的临床应用,我们自2000年~2005年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及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下肢浅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护理

    作者:张秀江;王丽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的浅静脉系统一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它们的分支处于伸长、蜿蜒和扩张状态[1],是一种常见病,严重者伴有色素沉着、脱屑,甚至溃疡形成,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许多欧美国家的发病率高达20%~ 30%.在我国,张培华等调查1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6%,45岁以上为16.4%,推算现有病人8000万~1亿例[2].高位结扎剥脱术是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经典术式,手术效果确切,但无论何种术式均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需患肢固定卧床半月、下肢瘢痕多等缺点.而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是近年在我国逐渐开展的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技术之一.我科对自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应用下肢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的58例患者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 小隐静脉栓塞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应用

    作者:宋开芳;李青松;陈艺新;秦杰;田霓;杨颇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栓塞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87例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A 组30例在蒂部远端栓塞小隐静脉,B 组57例未栓塞小隐静脉,测量统计两组病例术后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小隐静脉栓塞病例皮瓣坏死面积为1.1%,小隐静脉未栓塞病例皮瓣坏死面积为15%,两组皮瓣坏死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小隐静脉栓塞方法减少了皮瓣的逆行血流灌注和坏死的并发症,显著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成活率。

    关键词: 皮瓣 小隐静脉 栓塞
134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