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

    作者:郭宝峰;李建钢;李映辉;郭伟刚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73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30万U加生理盐水50 ml,微量泵泵入,持续1h,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7d.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84%,对照组存活率60%,两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疗效显著,它是通过抑制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等的释放,从而使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病情得到好转.

  • 血清PCT、IL-6水平及SIRS对严重多发伤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作者:殷晓娟;李大鹏;尹其翔;梁亚鹏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在早期诊断严重多发伤患者脓毒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记录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SIRS病情变化,检测伤后(d0)及伤后第1天早晨血清PCT、IL-6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6例患者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而无全身感染(SIRS组),14例患者在并发脓毒血症(Sepsis组);血清PCT及 IL-6在Sepsis组伤后第1天就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CRP相近;血清PCT及IL-6水平结合SIRS表现诊断多发伤后脓毒血症特异性和敏感性更高.结论:严重多发伤后第1天血清PCT和 IL-6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脓毒血症的早期指标,为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

  • 危重烧伤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魏力;刘芳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儿血小板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37例严重烧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烧伤患儿各病程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并根据患儿入院时有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将患儿分为两组,即SIRS组(n=19)和非SIRS组(n=18),观察SIRS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同时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结果PLT和PDW各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后SIRS组和非SIRS组的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比较中,死亡组血小板计数持续减少,存活组在短暂的减少后则逐步回复至正常.结论SIRS是影响血小板计数的重要因素,血小板计数是观察严重烧伤患儿预后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 肺动脉灌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肺保护作用

    作者:刘勇;赵琦峰

    目的 观察间断肺动脉灌注静脉血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肺活量(FC)<70%]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肺灌注组和对照组(n=30),肺灌注组CPB开始后间断灌注静脉血.检测外周血不同时间点[CPB开始前(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3 h(T3)、CPB结束后24 h(T4)、术后48 h(T5)]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测算插管后切皮前(T1a)、手术结束时(T2a)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02)和氧合指数(0I),PiCC0监测仪连续收集切皮后(T1b)和关胸前(T2b)血管外肺水(EVLW),记录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30 d内死亡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CPB开后T2~T5各时间点NE、TNF-α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灌注组NE低于对照组[(727.6±202.8)比(987.1±253.5) ng/ml,t=4.378,P=0.000;(460.4±162.4)比(579.5 ±215.5) ng/ml,t=2.418,P=0.019;(241.3±138.9)比(379.9土180.8) ng/ml;=3.329,P =0.002;(151.3±48.1)比(284.1±125.2)ng/ml,=5.423,P =0.000],TNF-α低于对照组[(43.1±17.8)比(58.8±20.2)pg/ml,t=3.194,P=0.002;(57.1±20.8)比(82.8±24.3) pg/ml,t =4.401,P=0.000;(42.3±19.7)比(63.3±26.5)pg/ml,t=3.,483,P=0.001:(31.2±15.3)比(50.5±22.3)pg/ml,t=3.908,P=0.000],而IL-10高于对照组[(109.7±29.8)比(88.4±26.3)pg/ml,t=2.935,P=0.005;(87.3±24.5)比(74.7±21.6) pg/ml,t =2.113,P=0.039;(66.5±17.2)比(54.3±14.2) pg/ml,t=2.996,P=0.004;(44.8±l0.8)比(39.7±8.5) pg/ml,t=2.033,P=0.047];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灌注组OI高于对照组,A-aDO2及EVLW低于对照组[317±147比246±116,P=0.042;166±76比217±110,P=0.041;(12.0±2.7)比(14.1±3.2) ml/kg,P=0.006];灌注组趋向于较短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159±72)比(209±106)h,P=0.037;(7±4)比(10±5)d,P=0.013].结论 CPB期间低温静脉血液肺灌注可能对肺具有保护作用.

  • 比较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疗效比较

    作者:熊新发;叶辉

    目的 比较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照组)和ω-3联合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实验组)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肠外营养疗效.方法 将3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观察并比较两组用药当天和用药后第6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IL-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游走抑制因子(MIF)、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脂多糖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使用后第6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较使用当天显著下降(P<0.01),其中实验组中APACHEⅡ评分、TNF-α、IL-1和IL-6浓度较对照组中APACHEⅡ评分(16.2比14.4)、TNF-α(168.3 ng/L比108.2 ng/L)、IL-1(62.4 ng/L比53.6 ng/L)和IL-6((227.6 ng/L比187.5 ng/L)的下降幅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CRP(11.6 mg/L比9.4 mg/L)、MIF(13.5 μg/L比11.1 μg/L)、IL-8(11.8 ng/L比9.7 ng/L)、谷草转氨酶(38.1 μmol/L比43.8 μmol/L)、谷丙转氨酶(33.8 μmol/L比41.1 μmol/L)和脂多糖(74.0 μmol/L比80.9 μmol/L)浓度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ω-3和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较单独使用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更好地降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炎症指标,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的改善.

  •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吸入性肺炎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分析

    作者:汪莎莎;张仕超;任建红;胡晓清;顾坚

    目的:评价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小儿吸入性肺炎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本院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合并SIRS患儿的病例资料,依据口服祛痰药的不同分成A、B两组,A组患儿均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颗粒,15 mg·kg-1 ·d-1,疗程1周;B组患儿均口服氨溴特罗口服液,2.5 ~15.0 mL,2次/d,疗程1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LT、AST和CK-MB的浓度,并观察症状、体征及肺部影像学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ALT、AST、CK-MB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A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A组在症状恢复及炎性指标恢复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口服NAC可促进痰液稀释、排出,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对各器官的损伤,通过调控CRP和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一定程度上阻止肺炎患儿SIRS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降低病死率.

  • 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长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减轻重症创伤患者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能否调节患者机体内细胞因子,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32例重症创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特殊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用药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利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8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患者上述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别及患者病死率、EICU住院时间以及院内感染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中TNF-α、IL-6、IL-8水平均有所下降,APACHEⅡ评分同比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院内感染率、死亡率及EICU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除两者EICU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创伤患者早期应用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生存率。

  • 分类技术在判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海蔚;陈道瑾

    目的 利用分类技术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不同严重程度的诊断规则.方法 对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数据挖掘软件-ROSETTA数据分析工具包中的基于Johnson's Algorithm的粗糙集约简算法以及统计软件SPSS的基于CHAID的决策树技术进行分类处理.结果 基于Johnson's Algorithm的粗糙集方法得到4条有诊断价值的典型规则,所得规则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4个属性为判断依据;基于CHAID的决策树技术也产生4条有诊断价值的典型规则,所得规则以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白细胞数4个属性中的2个、3个或4个属性为判断依据.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上述4个属性的取值来判断.结论 分类技术在判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中有应用价值.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价值

    作者:王欣;李宗虓;温昱鹏;常诚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早期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行体外循环手术的先心病患儿90例,按照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43)和对照组(未发生SIRS,n=47).收集患儿术前、术中、术后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清IDO、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SIRS组血清CRP水平在术后72 h,IL-6水平在转机中及术后72 h高于对照组;血清IDO水平在术后24 h及72 h高于对照组.IDO在术后24 h对SIRS有诊断意义,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58.14%.CRP、IL-6及IDO在术后72 h对SIRS均有诊断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特异性为95.74%,敏感性为76.74%.结论 小儿先心病术后IL-6、CRP及IDO对诊断SIRS均有一定意义,其中IDO诊断效能高,可更早、更准确预测小儿先心病术后SIRS的发生.

  •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MP-9和S100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风玲;杨波;陈丽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S100B的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评分)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并选择80例同期住院的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和1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并在入院第1、2、3、4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MMP-9和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和颅脑CT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MP-9和S100B水平在入院第1、2、3、4天较轻中度颅脑损伤组和正常人群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P-9和S100B表达越高,GOS分级评分越低.当颅脑CT显示中线移位≥1 cm、环池消失、脑挫裂伤和并颅内血肿时,患者MMP-9和S100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环池正常或受压、单纯硬膜外血肿或局限性脑挫裂伤患者,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MMP-9和S100B水平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 血必净对烧伤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陈杏绮;罗志军;殷安柱;田举;王和庚

    目的:分析血必净对烧伤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a)、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IL-8、TNF-a、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炎症水平,促进患者各项临床指佂恢复正常,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利于患者预后.

  • 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王大广;张华;张洋;李伟;孙璇;邢雁鹏;所剑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开放性随机(随机数表法)分至试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 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 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2、4和6天血清炎性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IL-6和IL-10]和营养学相关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他疗效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终共纳入患者47例,其中试验组21例,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炎性反应因子和营养学蛋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6天,试验组促炎因子TNF-α、IL-1、IL-6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抑炎因子IL-10及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7.1%(12/21)比84.6%(22/26), P=0.03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加快[(12.3±1.1) d 比(3.1±1.3) d, P=0.025],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提前[(3.1±1.0) d比(3.9±1.2) d, P=0.02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4±2.1) d比(10.9±2.5) d, P=0.038]﹔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2/21)比15.4%(4/26),P=0.678]。结论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 PUFA可以抑制胃癌术后促炎因子的释放,并促进抑炎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术后恢复。

  • 鱼油脂肪乳对胸腹部大手术和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应用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高键;纪春艳;吴国豪

    目的 评价鱼油脂肪乳对外科大手术和伴有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成本-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接受胸腹部大手术或入院时伴有SIR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疾病和手术方式严格1∶2配对鱼油组和对照组,终得到未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220对(鱼油组220例,对照组440例),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102对(鱼油组102例,对照组204例),SIRS患者66对(鱼油组66例,对照组132例),调查各种临床结局指标,计算各种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比”评价.结果 未入ICU的大手术患者,鱼油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结局、各项费用及成本-效果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入ICU及伴有SIRS的危重患者,鱼油组在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天数、再次手术率、术后感染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鱼油组在未再次手术率、无感染发生率和围手术期存活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于对照组.对于进入ICU的大手术患者,补充鱼油脂肪乳使上述3个结局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减少105、160和89元;对于SIRS患者,补充鱼油脂肪乳使这3个指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减少670、280和220元.结论 鱼油脂肪乳改善预后的效果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对伴有脏器功能不全的严重创伤及感染的危重患者,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比和药物经济学价值.

  • 血必净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许永

    目的 探讨分析血必净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选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检测水平改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体征水平,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 急性脑出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的研究

    作者:邹桂玉;汤冠辉;吴桂昌;赖保华;黎鼎如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基础疾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1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MOF患者38例与78例无MOF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急性脑出血后MOF的发生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破入脑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基础疾病显著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急性脑出血并发MOF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出现MOS提示病情危重,预后差,必须积极干预.

  • 高敏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检测评价肝硬化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智娟;陈春;李耀才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降钙素原(PCT)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80例,其中肝硬化合并SIRS者41例为观察组,单纯肝硬化者39例为对照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9例为健康组.比较三组的hs-CRP、PCT水平,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结局病例的hs-CRP、PCT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的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5),对照组与健康组的hs-CRP、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s-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病例在治疗后的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病例,且观察组死亡病例的hs-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s-CRP、PCT检测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SIR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hs-CRP、PCT水平与肝硬化合并SIRS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柏磊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治疗老年脓毒症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乌司他丁针剂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次静滴1 h,每8 h 1次,连续用药7 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7 天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性反应指标,并检测两组治疗后第1,4,7天的血清 TNF-α、IL-1、IL-6的浓度,观察治疗过程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例数、ICU的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第7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天后,两组血清 TNF-α、IL-1、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4天和第7天,观察组中血清 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和ICU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降低临床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心肌梗死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TNF-α和CRP表达的临床研究

    作者:粱丽梅;黄照河;蓝景生;潘兴寿;黄达;何金龙;刘燕;陆克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其中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32例,另选4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TNF-α-和CRP水平.结果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NF-α-和CRP水平都高于对照组(P<0.01),且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TNF-α和CRP表达强烈.

  • 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症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作者:刘媛;陈进凡;杨育红;杜玫

    目的探讨中药肠毒清口服液对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症(SIRS)的大鼠抗氧化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中药肠毒清口服液治疗SIR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用腹腔注射酵母多糖悬浊液造SIRS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NS和不同浓度肠毒清口服液灌胃.末次给药后第3天处死,检测大鼠抗氧化能力、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等.结果 治疗组和模型组均出现一般情况的恶化;各组大鼠SI、T-AOC、MDA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逐渐趋于NS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SOD与GSH-px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高剂量的肠毒清口服液可能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缓解SIRS.

  • 腹腔镜手术对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阑尾炎患者术后血清 C 反应蛋白及临床指标的研究

    作者:朱乃海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阑尾炎患者术后各临床指标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差异.方法 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合并SIRS阑尾炎患者82例 ,随机分为LA组43例 ,OA组39例 ,比较2组患者术后CRP水平、SIRS症状改善时间、腹腔引流量、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结果 术后第1天CRP水平达高峰 ,OA组显著高于L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第3天CRP水平均下降 ,但OA组仍高于正常水平 ,LA组下降至正常水平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LA组患者的SIRS症状改善时间、腹腔引流量、腹腔脓肿及切口感染率均优于O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LA具有彻底清除腹腔感染灶、迅速缓解SIRS症状、减少并发症等优点.

145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