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sCD40L在多种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
血小板在制备、储存过程中会发生活化,通常CD40配体(CD40L)在静息血小板里,会通过跨膜的方式从活化的血小板膜内侧转移到膜外侧上,释放到外环境(血浆),成为可溶性CD40L(sCD40L).CD40是sCD40L的受体,其在多种细胞中表达,两者结合可诱导诱导炎症反应发生.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如心肌损伤、中风、高胆固醇及其他心血管疾病,sCD40L的血浆浓度升高;且许多研究已发现sCD40L与输血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因此了解sCD40L生物学特性,对识别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将可能为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 血小板 可溶性CD40L(sCD40L) CD40 输血不良反应 -
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免疫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免疫介质CD40及其配体广泛存在于T、B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血小板及上皮细胞表面,二者相互作用可诱导上述细胞产生许多致炎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阻断CD40-CD40L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与发展,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
CD40-CD40L与肿瘤
CD40和其配体CD40L(又称CD154)是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系统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分别属于TNF受体和TNF超家族成员.CD40/CD40L参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在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如此,CD40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可利用CD40L与其结合用于肿瘤治疗.我们就CD40-CD40L在肿瘤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炎症组织中CD40/CD40L与白细胞介素-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相关性
CD40/CD40L相互作用可促进多种细胞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而IL-8和MCP-1可趋化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从而调节炎症的发生和发展.下面就CD40/CD40L与IL-8和MCP-1在炎症组织中的相关性以及CD40/CD40L诱导IL-8和MCP-1的调节因素等作一.
关键词: CD40 CD40L 白细胞介素-8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CD40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其本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调节分子CD40L与其受体的相应结合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斑块破裂等诸多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D40L通过与其主要受体CD40及其他新近发现的受体结合,对脉管系统的不同细胞发挥各种生物学作用,可能成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点.
-
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 sP-selectin和sI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鼻咽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10名鼻咽癌患者和55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成人的血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血浆中的表达. 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者高于非转移者,且sCD40L和sP-selectin在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而sICAM-1只在Ⅲ+Ⅳ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的表达有下降. 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浆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存在高表达现象,并且sCD40L、sP-selectin和sICAM-1在鼻咽癌的转移和疗效判断上有一定的价值.
-
CD40-CD40L配体与肿瘤
CD40-CD40L在多种病理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而CD40-CD40L与肿瘤的关系在国内研究仍较少.本文就CD40-CD40L在肿瘤的免疫、对肿瘤的直接作用以及与临床的关系作一综述.
-
CD40-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感染
目的:构建CD40-siRNA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J774.1的感染效率及测定J774.1细胞的CD40 mRNA水平。方法:设计1段CD40的siRNA序列,构建慢病毒载体pLL3.7-CD40-siRNA,与pMD2. G、pMDLg/pRRE和pRSV-REV按比例采用LipofectamineLTX&Plus共转染293T细胞制备病毒,感染J774.1细胞后第4、6和8天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RT-PCR( qRT-PCR)检测CD4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CD40-siRNA慢病毒载体,当pLL3.7-CD40-siRNA、pMD2. G、pMDL g/p RRE和与pRSV-REV的比例为2:1:1:1时,制备的慢病毒滴度高;慢病毒感染J774.1细胞的效率呈时间依赖性,感染第8天时的感染效率高;同时,pLL3.7-CD40-siRNA组CD40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pLL3.7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感染J774.1细胞的效率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CD40-siRNA慢病毒载体可以抑制CD40mRNA的表达。
-
云南汉族人群CD40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CD40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云南地区汉族人群肺癌Ⅰ+Ⅱ期患者151例、Ⅲ+Ⅳ期患者316例,同时选择云南地区汉族健康体检人群384例(对照组),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方法对两组被检者CD40基因中rs1883832(C>T)和rs4810485(G>T)2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观察等位基因、基因型及所构建的单倍型在肺癌Ⅰ+Ⅱ期患者、肺癌Ⅲ+Ⅳ期患者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结果:rs4810485位点等位基因G和T在Ⅲ+Ⅳ期肺癌和对照组被检者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遗传模式的分析结果经年龄校正后,rs1883832位点在Dominant模式下CC基因型和CT~ TT基因型在Ⅰ+Ⅱ期及Ⅲ+Ⅳ期肺癌患者分别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1和0.008);rs4810485位点在Dominant模式下基因型GG和基因型GT ~ TTde分布频率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和0.001).结论:CD40基因中多态性位点rs4810485位点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可能是肺癌发生的风险性因素,而rs1883832位点基因型CC可能是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
-
CD40和CD8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CD40和CD86的变化,分析CD40和CD86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无COPD者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诱导排痰,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痰液中CD40及CD86水平.同时,常规方法测定肺功能FEV1%及FEV I/FV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吸烟无COPD组相比,所有COPD患者,无论GOLD分级水平高低,CD40和CD86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OPD患者中,随着GOLD分级水平增加和FEV1%降低,CD40和CD86水平逐渐降低,与FEV 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气道内DCs数量的明显增加,且与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COPD患者诱导痰中DCs及CCR6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DCs的变化及CCR6的含量,分析DCs及趋化因子受体6(Chemkine receptor 6,CCR6)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无COPD者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诱导排痰,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痰液中DCs水平,以ELISA检测CCR6的含量.同时,常规方法测定肺功能FEV1%及FEV1/FVC.结果 DCs在COPD分期的GOLD Ⅰ级、GOLDⅡ级以及GOLDⅢ~Ⅳ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吸烟无COPD组,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CR6在COPD分期的GOLDⅠ级、GOLDⅡ级以及GOLDⅢ~Ⅳ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吸烟无COPD组,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Cs与COPD患者FEVI%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CCR6与COPD患者FEV1%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COPD患者DCs及CCR6显著升高,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DCs及CCR6可能参与了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
-
CD40和CD8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中CD40和CD86水平的变化,分析CD40和CD86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无COPD者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沙丁胺醇加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方法诱导排痰,以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痰液中CD40及CD86水平.同时,常规方法测定肺功能FEV1%及FEV1/FVC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吸烟无COPD组相比,所有COPD患者,无论GOLD分级水平高低,CD40和CD86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患者中,随着GOLD分级水平增加和FEV1%降低,CD40和CD86水平逐渐降低,与FEV1%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COPD患者气道内DCs数量明显增加,且与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CD40、CD40L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CD40、CD40L表达与NHL预后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CD40L的表迭.结果 (1)NHL中CD40过度阳性率(66.0%)显著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6.4%),P<0.05;NHL中CD40L过度阳性率(20.0%)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6%),P<0.05.(2)NHL中CD40与CD40L表达呈负相关,r=-0.486,P<0.05.(3)NHL患者CD40、CD40L的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1)CD40、CD40L过度阳性率与恶性程度、结外浸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与NHL侵袭性及预后有关.(2)NHL中CD40表达的增高、CD40L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CD40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D40水平与脑损伤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发病后3d内、1,2周及3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vWF和CD40的水平,并分析患者血清中vWF、CD40的水平与不同出血部位、出血量及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脑出血组发病3d内、1,2周的血清vWF和CD4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发病1周时血清vWF、CD40水平升高明显;患者血清vWF、CD40与出血部位无相关性(P>0.05);患者血清vWF、CD40与出血量和NIHSS评分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vWF、CD40参与HICH发病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且可间接反映HICH患者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
-
硒酸精氨酸对D-gal衰老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硒酸精氨酸对D-gal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给硒组(L-SeArg)和高剂量给硒组(H-SeArg),通过后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以灌胃方式加入硒酸精氨酸,观察硒酸精氨酸对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免疫荧光法观察CD40、CD40L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硒酸精氨酸能明显提高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加CD40、CD40L的阳性表达率.2个剂量给硒组中,低剂量硒酸精氨酸的影响大,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gal能导致小鼠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硒酸精氨酸能活化免疫细胞,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
CD40 发夹si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CA46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
目的: 构建人类CD40膜蛋白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 观察其对CA46细胞上CD40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两条编码发夹siRNA序列的单链DNA, 并将其克隆到pSilenCircle载体中, 构建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siCD40/pSilenCircle.以同样的方法, 分别构建相对应的编码反义RNA及无关基因的重组质粒antiCD40/pSilenCircle和siFly/pSilenCircle.以上述重组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A46细胞后,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A46细胞上CD40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 用MTS法(改良的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①成功地构建了两个CD40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CD40/pSilenCircle、 两个相对应的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antiCD40/pSilenCircle和无关基因重组质粒siFly/pSilenCircle.②与siFly/pSilenCircle转染组相比较, siCD40/pSilenCircle转染组和antiCD40/pSilenCircle转染组CA46细胞上CD40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但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凋亡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 构建的两个CD40发夹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siCD40/pSilenCircle, 可有效地抑制CA46细胞上CD40分子的表达, 但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NA干扰技术可望作为一种有效地调控基因功能的方法.
-
小鼠p27Kip1基因的克隆及与外周B细胞凋亡和生存的关系
目的: 克隆小鼠的p27Kip1基因, 并以此为探针分析p27Kip1在外周血B细胞中的表达, 以及其在抗原受体和CD40介导的抑制和促进增殖信号中的作用.方法: 从培养的B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RT-PCR扩增并克隆p27Kip1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凋亡.用Northern blot观察p27Kip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p27Kip1基因.发现抗原受体交联在引起外周血B细胞凋亡之前, 出现p27Kip1表达上调, 若同时激活CD40则使p27Kip1表达降低, B细胞也免于凋亡.用针对p27Kip1的反义寡核苷酸处理, 可阻断抗原受体交联引起的外周血B细胞凋亡.结论: p27Kip1可能在抗原受体信号介导的B细胞凋亡和CD40信号介导的B细胞生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一株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以本科室发现肿瘤细胞上表达的CD40 787AA突变为基础,研制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作初步分析.方法:以转人CD40突变体转基因细胞L929-CD40mu为免疫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融合,以L929-CD40mu转基因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标记法对杂交瘤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的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及竞争抑制结合试验分析该mAb的亚类及抗原识别位点;免疫印迹法对该mAb进行鉴定;采用MTT法分析mAb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增殖效应以及PI-annexin V方法进行细胞凋亡测定.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鼠抗人CD40mu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0C5),该mAb能特异性地识别人肿瘤细胞株H08910表达的CD40突变体分子,而不识别正常扁桃体B淋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CD40分子,并且能够在体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成功地研制出1株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上CD40突变体分子的mAb,该mAb具有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其凋亡的作用.
-
抗人CD40 mAb 5H6的125I标记及其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研究抗人CD40单克隆抗体(mAb)5H6的125I标记及与卵巢癌细胞株HO8910体外结合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氯氨-T法125I标记mAb 5H6(125I-5H6),纸层析法测定125I-5H6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三氯醋酸沉淀法分析125I-5H6体外稳定性,细胞结合饱和实验进行Scatchard分析,lindmo法及其改良方法计算125I-5H6的免疫活性分数,细胞结合实验分析125I-5H6同HO8910细胞的内化和滞留.结果:(1)mAb5H6的125I标记率为(85.4±5.2)%,放射化学纯度为(99.2±0.5)%.(2)125I-5H6存放于4℃磷酸缓冲液中7 d后其放射化学纯度为(80.3±4.7)%,在37℃血浆中存放24h后其放射化学纯度为(95.3±0.8)%.(3)125I-5H6与HO8910细胞亲和力Kd=(0.711±0.06)nmol/L,大结合位点数(Bmasx)=(2.17±0.08)×105个/细胞.(4)125I-5H6免疫活性分数达(38.6±5.4)%.(5)4℃2 h125I-5H6同HO8910细胞滞留率为(89.8±6.0)%,37℃2 h125I-5H6同HO8910细胞内化率达(54.9±2.6)%.结论:氯氨-T法进行125I-5H6标记具有良好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以及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较高的免疫活性分数,且125I-5H6与HO8910细胞具有很高的亲和力,可用于动物体内实验.
-
一株识别CD40分子新位点的单克隆抗体研制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目的:研制识别CD40分子新位点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转人CD40转基因细胞L929-CD40为免疫原,常规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融合技术,将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Sp2/0融合,以L929-CD40转基因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对杂交瘤进行反复筛选和多次的克隆化培养;采用快速定性试纸法及竞争抑制结合试验分析了该mAb的亚类及抗原识别位点;采用MTT法分析mAb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分泌以及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CD40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B6),该mAb能特异性地识别人CD40分子并较好的识别肿瘤细胞株HO8910表达的CD40分子并能够体外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地研制1株识别CD40新位点mAb,该mAb能够很好地识别肿瘤细胞表达的CD40分子并具有体外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