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巧霞;杨光明;潘扬

    采用网络检索、分类与汇总,将国内外文献中山茱萸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山茱萸功能性成分主要有五环三萜类、环烯醚萜苷类、黄酮类、有机酸及其酯类、挥发性成分、多糖等,具有抗肿瘤、抗休克、降血糖、抗菌、抗病毒、抗血栓、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目前随着对山茱萸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理论前提.

  •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王云卿;吴君平;梁秋芳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降脂等多环节、多靶点发挥治疗DM及其并发症的作用,研究前景广阔。但目前对DM的实验研究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今后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研究:(1)应用生物芯片、生物色谱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深入探讨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作用环节、作用靶点。(2)以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为指导,探索不同中药有效成分的配伍疗效、规律及作用机制等。(3)注重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开发病证相结合的实验模型,进行有效性优化和多药比较与筛选研究。

  •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孙丽霞;薛博瑜

    概述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近况,具体包括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及复方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抑制胶原和纤维组织增生,促进纤维结缔组织降解,显现出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本文对实验研究中的某些存在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 中药有效成分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琳;杜岩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以进行性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障碍和人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目前有近3560万AD患者,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居住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AD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临床实践中仍未找到十分有效的治疗策略[2].

  • 中药有效成分调控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楠;周科成;寇俊萍

    炎症小体是细胞内组装形成的大分子蛋白复合体,可将白介素-1β(IL-1β)和IL-18加工成熟,并诱导细胞焦亡性死亡,在协调对抗病原体感染和生理紊乱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迄今为止结构和功能研究得为明确的炎症小体,其活化后参与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研究显示,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可以调节相关疾病靶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从中药有效成分调节相关疾病靶细胞(如神经细胞、肝肾细胞、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等)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机制出发,综述近4年国内外对中药有效成分调节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进展,以期阐释相关中药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并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 中药有效成分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靳秀芹;陈小囡;孔繁智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各种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日趋成熟.近年来,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已成为中医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热点之一.细胞凋亡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免疫应答、信号传导等多种过程.它是在基因控制和酶促反应下按一定程序进行的细胞自主死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凋亡是细胞死亡的高度保守形式,在多种组织中控制细胞的数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1].

  • 武汉开发“纳米中药”

    作者:

    近日,武汉市一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的负责人在一项联合开发“纳米中药”的协议上郑重签字。这项合作将可能对中药的开发和利用产生重要影响。“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粒径小于100纳米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纳米中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效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增加临床疗效,而且更方便、更经济。如将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做成纳米粉,则更容易被吸收;用纳米药物做成的膏药,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无需注射。运用纳米技术发展中药,可以大大提升中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速中药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

  • 中药复方制剂抗真菌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陶茂灿;夏修蛟;曹毅

    近年来,随着甾体类激素、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尤其是一些免疫障碍疾病如爱滋病患者的大量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多见,一些原不致病的真菌亦开始致病.据保守估计,近20年来深部真菌病患者已增加40倍[1].随着真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亦不断涌现,但由于抗真菌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2]和耐药问题的日益明显,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优点,使研究开发抗真菌中药具备良好前景.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便开始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中草药,至今已成功地筛选出许多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3~5].但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和单味药的抗真菌作用,对复方涉及较少.中药抗真菌机制复杂,有些方剂中的单味药并无明显的抗真菌活性,但其复方对某些实验性动物真菌感染则有一定治疗效果[6].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抗真菌作用的中草药复方研究正在逐渐兴起,现对抗真菌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作者:姜辉;高巍;尚伟;刘知勤;申旺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骨质损害为特征,以慢性、多发性、对称性关节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学痹病范畴.各年龄皆可发病,男女之比约为1:3,我国患病率0.32%~0.36%,是造成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种之一.由于RA病因不明确,目前西医无特异疗法.而中药有效成分在RA防治方面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少、复发率低,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就中药有效成分对RA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和厚朴酚等五种中药有效成分对CYP酶活性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张培玉;任静;职文倩;刘澄铭;郜娜

    目的:观察和厚朴酚等五种中药有效成分对人及大鼠肝微粒体四种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中西药联用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大鼠肝微粒体体外孵育方法,以紫杉醇、甲苯磺丁脲、氯唑沙宗、香豆素分别作为CYP2C8、CYP2C9/CYP2C11、CYP2E1和CYP2A6/CYP2A1/2的探针药物,应用液相色谱仪检测探针药物代谢产物生成量,由此计算抑制率和IC50,分析五种中药有效成分对CYP酶的活性是否具有影响.结果:和厚朴酚、厚朴酚对人肝CYP2C9的IC50分别为7.7 μmol/L和7.6 μmol/L,对大鼠肝CYP2C11的IC50分别为13.0 μmol/L和3.8 μmol/L.和厚朴酚、厚朴酚对人肝CYP2C8的IC50分别为19.2 μmol/L和84.5 μmol/L,对大鼠肝CYP2C8、CYP2E1和CYP2A1/2以及人肝CYP2E1和CYP2A6的IC50均大于100 μmol/L.栀子苷、绿原酸、黄芪甲苷对人及大鼠四种CYP酶的IC50均大于100μmol/L.结论:和厚朴酚对人肝CYP2C9、CYP2C8和大鼠肝CYP2C11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厚朴酚对人和大鼠肝CYP2C9/CYP2C11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人肝CYP2C8有较弱抑制作用.

  • 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三种有效成分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Nrf2/HO-1途径的影响

    作者:黄小平;邓常清;邱咏园;王蓓;唐映红;曾嵘

    目的 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分别与三七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和核转录因子E2 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途径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HO-1mRNA表达,脑组织胞核、胞质Nrf2和全细胞HO-1蛋白表达.结果 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DA、NO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降低.黄芪甲苷可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人参皂苷Rg1能降低脑组织NO含量.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均能明显降低脑组织MDA和NO含量,且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的效应大于人参皂苷Rb1单用和三七皂苷R1单用.②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胞核和胞质中Nrf2蛋白含量及核转位率升高,同时HO-1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各给药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胞质Nrf2蛋白含量,升高胞核Nrf2含量,使Nrf2核转位率升高,且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的作用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可使脑组织HO-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脑组织HO-1mRNA和蛋白的增加明显高于各有效成分单用.且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升高胞核Nrf2蛋白、提高Nrf2核转位率的作用强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增加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强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和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结论 黄芪甲苷分别与三七的3种有效成分配伍可增强其抗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促进Nrf2合成和核转位,从而促进下游抗氧化基因HO-1等的表达有关,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配伍的效应更为明显.

  • 角膜组织块培养法建立ICR小鼠蚕蚀性角膜溃疡体外模型

    作者:闫莹;朱孔梅;杨鉴;姚景春

    蚕蚀性角膜溃疡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病因尚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为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或者联合球结膜切除术具有一定的效果[1-2],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干预活性的中药有效成分可能会是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潜在有效药物,但动物筛选模型的匮乏成为此类药物研发的制约环节。角膜缺乏血液循环,白细胞能够浸润到角膜组织的难度较大,因此,相关免疫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制作困难。故本试验尝试使用在体外将小鼠角膜细胞和自身白细胞共培养的方法,通过观察小鼠角膜细胞体外生长情况,建立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体外动物模型,可为研发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打下基础。

  • 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陈曦;汪永忠;段贤春;姚先梅;韩燕全;吴健;高家荣;方朝晖;夏伦祝

    从中药中寻找有效成分是研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近年来不论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肾病并发症的临床运用,还是有关中药有效成分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该文就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作一综述,旨在为开展单一成分的临床研究和新的中药制剂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中药抗辐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苌凤锦;彭代银

    电离辐射导致机体出现各种损伤,包括氧化应激损伤、造血系统的功能异常、免疫功能障碍及细胞DNA链断裂等,辐射的危害已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开发抗辐射损伤的药物,特别是中药抗辐射损伤活性成分的研究,在现代医药保健事业中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保护造血系统和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因此能保护机体免受辐射损伤,且毒副作用小,是较好的辐射防护剂.该文分别简要综述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抗辐射作用的研究进展.

  • HPLC法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应用

    作者:王小仙;陈华华

    本文对2000年以来全国主要中药期刊发表的近150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论文进行概述.

  • 皮肤瘙痒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的中药成分研究进展

    作者:黄蓓;万君晗;吴永秋;黄传利;杨健峰;张彩凤;龙晓英

    皮肤瘙痒是许多皮肤原发性疾病和系统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瘙痒的不断研究,人类对瘙痒的认识及治疗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具体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皮肤瘙痒在治疗上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其的发生机制,并探索中药、尤其是活性成分对皮肤瘙痒的治疗引起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中药资源丰富、活性成分结构多样,在皮肤瘙痒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综述了皮肤源性瘙痒神经传导通路及外周致痒介质产生瘙痒的机制,并综述了针对这些机制的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瘙痒的研究报道,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邓润洁;寇俊萍;余伯阳

    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花生四烯酸代(AA)谢途径、促进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释放、拮抗膜糖蛋白(GP)受体、抑制血小板膜特异激动剂及受体及增加一氧化氮(NO)等多方面,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阐明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环节,扩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略论姜制法

    作者:廖智慧;钟凌云;章林霞

    目的:系统整理中药姜制法的起源、理论、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影响和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总结整理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结果:姜制法历史悠久,能引药入脾经,具有温、散的药性和药效,能降低中药毒性及副作用.结论:本文对中药姜制法的起源与理论以及作用作了阐述,总结前人经验,对姜制法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微波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朱海升;胡志方;郭慧玲

    1微波提取的原理[1]及其特点微波(Microwave,MW)又称超高频率电磁波,是一种波长在1~0.001 m、频率在300 MHz~300 GHz的电磁波.微波提取主要是利用微波具有的热特性,一方面,通过"介电损耗",具有永久偶极的分子在2 450 MHZ的电磁场中所能产生的共振频率高达4.9×109次/秒,使分于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从而导致温度升高;另一方面,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的电磁场中做超高速运动,因磨擦而产生热效应,热效应的强弱取决于离子的大小、电荷的多少、传导性能及溶剂的相互作用.

  •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洪欣

    对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新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钙拮抗作用等.参考文献20篇.

178 条记录 5/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