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

    作者:陈东;梁力建

    肝门部胆管癌(HC,Hilar Cholangiocarcinoma),又称Klatskin瘤,其发生占肝外胆管癌50%~60%.由于肿瘤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且肿瘤发现时常合并门静脉或肝动脉等血管侵犯,HC的根治性切除率较低,目前文献报道约为25%~40%.自1965年Klatskin首次总结此疾病以来,HC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不多,目前根治性切除术后的5年生存率报道在10%~40%.关于肝门部胆管癌的认识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有不规范之处,本文拟对目前该疾病诊治中的一些问题和争议作一讨论.

  • 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邹声泉;刘小方

    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人类对肝外胆管癌的认识已有一个多世纪,Musser在1889年报道18例肝外胆管癌,1936年Stewart复习了世界文献报道的306例胆管癌,20年后Sako总结了从1935~1954年的文献并新发现了570例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报道了13例肝管汇合部的癌瘤,为此,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由于肝外胆管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故其诊断和治疗具有独特的特征.目前胆管癌已成为继肝癌之后第二大肝胆系癌肿,在美国每年约3 000例新增病例,在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是消化道肿瘤中上升快的.随着近30年对胆管癌研究的逐渐深入,其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甄宇洋;邓量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叉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Klaskin于1965年详细地描述了此类肿瘤的临床特征,故常称为Klaskin 瘤.据报道,Klaskin瘤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1].由于以往对该病认识不足,加之肿瘤生长部位隐蔽,早期诊断较困难.患者多以进行性黄疸为主要表现,常被误诊为"传染性肝炎"而予以治疗,乃至患者到外科就诊时已为晚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 肿瘤标志物CA19-9、CEA和CA125联合检测对胆管癌诊断价值的评估

    作者:熊会玲;吴杰;范彦;王萍;黄晓东

    目的:评估血清CA19-9、CEA和CA125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胆总管结石、32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统计分析血清CA 19-9、CEA、CA125及肝功能等指标.结果:胆管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率高,为90.6%,但特异性及准确度低,CA19-9、CEA和CA125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使胆管癌诊断的敏感性提升到96.9%.在良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中,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解除梗阻后2周,血清CA19-9、总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A19-9、CEA和CA125,能提高胆管癌诊断的效能,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同时,CA19-9还可以作为部分良性胆道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的辅助观察指标之一.

  • HOXD10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九鹏;王英霞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ECC)中同源异型盒10(HOX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174例ECC手术切除组织的HOXD10表达.分析HOXD1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包括生存分析.结果 HOXD10在ECC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的胆道上皮细胞明显下调(P=0.001).HOXD10的高表达与低组织学分级(P<0.001)和低T分期(P=0.002)相关.Kaplan-Meier曲线表明HOXD10高表达与更好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OXD10表达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HR=1.830).结论 HOXD10高表达与ECC良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是ECC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肝脏三维容积快速采集动态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外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达;谢锦兰;车锦连;陈伟华;郭雄全;薛元领;覃飞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肝脏三维容积快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肝外胆管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MRCP、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84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肝外胆管癌44例,良性病变40例.MRCP 诊断为胆管癌37例,良性病变47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胆管癌45例,良性病变39例;DWI诊断为胆管癌42例,良性病变42例.MRCP、LAVA动态增强扫描、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0.5%、93.2%、88.6%,特异性分别为85.0%、90.0%、92.5%,准确性分别为77.4%、91.7%、90.5%.结论 DWI、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准确性均较高,综合运用多种序列能为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

  • Noxa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胡海霞;李伟;熊正文;李宏伟;黄勇;牛晓东

    目的:研究Noxa蛋白在肝外胆管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我院肝外胆管癌和正常组织各70例,并采取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分别检测Noxa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Noxa在肝外胆管癌组织、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86%(23/70)、68.57%(48/7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P<0.01);肝外胆管癌组织Noxa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及神经受累无关(P>0.05);Noxa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Noxa阴性表达者[26.09%(6/23) vs 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肝外胆管癌组织中Noxa蛋白的低表达不仅表明了癌细胞促凋亡能力的异常,而且也有利于预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状态,同时也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 胆管癌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陈世成;符国珍;周帅

    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分为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ICC和ECC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胆管癌是恶性程度较高和预后较为不佳的癌症.目前,国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现将胆管危险因素做一综述.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梁健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在鞍山市某医院就诊的16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2种检查方法检查肝外胆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ADC为(0.24±0.01)×10-3 mm2/s,研究组患者的ADC为(0.56±0.02)×10-3 mm2/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0,P<0.05).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肝外胆管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100.0%,98.6%和84.6%,高于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的82.5%,73.4%,86.9%和6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能够清晰地判断患者的肿瘤细胞及组织特征,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对肝外胆管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因此,其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对 肝外胆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谭锐;邓子如;丁小花;张国旗

    目的 研究血清中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作为肝外胆管癌组,另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HD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两者对肝外胆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血清中HD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DGF和VEGF诊断肝外胆管癌敏感性分别为65.89%和81.13%,特异性分别为87.66%和44.67%.结论 HDGF和VEGF联合检测可优势互补,提高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 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洁;张学兰;梅丽霞;白莉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增强时间、增强强度以及病灶的增强方式,并比较病灶在造影前后的清晰显示率.结果 肝外胆管癌病灶平均在(15.5±5.0)s开始显影增强,(22.0±4.5)s时增强达峰值,(55.0±8.5)s时造影剂开始消退,(85.5±20.0)s时廓清.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延迟相分别有30%(4/16)、60%(10/16)及6.2%(1/16)表现为等增强,分别有10%(1/16)、40.O%(6/16)及93.8%(15/16)表现为无增强,有70%(11/16)在动脉相表现为高增强.75%(12/16)的病例表现为整体增强,造影后病灶的清晰显示率从造影前的53.0%(9/16)提高到造影后的93.8%(15/16).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显示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穆红艳;沈若宇;钱晓莉;司芩;吕校平;仝威;黄声稀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 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总结其超声漏误诊原因.结果 86例肝外胆管癌,位于肝门部39例,其中肿块型25例,非肿块型14例;超声诊断正确36例,诊断正确率为92.3%.位于胆总管47例,其中胆管逐渐变窄型21例,管壁不规则增厚型18例,肿块型8例;超声诊断正确41例,诊断正确率为89.3%.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共77例,诊断正确率为89.5%,漏误诊9例,漏误诊率为10.5%.结论 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胆管癌的形态、大小及周围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回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意义.

  • 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诊治现状

    作者:何振平

    1 概述 胆管癌由类似胆道上皮的癌细胞组成,根据部位可分为肝内与肝外胆管癌,据严格解剖学划分,主肝管及分叉位于肝外,所以肝内胆管癌应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也称胆管细胞癌或外周型胆管癌.Okuda将其分为肝内及肝门型,后者也称Klaskin肿瘤,随着影像诊断的进步,早期胆管癌的诊断已相对较易,并可证明其始发地.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肝门部癌则被划入肝外胆管癌,两者在症状上与肿瘤进行性生长方面有明显差别,但在组织病理上常很难区分,肝内胆管癌与胆管癌之肝内型是同义词.

  • 病毒性肝炎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廷昊;何承峻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与肝外胆管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以获得研究病毒性肝炎与肝外胆管癌发病关系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终纳入了9篇文献,其中有8篇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有6篇与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Meta分析结果显示:HBV感染是肝外胆管癌的危险因素(OR=1.69,95% CI:1.32~2.17,P<0.000 1);在美国,HCV感染是肝外胆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5.53,95%CI:2.21~13.82,P=0.000 3);在中国,HCV感染不是肝外胆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0.82,95% CI:0.44~1.52,P=0.520 0).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肝外胆管癌的独立致病危险因素.HCV感染可能与美国人群肝外胆管癌的发病有关,而在中国,其与肝外胆管癌的发病无直接关联.

  • 上皮钙粘附蛋白和CD44v6在肝外胆管癌和胆总管囊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俊伟;易继林;丁志强;蔡逊

    细胞粘附分子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研究表明,上皮钙粘附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D)和白细胞分化抗原CD44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E-CD和CD44v6的表达在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邓小凡;李波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 tumor.

  • 胆囊癌中医治疗心得

    作者:尤建良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一般分为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其中以胆囊癌为常见.胆囊癌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位,占胆道系统首位.中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可以起到稳定肿瘤,缓解症状,减轻化疗毒性,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的作用,兹以典型病例介绍中医治疗心得:

  • 谷氨酸脱氢酶在肝外胆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侯建峰;杨亚明;王莉;王莉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癌(ECC)患者肿瘤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GLDH)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5年12月于榆林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除的160例ECC患者组织标本作为病例组,另选同期胆管正常组织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LDH表达情况,统计分析ECC患者肿瘤组织GLDH表达水平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GLDH低表达、中表达和高表达分别占28.1%(45/160),35.6%(57/160)和36.2%(58/160);对照组为73.3%(22/30),23.3%(7/30)和3.3%(1/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90,P=0.000).ECC患者肿瘤组织GLDH表达与患者年龄、CD34表达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神经浸润均密切相关(χ2=12.145~158.075,均P<0.05).GLDH低表达、中表达、高表达ECC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4.3个月、26.0个月和11.6个月,3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67,P=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GLDH高表达是E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3.873,95%CI 1.515~9.903,P=0.005).结论GLDH可能成为ECC患者预后的评价指标.

  • DWI与MRCP在肝外胆管癌患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作者:何澎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肝外胆管癌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DWI、MRCP检查,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对比DWI、MRCP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类型肝外胆管癌DWI、MRCP影像学检测结果不同,DWI诊断符合率93.85%(61/65)较MRCP 80.00% (52/65)高(P<0.05).结论: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DWI诊断符合率更高.

  • Bcl-2和Bag-1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鹤令;周品一;陈安杰;刘鹏;张宇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2,Bcl-2)和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l,Bag-1)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强度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及30例胆囊管组织中Bcl-2和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cl-2和Bag-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8.0%、70.0%)均高于胆囊管组织(43.3%、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l-2和Bag-1的表达程度与胆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Bcl-2和Bag-1的表达呈一致性.结论:Bcl-2和Bag-1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Bag-1可能协同Bcl-2参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两者的表达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213 条记录 10/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