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气郁痰阻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免疫平衡及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杨庆玲;刘明明

    目的 探讨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气郁痰阻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免疫平衡及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患者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脂褐质(Lipofuscin,LF)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比较不同实验组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患者血清中IFN-γ、IL-2、IL-4、IL-10含量的差异,从而判断各组间免疫平衡性.通过观察比较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甲状腺结节大小和甲状腺结节数目变化.结果 与非治疗组相比,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组T-OSD、CAT、GSH-Px、T-AOC含量显著增加(88.89±5.42)U/mL,(6.97±0.35)U/mL,(301.63±22.95)U/mL,(4.69±0.29)U/mL(P<0.01),MDA和LF含量显著下降至(9.68±0.14)nmol/mL和(2.81±0.28)ng/mL(P<0.01);与非治疗组相比,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组IL-4、IL-10含量降低至(15.78±1.24)ng/mL和(10.54±1.32)ng/mL(P<0.01).治疗前,3组甲状腺结节大横截面直径和结节数目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组与非治疗组相比甲状腺结节大横截面直径与甲状腺结节数目均显著减小[(6.34±0.97)mm,(2.34±0.61)个](P<0.01).结论 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气郁痰阻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免疫平衡,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气郁痰阻型结节性甲状腺患者的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 复方甘草酸苷调节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平衡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蕾;王妍炜;邱建利

    目的 通过检测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急性期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炎症因子IFN-γ、IL-4、IL-17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辅助性T淋巴细胞平衡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于我院就诊的符合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并选取同期就诊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入院后当日及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抗凝管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室温下离心,收集血浆1 ml装于保存-80℃冰箱备用,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FN-γ、IL-4、IL-17的变化.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FN-γ、IL-4、IL-17含量较空白组有明显增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照组及试验组IFN-γ、IL-4、IL-17含量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可能通过调节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体内免疫平衡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 艾灸足三里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婷;李文涛;于建春;贾英杰

    目的:探寻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艾灸疗法.方法:将6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艾灸双侧足三里,每日1次.观察周期12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百分含量及CD4+/CD8+比值、血红蛋白数值、Karnofsky(KPS)评分、中医主要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CD3+、CD4+、CD8+细胞含量、血红蛋白含量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主要症状量表中乏力、失眠、纳呆食少、自汗、头晕目眩症状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在乏力、气短、纳呆食少、头晕目眩、面色、心悸、腰膝酸软方面及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能有效调节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免疫平衡,改善临床症状.

  • 温和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Th1/Th2比例失衡的影响及其调节规律

    作者:吴姗;王玲玲;蔡海红;蒋文

    目的:观察温和灸法及药物洛伐他汀对慢性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初步阐明温和灸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规律.方法:将32只日本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出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24只均采用内皮损伤并高脂饲料饲养家兔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水;另24只造模10周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药物组,每组8只.艾灸组于“神阙”“后三里”穴给予每天每穴10 min艾灸治疗;药物组采用洛伐他汀胶囊以每天3.6 mg/kg灌胃给药.治疗结束取血清,用生化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①模型组血清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高于空白组、艾灸组与药物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艾灸组AI(1.683±0.486)远低于模型组(20.301±4.022,P<0.01);②艾灸组、药物组Th1/Th2比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0.569±0.143 vs 0.917±0.255,0.445±0.079 vs 0.917±0.255,均P<0.01),而艾灸组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通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影响辅助性T细胞的漂移偏向,调整机体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平衡,使人体恢复到相对免疫平衡的状态,从而减缓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及血栓破裂进程.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Treg/Th17细胞失衡研究

    作者:邢健;鲁光;刘国强;徐敏;赵霞;韩芳;王椋;丁慧芳

    本研究通过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探讨Treg/Th17细胞失衡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MM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对其中19例MM患者同时检测了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表达量.结果表明:MM组骨髓中Treg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MM患者骨髓中Treg细胞水平高于外周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临床分期间无差别(P>0.05).MM患者骨髓中TH17细胞比例与外周血无差别(P>0.05).MM组Treg/Th17的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自ISS分期的Ⅰ+Ⅱ期至Ⅲ期逐渐增高(P<0.05).结论MM患者骨髓微环境中存在Treg/Th17比例失衡,这种失衡可能促进了MM的病程进展.

  • 异丙酚对严重创伤失血-液体复苏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王兵;王勇强;吉祥;曹书华

    目的 观察严重创伤失血-液体复苏后患者应激反应和免疫平衡的变化及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镇静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前瞻随机对照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 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失血量≥1000 ml/24 h)液体复苏后的患者54例,排除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复苏后、48 h内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物、入院24 h内死亡等患者.门诊查体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C组).54例患者依“性别、年龄、ISS评分、估计失血量”4个因素水平按“不平衡指数小的分配原则”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R组)27例、异丙酚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异丙酚治疗,P组)27例.观察C组与R组及P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后即刻、6、24、48 h时间点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重要脏器指标[血ALT、Cr、血糖(Glu)]、应激激素水平[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Th1/Th2)变化,比较R组与P组28 d病死率.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x2检验.结果 严重创伤失血复苏后患者即刻血浆Cor、NE、ALT、Cr、血糖、Th1和Th2淋巴细胞均显著高于C组(P<0.01),Th1/Th2显著低于C组(P=0.001);P组48 h ALT、6 h Glu、24 h和48h NE及6h、24 h Cor低于R组(P<0.05),部分时点Th1及Th2低于R组(Th1:24 hP=0.028,48 h P=0.002;Th2:6 h P=0.033,24 h P=0.007,48 hP=0.009),P组48 h Th1/Th2显著高于R组(P=0.028),两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创伤失血-液体复苏患者早期可出现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功能抑制和器官功能异常,异丙酚可一定程度上抑制患者过度应激反应、调理免疫平衡和保护重要脏器.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脏器功能支持

    作者:任新生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各种急危重症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对于MODS的治疗原则是:①原发病的治疗即去除病因;②对症治疗,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供氧与耗氧的平衡、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凝血抗凝血平衡、胶体渗透压平衡、肠道菌群的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的稳定、内分泌平衡、炎性反应与抗炎性反应的平衡等),维持和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流、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功能不全脏器的治疗与支持如机械通气和血液净化等);③并发症的防治;④营养代谢支持(肠内、肠外营养);⑤中西医结合治疗;⑥整体化护理.

  •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与脓毒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超;柴艳芬;寿松涛

    脓毒症是感染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内外科及烧伤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系临床危重症患者主要的死因之一。脓毒症中免疫功能紊乱贯穿于病理过程的始终,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炎症反应的预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调节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细胞之一。而调节性树突状细胞(regulatory dendritic cell,DCreg)作为一类具有负向调节免疫功能的未成熟DC亚型,在保持机体免疫平衡或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引起免疫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DCreg在脓毒症中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阐述其与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 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在食管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谱型分析中的意义

    作者:张少云;王春利;张素英;马炎炎;郑启英;郭石平;杨凯峰;范兴平

    T辅助细胞Ⅰ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介素2(IL-2)、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等,Ⅱ类细胞因子主要包括IL-4、IL-6和IL-10等.它们是机体调节和维持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平衡的重要分子.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外周血Ⅰ/Ⅱ类细胞因子水平异常[1-4],可直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5].本研究通过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浆Ⅰ/Ⅱ类细胞因子含量,分析细胞因子谱型变化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以了解食管癌患者Ⅰ/Ⅱ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状况,为临床生物治疗食管癌提供个体化治疗依据.

  • 1型糖尿病与免疫耐受

    作者:孙纳新;杨桂文;安利国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选择性攻击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导致β细胞的损害以及胰岛素的绝对缺乏.虽然临床上1型糖尿病的发病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根据对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跟踪研究发现,在出现高血糖的几年前就可检测到患者体内存在抗胰岛细胞自身抗体,通常在发病的1 a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会发生恶化.因此,通过应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明显糖尿病出现前机体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糖尿病发病机制,为预防或治疗1型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以NOD小鼠为例,总结了机体免疫耐受在维持自身稳定、调节免疫平衡中的机制和NOD小鼠免疫耐受的缺陷及其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

  • 浅谈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治疗

    作者:欧阳伟;冯会娟

    糖尿病与甲亢可同时发病,也可先后发病.目前,对于糖尿病合并甲亢还是甲亢合并糖尿病,尚无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两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由于遗传缺陷,加上病毒感染、饮食、环境、情绪等因素影响,造成免疫平衡的破坏,产生免疫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

  • 趋化因子在抗结核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解元元;朱朝敏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和宿主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抗结核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细胞迁徙、促进抗原吞噬和递呈、诱导多种细胞因子和淋巴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平衡等各个过程,如果趋化因子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可能导致感染扩散、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趋化因子网络近年来已成为基础研究和生物治疗的热点,现将这方面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作者:王冰心;白珊珊;张佳佳;党小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已成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目前NAFLD完整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提出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能量代谢、增加内源性乙醇、调节胆汁酸及胆碱代谢,破坏免疫平衡引发机体低度炎症等途径促进NAFLD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NAFLD的相关机制做一概述.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和白细胞介素10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芳;陈铎;吴燕菁;杨兰芝;辛虹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确切机制不清,一般认为母胎免疫平衡失调和血管内皮受损是重要机制之一.近年来,国外学者发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在维持母胎界面免疫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在IDO抑制物存在的条件下对胎儿的异体识别可导致补体活化、炎症及胎儿丢失<'[1]>.白细胞介素10(IL-10)对.IDO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DO和IL-10在正常孕妇和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新的免疫耐受相关机制.

  • 自然杀伤T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燕鸣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T细胞是一种同时具有自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部分表型及功能的细胞亚群,能将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连接起来,限制性识别CD(ld) ̄糖脂抗原,并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辅助性T细胞1型(T help cell type 1,Th1)/Th2平衡.广泛参与免疫调节.近年研究发现,自然杀伤T细胞对哮喘Th1/Th2失衡及气管高反应(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AHR)产生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就自然杀伤T细胞的特征及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Th17细胞/Treg细胞免疫平衡在正常妊娠维持与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展;刘慧;石瑛

    正常妊娠过程中,母体一方面需要保护胎儿免遭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对病原体的免疫力,因此,母体免疫系统与其半同种异体胎儿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正常妊娠的维持是十分重要的。一旦这种维持正常妊娠的免疫平衡被打破,就会引起相应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3%~5%,是威胁母婴健康,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们力求从不同层面阐述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如血管生成不良理论、慢性炎症反应理论及内皮功能障碍理论等。

  • 盐酸伐昔洛韦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杨万军;刘丽华;吴思

    目的 观察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联合用药对患者外周血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RGH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盐酸伐昔洛韦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另外联合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γ-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INF-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2、TNF-α、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简称CD3细胞)、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简称CD8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膦甲酸钠治疗RGH患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能够明显提高外周血免疫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毫米波辐照所致急性应激对小鼠细胞因子和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孙嵘;马琼;杜丽;蔡金玲;杨晓云;高艳;崔玉芳;毛建平

    目的 探讨35GHz毫米波辐照诱发的小鼠急性应激细胞因子,尤其是Th1/Th2型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经35GHz、420mW/cm2功率密度的毫米波源急性辐照60s,红外监测仪实时监测小鼠背部皮肤温度变化.于辐照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外周血象、胸腺及脾脏指数,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 β、IL-2、IL-6及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结果 辐照开始后小鼠耳廓温度迅速升高到50℃,至辐照50~60s时升至约60℃.辐照后6h外周血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M)出现明显的一过性降低,至辐照后1~7d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胸腺指数在辐照后6h短暂升高后逐渐降低,至辐照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脾脏指数在辐照后3、7d均出现明显升高.外周血IL-1 β在辐照后6h即迅速升高至峰值,1d降至低(P<0.05),3~7d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而IL-6在辐照后6h~3d明显升高,1d升至峰值,7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1和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在辐照后3d均升高至峰值,至7d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h1/Th2(IFN-γ/IL-4)比值在辐照后1、3d分别增高为对照值的1.34和1.66倍(P<0.05).结论 35GHz毫米波急性辐照小鼠能诱发明显的热效应,血清细胞因子应激性升高,Th 1/Th2平衡明显向Th1免疫方向偏移,表明免疫调节在毫米波辐照诱发的急性应激反应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 T-bet/GATA3与运动性免疫机能失衡研究进展

    作者:赵影;陈佩杰;王茹

    免疫稳态是维持内环境恒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都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免疫平衡.其中,T细胞尤其是Th细胞亚群起主导作用.作为Th细胞亚群的两个极性.

  • 运动与Th1和Th2细胞平衡研究进展

    作者:黄立新;杨斌;何敏

    大量研究表明,大强度运动训练或比赛可以引起运动员免疫功能的抑制.随着对TH细胞亚群研究的进展,Th1和Th2细胞漂移作为机体免疫反应调节的基本方式,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Th1型细胞因子主要有IL-2、IFN-γ、IL-12,这类细胞因子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和增殖,提高NK和Mψ活性,从而全面有效地调节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Th2型细胞因子主要有IL-4、IL-10、IL-5、IL-6,其可促进B细胞分化、成熟和增殖,促进抗体尤其是IgE和IgG型抗体的大量产生.机体的免疫平衡主要由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调节,Th1型和Th2型细胞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免疫平衡状态[1].本文就运动与Th1型和Th2型细胞平衡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104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