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纯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韧带诊治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阳;李晓峰;柏松;郭健;刘晖;沈磊;丁楠;郑佳;童峰;伊寒露

    目的 探讨单纯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侧动脉韧带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心脏中心64例单纯右位主动脉弓左侧动脉韧带行外科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为(9.87±11.12)个月,体重为(6.52±4.07)kg.右位主动脉弓,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39例,其中伴有明显kommerell憩室的12例,镜像分支A型23例,镜像分支B型2例.除镜像分支B型患儿无明显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单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及镜像分支A型行单纯动脉韧带切断,伴有明显kommerell憩室的患儿,行左锁骨下动脉移植,矫治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同时行憩室切除术.结果 所有患儿术后均恢复顺利,喘憋及消化道症状明显减轻,没有出现乳糜胸、膈肌麻痹及喉返神经损伤的情况.呼吸机支持时间为(24.18±21.32)h,时间范围为2~48 h;ICU时间为(53.24±20.57)h,时间范围为24~72 h,未见与同期其他患儿有明显不同.术后7~10d出院.随访42例,随访时间3~7个月,所有患儿喘憋症状逐渐消失,未行心脏增强CT复查锁骨下动脉及主动脉弓部情况,检查双侧上肢动脉均波动良好.结论 对右位主动脉弓左侧动脉韧带的患儿应尽早行手术矫治,术前尽量完善相关检查,选择心脏增强CT及纤维支气管镜,明确诊断,手术治疗对于缓解患儿气管压迫症状效果显著,及时解除血管环对气管和食管的压迫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手术近期效果良好.

  • CTA诊断手蔓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王开华;陈伦刚;黄燕

    病例资料患者,女,19岁.因右手包块10余年,反复出血 6次人院.查体:右手中指、食指及手掌桡侧明显肿胀,皮瀣增高,可及震颤,中指尺侧见大小2.0 cm×2.5 cm皮肤溃破,伴活动性出血,腕背浅静脉充盈怒张,尺桡动脉搏动正常.入院行右前臂及手部CTA检查,具体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俯卧位,右手上举,掌面在下,从左侧肘正中静脉穿刺,以3.5ml/s流率注射碘海醇80ml,应用阈值触发技术从肘部开始扫描至指尖,取得整个前臂的容积数据.CTA VR图示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及桡动脉走行、形态无明显异常,右手腕掌部及食指、中指血管增粗纡曲呈"蚯蚓状",软组织水肿增厚,考虑为右手蔓状血管瘤(图1、2).

  • 孤立性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王谦;朱铭;钟玉敏;孙爱敏;杜隽

    目的:探讨孤立性锁骨下动脉(ISCA)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孤立性锁骨下动脉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例行DSA、3例行MRI、2例行CT检查.结果:14例患儿均显示一侧的锁骨下动脉与主动脉弓间无连接,而由同侧的椎动脉供血,2例同时由肋间动脉供血,1例同时由腹主动脉发出的侧枝血管供血;4例孤立性锁骨下动脉与同侧的动脉导管连接.结论:孤立性锁骨下动脉通过影像学检查能作出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覆腹支架治疗外伤性锁骨下动静脉瘘一例

    作者:普成荣;阎东;袁曙光;李迎春;韩正林;王家平;罗罡

    图1 锁骨下动脉有一直径约1.9cm的瘘口(箭)与锁骨下静脉相通,腋动脉显影不良.图2 支架置入后术中造影见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显影良好,瘘口闭塞.图3 术后6月造影复查,支架位置良好,锁骨下动脉通畅,瘘口消失,远端分支显影良好. 外周血管动静脉瘘多采用手术治疗.现将我院采用覆膜支架治疗锁骨下动静脉瘘成功1 例报告如下.

  • 主动脉弓及右侧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荣增辉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胸腹部外伤1.5小时后来院就诊.体检:痛苦面容,胸腹部压痛.右锁骨区肿胀、压痛,呼吸、血压未见明显异常;无其他阳性体征.B超: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肝周可见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生化及大小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 人工血管移植救治锁骨下动脉损伤5例

    作者:甘干达;潘剑成;朱永幸;刘银河

    我院1997-02~2001-01采用人工血管移植救治锁骨下动脉损伤5例.报告如下:

  • 双主动脉弓畸形合并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李亮;查云飞;杨春英

    患者男,46岁.以突发胸背部疼痛2天入院.体检:患者痛苦面容,胸前区及肩胛下区压痛明显,腹肌稍紧张.彩超:示升主动脉明显增宽,胸主动脉显示不清,腹主动脉内径2.7 m,内见强回声带.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二尖瓣见微量返流,主动脉瓣见轻度返流.提示: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示主动脉弓发育异常,呈双主动脉弓畸形,左前弓发育较细,右后弓相对较粗,双弓之间形成一个完整血管环,包绕气管和食管,双弓汇合成降主动脉.双侧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见撕裂的内膜片,破口直径为8.7 mm.

  • 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作者:袁锋;梁惠民;韩萍;熊斌;叶天和;郑传胜;冯敢生

    目的 探讨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腔内介入方法治疗12例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3例假性动脉瘤位于左侧锁骨下动脉,9例位于右侧锁骨下动脉;2例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各有5例位于第二段及第三段.结果 腔内介入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有1例患者4个月后出现内漏,再次行腔内介入手术后治愈.12例共置入覆膜支架14枚,术后随访期超过1年者锁骨下动脉均通畅,仅有2例发生轻度狭窄(<30%).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与外科手术相比优势明显,有望成为治疗锁骨下动脉外伤性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置入术的中远期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陈勇;何晓峰;陈卫国;王天玉;曾庆乐;李彦豪

    目的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PCS) 置入术的中远期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材料与方法 256例胸、腹部和盆腔等部位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PCS置入术.术后隔30~40天行经PCS灌注化疗或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术 .随访2个月~3年,平均11.5个月. 结果使用时间为1~36个月,平均为10.5个月.PCS置入术30天后 ,53例发生与PCS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7%.主要包括:除主动脉置管者外,留置管移位率为7.8%(16/205),靶动脉闭塞占7.4%(19/256).二者经原途径更换新的留置导管和调整到满意位置16例,拔除PCS 8例,其余11例未作处理.留置导管阻塞占2.0%(5/256),经加压注入尿激酶溶液PCS再通2例.药盒囊腔内积血占2.0%(5/256),经局部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治疗后痊愈.皮肤坏死占3.1%(8/256),均拔除PCS. 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PCS置入术的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经适当处理,不影响PCS的正常使用.

  • 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勇;李彦豪;何晓峰;陈卫国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SCA)穿刺插管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56例胸、腹及盆腔疾病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行左锁骨下动脉穿刺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结果:SCA穿刺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经SCA超选择插管成功率为98%(187/190).为胸、腹、盆腔恶性肿瘤建立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217例.超选择性插管为行胃十二指肠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或肝动脉分支栓塞37例.行髂总动脉造影1例,行髂外动脉溶栓及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1例.并发症包括气胸8例,其中大量气胸3例;1例血胸患者行闭式引流治疗后愈合;局部大血肿3例,其中1例休克,经抗休克及手术缝扎SCA后痊愈.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广泛用于胸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的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入路的必要补充.尤其适用于需行动脉内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者.

  • 彩色多普勒与DSA对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断一致性分析

    作者:曹骅;李冬梅;李晓斌;赵宏廷;石正洪

    目的:比较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两种方法诊断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对105例有脑部缺血症状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DSA检查.结果:1例(0.95%)在DSA术后出现脑梗塞症状,105例患者中,在对210条血管进行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检查时,彩色多普勒与DSA诊断相符合血管有193条(91.9%).彩色多普勒对正常锁骨下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4%、78.0%、92.9%;对轻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0.0%、97.9%、96.2%;对中度狭窄血管分别为80.0%、98.5%、97.6%;对重度狭窄血管分别为55.6%、99.5%、97.6%;对闭塞血管分别为50.0%、100%、99.5%.结论:彩色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上与DSA一致性较好,但对重度狭窄及闭塞的血管漏诊率较高,必要时还需行DSA检查.

  • 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

    作者:蔡林;金伟;王建平;张爱明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 5例锁骨下动脉损伤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锁骨下动脉损伤性质,分别采用静脉移植、直接缝合、血管结扎处理;损伤臂丛神经采取直接缝合、神经松解.结果 3例开放性损伤早期手术修复动脉和神经,术后伤肢无疼痛,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闭合钝器伤晚期:1例行血管、神经松解术,仅疼痛减轻;1例血管臂丛神经广泛粘连,神经松解术后无任何恢复.结论除原发性损伤外,进行性增大的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压迫可加重臂丛神经损害,如能早期处理血肿或动脉瘤,解除压迫,可减轻神经损害,有利于臂丛神经功能恢复.

  • 锁骨下动脉给药治疗顽固性桡动脉、肱动脉痉挛一例

    作者:李严风;赵均发;张顺宝

    我院近期采用股动脉插管经锁骨下动脉给药成功治疗一例顽固性桡动脉、肱动脉痉挛,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0天,以"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查体:心率66次/分,血压140/100mmHg,心电图示下壁、侧壁供血不足.

  • 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远志;段传志;李西锋

    目的 研究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的患者行血管内自膨式支架成形术,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3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患者中,均用自膨式支架成功完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锁骨下动脉狭窄率明显改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和上肢缺血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或重度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处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子豪

    近年来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主动脉弓结构复杂、曲度大、弓上分支血管负责脑部和上肢等重要区域的血供,其中左锁骨下动脉包含椎动脉等重要分支,负责左上肢、后脑部等的血供.为了保证足够的锚定区,当近端裂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距离<1.5 cm时需对左锁骨下动脉做相应处理,现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予以综述.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现状及进展

    作者:张承磊;蔡红波

    较传统的开胸主动脉置换术而言,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但是施行TEVAR要求有合适的主动脉支架血管近端锚定区.在一些左锁骨下动脉(LSA)和主动脉病变区距离较短的病例中,只有覆盖LSA开口才能实现锚定区的延长,然而这一操作潜在有即时或延时神经及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因此,LSA的处理一直备受争议,例如:是否需要对LSA进行预防性重建?何时以及如何施行重建?笔者对以上问题研究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合并严重冠心病的短锚定区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腔内修复

    作者:罗明尧;朱梦依;方坤;陈祖君;吕滨;孙晓刚;侯志辉;欧阳晨曦;魏以桢;舒畅

    目的:探讨合并严重冠心病,已经接受或近期可能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须保留左锁骨下动脉,且近端锚定区又不足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治疗的策略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6年7月期间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9例合并严重冠心病、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平均年龄60(37~76)岁,均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均需保留左锁骨下动脉,从而保留作为冠脉前降支桥血管佳来源的左侧乳内动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死亡,所有患者左侧乳内动脉均保留成功.术后发生I型内漏1例(1/9),随访3个月后内漏消失;术后4个月因冠状动脉回旋支狭窄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1例(1/9).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6(4~7)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随访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已经接受左侧乳内动脉-冠脉前降支搭桥或即将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患者,在实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时可采取个性化措施保留左锁骨下动脉,进而保留左乳内动脉,必要时可以采用"烟囱"等技术辅助.

  • 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的疗效分析

    作者:承文龙;原野;卢辉俊

    目的:探讨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主动脉弓变异情况、近端破口位置、手术方式,以及围手术期与随访情况.结果:根据患者的主动脉弓变异情况与近端破口位置,2例行杂交手术,3例行单纯腔内修复术.手术时间90~538 min,平均294 min.术后即时造影显示破口封堵完全,主动脉分支或旁路血流正常.1例患者于术后1周因大面积小脑梗死而死亡,其余4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存活,无脑部及上肢缺血症状,支架无移位,无内漏.结论:主动脉分支异常走形以及脆弱的Kommerell憩室给手术带来不便.杂交或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合并迷走锁骨下动脉伴Kommerell憩室可行,但治疗经验还需要进一步积累,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舒畅;王沙龙;姜晓华;李全明;黎明;李鑫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SA)是否增加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及远期脑梗死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3月629例行TEVAR患者资料.其中LSA未封堵399例,部分封堵63例,完全封堵且未重建159例,LSA封堵并重建8例.单因素分析比较LSA封堵与未封堵患者术后近期脑梗死及截瘫的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远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629例患者术后均无左上肢严重缺血;3例(0.5%)术后发生脑梗死,其中2例(0.5%)LSA未封堵,1例(0.4%) LSA封堵;4例(0.6%)术后发生截瘫,其中3例(0.8%) LSA未封堵,1例(0.4%) LSA封堵;LSA封堵与未封堵患者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随访31.4(1~12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LSA封堵不增加远期脑梗死风险(OR=1.03,P=0.088),但术前有既往脑梗死病史与年龄>70岁的患者远期发生脑梗死风险有所增加(OR=3.41,P=0.023; OR=1.90,P=0.034).结论:左上肢可很好耐受LSA封堵,且LSA封堵不增加术后近期脑梗死、截瘫及远期脑梗死风险.

  •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

    作者:李学锋;余恒锡;谷涌泉;张建;汪忠镐;董宗俊;齐力行

    目的 探讨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17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症患者.术前行动脉造影进行诊断,术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移植血管通畅.结果 17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患侧与健侧上肢血压差<10 mmHg(1 mmHg=0.133 kPa),患/健侧血压指数由术前0.64±0.12提高至0.98±0.10(P<0.01).术后经平均7.1年随访,1年和5年移植血管通畅率分别为100%和94.1%, 无中风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 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其远期通畅率高,尤适用于有良好的手术耐受性并要求高通畅率的患者.

308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