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8F-FDG PET-CT显像预测肺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价值

    作者:丁重阳;杨文平;郭喆;孙晋;李洋洋;李天女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中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在预测肺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腺癌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UVmax、MTV、TLG预测EGFR突变的佳临界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EGFR突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137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突变型86例(62.8%).137例肺腺癌患者的SUVmax、MTV和TLG分别为7.42、5.28 cm3和20.20.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预测EGFR突变的佳临界值分别为7.99(AUC=0.658, 95% CI为0.566~0.752,P=0.002)、6.09 cm3(AUC=0.644, 95% CI=0.550~0.737,P=0.005)和35.08(AUC=0.650,95% CI为0.557~0.744,P=0.0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和TLG为预测EGFR突变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中TLG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预测EGFR突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大标准化摄取值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赵世俊;吴宁;郑容;刘瑛;张雯杰;梁颖;张瀚;李小萌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40例行18 F-FDG 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及病理参数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间SUVmax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细支气管肺泡癌组、腺癌组、腺鳞癌组、鳞癌组和其他类型组的SUVmax分别为1.3±1.1、5.1±3.4、8.5±2.8、9.9±4.6和10.9±5.1.组织学分级I级组、Ⅱ级组和Ⅲ级组的SUVmax分别为2.4±2.2、5.9±3.9和8.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均呈中等度相关(均P<0.05),与T分期和N分期均呈低度相关(均P<0.05).结论 SUVmax在不同组织学类型非小细胞肺癌间存在明显差异.SUVmax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关系.

  • 病理Ⅰ期肺腺癌18 F-脱氧葡萄糖的摄取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瑛;吴宁;毕高畅;张东晟;郑容;梁颖;张雯杰;李小萌;方艳

    目的:分析Ⅰ期肺腺癌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的摄取特点以及病灶的摄取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病理Ⅰ期肺腺癌患者的18 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大标准摄取值( SUVmax)。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病变的摄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预测肿瘤复发或转移的SUVmax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不同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密度、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的Ⅰ期肺腺癌的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越大、实性成分越多、分化程度越低,其SUVmax越高;T1b期肺腺癌的SUVmax明显高于T1a和T2a期;男性组的SUVmax高于女性组。Ⅰ期肺腺癌的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0.01),与肿瘤密度和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T分期无关(P>0.05)。SUVmax<3.0组和SUVmax≥3.0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75.1±3.0)个月和(52.7±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患者的PFS分别为(76.7±4.2)个月和(45.7±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肿瘤密度和T分期与肿瘤进展均无关(均P>0.05)。结论Ⅰ期肺腺癌的18 F?FDG摄取与肿瘤大小、肿瘤密度和分化程度相关,且对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SUVmax<3.0组的PFS优于SUVmax≥3.0组。

  • 术前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分期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蓉蓉;薄云峰;张毅勋;靳宏星;赵铭;张红雨

    目的 探讨术前18F-FDG PET-CT显像对结直肠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结直肠癌初诊患者83例,均在手术前1周内行PET-CT检查,将患者PET-CT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配对资料χ2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准确度为100%,平均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14.54±8.10(4.43~48.19);18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3.49%(61/83)、90.36%(75/83)、97.59%(81/83)、85.54%(71/83),Kappa 值分别为0.481、0.797、0.950、0.788(P<0.05);诊断结直肠癌T1~2、T3、T4期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30.00%(3/10)、68.42%(13/19)、83.33%(45/54),准确度分别为91.57%(76/83)、74.70%(62/83)、80.72%(67/83).结论 术前18F-FDG PET-CT显像是有效的结直肠癌分期方法,对于原发灶的检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4期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对于T1~2和T3期病变诊断较为困难.

  • 18F-FDG PET-CT显像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分型的预测价值分析

    作者:刘辰;孙利;李囡;王雪鹃;于江媛;林保和;黄川;杨志

    目的 探讨术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显像对胸腺上皮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组织学简化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45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根据WHO简化组织学分型法分为低危组及高危组,对其18F-FDG PET-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分析PET-CT的半定量指标与胸腺肿瘤WHO简化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联合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PET-CT预测WHO简化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中,低危组10例(22.2%),高危组35例(77.8%).18F-FDG PET-CT显像的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ax与肿瘤大径比值(SUVmax/T)与胸腺上皮性肿瘤WHO简化分型相关(r值分别为0.577和0.621,均P< 0.000 1);SUVmax、SUVmax/T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的诊断效能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和0.917,均P< 0.000 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与胸腺上皮性肿瘤组织学WHO简化分型相关,对胸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恶性度分级有预测价值.

  •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同机融合图像对氩氦刀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的评价

    作者:易峰涛;张永学;宋华志

    目的 观察肺癌经氩氦刀治疗后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同机融合图像( 18F-FDG PET-CT)显像的变化,寻找氩氦刀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的方法.方法 对15例肺癌患者19个病灶进行氩氦刀治疗,在治疗后1~6个月内完成18F-FDG PET-CT检查.其中7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8例仅治疗后进行了18F-FDG PET-CT检查,但可自身比较.冷冻治疗组织和对照组织大标准化摄取值( SUVmax)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冷冻治疗后PET-CT时间间隔与SUVmax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8F-FDGPET-CT检查显示19个氩氦刀冷冻病灶,13个未见放射性核素的浓聚,在随访过程中未见肿瘤生长.2例纵隔型肺癌周边残留,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梨形”放射性缺损,随访4个月左右发现肿瘤开始向周围扩展;4例冷冻的肿瘤组织内表现为放射性核素浓聚,均在半年内复发.肺内单发肿瘤氩氦刀治疗前后SUVmax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4,P< 0.05);但是对于冷冻治疗与PET-CT检查间隔时间对SUVmax变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106,P> 0.05).结论 18F-FDG PET-CT图像真实地反映了氩氦刀冷冻治疗的范围及效果,是氩氦刀冷冻治疗后近期效果评价较理想的方法.

  •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

    作者:潘衍基;卫光宇;刘德军;余丰文;冯彦林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方法 对2004年2月至2005年5月91例N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PET-CT检查结果、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1例NSCLC病灶标准摄取值(SUV)均阳性,PET-CT均能正确诊断.10例肺良性病变,SUV阳性3例,包括结核2例和炎性假瘤1例,SUV阴性7例.PET-CT正确诊断9例,1例结核患者PET-CT误诊为肺癌.PET-CT显像诊断N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90%和99%.91例NSCLC根治手术治疗48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0例,PET-CT正确诊断28例,假阴性2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18例,PET-CT正确诊断17例,假阳性1例.PET-CT显像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3%、94.4%和93.8%.远处转移33例,PET-CT均能正确诊断.结论 PET-CT显像融合了功能代谢和图像解剖,对肺原发灶和其他脏器的转移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对NSCLC诊断的准确性达90%以上.

  • 语义性痴呆与进行性非流利失语患者18F-FDG PET/CT脑显像特征分析

    作者:牛娜;崔瑞雪;张振馨

    目的 比较语义性痴呆和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脑代谢减低区域的差异并分析低代谢脑区与语言障碍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2013年作者医院临床诊断的6例语义性痴呆(3例左侧经典型及3例右侧变异型)和5例原发非流利失语患者,将患者的18F-FDG PET/CT脑显像分别与10名健康对照者的脑显像进行像素水平的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两样本t检验分析,将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的低代谢脑区投射到标准脑模型上.并分析各组脑功能受损区域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1)3例MRI表现为左侧颞叶前外侧萎缩的经典型语义性痴呆患者以早期命名和单词的理解障碍为主要特征,18F-FDGPET/CT脑显像表现为左侧颞叶前外侧代谢减低明显,右颞极轻度受累.(2)3例MRI表现为右侧颞叶萎缩明显的变异型语义性痴呆患者,以早期的面容失认、行为改变、导航能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其18F-FDG PET/CT脑显像表现为右侧颞下回靠后及右颞极的代谢减低明显,右额下回及右顶枕叶皮层少量受累,左颞皮层少量受累.(3)5例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表现为语法缺失、语言简单、说话费力、错音等,单个词理解和物体认知保留,其18 F-FDG PET/CT脑显像所示的代谢减低区主要位于左半球,包括外侧裂周围的岛叶、额叶中下回、颞叶下回后部、顶叶角回区域.右半球相应部位少量皮层轻度受累.结论 18F-FDG PET脑显像显示经典型语义性痴呆与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的脑皮层代谢减低模式不同,且代谢减低区与临床症状相关.

  • 帕金森病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测试与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脑显像分析

    作者:王永坚;叶钦勇;陈晓春;王晖;季仲友;蒋日烽;张立万;段青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痴呆(PDD)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特点及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1)对12例PDND患者、12例PDD患者和12名健康对照者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检查.(2)静脉注射18F-FDG后行PET脑代谢显像,获得12例PDND患者和12例PDD患者的PET图像.结果 (1)PDD组的MoCA总成绩(分)低于PDND组,其中MoCA子项目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1.50±1.08与4.25 ±0.87,t=-1.891)、注意(3.67±1.37与6.00 ±0.00,t’=-2.199)、语言(1.83 ±0.94与2.67±0.49,t'=-2.745)、抽象(0.67 ±0.65与1.75±0.45,t=-4.732)、延迟回忆(0.25 ±0.45与3.00±1.28,t’=-7.021)和定向(4.25±1.71与6.00±0.00,t’=-3.545)成绩低于PDN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D组MoCA总成绩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10 ±3.82与28.10±1.16,t'=-11.280,P<0.05).(2)18 F-FDG PET脑代谢显像:PDND组的大脑半球脑代谢不对称性轻度减低,PDD组的大脑半球脑代谢不对称性重度减低.结论 PDD表现为多认知域受损,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和定向障碍较为严重.18F-FDG PET脑代谢显像检测对PDD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帮助.

  •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不同时期的脑PET-CT显像

    作者:张祥;陈向军;李翔;葛璟洁;左传涛

    目的 研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不同时期脑18F-氟代脱氧葡萄糖(2-[18F] fluoro-2-deoxy-D-glucose,18 F-FDG) PET-CT显像的表现及该技术在判断疾病进展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连续入组10例经确诊的抗NMDAR脑炎患者,在其疾病不同时期进行脑18F-FDGPET-CT显像,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有2例脑18F-FDG PET-CT显像正常,8例脑18F-FDG PET-CT显像提示疾病早期在额颞叶、基底节及小脑18F-FDG代谢增高;随着疾病进展,基底节18F-FDG代谢逐渐减低,随后其他部位代谢开始减低,以左侧侧大脑及右侧小脑为主.结论 抗NMDAR脑炎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脑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18F-FDG由增高到减低的过程,可能累及部位主要有额颞枕顶叶皮质、基底节及小脑,以左侧大脑半球及右侧小脑为主;复发型患者此特征性改变不明显.

  •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分析

    作者:史新冲;李洵桦;张祥松;易畅;王晓燕;陈志丰

    目的 研究致死性家族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对病程分别为2个月的患者1和6个月的患者2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静态显像.采用视觉分析的方法判断2例患者脑代谢改变情况,然后利用统计参数图分析方法对每例患者和与其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分析,判断其代谢改变特征.结果 与1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1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尾状核、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t>2.82,P<0.01).患者2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其代谢减低的范围和程度明显大于患者1(t>2.82,P<0.01),并伴有颞叶和枕叶代谢减低(t>2.82,P<0.01).结论 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主要为双侧丘脑和大脑皮质代谢减低,大脑皮质所累及的范围和程度随病程发展而增大.18F-FDG PET显像对FF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湘平;梁勇;刘雄;王全师;吴湖炳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7例已确诊头颈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癌,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鼻咽癌组治疗前4例PET-CT均查出原发灶,其中2例确诊有颈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鼻咽癌放疗后12例中4例PET-CT检查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均为阴性表现,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2例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1例查出颈部淋巴结及全身多处转移经随访证实;6例鼻咽原发灶PET-CT检查阴性表现,但4例颈部显示淋巴结转移经病理检查证实,2例肺部、纵隔等有转移灶未经病理检查证实.未知原发肿瘤颈淋巴转移组4例患者PET-CT均检出原发灶,3例病理检查证实,另1例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他头颈肿瘤组7例治疗后患者中,2例患者无复发转移表现,5例不同部位肿瘤检出原发部位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有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1例放弃治疗未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18F-FDG PET-CT将PET提供的肿瘤代谢图像和CT提供的解剖图像结合,对头颈原发肿瘤诊断,检测治疗后肿瘤复发,不明原因转移癌原发灶的诊断及远处转移灶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气味刺激与大鼠嗅觉相关脑区激活的microPET-CT研究

    作者:高星;孙智甫;闫晓光;苏百晗;姚淋尹;刘佳;郭怡辰;吕倩雯;张晓丽;魏永祥

    目的 利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luorodeoxyglucose,18 F-FDG)小动物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PET-CT),研究大鼠嗅觉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在苯乙醇和异戊酸两种气味刺激下的应激反应,并对大鼠嗅觉中枢及其通路进行功能定位,验证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作为新型嗅觉客观检查工具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6只,体重250~300 g,利用食物埋球试验验证大鼠嗅觉功能正常.对6只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18 F-FDG,然后将清醒的大鼠放置于通风的玻璃笼中分别行洁净空气(第1天)、苯乙醇(第2天)和异戊酸(第3天)刺激30 min后,将大鼠麻醉行microPET-CT扫描,收集图像信息.依托MATLAB、SPM等软件采用逐像素方法分析大鼠脑部影像数据,利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苯乙醇气味刺激后激活的大鼠脑区为:终纹床核、脑岛;异戊酸气味刺激后激活的大鼠脑区主要为:嗅球、前嗅核、杏仁核、内嗅皮层、嗅觉皮质、梨状皮质、脑岛、前额叶皮质、扣带回和终纹床核(P<0.005,像素个数>20).结论利用microPET-CT技术,可以观察到不同气味的嗅觉刺激引起大鼠不同嗅觉相关脑区的代谢激活,且大鼠嗅觉相关脑区对异戊酸气味刺激反应更加强烈.

  •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生娇;郭伟;廖建兴;任国欣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显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对其显像结果 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 ~(18)F-FDG-PET-CT正确显示了2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块,其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肿块的平均标准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avg))为6.22±2.20;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经~(18)F-FDG-PET-CT显像,其结果 与病理和随访结果 完全一致;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的SUV_(avg)为3.97±1.25,~(18)F-FDG-PET-CT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为51%(22/43);特异性为97.7%(217/222);假阳性率为2.3%(5/222);假阴性率为49%(21/43);阳性预测值为82%(22/27);阴性预测值为91.2%(217/238).结论 ~(18)F-FDG-PET-CT在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UV作为评价FDG摄取的指标,在判断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SUV切峰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18F-FDG PET/CT对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价值观察

    作者:方雷;安建平;赵辉;徐晓红;毛俊锋;李运;戴伟

    目的 观察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特征,探讨18F-FDG PET/CT对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或长期随访证实的10例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患者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比较患者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PET/CT表现的异同,采用SPSS 17.0软件对受累的周围神经及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的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行配对t检验.结果 10例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患者共发现病灶17个,PET示病灶均沿神经丛、神经束或椎间孔走行,且表现为束条形、根须状或结节状FDG代谢异常增高影,SUVmax为6.67±3.24,同机CT病灶表现为沿神经束或神经根管走行的束条形、根须状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病灶与周围软组织及邻近脂肪间隙分界不清;健侧对应部位周围神经在18F-FDG PET及同机CT上均未见明确显影,其SUVmax为1.19±0.48.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受累周围神经与健侧周围神经SUV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89,P<0.001).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准确反映肿瘤对周围神经的侵犯及转移,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分布及肿瘤活性,对周围神经癌性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神经淋巴瘤病的18F-FDG PET/CT显像: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吴国峥;张春玲;孙达;陈伟君;陈建甬

    目的 通过1例神经淋巴瘤病(NL)患者的诊断及文献复习,总结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NL的诊断价值.方法 介绍1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伴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MRI和CT相比较,并结合既往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为38岁女性,因“左胸背疼痛2个月”就诊,胸椎增强MRI检查示胸4椎体左侧附件、左侧第5后肋骨质破坏,不排除肿瘤可能.18F-FDG PET/CT示胸4、5椎体左侧椎间孔区根块状放射性摄取增高影.病灶沿着左侧第5肋骨肋间神经呈束带状、短条状放射性摄取增高,胸骨左旁第2前肋间可见一类网形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后者穿刺活检病理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型).病变累及第4、5胸椎左侧神经根及左侧第5肋间神经,临床诊断为NL.经对症化疗后复查18F-FDGPET/CT,原异常放射性浓聚影消失.文献复习也显示PET/CT较MRI及CT有较高的阳性显示率,能更好地反映全身情况,对早期诊断NL有所帮助.结论 18F-FDG PET/CT是一种早期诊断NL有效和敏感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患者有恶性血液病史,临床出现周围神经症状,其他检查手段阴性的情况下.与MRI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18F-FDGPET/CT能更直观地反映NL的病情程度,并准确反映受累神经数目、范围、病灶大小、形态和肿瘤活性,可为穿刺活检提供重要信息.

  • 肺癌18F-FLT PET和18F-FDG PET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柳曦;周乃康;张锦明;梁朝阳;张涛;田嘉禾

    目的 探讨18F-FLT PET在肺癌诊断和肿瘤增殖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5年9月-200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8~74岁)胸部CT疑似肺癌患者进行18F-FLT PET扫描,对同期收治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37~75岁)胸部CT疑似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扫描,并将结果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果相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切除病变组织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18F-FDG PE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为5.2±2.9,明显高于18F-FLT PET的SUV值(3.2±1.3,P<0.05).18F-FLT PET诊断肺癌原发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6%和78%,18F-FDG PET则分别为88%、50%和79%.18F-FLT PET判断肺癌淋巴结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7%、88%和75%,18F-FDG PET则分别为68%、84%和79%.肺癌18F-FLT SUV值与Ki-67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8278,P<0.001),而18F-TDG SUV值与Ki-67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0079,P=0.968).结论 18F-FLT可被肺癌组织特异性摄取,可用于肺部肿瘤的辅助诊断,并有望成为判断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工具.

  • 脾脏18F-FDG摄取在急性放射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少杰;王玉珏;郭坤元

    目的 探讨18F-FDG摄取值是否可作为评估核事故后个体受照射剂量的快速精确测定方法.方法 将48头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6个剂量组,分别为0、1、2、5、8、11Gy组.除0Gy组(对照组)外,其余组均接受全身8MVX线离心线性加速器照射.照射前与照射后6、24、72h实施全身18F-FDG PET/CT检查,收集脾脏组织用于组织病理学与凋亡检测;收集血液标本进行外周血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脾脏18F-FDG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照射后6h,脾脏18F-FDG摄取值与照射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脾脏组织损伤程度与所接受的放射剂量呈正比.流式细胞学结果表明脾脏淋巴细胞损伤以凋亡为主.结论 在西藏小型猪放射线损伤模型中,脾脏18F-FDG摄取与照射剂量密切相关,18F-FDG PET/CT可用于急性放射病后个体照射剂量的快速评估.

  • 作者:

    关键词:
  • 正常犬肝脏射频消融后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病理表现的比较

    作者:刘兆玉;王传卓;畅智慧;孙洪赞;卢再鸣;辛军;翟伟;刘长平;郭启勇

    目的 比较正常犬肝脏射频消融(RFA)后不同时期的病理、CT及PET-CT表现,为肝脏肿瘤RFA后随访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方法 成年健康杂种犬15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RFA后即刻组、1周组、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每组3只.对每只犬肝脏行2次RFA治疗,消融后的实验犬于所在组对应的时间点行CT和PET-CT检查,完成检查后,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牺牲后,腹部切口取肝脏标本行病理检查.以消融灶周围环形反应带与正常肝实质强化/摄取率(r_(p/p))变化对图像进行评估,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RFA术后即刻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中央凝固坏死,周围肝窦扩张充血;增强CT消融灶周围出现明显的环形强化带;PET-CT表现为低代谢消融灶被等代谢肝组织环绕.1~4周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坏死程度逐渐加重,周围肝组织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并逐渐成熟;CT动脉期和PET-CT消融灶周围均呈环形强化和高代谢,尤以1~2周组明显.8周组,病理检查显示,消融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明显;PET-CT显示上述强化和高代谢征象消失.增强CT动态变化曲线为术后即刻组明显强化(r_(p/p)=1.34±0.21),1周组达峰值(r_(p/p)=1.39±0.20),之后逐渐回落;PET-CT代谢变化为单峰曲线,1周组为代谢峰值(r_(p/p)=1.19±0.09),即刻组及8周组分别趋于等代谢.结论 CT和PET-CT均可较准确的反映肝脏RFA后的病理改变.为规避RFA术后炎症反应对评价肿瘤残余的干扰,影像检查应在术后即刻和8周后进行.术后即刻PET-CT扫描可能优于CT,1周后两者的诊断效能可能相似.

421 条记录 8/22 页 « 12...567891011...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