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延期手术治疗78例缺血性糖尿病足趾坏疽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雨;董雨;王广宇;王伏声

    目的 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趾坏疽的手术处理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糖尿病足趾坏疽78例.根据治疗方案将病例资料分为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终点性事件以手术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周期,住院总费用、伤口不良事件、再次手术例数为观察指标.结果 延期手术组在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周期,住院总费用、伤口不良事件、再次手术率方面均优于早期手术组(P<0.01).结论 对于缺血性糖尿病足趾坏疽,治疗理念应当以改善患者下肢循环为主,延期对足趾坏疽进行处理,不仅能够解决感染区域的引流障碍问题,也能为下肢血液循环的改善提供充足时间,继而为术后的创面床创造了良好的微循环条件,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缩短治疗周期.

  • 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缺血的护理

    作者:蒋雪松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定论.年龄、性别、脂肪代谢紊乱、吸烟、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血管壁通透性改变、微量元素失衡是公认的病因[1].早期患者仅有患肢轻度发凉感、麻木、活动后易感疲乏,病情继续发展,以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下肢动脉供血不全的特征性症状-间歇性跛行,小腿症状比大腿症状重.若侧支循环不良,可出现静息痛、麻木和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肢端坏疽.我院周围血管科自2002年2月~2003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26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 华法林诱发脑出血死亡

    作者:李贞贞

    患者男,70岁.主因左侧腘动脉切开取拴术后6个月,阵发性左下肢疼痛2个月,于2005年8月12日收入院.诊断为:左下肢缺血,高血压,左髌骨骨折术后,脑梗塞后遗症,2型糖尿病.住院后治疗经过:入院后3 d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腘动脉切开探查取栓术,左侧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病变

    作者:杨博华;秦建辉;朱陵群;陈蕾;路红;李友山;周笑允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对象为6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使患者骨髓处于增生活跃状态,抽取骨髓液后在血管外科专属干细胞工作室分离单个核细胞,细胞总量达到1×109 L-1以上.移植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移植后1 d起服中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冷感评分、踝肱指数(ABI)以及溃疡创面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下降,2周时又有回升,术后1月再下降.ABI在术后逐渐升高,术后1月平均升高0.23.3例有溃疡的患者创面明显缩小,2例有严重坏死者术后1月行截趾,创面1期愈合.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合用中药可以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 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建勋;冯凯;王伏声;丁毅;牛晓暐;徐旭英;康煜冬;李勇;吴珣

    目的 观察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对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42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前1周应用益气活血通脉中药,1周后抽取骨髓液,依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采用辨证循经的方法注射缺血肢体.术后在益气活血通脉方基础上,连服4~6周具有温阳、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观察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光电容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PPG)、经皮氧分压(TcP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痛感、冷感、创面生长愈合等情况,进而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 注射1~2周后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静息痛、冷感改善较明显;2周后下肢膝关节下10 cm处有不同程度的TcPO2升高和TcPCO2降低;4周后ABI有增加趋势;PPG波形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跛行距离延长;疮面愈合周期缩短.结论 辨证循经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联合中药对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显著的作用.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诊疗

    作者:戎天华;刘永民;朱俊明;马维国;张巍;王龙飞;赵宏磊;潘旭东;孙立忠

    目的 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患者27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1±7.9)岁.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顺行选择性单侧脑灌注下行四分支人工血管全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人工血管植入术(孙氏手术).近端行主动脉瓣成型加升主动脉替换术7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10例,Bentall手术8例,改良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2例,升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5例,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2例.结果 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09 ±61)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9±38) 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7 ±11)min.术后早期病死率14.8% (4/27),合并症发生率55.6% (15/27).术后随访(41±27)个月,随访率87.0% (20/23),因脑血管事件死亡1例,无主动脉相关死亡病例,术后1月二期行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术1例,存活患者总体下肢缺血康复率为90.9%(20/22).结论 应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是安全、可行且有效的,必要时可同期或二期行各类转流手术来帮助重建下肢血运.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合理把握手术指征.

  • Caveolin-1促进糖尿病大鼠缺血下肢血管形成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熊国祚;刘辉;李天平;颜亚平;申昕;戴先鹏;邓礼明;毕国善;胡兵兵

    目的:探讨Caveolin-1对下肢缺血糖尿病大鼠缺血部位血管形成的作用及与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在腹腔注射链脲菌素构建的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离断左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建立急性下肢缺血动物模型,14 d后用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AKT的表达水平;28 d后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结果缺血组和糖尿病组与假手术组相比,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且缺血组Caveolin-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缺血组、缺血转染组、缺血空转染组的Caveolin-1蛋白、AKT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转染组与缺血组相比,Caveolin-1蛋白、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缺血转染组和缺血空转染组的微血管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其中缺血转染组的微血管密度增加尤为显著(P<0.05)。结论 Caveolin-1过表达后对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部位的血管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激活AKT有关。

  • 应用杂交技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4例

    作者:赵晖;邢壮杰;郑新;邓芝徽;李润生;郝国强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采用杂交手术(髂动脉支架植入联合股深动脉成形或股动脉-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治疗34例。34条患肢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其中21条患肢联合行股深动脉成形术,13条患肢联合行股-腘动脉旁路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2个月(3~24个月)术后踝肱指数0.73与术前0.26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复杂的多节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缺血疗效观察

    观察糖尿病足患者使用西洛他唑8周后下肢动脉缺血状况。结果治疗8周后患肢血管内径、踝肱指数(ABI)及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口服西洛他唑100mg/日可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肢动脉缺血状况。

  • 介入治疗15例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分析

    作者:倪良宏;王祥魁;王长春

    目的 探讨缺血性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2型缺血性糖尿病足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CTA及DSA检查.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5例患者行介入治疗(15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其中8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3例运用溶栓导管插管溶栓).术后3~6个月后血管超声复查.结果 术后14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溃疡坏死创面在1~2个月愈合.1例无改善,于3月后截肢.获得随访8例患者中7例治疗部位血管彩超示保持通畅.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对缺血性糖尿病足近期疗效满意.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亚冬;张文元;赵佳骏;张科技;房国坚

    目的 用包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球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以期使糖尿病兔下肢缺血症状改善,缺血部位形成新的血管.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BMSCs.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VEGF的PLGA纳米球,并检测其各指标.按100mg/kg耳缘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兔模型,14天后空腹血糖> 16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的糖尿病兔双侧下肢股动脉结扎制作下肢缺血模型,并分4组在股动脉结扎离断区进行多点注射治疗.PBS组、BMSCs组、VEGF组和BMSCs+ VEGF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后各组兔子活动情况、大体解剖情况及下肢缺血区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制备的PLGA纳米粒基本呈球形,分散较好,平均粒径为438.97±15.60nm.载VEGF的PLGA纳米粒包封率为87.4%,载药量为43.7μg/g.24h释放率55.48%.共选用28只雌兔制作糖尿病模型,死亡14只,成模12只,2只血糖没达到糖尿病模型标准.死亡率为50%,模型成功率为42.86%,不敏感率7.14%.移植后1个月发现注射PBS组的1只兔子胫骨有一1.0cm×1.5cm的溃疡,行走时呈拖行,另2只呈跛行.注射VEGF组3只兔子均呈跛行.注射MSC组有2只跛行,1只行走正常.注射BMSCs+ VEGF组2只行走正常,活动自如,仅1只略呈跛行.从大体解剖结果及切片结果都可以看出移植BMSCs组、VEGF组及BMSCs+ VEGF组在结扎股动脉后,可形成侧支循环,使股动脉远端保持充盈,血供良好,尤其是移植BMSCs+ VEGF组形成的侧支较多.而PBS治疗组股动脉远端未见充盈,只有回流的股静脉增粗.结论 用包裹VEGF的PLGA纳米球与BMSCs共同多点肌内注射到糖尿病兔下肢缺血部位,对糖尿病兔下肢缺血区血管有促进生成作用,能改善动物模型下肢缺血的症状.

  •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干细胞治疗

    作者:刘彦君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 )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占20%~40%,PAD 导致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使得糖尿病患者下肢缺血、溃疡甚至坏死,也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1] .

  • rt-PA导管接触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缺血的术中护理

    作者:李桂香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方式.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在溶栓介入治疗术中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8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溶栓介入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血管外科专科护士参与溶栓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对手术顺利进行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 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晶;李桂香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行溶栓介入治疗,在手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出院健康宣教。结果:行溶栓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经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后,症状较术前缓解,效果满意。结论:溶栓介入治疗的手术前、后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糖尿病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庆华;寇镭

    目前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居于常见疾病的第3位.糖尿病导致的肢体缺血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高,已为血管外科医师所重视.

  •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

    作者:薛金熔;李滨;刘永民;白涛;潘旭东;刘宁宁;曲政;孙立忠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14例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14例患者均接受孙氏手术治疗,并同期行升主动脉-髂动脉转流、升主动脉-股动脉转流、股动脉-股动脉转流或腋动脉-股动脉转流手术.结果 术后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改善,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患者无主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合并下肢缺血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积极行股动脉转流术,有助于降低手术死亡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

  • 短时rt-PA导管接触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缺血疗效分析

    作者:张杨;张望德;李谈;原标;宋盛晗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短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和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自2006年11月至2011年12月诊断为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总剂量20 mg(A组)和10 mg(B组)的rt-PA进行导管接触溶栓,根据再次造影结果对病变明显部位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术后随访,对疗效、并发症及术后30 d、6个月和12个月患肢保全情况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使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和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rt-PA剂量对溶栓效果无影响(P>0.05),PTA和支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0 d、6个月和12个月的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导管接触溶栓联合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急性和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好,且rt-PA剂量对溶栓效果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一个处于灰区的危险状态

    作者:冉兴无

    周围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患病率与年龄、病程、血糖控制水平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1-3];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更常累及股深动脉及胫前动脉等中小动脉.在糖尿病足病中,62%足部难愈溃疡与缺血有关,46%截肢与缺血有关,且下肢缺血使肢体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因此PAD是难愈性足溃疡,疼痛和截肢的常见病因,也是伤口能否愈合、是否需截肢、决定截肢平面的主要因素.

  • 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作者:谷涌泉;郭连瑞

    目前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干细胞主要是成体干细胞,主要包括骨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三种.下面主要介绍前两种干细胞移植技术在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 Mg-PLGA-rhbFGF复合支架在下肢缺血血运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包汉梅;刘天军;吕丰

    目的 制备荷载生长因子的镁合金-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Mg-PLGA)复合支架,构建大鼠下肢缺血模型,观察其对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效果.方法 在金属Mg支架表面涂覆包载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的生物降解性PLGA聚合物,制得药物涂层支架(Mg-PLGA-rhbFGF).体外试验研究支架中药物的释放性能.体内试验构建大鼠下肢缺血模型,机械打孔后植入支架,通过检测Mg2+在大鼠缺血骨骼肌、血浆、尿液和大便中的浓度,分析支架中的金属Mg在大鼠体内的降解与代谢情况;通过免疫组化分析支架对大鼠缺血下肢骨骼肌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 在体外试验中,药物在Mg-PLGA药物涂层支架中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可持续释放4周.在体内试验中,大鼠血液、尿液和大便中的Mg2+度在正常范围内;免疫组化染色及血管密度定量分析表明,药物涂层支架组与空白支架组相比新生血管显著增多、血管壁增厚.结论 载rhbFGF的Mg-PLGA药物涂层支架可促进下肢缺血大鼠缺血骨骼肌血管新生,为危重症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27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