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血管球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全刚;刘波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胃血管球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结果: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多无明显症状,镜下,球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立方形,有中位圆形核,胞浆嗜酸淡染,瘤细胞呈套袖状围绕血管,有的细胞巢器官样.可见不等量的平滑肌.免疫组化均显示:Vimentin、SMA、MSA弥漫的中等到强的阳性.结论:发生于胃的血管球瘤罕见,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检测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

  • 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分析与鉴别诊断

    作者:徐伟莉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3例胃血管球瘤,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组织学改变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探讨.结果:胃血管球瘤临床缺乏特异性,镜下组织形态颇具特征性:肿瘤由不同比例的球细胞,血管结构和平滑肌组织构成,细胞形态圆而规律,核圆,胞浆宽且界限清楚;免疫组化波形蛋白、肌动蛋白及SMA均为阳性.结论: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根据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减少误诊率.

  • 胃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邹亮;高慧淳;张芸;朱敏媛;刘文;欧阳莉;周建洪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3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患者术前临床均考虑为胃肠间质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血管球瘤.组织学主要表现为瘤组织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围绕在血管周围呈实性巢片状,血管外皮瘤样穿插于肌层组织间,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圆形或类圆形,胞质红染或透亮.网状纤维染色瘤细胞间、细胞巢团周围及血管周围均见网状纤维围绕.免疫组化示瘤细胞SMA和vimentin(+).3例患者术后随访12~ 60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 胃血管球瘤具有特定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表型,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需与胃肠间质瘤等相鉴别.

  • 胃血管球瘤1例

    作者:李晓英;方碧艳;张继省

    患者女性,32岁.上腹部饱胀、疼痛不适,反复发作半年余.查体:一般情况好,上腹部触及乒乓球大小肿物,有触痛.肝脾未扪及,其他无异常.胃镜示胃窦部前壁有2 cm×2.2 cm大小半圆形隆起占位,顶端见一浅溃疡,其余部位红白相间,以红为主.胃镜诊断:胃窦前壁隆起性病变性质待查?行手术后送病检.

    关键词: 胃血管球瘤 病理学
  • 胃血管球瘤超声表现1例

    作者:师明莉

    患者女,50岁.常规体检腹部彩超:上腹部正中肝左叶下方与胰腺头部之间可见一个32 mm×25mm的低回声,椭圆形,外形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与肝左叶及胰腺分界尚清楚(图1),其内可见数条条状血流信号(图2).CDFI.SVp36.4 cm/s,EDV 15.2 cm/s,RI 0.58.超声诊断:上腹部正中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考虑胃间质瘤可能,建议行CT检查.患者遂赴上海某医院就诊,上腹部增强CT:胃窦部后壁实质性占位,动脉期异常显著强化,倾向恶性.手术病理:胃窦部后壁血管球瘤.

  • 胃血管球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黄润生;张玉花

    患者男,43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3个月"就诊.否认有"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腹痛腹泻,无血尿黑便.查体:腹平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超声检查:肝胃间隙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5 cm×2.1 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尚均匀(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团块内部及周边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2).脉冲波多普勒:团块内部探及动脉血流信号,收缩期高流速为66.7 cm/s,阻力指数为0.75(图3).

  • 胃血管球瘤10例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李跃晨;孙智勇;王永栋

    目的 分析胃血管球瘤病理特征.方法 对近年文献报道的10例胃体血管球瘤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例病理诊断为胃窦或胃体血管球瘤,均为良性.结论 胃血管球瘤非常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可以治愈,具有特定的形态学改变和免疫表型,需要和其他肿瘤鉴别,对诊为“恶性潜能不确定的血管球瘤”者需进行长期随访.

  • 胃血管球瘤1例

    作者:余英豪

    胃血管球瘤非常罕见,本文报道1例.女性,38岁.反复上腹部闷痛5年加剧1个月.外院纤维胃镜检查提示胃窦部平滑肌瘤,于1995年12月21日入院,拟行手术治疗.

  • 胃血管球瘤合并肾细胞癌1例

    作者:陆伟;李萍

    患者男性,79岁,因上腹隐痛伴消瘦3个月余入院.查体:消瘦体型,左中上腹触及-3.0cm×3.0cm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无明显压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小弯侧靠近胃窦部有一直径约3.0cm大小肿物,圆球形,活动,表面光滑.另在肾门与主动脉问见一肿物,大小约6.0cmX4.0cm,欠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诊断:1)肾癌?2)胃间质瘤?

  • 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王庆云

    目的:进一步研究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3例确诊为胃血管球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于胃窦部,浆膜下,粘膜下层与肌层之间为肿瘤多发病灶部位。瘤体平均直径为(2.6±1.6cm),呈椭圆形或圆形状,边界比较清晰、规则,呈现跨壁式或腔内生长,无囊化现象。CT平扫值为33.2±5Hu,均匀稍低密度,CT增强显著强化。结论:胃血管球瘤CT诊断价值显著,特征性表现比较明显,能明确诊断。

  • 1例胃血管球瘤临床分析

    作者:杨锋

    1临床资料病例:患者,女性,67岁,农民.主因"绝经15年发现腹部包块3月伴腹胀",收住妇科.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12×9.5cm肿块,质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差,边界清楚,无血管搏动.

  • 腹腔镜下切除胃血管球瘤1例报告

    作者:龚健;孟红波;华杰;周波;钱明平;宋振顺

    血管球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小型血管瘤,多位于皮下或浅表软组织内。我院2011年于腹腔镜手术中意外发现并切除胃血管球瘤1例。报告如下。

  • 1例胃血管球瘤误诊为胃间质瘤

    作者:郑雪萍;连铭锋;倪美兰

    1 病例患者,女,32岁,出现胸闷、头晕、心悸、气促排黑便1周.术前查体:贫血外观,心肺腹未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大便隐血阳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血清各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胃镜示:胃窦粘膜充血水肿,前壁见一隆起,大小约2.0×2.5cm,顶端见一溃疡,大小约0.5×0.5cm,附着白苔,无明显出血,蠕动正常,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诊断:胃窦隆起,间质瘤可能.超声内镜示:食管、喷门未见异常.胃窦大弯靠前壁侧见一2.0×2.0cm半球形隆起,可见表面有溃疡形成,约0.5cm,附着白苔.EUS环扫探头7.5MHz探测病变部位呈低回声区,起源于粘膜第4层,有包膜,其内部回声不均匀,大小约2.13cm,其内部见散在高回声斑点.诊断:胃窦大弯侧粘膜隆起,提示胃间质瘤可能,起源于固有肌层.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胃窦大弯侧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清晰,直径约为2.3cm,CT值约为39HU,增强后可见病变位于胃粘膜下方,病变明显不均与强化,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CT值分别为113、112、80HU,病变未累及浆膜层.诊断:胃窦大弯侧粘膜下富血供占位:间叶起源良性肿瘤可能性大,血管瘤?其他?入院后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体部分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胃窦大弯一个浆膜下外生型肿物约2.5 ×2.0cm,边界清楚,未累及邻近脏器,胃周未见肿大淋巴结.术后大体标本示:瘤体大小直径1.6cm切缘干净.病理检查示:瘤体起源于固有肌层,瘤组织富含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组织内见较多薄壁血管,肿瘤细胞围绕在薄壁血管周围,呈类圆形或多边形,胞浆淡染或透亮,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圆形,细胞形态一致,排列整齐(图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阳性(图4,5)结蛋白(Desmin)(图6)、CD31、CD34、CD117(c-kit)、S-100均阴性.病理诊断:(胃体肿物)血管球瘤.患者术后大便转黄,13天后无特殊不适出院.术后随访6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

  • 胃血管球瘤1例

    作者:蓝秀文;魏玉哲;薛英威

    胃血管球瘤是一种罕见的胃良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道如下:患者,男,50岁,2008年7月2日因上腹胀痛伴嗳气24个月入院,该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痛伴嗳气、消瘦3个月,体重减轻3 kg,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临床初步诊断:胃窦占位,肝多发囊肿.CT示幽门口变窄,局部可见结节样强化,强化均匀.

  • 胃血管球瘤一例及国内文献复习

    作者:都芳鹃;杨茂梧

    胃血管球瘤临床少见 ,术前确诊困难 ,极易误诊.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收治了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血管球瘤的患者.为了解该病在我国的诊治现状 ,复习1980年至2014年间国内文献 ,并结合此病例进行综合分析.

  • 恶性胃血管球瘤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勤;张传山;刘贵秋;于文婷;马喆

    恶性胃血管球瘤非常罕见,现报道本院发现的1例,并结合文献归纳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加强临床对该病的认知.

  • 胃血管球瘤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作者:陈现亮;高善玲;裴凤华;刘明娜;孙东升

    患者男,36岁,因间断性黑便10 d,呕血4 d于2007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0 d前劳累后出现柏油样黑便,1~2次/d,150 g/次,伴有上腹部不适、乏力,未予诊治.患者入院前4 d无诱因出现呕血,呈咖啡样,总量约1000 ml,伴有头晕、心悸及大汗,无意识丧失.于当地医院给予抑酸、输血、补液等治疗,病情略稳定后转入我院.

  • 胃血管球瘤并出血一例

    作者:刘全芳

    患者男,39岁.间断黑便3个月余,伴头晕乏力入院.体检:中度贫血貌,剑突下深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2g/L.胃镜:胃窦后壁"溃疡"出血.术中所见:胃浆膜面正常,大、小网膜未见肿大淋巴结,胃窦后壁可触及一小硬结.遂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大体检查见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0.5 cm×0.6 cm×0.8 cm,暗红色、实性,周围境界清楚,向黏膜面溃破.镜下检查:胃窦后壁黏膜下肿物表面有破损,光镜下瘤内可见较丰富血管,其周围有多层排列的上皮细胞围绕,细胞大小相近,呈圆形,胞质淡红,核圆形,瘤体周围有明显网状纤维包绕,病理诊断为血管瘤型血管球瘤.肿瘤免疫组化:Vementin阳性,Desmin和Ⅷ因子相关抗原阴性.

  • 胃血管球瘤的内镜病理特点分析一例

    作者:梁静静;谭诗云

    胃血管球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因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在钡餐、胃镜、CT等检查时与其他黏膜下肿瘤有许多共同之处,故易误诊.笔者遇到超声内镜诊断胃血管球瘤一例,报道如下.

  • 胃血管球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干文娟;顾冬梅;黄山;黄仁鹏;刘峰

    目的 探讨胃血管球瘤病理学特征及其临床诊治分析. 方法 分析5例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治疗.结果 显微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大小一致,细胞呈小圆形或小类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仁不明显,细胞质嗜酸性或透亮,肿瘤细胞围绕薄壁血管排列成巢状或片状.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钙调理蛋白、Ki67为0%~7%,其中1例突触膜糖蛋白弱表达.4例行超声内镜下肿块切除术,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结论 胃血管球瘤为罕见内脏肿瘤,临床表现常有胃部不适症状,易被超声内镜或CT检查所发现,确诊依靠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