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我院骨科2004年5月~2008年5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患者19例,均施行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颅骨牵引护理、气管食管推移、心理护理:术后体位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饮食管理、早期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结果:本组19例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满意、稳定.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骨性愈合15例,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结论:齿状突骨折经皮前路螺钉内固定术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
老年齿状突骨折(12例)
齿状突骨折常见于70岁以上的老人,而80岁以上老人,大部分的脊柱骨折是齿状突骨折.老年人齿状突骨折在其病理机制和治疗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2例老年人齿状突骨折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
-
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采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0~55岁,平均34.9岁.受伤原因:车祸伤6例,平地摔伤2例,高处摔伤3例,重物砸伤1例.围手术期处理包括术前明确骨折类型、骨折牵引复位方法、手术期间的监测等.结果:12例患者平均手术切口1.62 cm、手术时间70 min、出血量20 ml.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5周,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0.2°±16.9°),屈伸(40.5°±10.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创伤小、手术操作方便,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临床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
齿状突骨折螺丝钉内固定的治疗进展
自1981年Bohler首次报道采用螺丝钉直接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以来,各国学者已证实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直接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可显著提高齿状突骨折的愈合率,并明显改善患者愈后的生活质量,被认为是一种积极而又乐观的选择,兹将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
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
目的:探讨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7.2岁.11例为新鲜骨折脱位,1例为陈旧性骨折脱位,均为寰枢椎前脱位.依据Grauer改良的Anderson-D'Alonzo分型,ⅡA型3例,ⅡB型5例,ⅡC型3例,ⅢA型1例.所有病例行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术后分别采用JOA评分和ADI测量对神经功能和寰枢椎脱位复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年3个月.JOA评分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2±1.3、13.5±1.4、14.3±1.5,较术前的8.3±1.4明显改善(P<0.05).术后X线及CT示寰枢椎前脱位均复位满意,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ADI分别为(2.2±0.4)、(2.4±0.6)、(2.3±0.5)mm,均较术前的(5.8±1.2) mm明显改善(P<0.05).内固定螺钉及线缆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寰枢椎后间隙植骨均融合.结论:后路悬臂梁支撑线缆牵拉复位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自制齿状突导针定位器治疗齿状突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自制简易齿状突导针定位器在颈前路中空钉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疗效与可行性.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新鲜成人齿状突骨折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8~55岁,平均39.1岁;交通伤4例,高处跌落伤2例.按Anderson分型:Ⅱ型4例,浅Ⅲ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7 d,平均5.9 d.患者均无脊髓损伤表现,采用颈前入路运用自制齿状突导针定位器行单枚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随访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与临床效果.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55 min,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20~30ml,平均25 ml.术中未发生损伤食道、气管及血管神经情况.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过伸过屈位摄片显示寰枢关节稳定.结论:自制简易齿状突导针定位器在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中具有微创、短时、安全等特点,在没有专业定位器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可靠的选择.
-
螺旋CT在齿状突骨折漏误诊的价值
目的 分析螺旋CT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螺旋CT病在误诊12例齿显示骨折的横断面骨窗,软组织窗及冠状面、矢状面重建.结果 根据骨折部位将齿状突骨折分为三型:Ⅰ型1例,Ⅱ型8例,Ⅲ型3例.结论 螺旋CT扫描对齿状突骨折的确诊,避免漏误诊,确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寰枢椎脱位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共5例,单纯寰椎前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的环枢椎脱位3例;行前路拉力螺钉内固定2例,后路寰枢椎植骨融合钢丝内固定并经枢椎关节突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3例.结果:随访3~12个月,5例患者均获得即刻稳定,寰枢椎解剖关系正常;其中4例神经症状完全消失,1例四肢肌力由术前的1~2级恢复到术后的4级,遗有轻度的感觉障碍.结论:寰枢椎脱位早期可靠内固定,使颈椎获得即刻稳定,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
椎间盘镜下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护理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的术后护理.方法 对椎间盘镜下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12例进行护理.在围手术期间,通过加强术前心理,完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并做好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12例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从而巩固手术疗效.结果 对12例进行随访,术后随访10.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5周,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椎间盘镜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在康复过程中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对该术式的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齿状突骨折前路空心螺钉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评价和探讨齿状突骨折前路空心螺钉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3例齿状突骨折行前路空心螺钉固定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术前的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是行颈椎前路空心螺钉固定手术的基础,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的护理重点,它对于患者能否安全渡过危险期有重要作用.
-
1例齿状突闭合复位中空螺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是由外伤引起,治疗难度大,保守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通过对1例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提出护士应加强对该种手术的认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现报道如下.
-
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患者的护理
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具有保留寰枢关节功能、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感觉舒适.通过对7例行该术式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护理重点为颅骨牵引、颈部制动和呼吸道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呼吸,注意体位,观察有无颈深部血肿、呼吸困难、喉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
经颈前路行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的手术配合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可导致脊髓神经损伤的颈椎骨折,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国外报道经颈前路行齿状突内固定术,其骨折愈合率可达80%-100%,且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保留颈颈活动度.
-
术前通过Mimics软件测量辅助Ⅱ型齿状突骨折徒手置入空心拉力螺钉的应用
齿状突骨折通常是因头颈部受暴力屈曲作用下所致的一种特殊类型上颈椎骨折,Gerstenko等[1]报道约占成人颈椎骨折10%~15%.齿状突骨折后主要靠寰椎的横韧带、翼状韧带及寰椎前弓后壁维持稳定[2],如处理不当,可导致寰枢关节不稳或脱位,损伤颈脊髓造成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6月至2010年8月,我科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在术前采用Mimics软件重建颈椎模型,设计并测量相关参数,为行颈前路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提供技术支持.
-
经皮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0% ~14%,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骨折后可导致高位颈脊髓急性或慢性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齿状突骨折治疗方法较多,效果各异.前路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在20 世纪80 年代国外已有报道,近年来在国内逐步推广,效果良好.
-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2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分别采用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获3~24个月的随访,内固定均无松动,骨折均愈合和植骨融合.结论 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适合治疗齿状突骨折ⅡB型,寰枢椎椎弓根钉适合ⅡC型.
-
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寰枢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6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除3例配合经口咽松解,其余均只行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结果 23例得到随访,时间1~3年,平均14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断裂.结论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枢关节脱位或不稳,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效果良好.
-
手术结合Halo-vest外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结合Halo-vest外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成人齿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23例无手术并发症,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3~4个月达到骨折愈合,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后路寰枢椎融合术后3~5个月达到骨性融合,颈椎活动部分受限.枕颈融合术后4~6个月达到骨性融合,颈椎活动明显受限.结论 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并结合Halo-vest外固定治疗成人齿状突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的可行性、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08-2014-08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20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失稳.结果 20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48个月.18例Ⅱ型骨折植骨均骨性融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术中未进行植骨融合,2年后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装置,末次随访时CT显示植骨处均骨性融合,无神经症状加重、椎动脉损伤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失稳能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同时复位效果良好.
-
螺旋CT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诊断齿状突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对9例X线片显示为齿状突骨折或可疑骨折者行螺旋CT扫描,并分别经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和三维重建.结果根据螺旋CT扫描,修正诊断骨折类型者1例、明确诊断慢性骨折者2例、排除诊断骨折者6例.文中对螺旋CT扫描的优越性及陈旧性齿状突骨折的诊断标准作了讨论.结论螺旋CT扫描对诊断急性、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及确定骨折类型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