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舌筛状腺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陈艳;李铁军;孙开华

    目的 探讨舌筛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舌筛状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年龄分别为60岁和35岁.肿瘤无包膜,被纤维分隔为小叶,大部分区域表现为实性和微囊状的生长方式.具有特征性的是肿瘤细胞核淡染、毛玻璃样、常相互重叠.1例术后3年无复发.结论 舌筛状腺癌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新提出的肿瘤,需要与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腺样囊性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鉴别.

  • 舌及会厌非典型性脂肪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施红旗;周燕;楼善贤;吴能定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舌及会厌2例非典型性脂肪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在口腔喉咽部位脂肪肉瘤中,舌为好发部位,多见的亚型为分化型脂肪肉瘤(即非典型性脂肪瘤),肿瘤呈无症状性缓慢增大,肉眼有者边界清楚,或呈息肉样外观,有者呈浸润性生长;镜下可见不典型的脂肪细胞和脂肪母细胞,散在于成熟的脂肪细胞间,或集中在脂肪组织小叶的纤维间隔内.瘤细胞可呈星芒状、小梭形、印戒样及具有空泡状核有切迹的脂肪母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呈vimentin(+)、S-100蛋白(+)、MSA(一)、NF(一).结论口腔喉咽部位的非典型性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分化良好型脂肪肉瘤,一般不转移,仅见局部复发,预后好,但其易与脂肪瘤、神经纤维瘤等混淆,应注意鉴别.

  • 舌血管球瘤1例

    作者:罗纯;叶长华;陈桂妃;刘友斌;王名法;彭万来;王莉

    患儿女,2岁,4个月前发现左侧舌缘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疼痛、破溃出血.10多天前在当地医院就诊,肿物穿刺抽出血性液体,考虑血管瘤.7天后因肿物明显增大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检查见舌背部黏膜表面肿块,2.0 cm×l.5cm×1.0 cm大小,红色,质地中等,边界清,无触痛.

  • 舌根左侧恶性黑色素瘤切除12年后淋巴结转移1例

    作者:施启丰;崔成军;蔡颖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舌根处有一无痛性黑色肿块”入院.体检:肿块隆起于舌根左侧表面,黑色,大小0.4 cm×0.3 cm×0.2cm,全身皮肤未发现黑色素瘤病变.胸部CT、全身骨扫描和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灶.遂行病灶局部切除及左颈淋巴结清扫术.

  • 舌血管球瘤1例

    作者:郭华雄;陈红梅;彭晓蓉;张柳

    患者女性,48岁,舌体部肿块3年余.患者于2001年偶然发现舌体部正中一6 mm×3 mm突起,无红、肿、痛,肿块逐渐增大,近半年感间歇性疼痛.查体:舌体正中可见1.2cm×1.2 cm×0.5 cm半球形肿块.表面灰白,无破溃,有轻度触痛.于2004年2月11日手术完全切除肿块送检.

  • 盐酸水解对Feulgen染色效果的探讨

    作者:李媛;金岩;刘源;董绍忠

    在常规病理诊断过程中,单靠病理组织细胞形态判断肿瘤良恶性有时仍较困难,须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其中Feulgen染色由于显示细胞核DNA相对含量时较精确,且该法与图像分析相结合进行倍体分析在肿瘤诊断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已逐渐成为临床重要辅助手段.常规Feulgen染色时间和染色效果易受盐酸水解时间和温度影响,染色步骤较为繁杂,需耗时2 h.我们选用目前临床常用的3种不同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旨在寻求一种快速、简便的染色方法,提高染色质量[1,2].

    关键词: Feulgen染色 舌肿瘤 DNA
  • 舌癌标本大切片的制作

    作者:陈盛;杨艳;黄晓峰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的恶性肿瘤总称,其中舌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均较高,因其部位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饮食困难、语言障碍及相应的心理困扰.因此,舌癌的精确诊断和全面评估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常规石蜡切片的组织块较小,因此对镜下组织结构的观察带来一定的局限性.舌癌根治标本大切片技术则能全面完整的反映整个切除组织全貌,病理医师可更直观的观察癌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演变关系、浸润方式等;增加发现微小残留癌灶可能性;并能客观真实的明确肿瘤的切缘状况,其优势明显.大组织切片制作周期较长,切面较大,本文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制作高质量舌癌大组织切片的方法,为病理医师更准确和全面地观察舌癌病灶、综合性评价及临床治疗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舌肿瘤 大切片 制作
  • 舌根部骨瘤1例

    作者:许晓俐

    患者女,23岁.体检发现左舌根部有一大小约0.5 cm×0.5 cm的结节突出于表面,呈灰白色,质硬.予以激光切除.病理检查灰白色米粒状结节0.5 cm×0.3 cm×0.3 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色,质硬,切之有砂砾感.

  • 真核表达质粒pBK-Fas的构建及转染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体外抑瘤效应

    作者:胡芳芳;陈乔尔;孙麟;何志良;祖谷

    目的 研究Fas基因转染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构建Fas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BK-Fas并将其转导入舌鳞癌Tca8113细胞,为舌鳞癌的Fas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RT-PCR反转录成cDNA扩增Fas基因全长,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BK-CMV内,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Fas,酶切鉴定并测序.脂质体法将pBK-Fas转染入Tca8113细胞,RT-PCR检测Fas mRNA表达及半定量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Fas转染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Fas蛋白表达.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描记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研究Fas基因的体外抑瘤效应.结果 PCR扩增后的产物在约1 008 bp处出现明显的特异性条带,重组质粒pBK-Fas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均含有大小正确的Fas基因片段.经检测Fas基因转染能提高Fas mRNA 表达水平、Fas 蛋白表达强度,以及细胞凋亡指数.Fas基因转染能提高Fas蛋白的表达强度,由转染前的34.01±4.76上升到转染后的55.7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s转染细胞株在Fas抗体作用下能够有效启动Fas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的结果显示PBK-Fas转染组 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表明Fas基因转染能增加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结果与细胞生长曲线测定(计数法)结果具有一致性.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细胞相比,重组质粒转染的Tca8113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延长,克隆形成能力降低.结论 Fas基因片段被成功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Fas质粒的多克隆位点.Fas基因转染能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生长.

  • 舌鳞癌中p34cdc2与cyclin B1的表达及相关研究

    作者:陈新;周健;王元银;何家才;王银龙

    目的 研究舌鳞癌组织中p34cdc2与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阳性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随机收集舌鳞癌标本60例,对照上皮包括正常舌组织11例、癌旁组织4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p34cdc2与cyclin B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舌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舌癌组织中可见p34cdc2与cyclin BI蛋白表达并显棕色/黄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两种蛋白在癌组织中存在增多表达,与正常组织和(或)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p34cdc2蛋白的表达在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同时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也在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34cdc2及cyclin B1蛋白在舌鳞癌中有表达增多现象,或许可反映舌鳞癌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增多表达的p34cdc2及cyclin B1蛋白可作为评价舌鳞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参考指标之一.

  • 舌癌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免疫活性

    作者:曹发明;周健;薛绍礼;谢红军

    目的 研究舌癌患者外周血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和细胞毒作用,寻求对舌癌过继免疫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提取20例舌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IFN-γ、抗CD3mAb、IL-2和IL-1β共同培养诱导CI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特征,用MTT法检测细胞对Tca8113的杀伤活性;同时培养舌癌患者LAK细胞、CD3AK细胞和舌癌患者CIK细胞在增殖和杀瘤活性上作比较.结果 舌癌患者20 ml外周血经过一个周期培养平均获得的CIK细胞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舌癌患者CIK细胞经过周期培养也较培养前的数量明显增高,于12~21 d达高峰.舌癌患者CIK细胞与LAK相比,增殖倍数和杀伤活性均明显提高(P<0.05);舌癌患者CIK增殖倍数与CD3AK相比,早期差异无显著性,但后期增殖倍数及杀伤活性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舌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倍数和杀瘤活性明显优于LAK和CD3AK细胞,低于正常人CIK的增殖能力,而舌癌患者CIK细胞杀伤活性与正常人来源CIK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望作为自体过继免疫治疗舌癌的一种新方法.

  • p34cdc2在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陈新;周健;何家才;王元银;王银龙

    目的研究舌鳞癌组织中p34cdc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舌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舌鳞癌(含正常舌组织或癌旁组织)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p34cdc2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舌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舌癌组织中可见p34cdc2蛋白表达并显棕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正常/癌旁上皮组织中少见p34cdc2蛋白表达.p34cdc2在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与正常组织或癌旁组织中p34cdc2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34cdc2蛋白在舌鳞癌中有过表达现象,可反映舌鳞癌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过表达的p34cdc2蛋白可作为评价舌鳞癌临床分期和组织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参考指标之一.

  • 舌骨下肌群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5例

    作者:李德群;黄全顺

    目的:探讨舌骨下肌群皮瓣在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方法:5例口腔癌行联合根治术,舌与口底缺损均即时应用舌骨下肌群皮瓣予以修复.术中需确保甲状腺上动脉支配该肌群的诸分支,并与该肌群整块游离,要求解剖熟悉,操作仔细.结果:5例肌皮瓣全部成活,再造舌外形良好,可口内活动,口底缺损全部一期愈合.结论:该肌皮瓣应用方便,手术创伤小,且与原手术同野,不需更换体位,并减少了供区的并发症.应严格手术适应证.

  • 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在舌癌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邹维艳;严海芹;孙美群;王俊斌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在舌癌永生化细胞系细胞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裸鼠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的完整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舌癌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Tca8113-Ml.通过裸鼠爪垫注射Tca8113-Ml细胞建立淋巴结转移实验组,并设爪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为对照组;4周后收集2组完整的淋巴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结组织中BCRP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爪垫注射癌细胞4周后收集的淋巴结中,BCRP在实验组中阳性率为27%~35%;在对照组中无表达.结论:癌干细胞是癌转移与复发的"种子"细胞,观察舌癌淋巴结转移灶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癌干细胞与癌转移以及癌耐药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

  • 77例舌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许亮

    目的:探讨舌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意义及采用游离前臂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同期修复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几年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收治具有完整病历记录的舌部恶性肿瘤77例.58例采用舌颈联合根治术,12例采用舌颌颈联合根治术,白斑、原位癌和透明细胞癌各1例行病灶扩大切除术,2例恶性淋巴瘤活检确诊后给予化疗及放疗治疗,2例鳞状细胞癌活检确诊后未治出院;14例同期即刻修复舌缺损,其中11例采用游离前臂皮瓣,3例采用胸大肌肌皮瓣;9例采用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结果:2例鳞状细胞癌未治;2例恶性淋巴瘤行化疗及放疗治疗;手术73例,1例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14例同期即刻修复舌缺损,1例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彻底切除原发灶及颈淋巴清扫是手术治疗舌部恶性肿瘤的关键,游离前臂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是修复术后舌及舌根缺损的理想材料,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舌癌术后前臂皮瓣舌再造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运岭

    目的 探讨舌癌患者手术后采用前臂皮瓣进行舌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舌癌手术后患者60例,进行舌再造时采用游离前臂皮瓣(前臂组)30例和胸大肌皮瓣(胸大肌组)30例,观察两组舌再造的皮瓣成活和愈合情况、语音功能恢复和舌形满意程度、重建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前臂组皮瓣成活率和愈合率均明显高于胸大肌组(93.33%与70.00%,96.67%与70.00%,均P<0.05).前臂组23例语音功能恢复多于胸大肌组的15例,患者对舌体外形满意度也明显好于胸大肌组(96.67%与66.67%,均P<0.05).前臂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胸大肌组(13.33%与36.37%,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胸大肌组[(981.00±10.47)分与(902.00±22.54)分,P<0.05].结论 舌癌患者手术后采用前臂皮瓣进行舌再造,具有成活率高和愈合情况理想,语音功能恢复程度好,患者对舌体外形满意度高以及并发症较少等优势,对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 面动脉-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例T2期舌癌术后舌缺损的初步报告

    作者:陈翊民;邱连升;王佳蓉

    目的 评价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例T2N0M0舌癌患者应用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舌进行同期修复,修复所用组织瓣大小为4.0 cm×5.0 cm~4.0cm×6.0 cm.结果 术后3例岛状皮瓣存活.随访半年未发现复发和区域性淋巴转移,皮瓣形态质地良好.结论 面动脉-颏下岛状瓣修复舌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便,并能提供足量组织,适合同期修复T2口腔癌术后舌缺损.

  • 骨形成蛋白-5、ⅠA型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舌癌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赵宇

    目的认识和分析骨形成蛋白(BMP)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5、Ⅰ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舌癌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 结果 BMP-5、ⅠA型BMP受体及Smad1,4,5在Tca8113细胞中有表达.其中在细胞质中发现有BMP-5的阳性信号,在细胞膜中有ⅠA型BMP受体的阳性信号,在细胞质、细胞核中有Smad1,4,5的强阳性表达. 结论 BMP及其信号传导因子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口腔卫生状况与舌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鄢灵君;陈法;何保昌;邱宇;林李嵩;蔡琳

    目的 探讨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发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病例组为2010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舌癌新发病例243例,对照组为社区来源的、经年龄及性别频数匹配的1046例健康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其95%CI,评估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发病的影响. 结果 牙齿缺失(目前牙齿数为20~27颗和<20颗)、口腔不良修复体、复发性口腔溃疡可显著增加舌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的OR分别为1.78(95%CI:1.24~2.55),3.02(95%CI:1.93~4.73),1.95(95%CI:1.41~2.70),4.17(95%CI:2.49~6.99);刷牙频率(1次/天和≥2次/天)、口腔保健周期(2~4年/次和≤1年/次)可降低舌癌的发病风险,其调整的OR分别为0.26(95%CI:0.14~0.49),0.14(95%CI:0.07~0.26),0.45(95%CI:0.25~0.82),0.37(95%CI:0.17~0.79). 结论 口腔卫生状况对舌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增加刷牙频率和口腔保健次数,改善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舌癌的发生.

  • 桡侧前臂皮瓣和舌骨下肌肌皮瓣在半舌缺损修复中的比较

    作者:彭汉伟;杨熙鸿;郭海鹏;刘木元;陈伟正;林建英

    目的 比较桡侧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lap,RFF)和舌骨下肌肌皮瓣(infrahyoid myocutaneous flap,IHMF)修复半舌缺损的成功率和功能效果,探索和优化半舌缺损修复的技术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RFF(n=15)和IHMF(n=12)修复T2(n=22)、T3(n=5)舌癌术后半舌缺损.对比2组的手术成功率;以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为参数评价和对比2组病例术后1年的舌功能状况.结果 RFF 组15例皮瓣全部存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IHMF组12例发生单纯皮岛坏死1例,皮岛边缘缺血造成缝合口延迟愈合1例,无其它手术并发症发生.2组病例术后1年语言交流、进食、舌活动功能相近,P值均>0.05.结论 RFF和IHMF修复半舌缺损均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率,术后舌功能良好.对于手术耐受力较差的患者,IHMF在半舌缺损修复中可替代RFF.

349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