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盐酸脱钙法制作头面部神经血管标本

    作者:李红军

    头面部神经血管丰富.三叉神经、面神经主干和部分分支、上颌动脉及其分支位置较深,有些行进于骨质内部.

  •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应用解剖

    作者:秦泗佳;张奎启;王福;高璐;张元鑫;张晓红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翼腭窝内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和颅面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3种手术人路解剖21具成人尸头,观测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分支的行程、管径、长度和毗邻关系. 结果 上颌动脉翼腭段行于上颌骨颞下面后上区内,分为5型:Y型26.19%、中间型33.33%、T型21.43%、M型11.90%和其他型7.14%.上颌动脉翼腭段外径为(2.61±0.39) mm,总长为(19.44±3.62) mm;其分支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圆孔动脉、翼管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腭鞘动脉,分支走行变异常见;颞深前动脉可作为确定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参考标志. 结论 熟悉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型及走行对指导翼腭窝区手术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颅外段的超声检测及其在烟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意达;王涌;秦茜淼;陈莉;徐斌;王怡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颅外段的可行性,并且评估该方法在烟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健康志愿者及38例烟雾病患者分别测量颞浅、上颌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获得正常人群参考值,比较烟雾病患者术前1周内和术后10 d内上述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比较烟雾病患者术前上述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健康志愿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从24例健康志愿者中获得了颞浅、上颌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参考值;烟雾病患者在术前颞浅、上颌动脉的RI就低于健康志愿者;术后10 d与术前1周比较,颞浅、上颌动脉的流速显著增高、RI显著降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颞浅、上颌动脉颅外段是切实可行的,该技术能作为烟雾病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的有力工具.

  • 颈外动脉海绵窦瘘致眼上静脉扩张1例

    作者:夏庆堂

    患者女,39岁.半年来自觉头内有隆隆响声,平躺时影响睡眠.1个月前右眼开始肿胀明显,眼结膜红肿,下结膜外翻,眼球充血.查体:视力右眼光感(Lp)/1m,眼球充血,右眼突出25mm,左眼突出13mm,瞳距115mm.右眼结膜充血水肿,小血管扩张纡曲.下眼结膜外翻,眼结膜突出于眼裂外,不能闭眼.上眼结膜病变较下结膜稍轻.眼球不能运动.眼眶区触诊,可感到轻,中度搏动,听诊时搏动较明显.颅内杂音较轻.B超检查:眼上静脉扩张.CT检查:水平位右眼眶内在上直肌下,视神经上方,有一从右后向左前下斜行扭曲的条索状物.做MPR重建,水平位可见条索状物为眼上静脉增粗.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将导管放入右侧颈内及颈外动脉行正、侧、斜位造影,见右上颌动脉远端分支扭曲,于动脉早期,即见造影剂漏入右海绵窦,并向眼上静脉返流,眼上静脉明显增粗扭曲,右眼眶区染色较浓,右颈内外动脉均未见异常.右颈外动脉海绵窦瘘,右眼上静脉明显增粗扭曲,右眼动脉未见明显异常.手术证实为颈外动脉上颌动脉分支海绵窦瘘,致眼上静脉扩张扭曲(图1~5).

  • 颌内动脉搭桥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作者:石祥恩;张永力;刘方军;孙玉明;周忠清;钱海;杨扬;于在涛

    目的 探讨颌内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2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颈内海绵窦段8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段4例,床突上段1例,椎-基底动脉交接处2例,基底动脉下段1例.瘤体有重要穿通动脉发出9例.3例经弹簧圈治疗后,动脉瘤复发.取7 cm桡动脉做移植血管,先行颌内动脉与桡动脉端-端吻合.颈内动脉瘤做桡动脉与中动脉M2起始部端-侧吻合,椎基底动脉瘤做大脑后动脉P2段近端行端-侧吻合.动脉搭桥后,16例海绵窦段和床突上段动脉瘤做孤立术,6例动脉瘤有穿动脉发出,仅作动脉瘤近端阻断远端开放,使搭桥血流逆流入动脉瘤体内,保持穿通动脉血流.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移植搭桥血管畅通,动脉瘤消失.2例吻合血管未通,但无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22例患者经3个月-3.3年随访,21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因患其他疾病需要照顾.结论 用桡动脉移植,颌内动脉作为供血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可得到较高的搭桥通畅率和较小的损伤效果.

  • 上颌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解剖学研究

    作者:徐善才;史怀璋;刘增尧;高成;季智勇;王春雷;吴培;刘珍

    目的 探讨上颌动脉(MA)与颈内动脉(ICA)搭桥的可行性.方法 5具成人尸头行双侧解剖,解剖颞浅动脉(STA)、MA、颈外动脉(ECA)、ICA并测量其血管外径;额颞瓣开颅,显露ICA床突上段并测量其外径;在蝶骨上磨一骨孔,测量MA与ICA之间距离以及ECA和ICA起始段到ICA床突上段之间距离,比较所测得数据和移植物行走路径.结果 MA血管外径(2.66±0.20)mm大于STA分叉部的血管外径(1.92±0.15)mm.MA与ICA之间的距离(4.69±0.34)cm小于ECA、ICA起始段与ICA床突上段之间的距离(17.76±0.47)cm和(18.11±0.51)cm.结论 MA与ICA之间搭桥在解剖上是可行的,具有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的优点.

  • 上颌动脉翼腭段螺旋CT血管成像的研究

    作者:李健;王小路;单希征;高建华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如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在Choi和Park分型基础上,将腭降动脉与蝶腭动脉呈水平平行模式,走行类似字母英文"F"定义为F型,上颌动脉干形状分为Y型、T型、中间型、M型、F型及其他型分别占14.5%(9侧),9.7%(6侧),24.2%(15侧),32.3%(20侧),12.9%(8侧)和6.4%(4侧).结论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分布及变异情况有规律可循,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 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研究

    作者:吴陈炫;秦文光;王永兰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观测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患者缺牙区和对侧非缺牙区的上颌窦解剖结构,了解缺牙对上颌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拍摄锥形束CT的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患者128例,对比同一患者缺牙侧与对侧(对照侧)锥形束CT上颌窦外侧壁厚度、窦底黏膜厚度、窦内骨分隔数,并分析缺牙侧窦嵴距与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的关系.结果 缺牙侧上颌窦外侧壁厚度和窦底黏膜厚度[分别为1.59(1.22)、1.61(1.95)mm]均显著小于对照侧[分别为1.76(1.10)、1.91(2.23)mm](P<0.05);两侧上颌窦内骨分隔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牙区窦嵴距与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呈负相关(r=-0.343,P<0.01).结论 上颌窦外侧壁厚度、窦底黏膜厚度受牙缺失的影响较大,上颌窦内骨分隔数的变化受牙缺失影响不明显;上颌单侧单颗后牙缺失患者的窦嵴距越大,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至窦底距离可能越小.

  •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用于上颌动脉下颌段三维解剖研究

    作者:李阳;汤可;许向亮;伊彪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5例.尸体组完成上颌动脉的实体解剖,进行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VR组在尸头灌注完成后,采集CT及MRI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融合建立上颌动脉及相关结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动脉相关结构进行立体显示、切割、解剖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上颌动脉到下颌升支后缘内侧皮质的短距离、上颌动脉到乙状切迹下缘的短距离、上颌动脉到髁突上缘的短距离、上颌动脉到关节结节低点的短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到髁突上缘的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的口径在尸体组分别为:(6.12±0.78) mm、(5.29 ±0.69) mm、(20.68 ±0.95) mm、(4.60±0.60) mm、(22.48 ±1.18) mm、(3.74±0.57) mm;VR组上述数据分别为:(6.22 ±0.63) mm、(5.40±0.51) mm、(20.80±0.88) mm、(4.55±0.56) mm、(22.70±1.11)mm、(3.69 ±0.60) mm.结论: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相一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具有可靠性及一定的优越性.

  •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技术治疗严重鼻出血

    作者:董建明

    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栓塞技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已有20多年历史.1974年Sokolff[1],首先将血管栓塞技术用来控制2例难治性鼻出血获得成功,此后国内外不断有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报道[2,3].尤其是严重的鼻后部出血,怀疑出血源于上颌动脉,填塞治疗无效,而手术结扎血管危险性大或结扎失败者,以及由血液病引起的不适于填塞的顽固性鼻出血,血管栓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下面就DSA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综述.

  • 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在显示翼腭窝解剖结构中的运用

    作者:王晓芳

    1.前言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为颞下窝深部的一对狭小的不规则间隙,呈倒置的锥形,其前壁为上颌窦的后壁,后壁为翼突,内侧壁为腭垂直板,上壁为蝶骨体的下面,外壁星开放状.腭窝内有上颌动脉翼腭段、三叉神经上颌分支、翼管神经以及翼腭神经节等重要结构[2],借9个自然通道与颅内外广泛交通,且交通关系复杂,是人体为复杂的解剖结构之一.

  • 鼻-鼻窦血管瘤2例报道

    作者:姚玉婷;马华安

    1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患者,77岁。因右侧持续性鼻塞3个月、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4年4月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右侧鼻腔流腥臭血水伴嗅觉减退、右侧头面部麻木感。检查:右侧鼻腔总鼻道见血性分泌物,下鼻甲肿胀、内侧移位,麻黄素收缩后中鼻道窥不清;右侧眼球各方向活动未见异常,无复视、斜视。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前组筛窦软组织肿块,病灶形态呈膨胀性生长,上颌窦前壁局部骨质破坏吸收(见封三图1)。行上颌窦穿刺,回抽见血性液体,退出穿刺针后血性液体溢出,予以下鼻道压迫止血。2 d后在全麻下行鼻侧切开右侧上颌窦探查术,探得暗红色膜性结构肿物充满上颌窦窦腔,表面光滑,壁较薄,小切口探查时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液涌出,考虑为血管瘤。因血管源不明,出血量大、势猛,若直接行手术切除手术风险较大,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同意暂停手术,根据患者情况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该患者于4月24日局麻下行右侧上颌窦血管瘤栓塞术,右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引入5F导管鞘,再引入5F导管于颈外动脉造影。见右侧面动脉及上颌动脉扩张,其远端均分支供血上颌窦区,造影剂充满右侧肿瘤区域,呈轻~中度染色(见封三图2)。以微导管分别超选择插管入面动脉及上颌动脉远端(见封三图3),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再用明胶海绵条加强,复查造影见血流停止,撤除鼻腔内纱条,未见出血。出院后2个月随访,患者无明显不适,复查CT肿瘤范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 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

    作者:吕洪章;隋雨新;张玲玲;宋玉昕;闫建军;宋玉勤

    目的:探讨选择性鼻咽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根据供血动脉的粗细,选择明胶海绵微粒、PVA、钢圈术前栓塞,术中以出血量多少判断瘤体栓塞效果.结果: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2例由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同时供血,仅选择性栓塞上颌动脉,术中出血量较多,栓塞后1~4d手术为理想.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注射美容相关的颞部解剖学研究

    作者:齐向东;张斌;周婕;李海艳;袁文达

    目的 阐明颞区筋膜的多个层次以及血液供应、神经支配情况,明确颞区的颈内外血管与颅脑血管的交通支,剖析注射美容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对20具新鲜头部标本进行分组研究,利用铸型、透明、造影和显微解剖等方法,通过计算机叠加处理得到颞区的层次以及血管、神经分束.结果 颞区的动脉血供来自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的分支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颞深后动脉,且静脉与动脉相伴随,相互交织成网,并与眼动脉及颅内动脉亦有丰富的吻合支;静脉回流由同名静脉收集于翼丛或下颌后静脉,终注入上颌静脉;运动神经为穿过颧弓的颞支、颧支.结论 颞区的组织层次由浅入深可分为10层,均有血管、神经支配,因此,颞区筋膜可以单层应用,并可形成带感觉神经支配的复合筋膜移植组织,可灵活设计并用于身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缺损及器官畸形的修复.颞区的血管较丰富,与颈内外、颅内外相互交通,在盲视下操作,需要熟悉解剖,避免失明、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 面动脉鼻中隔支

    作者:

    了解鼻中隔动脉血管的来源、配布、管径和走行,对进一步开展鼻病的诊治和鼻的显微整形外科具有重要的意义.供应鼻中隔的动脉主要有发自眼动脉的筛前和筛后动脉、上颌动脉的蝶腭动脉和腭降动脉以及发自面动脉主干和上唇动脉的鼻中隔支.这些血管在鼻中隔内形成广泛的毛细血管丛或网,在鼻中隔的前下部形成黎氏动脉血管丛(90%的鼻出血发生于此).

  •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上颌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文科;单鸿;朱康顺;姜在波;关守海;黄明声;李征然;沈新颖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采用4.1F或5F Head-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动脉造影,了解瘤体供血情况后,依据供血动脉的粗细,选择不同大小的钢圈行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治疗,术中以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瘤体栓塞效果.结果钢圈术前栓塞后,13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栓塞距手术时间1~4 d,平均2 d行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84.6±379.4) ml(250~1500 ml),瘤体均完整切除.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钢圈栓塞,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 鼻内镜下翼腭窝区应用解剖学观察

    作者:袁旭;方平;赵益;王瑞

    目的 在鼻内镜下对翼腭窝进行相关应用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鼻内镜下对8具(16侧)翼腭窝分别采用经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后壁入路及中鼻道经腭骨入路进行解剖,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不同,观测手术路径中重要血管神经和相关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 上颌窦后壁开窗入路可以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外侧结构及上颌动脉各个分支,中鼻道经腭骨入路可较好的显露翼腭窝内侧结构及蝶腭动脉.上颌动脉翼腭段变异较大,上颌窦后壁后分布有上颌动脉5个分支,早分支出颞深前动脉,随后分支出上牙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二者共干占50% (8/16),分别分出占50%(8/16),上颌动脉翼腭段、腭降动脉、蝶腭动脉3支呈Y型37.5%(6/16)、M型12.5%(2/16)、中间型 50%(8/16).圆孔、翼管、蝶腭孔是翼腭窝内重要的骨性标志,翼管指向颈内动脉.结论 鼻内镜下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各有不同,熟知上颌动脉的分支走行规律和翼腭窝及周围恒定的解剖标志,并以此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处理不同范围的翼腭窝病变将有利于充分显露和有效切除病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和并发症.

  • 上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俞鹏;陈士文;陆进;吴月;张晴;孙梦园;陆汉力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 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小.脑膜中动 脉和颊动脉为内径大和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 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翼腭窝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陈士文;徐锦程;赵莉;王震寰;陈传好

    目的: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 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为基准点,分别测量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及动脉、神经分支处距基准点的距离和在窝内的形态.结果: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多呈不规则的倒锥形.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分别为(48.47±2.63)、(41.07±3.25)、(39.91±1.84)、(47.54±2.66)、(44.48±1.92)和(30.70±1.45)mm;上颌神经主干、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50.34±3.46)、(36.39±2.65)、(34.72±2.77)、(37.43±3.12)mm;上颌动脉主干、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32.91±2.74)、(26.36±1.67)、(30.96±2.02)、(31.24±2.49)、(30.50±2.38)mm.结论: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可作为翼腭窝内寻找结构的重要标志,翼腭窝内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可为在临床翼腭窝区手术时避免损伤其内的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 颈椎的神经血管综合征

    作者:吴家幂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常由颈椎体、小关节退变、椎间盘和黄韧带变性,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本文重点讨论颈椎病的分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和预防等问题。1 颈椎的解剖及病理生理1.1 颈椎的解剖颈椎除环、枢椎体外,其余相邻椎体之间均有椎间盘相连接。每个颈椎均由椎体及椎弓构成,两者环绕脊髓构成椎孔,上下椎孔连接成椎管,内容颈髓。在颈椎椎体前外方有颈交感神经干,其上面有上、中、下三个神经节;由神经节发出分支分别到达椎动脉、上颌动脉、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心脏各神经丛,调节各血管的舒缩功能。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