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后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

    作者:陈雪;王谷云;邢海洲;孙玉华;胡旸;田正芹;陈艳;张英;姚红霞;朱平

    一些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例有可能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但是迄今尚未观察到体内MPD细胞转化为AML细胞的分化过程.本研究旨在揭示这一分化过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2例MPD短期内转为AML患者骨髓分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体内发展相对缓慢的MPD增殖细胞演化为迅速扩增的急性白血病细胞时,存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亚克隆.结论:了解MPD急变过程将有助干早期诊断和治疗MPD转化的急性白血病.

  • Ph 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

    作者:邢飞;蔺亚妮;孙琦;覃莉;贾玉娇;张冬雷;汝昆

    目的:探讨49个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在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患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51例Ph阴性MPN患者的49个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进行检测。其中CALR(exon9)、NPM1(exon12)和CEBPA(TAD、BZIP两个结构功能域)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 FLT3-IT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73.5%(36/49)的基因检测到突变,其中 JAK2-V617F、CALR( exon9)和 MPL 突变率分别为60.8%(31/51)、7.8%(4/51)和7.8%(4/51);此外ASXL1、SETBP1和SF3B13个基因的突变率均大于10%。96.1%(49/51)的患者被检测到突变,且以携带3个和4个突变的患者多,占52.9%(27/51);JAK2-V617F阳性患者的基因突变数量明显多于JAK2-V617F和CALR(exon9)双阴性患者(P<0.0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未分类型之间的基因突变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多数的Ph阴性MPN患者携带≥3个基因突变,且不同的MPN患者具有不同的基因突变特点。

  • 骨髓增生减低伴红系减少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1例报告

    作者:朱红楠;张志平

    患者男,66岁,主因反复咳痰喘4年余加重半月入院.1病程情况1.1现病史患者男性,66岁,苏州市人.2010年10月初,渐觉头晕乏力,活动后稍有气急,伴食欲减退,发热,体温高38℃,咳嗽,咳痰,痰白黏.反复咳痰喘4年余加重半月,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析

    作者:杨桂强;刘文超;李秋荣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或CML)是起源于异常多能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常表现为外周血粒细胞增高和出现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增高,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多见的一种类型,占95%左右,其中不典型慢粒占4%~5%[1].笔者从事血液病检验工作以来,总结本院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例的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血液学改变分析如下.

  • 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在MPD诊断中的 应用价值

    作者:赵亚楠

    目的:探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在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外周血涂片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与特点.结果:分别行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后,对照组检出正确率为74.47%;观察组检出正确率为95.74%,观察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8.39,P<0.01).结论:对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采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的检出正确率高于单纯外周血涂片的检出正确率.

  • 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哲;李斌

    目的 报导4例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方法 4例患者均有双足红肿、阵发性灼痛,遇热疼痛加重,遇冷缓解等症状,依据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均确诊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结果 4例患者经降低血细胞数量以及阿司匹林对症治疗均症状缓解.结论 继发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的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是关键,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亚楠;房佰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以粒系增生为主,同时可伴有红系和巨核系增生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是常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CML在国内的发病率为0.36/万,多集中在中年,男女比例为1.6∶1.本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9号染色体长臂(9q34)上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长臂(22q11)上的BCR基因相互异位,形成了短于正常的22号染色体,即t(9;22)q(34;11),称为费城染色体(Philadelphia chromosome,Ph).

  • 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钙网蛋白基因突变

    作者:王文惠;堵一乔;杨卫华;董玲睇;杨振华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低成本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外周血钙网蛋白(CALR)突变的筛查方法.方法 采集2012至2016年确诊的70例MPN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应用PCR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HRM)对CALR突变进行筛查,阳性样本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和T-A克隆测序技术进行验证;选取CALR野生型DNA及1型和2型突变DNA,每天检测4次持续5 d,分别计算3种扩增片段熔解温度(Tm)的变异系数(CV).检测MPN患者的JAK2基因突变以比较JAK2和CALR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PCR-HRM检测,在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2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中分别筛查出7例(26.9%)和5例(20.8%)患者存在CALR突变,在20例PV中未见该突变;所有HRM 筛查阳性标本都经直接测序或T-A克隆测序证实.HRM 检测CALR野生型DNA及1型和2型突变DNA的 CV分别为1.91%、1.59%和1.43%.对所有样本进行JAK2突变检测发现47例存在JAK2 V617F突变和1例JAK2 exon12突变,未见同一样本JAK2与CALR突变共存.结论 PCR-HRM技术可实现CALR突变的快速筛查,结合测序可用于临床上对MPN患者的快速分子诊断.

  • 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朱蕾;卢兴国;赵小英;徐根波;张晓红;王炜琴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和切片中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在慢性MPD(CML-CP、ET、PV及PMF)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182例MPD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同步取材,获取骨髓涂片和切片标本.骨髓涂片行瑞氏-姬姆萨染色和CD4_4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髓切片行苏木素-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将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多形性形态定义为5类,分别为Ⅰ型(包含型);Ⅱ型(少分叶核型);Ⅲ型(巨大多分叶核型);Ⅳ型(小核固缩型)和Ⅴ型(脱落型).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巨核细胞簇分别计为未见巨核细胞簇状分布(0);小于6个的小簇巨核细胞组成为主(+1);至少6个以上的大簇巨核细胞组成为主(+2)3种情况.同步分析骨髓涂片和切片中的各型巨核细胞多形性变化以及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结果 CML-CP组Ⅰ、Ⅱ、Ⅲ、Ⅳ、Ⅴ和正常型的巨核细胞在骨髓涂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73±3.84)%、(14.19±7.62)%、(5.99±4.67)%、(34.37±10.79)%、(9.45±6.87)%及(32.28±7.67)%,在切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13±2.30)%、(12.61±9.28)%、(4.94±4.27)%、(35.26 4±9.63)%、(9.47±5.89)%及(34.58±6.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4、0.510、0.645、0.239、0.011、0.869,P均>0.05).ET组Ⅰ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17±2.89)%,明显高于骨髓切片的(2.4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3,P<0.01):Ⅴ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28±3.34)%,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10.18±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4),P<0.01);其余各型(Ⅱ、Ⅲ、Ⅳ和正常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79、0.122、1.643、1.638,P均>0.05).PV组V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6.55±4.11)%,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10.30±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1,P<0.05),其余各型(Ⅰ、Ⅱ、Ⅲ、Ⅳ和正常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35、0.301、0.132、0.704、0.681,P均>0.05).PMF组Ⅳ型巨核细胞的骨髓涂片检出率为(13.05±5.24)%,明显低于骨髓切片的(29.1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5,P<0.01);正常型巨核细胞在骨髓涂片检出率为(33.58±14.39)%,明显高于骨髓切片的(23.01±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5),其余各型(Ⅰ、Ⅱ、Ⅲ和Ⅴ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87、0.646、2.062、0.869,P均>0.05).CML-CP组和PV组中骨髓涂片和切片中巨核细胞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2,P>0.05),均以小簇检出为主.ET组中骨髓涂片中小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切片,而大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检出率明显低于切片(x~2=13.748,P<0.01).PMF组中骨髓涂片无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切片,而大簇状分布的巨核细胞簇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切片(x~2=18.741,P<0.01).结论 骨髓涂片与骨髓切片同样可以观察到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通过仔细观察巨核细胞多形性改变,我们认为对MPD的分型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骨髓增殖性肿瘤的新分子标志物钙网蛋白基因突变

    作者:张群峰;刘维薇;关明

    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是骨髓中一种或多种髓系细胞增殖和外周血中成熟及不成熟细胞增加的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疾病。近年来,多个分子标志物,如JAK2(JAK2 V617F和JAK2外显子12)、MPL515和TET2突变等相继被发现,这些标志物的发现对于理解MPN的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对这类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但是,有30%~45%的携有野生型JAK2/MPL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或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患者仍然存在诊断困难,新近报道的钙网蛋白基因( CALR)突变将能部分填补这一空白,有望成为诊断骨髓增殖性肿瘤又一种新的分子标志物。(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649-652)

  • 钙网蛋白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选择

    作者:裴雨晴;王斐;崔巍

    钙网蛋白基因(CALR)突变的发现有助于诊断JAK2/MPL突变阴性的骨髓增生性肿瘤(MPN),并与疾病进展、患者预后等关系密切.利用Sanger测序、PCR-片段分析、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新一代测序等技术可进行CALR基因突变的检测.选择合适的突变检测技术并遵循相关分子标志物的实验室诊断思路有利于MPN快速有效的诊治.

  •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

    作者:张心菊;顾小叶;刘双春;马玮哲;关明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方法,评估JAK2 V617F突变在诊断骨髓增殖性疾病和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2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9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7例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对JAK2 V617F突变进行检测,并采用基因测序对结果进行验证.将具有JAK2 V617F纯合子突变的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HEL)DNA作为阳性对照,比较荧光定量PCR和ARMS对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检测敏感度.结果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野生型的熔解温度(Tm)峰出现于(75.0±0.2)℃处,突变型的Tm峰出现于(76.6±0.2)℃处.JAK2基因V617F突变在PV、ET、PMF等骨髓增殖性疾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例(88.9%)、12例(54.5%)、7例(63.6%),但在71例CML中只检出1例(1.4%).荧光定量PCR与ARMS的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经过测序证实.使用荧光定量PER法可在每106个正常自细胞中检出低至102个HEL细胞,而使用ARMS方法时要在每106个正常白细胞中HEL细胞达到104个时,方可检测出,前者比后者方法灵敏100倍.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基因V617F突变的方法,比ARMS更灵敏、简便,适合临床使用.JAK2基因V617F突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可作为骨髓增殖性疾病特异性诊断指标.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0例患者JAK2 V617F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潘湘涛;陆晔;程旭;李蓉;王金湖;严敏;陈丽玉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较少见的造血干细胞水平异常克隆性疾病,迄今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国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研究小组(PVSG)和WHO等对PV的各种诊断标准仍是排他性的,且缺少像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一样的BCR/ABL融合基因特异性标志.近,有学者报道[1-6],在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存在JAK2基因突变--JAK2 V617F.本研究对20例PV患者进行JAK2 V617F检测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五种JAK2基因突变

    作者:刘红星;童春容;蔡鹏;唐桂荣;张弦;滕文;王赫;张英;朱平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检测多种JAK2基因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并探讨其对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建立同时枪测JAK2 V617F突变和JAK2 exon12中K539L(包括2种基因突变)、N542-E543del和E543-D544del突变的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对115例MPD患者进行检测,包括6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43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1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患者.结果 建立的PCR方法可以同时检测上述5种JAK2基因突变,可以检测出1%的JAK2 V617F突变型等位基因,对其他几种突变可检测出0.1%的突变型等位基因.在61例PV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56例、JAK2 exon12突变3例;在43例ET患者中,检测出JAK2 V617F突变27例,未检测到JAK2 exon12突变;在11例MF患者中,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6例,未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3例JAK2 exon12突变的患者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增多,内源性红系集落生成阳性,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不明显,不伴脾肿大.结论 多重位点特异性PCR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可联合检测5种JAK2基因突变,能有效提高突变检出率.

  • 早前期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及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点的比较

    作者:顾萌萌;赵艳红

    2016年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将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分为2个阶段: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早前期(Pre-PMF)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明显期(Overt PMF).血小板增多是Pre-PMF患者较常见的表现,起病时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十分相似,但Pre-PMF和ET在存活率、白血病进展率和明显骨髓纤维化进展率方面均不同,因此对二者的鉴别至关重要.Pre-PMF的诊断主要是根据骨髓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特征、纤维化等级以及临床参数(白细胞增多症、贫血、乳酸脱氢酶升高和脾肿大).本文总结了Pre-PMF诊断的新进展,并比较了其与ET的临床特点、骨髓形态学改变、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

  • 侵袭性毛霉菌病一例

    作者:耿莉;李玉明;李青;刘鹏江;白雪;李小兵;张淑英

    患者男性,79岁.因间断头晕、乏力2年,咳嗽、痰中带血1周于2007年6月18日入我院.患者入院前2年于我院诊断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后间断入院,给予口服羟基脲及输血治疗.此次入院前1周,无诱因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伴右季肋部不适,无发热、胸痛、盗汗.

  • 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131例JAK2V617F突变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沈益民;晁红颖;张日;冯宇峰;岑建农;姚利;沈宏杰;朱子玲;薛永权

    目的 研究JAK2V617F突变在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中的发生率、突变类型、转录本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PCR方法 检测JAK2V617F的发生率及其突变类型;毛细管电泳方法 定量分析JAK2V617突变转录本水平.结果 纯合型JAK2V617F突变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和杂合型JAK2v617F突变ET患者其发病年龄均较野生型患者为高(P<0.05);CMPD患者发病年龄与JAK2V617F突变的发生问存在相关性(P<0.05),≥60岁患者的JAK2V617F突变转录本水平高于<60岁患者(P<0.05);JAK2V617F突变型CMPD患者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ET患者白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野生型患者(P<0.05),ET患者中纯合型突变者白细胞水平高于杂合型突变者(P<0.05);JAK2V617F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和JAK2V617F纯合型突变在PV中的发生率均高于ET患者(P<0.05);JAK2V617F转录本水平均值在PV、ET和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中无差别.结论 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定性和定量分析JAK2V617F突变可用于CMPD的诊断和预后判定.

  • 骨髓增殖性疾病137例患者JAK2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费海荣;张日;陈苏宁;潘金兰;岑建农;薛永权

    目的 探讨信号分子JAK2基因突变--JAK2V617F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及序列测定,检测137例MPD患者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基因第12号外显子,研究JAK2V617F的发生情况,并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137例MPD患者共检出90例JAK2V617F阳性,总阳性率65.7%;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57例,阳性率73.7%(42/57);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68例,阳性率58.8%(40/68);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12例,阳性率66.7%(8/12);PV及ET患者突变型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P<0.05).115例进行过染色体检查,其中7例存在核型异常,突变型5例,阳性率为71.4%(5/7);染色体核型正常者108例,突变型74例,阳性率6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D患者中JAK2V617F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相关,突变型平均年龄高于野生型.

  • 成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58例临床特点和WHO诊断标准探讨

    作者:马燕;许小平;陈波斌;王小钦;姬美容;林果为

    2001年WHO提出的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新增了一组疾病分类,即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S/MPD),该组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临床和血液学兼有MDS和MPD双重特点.MDS/MPD包括4种独立的疾病: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CML),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和MDS/MPD不能分类(MDS/MPD-U).MDS/MPD这一分类的提出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类疾病实体的归属争议.

  • 羟基脲致踝部溃疡误诊为糖尿病足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冯晨;朱圣炜;相怡静;卜瑞芳

    羟基脲是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阻止核糖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干扰嘌呤及嘧啶碱基生物合成,选择性地阻碍DNA合成,导致S相细胞死亡[1]。羟基脲致皮肤溃疡极其罕见,早在1985年由Stahl和Silber[2]发现在使用羟基脲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身上出现下肢溃疡。2006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声明,在羟基脲说明书中正式增加皮肤血管毒性的警告[3]。对于长期口服羟基脲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溃疡的诊治,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我院内分泌科近期诊治了1例因服用羟基脲治疗血小板增多症导致踝部溃疡误诊为糖尿病足的患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238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