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和分析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在2016年-2017年期间经手术或者穿刺证实的6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将显示边缘有毛刺征结节的患者例数进行记录统计,并对毛刺的粗细进行分类,以宽度为2mm为划分界限,对长短进行分类,划分界限为5mm.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平面重建,对其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细短毛刺比较多见,毛刺征的特异性为98.33%,准确性为48.33%,敏感性为25.0%,阳性预测值为96.67%.结论:在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时毛刺征对其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判别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乳腺癌超声毛刺征部位胶原纤维增生与预后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超声毛刺征部位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乳腺癌,术前超声检查证实肿块周边毛刺征,并在超声引导下于毛刺处穿刺活检,根据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将其分为胶原纤维轻度、中度和重度增生.分析乳腺癌超声毛刺征处胶原纤维组织增生程度与预后因素(癌灶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免疫组化分子标志物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间,组织学分级、癌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肿瘤组织学分级较高、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者较多.乳腺癌毛刺处纤维组织轻度、中度与重度增生患者之间,雌激素受体(E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增生患者ER表达低,HER-2/neu表达高;而孕激素受体(PR)、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癌毛刺处胶原纤维增生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胶原纤维增生严重提示乳腺癌预后较差.
-
毛刺征在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SPLC)毛刺的CT表现、诊断价值及多平面重建(MPR)的检出作用.材料和方法: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135例SPLC及65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结节的例数,以宽度2mm为界将毛刺分为粗或细毛刺,以长度5mm为界分为长或短毛刺.对22例SPLC及15例良性结节进行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结果:细短毛刺明显多见于SPLC,敏感性为25.9%,特异性为98.5%,准确性为49.5%,阳性预测值(PPV)为97.2%.MPR对毛刺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薄层图像.结论:毛刺征对SPL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肺软骨瘤一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患者男,58岁,查体发现左下肺结节1个月入院.无症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征.胸部CT示:左肺下叶尖段见一胸膜下结节灶,直径约1.8 cm,边界清楚,未见毛刺征,无明显分叶,增强后密度均匀,CT值约32.5 Hu,延迟约16 Hu,其余肺内未见明显特殊异常.二、手术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侧单肺通气,左侧第7肋间腋中线进镜见:肿瘤位于左肺下叶尖段,大小约1.5cm×1 cm× 1.5cm,肺组织充分萎陷后可见局部有肿物突起,胸膜无明显皱缩,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活动度良好,考虑为良性病变,遂行左肺下叶肿物切除.
-
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肺癌1例
病人男,68岁.进食时胸骨后疼痛并梗噎感2个月.查体:右上肺叩诊呈局限性浊音,未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胃镜示距门齿29.0~32.5 cm的食管前、右侧壁溃疡,边缘充血隆起,基底污浊、糜烂,组织僵硬,触之容易出血;活检报告鳞状细胞癌.X线胸片示右上肺5.0 cm×5.0 cm×4.0 cm大小的中空块状阴影,周围有毛刺征.CT示右上肺叶、尖后段肿块,约5.0 cm×4.0 cm×4.0 cm大小,周围纤维呈放射状,外侧部分抵达肺脏层胸膜,牵拉局部呈凹陷状,肿块内见偏心性坏死空洞,右侧肺门部见2~3枚肿大淋巴结.入院诊断:同期双原发食管癌、肺癌.
-
右肺中叶骨瘤1例
患者 男,40岁.体检X线胸片发现右肺占位病变(图1).无发热、咳嗽、咯血和胸痛等症状.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高密度病变,CT值900~ 1300Hu,直径约5 cm,边缘光整,无分叶及毛刺征.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
-
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标记物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超声征象与免疫组化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超声表现:36例表现为肿块有边缘毛刺,34例表现肿块后方回声衰减,30例表现为肿块伴微钙化,血流丰富者31例.免疫分析:ER阳性率为56.7%,PR阳性率为75.0%,HER-2过表达率为30.0%.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声衰减组的ER阳性率表达都明显增加(P<0.05),微钙化组的HER-2过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乳腺癌中,毛刺征、后方声衰减征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ER的表达情况,钙化征象可反映HER-2的表达情况.
-
毛刺征应用CT诊断小肺癌周围型的价值
目的 对小肺癌周围型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分析毛刺征对患者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57例小肺癌周围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样例数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CT诊断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差异,着重分析毛刺征的差异,观察不同病情下患者毛刺征的影像学表现,为小肺癌周围型诊断带来帮助.结果 实验组出现毛刺的几率更大,占54.39%,对照组毛刺现象少,占29.83%,腺癌患者的毛刺征发病率65.00%,鳞癌毛刺征发病率38.46%,肺泡癌毛刺征发病率27.27%,毛刺征情况、不同影像学处理方法下,患者毛刺征的发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肺癌周围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明显,尤其在毛刺征的影像学表现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差异明显,能够作为小肺癌周围型的诊断依据.
-
周围型肺癌的征象学研究
所谓周围型肺癌是指肿瘤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可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其中主要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原癌,也见于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大体病理形态为肺内结节或肿块.肿瘤内可形成瘢痕或坏死.大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癌是小肺癌:空洞型肺癌及肺上沟瘤也属周围型肺癌之例.周围型肺癌的征象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其变化的一面,不同大小的肺癌影像表现可有明显差异.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主要有分叶征、边缘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和强化征,其他还有棘状突起、空泡征或/和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等.这些征象反映了肺癌的病理学改变,在肺癌的不同进程中并非都能出现,而是可能仅出现其中几个征象.
-
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附102例报告分析)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及与病理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其中高分化30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39例)主要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周围型肺腺癌的主要CT分析征象是: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高分化腺癌24例(80%)、中分化腺癌10例(30.3%)、低分化腺癌无此征、毛刺征73例、棘突征52例、分叶征79例、胸膜凹陷征65例、血管集束征69例、病灶内钙化31例,其中67例出现上述三种以上征象。结论综合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往学者们多注意研究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而对肿块的增强扫描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螺旋CT采用三期相扫描技术对2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扫描,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
肺血管外皮肉瘤一例
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咯痰、痰中带血1个月,于1997年9月入院.查体未见阳性特征.胸部正侧位像示:右肺内基底段见一直径5.0cm的圆形阴影,密度不均,边缘光滑、锐利.胸部CT示:该病灶呈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密度欠均匀,CT值为20.9~44.1Hu,界面有分叶及毛刺征.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开口良好,开口处见有血迹.3次痰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均正常.术前诊断:右肺周围型肺癌.术中见:右膈下叶内基底段一约5cm×5cm大小的圆形肿块,呈囊性,浅紫色,质地中等,有薄层包膜,光滑、界清,包绕下肺静脉,其内含暗红色粘液样、胶冻样物质,未见肿大淋巴结.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检示:血管外皮肉瘤.
-
周围型肺癌171例的毛刺征在X线与CT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周围型肺癌是肺部比较常见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认识,特别是毛刺征的认识,对正确诊断本病有极大的帮助.本研究分别从X线、CT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加强对周围型肺癌的认识,提高对此疾病的诊断水平.
-
Wegener肉芽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因发热、咳嗽、咳痰1周入院.入院前1个月曾患"耳淋巴结炎",经整形科清创皮瓣移植后痊愈.直肠溃疡1个月,未愈.体检:体温37.8~39℃,血压13/8 kPa,呼吸20次/分,双肺呼吸音略减弱,无其它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0×109/L,中性粒细胞70.7%,淋巴细胞19.5%,红细胞4.93×1012/L.X线检查:左肺下野可见小点、片影,诊断为左肺炎.CT所见:双肺下叶各见一团块状高密度影,CT值均为30~40 Hu,分别为3cm×4 cm和2cm×2 cm大小,均呈轻度分叶状,边界清、边缘较光滑,无"毛刺征",周围肺纹理紊乱、模糊.诊断为:双肺下叶肉芽肿性病变可能性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下叶背段管口略狭窄,间嵴水肿,未见新生物.
-
X线与CT检查诊断周围型肺癌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X线检查与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作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确诊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X线和CT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 T 检查显示,患者表现为分叶征,占82.86%;表现为毛刺征,占78.57%;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34.29%;表现为空洞,占38.57%;表现为血管集束征,占40.0%;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32.86%。分别高于X线检查显示结果(表现为分叶征,占58.57%;表现为毛刺征,占51.43%;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11.43%;表现为空洞,占8.57%;表现为血管集束征,占8.57%;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高于X线检查,但成本较高,X线检查简单经济,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初步筛查及诊断,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对周围型肺癌进行检查不失为一种较为经济而合理的检查方案。
-
肺肿瘤毛刺征和肺段间隔增厚的影像学鉴别
目的 探讨肺肿瘤的毛刺征和肺段间隔增厚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8例肺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毛刺和肺段间隔增厚的影像学区别.结果 MSCT图像中肺腺癌的毛刺征和肺段间隔增厚的出现率分别为32.1%和14.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MSCT图像中毛刺和增厚肺段间隔均表现为高密度线状影,T2-MRI中毛刺和增厚肺段间隔均表现为高信号线状影,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图像中毛刺可见,而增厚肺段间隔不可见.结论 肺肿瘤毛刺和增厚的肺段间隔在MSCT和T2-MRI图像都表现为线状高密度影,但是毛刺的厚度不均一,而增厚的肺段间隔厚度均一,且连接肺段间静脉;DCE-MRI图像中仅可见毛刺征,DCE-MRI是鉴别毛刺征和肺段间隔增厚的有效手段.
-
周围型肺小腺癌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
周围型肺癌影像表现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影像(X线/CT)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资料及病理学/细胞学结果.结果 周围型肺癌典型影像表现为:(1)结节及小片块状影;(2)球型病灶或肿块,边缘可有毛刺征、分叶征、侧缘线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3)肿瘤血管或血管集束征;(4)增强前后CT值变化明显(≥30Hu).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3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3.0 cm)的CT资料,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方法 37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3.0 cm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7例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3.0cm的孤立性结节,29例有分叶征;23例有毛刺征;19例有胸膜凹陷征;14例有血管集束征;6例有空气支气管征和空泡征;2例有砂粒样钙化.结论 平扫基础上进行增强靶扫描及薄层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形态、边缘,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目的选择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诊治的肺部良性结节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常规CT与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记录CT特征.所有患者均完成CT扫描,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占比分别为81.0%、92.0%和8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14.0%与21.0%(P<0.05).结果 观察组PP值与BP值分别为(67.44±21.45)ml/100ml.min与(80.49±16.33)ml/100ml.min,对照组分别为(99.38±14.56)ml/100ml.min和(42.54±13.09)ml/100ml.min,观察组螺旋CT扫描参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在肺癌诊断中有很好的效果,能有效反映病情与病灶特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低剂量128层螺旋CT扫描 非小细胞肺癌 毛刺征 空泡征 支气管动脉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