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下疳合并二期梅毒疹1例
患者,男,22岁.因外阴部糜烂2月,发现新发皮疹1天,于2003年9月16日就诊.患者2月前出现冠状沟米粒大小糜烂,此后糜烂面逐渐增大至2分硬币大小,表面有少量渗出,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卫生所就诊,给予外用药及消毒水等治疗,无效,2天前又赴泌尿科就诊,诊为包皮龟头炎予复方康纳乐霜、0.5%聚维酮碘液等外用治疗.1天前患者因发现阴茎、腹部、大腿等部位皮疹,故来我科就诊.患病以来略感乏力不适,无其它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发病前3周有冶游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系带旁见一直径1.5 cm左右类圆形糜烂面,表面清洁,呈肉红色,境界清楚,触之有软骨样硬度,无压痛(图1),阴茎、腹部、大腿可见散在分布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斑丘疹,表面光滑无鳞屑,境界清楚(图2),双手掌及身体其它部位见淡红色斑疹.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RPR 1:64阳性,TPPA阳性,HIV抗体阴性.
-
误诊为口角炎的硬下疳1例
患者男,38岁.因口角皲裂、糜烂3周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周前始因"上火"左侧口角出现硬结皲裂,轻度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口腔科,诊为口角炎.给予维生素B2口服,乳酸依沙吖啶糊剂,地卡因等药物外用治疗,未见好转,于2011年2月10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体检:左侧口角区唇黏膜及邻近皮肤糜烂皲裂,有淡黄色组织液体渗出形成薄痂,可见1 cm左右浸润区,触之硬,张口时疼痛受限(图1).躯干、四肢、生殖器、手掌未见皮疹.追问病史,患者1个月前曾有不洁性交史,曾经以口交方式进行性接触.遂查梅毒血清学试验,RPR 1:32阳性,TPPA阳性,HIV抗体阴性.
-
567例隐性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转阴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隐性梅毒孕妇所产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及其转归.方法:收集深圳市福田区2004~2011年妊娠隐性梅毒患者的新生儿567例,分别于出生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第9月、第12月、第18月检测其血清RPR/TPPA/19SIgM,对其结果及转阴情况进行分析,并按母亲不同RPR滴度、不同孕期接受治疗以及新生儿出生后是否接受治疗分别讨论对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转阴的影响.结果:隐性梅毒孕妇分娩的567例新生儿中,发现先天梅毒1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全阴性新生儿23例、仅TPPA阳性新生儿102例,RPR/TPPA双阳性新生儿432例,RPR平均转阴时间为(2.68±2.08)月、TPPA的平均转阴时间为(5.25±1.86)月;母亲RPR低滴度(≤1:8)组与高滴度(≥1∶16)组的新生儿比较,RPR、TPPA平均转阴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孕期治疗组相比较、新生儿出生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对疑似先天梅毒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转阴的影响都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隐性梅毒孕妇可致胎传梅毒,孕期及新生儿期的干预可有效防治先天梅毒的发生及发展;排除了先天梅毒的新生儿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可自行转阴,与不同孕期治疗无明显相关性;母亲RPR低滴度可能是保护因素.
-
39 533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患者年龄和原发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11月住院患者39533例,晨空腹静脉采血经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形卡片试验,阳性者进行颗粒凝集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结果 住院病人中环形卡片试验阳性率0.26%,颗粒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阳性率0.587%,30~59岁阳性率0.23%,≥60岁阳性率0.307%,冠心病患者阳性率5.95%,脑梗塞患者阳性率4.34%.结论 ≥60岁者阳性率高于30~59岁者,原发病主要集中在冠心病和脑梗死的病人.
-
24786例梅毒清血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人群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24 786例患者梅毒血清学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RUST和TPPA有一项阳性或两项同时阳性的共582例,占总检测人数的2.35%(582/24 786).582例阳性病例中,TRUST和TPPA同时阳性359例,占阳性人数的61.68%(359/582);TPPA阳性/TRUST阴性185例,占阳性人数的31.79%(185/582);TPPA阴性/TRUST阳性38例,占阳性人数的6.53%(38/582);TRUST滴度由1:1至1:512,随着滴度增高所占的比例降低,近80%的病例TRUST滴度≤1:4.20~39岁的阳性病例395例,占阳性人数的67.87%(395/582).结论 梅毒感染者中,TPPA和TRUST双阳者约占62%,主要是现症感染患者,需进行规范的抗梅治疗;TPPA阳性/TRUST阴性约占32%,主要是既往感染患者;TPPA阴性/TRUST阳性约占6%,主要是TRUST的生物学假阳性.阳性病例在20 ~ 39岁这一年龄段较为集中.
-
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比较
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病,它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试验,即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如新一代梅毒实验室诊断实验苍白螺旋体明胶实验 (TPPA)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R)。我科对 112例怀疑患有梅毒的病人同时采用了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2例怀疑患有梅毒的就诊患者。
-
对梅毒病人临床治愈化验仍为阳性的机理探讨
在对梅毒病人的诊治过程中,发现虽经正规治疗,病人的生殖器溃疡愈合,皮疹消退,但极大多数病人的梅毒血清学试验仍为阳性,迟迟不能转阴.病人也常常会问起这个问题,这种情况能否算已治愈,是否需要继续治疗.有些临床医生也认为: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说明梅毒尚未治愈,否则就一定会转为阴性.而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原理,盲目加大用药剂量延长疗程,不仅造成了药物的浪费、细菌性耐药,也给病人在精神上、经济上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给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以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原理来阐明这个道理.
-
母婴垂直传播致新生儿先天梅毒一例
孕妇32岁,因孕35+5周,阴道流血伴阵发性腹胀1天于2000年5月25日10:10入院.查体温37℃,脉搏82次/分,血压13/9Kpa,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见多量散在暗红色圆形或环形斑疹,呈对称分布,界限明显,有轻微瘙痒感,无压痛.产科检查,腹围96cm,宫高27cm,胎位LOA,胎心144次/分,有规律宫缩,于10:30分顺娩一女婴.新生儿APgar评分2分,全身皮肤苍白,见密集针尖样大小出血点,全身皮肤凹陷性水肿,双掌跖见多个散在斑疹,豌豆大小,表面见鳞屑,四周、肛周未见.浅表淋巴结稍肿大,见唇裂,双足外翻畸形,腹部膨隆,腹围60cm,肝肋下6cm脾触及不满意,组织抢救未能建立自主呼吸,家属放弃.即查,取父母双方血及新生儿脐血做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取母儿皮损部位组织进行暗视野检查,见大量梅毒螺旋体,腰穿抽出微浊液体,送常规示白细胞39×109/L,见大量梅毒螺旋体,腰穿脑脊液清亮,未查见梅毒螺旋体,X线检查双下肢骨膜炎,尸检见肝脾肿大,色灰褐,质硬,胸腹腔大量积液,肺淤血,心脏表面散在出血点,心包腔积液,心瓣膜区未见异常,动脉导管与肺动脉直径比值3/1.
-
两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适用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 trted disease STD)增多,梅毒作为性病中的主要成员,呈一定的蔓延之势[1].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手段,进行诊断及疗效观察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分析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对临床210例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发现TPHA和RPR在梅毒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上各有优势,如联合应用能取长补短,获得极佳效果.现报道如下.
-
1543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感染情况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梅毒抗体(抗-TP)阳性者,同时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梅毒血清学试验(RPR)法进行测定.结果 ELISA阳性率2.022%,TPPA阳性率1.886%,RPR阳性率1.191%.结论 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可能是梅毒感染治愈或自愈后的血清固定表现,也可能是生物学假阳性.40岁以下成人阳性者,多为性行为感染,婴幼儿感染者多为母婴垂直传播.
-
中山地区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及实验诊断分析
目的 了解中山地区普通人群和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状况,评价梅毒常规筛查方法-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献血者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者再用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认,分析二者梅毒感染率及试验方法差异.结果 ELISA检测了普通人群33 236例,TP抗体阳性389例,感染率1.17%;ELISA检测献血者264 573例,TP抗体阳性1 220例,感染率0.46%;梅毒检测试验敏感性分别为ELISA>TPPA>RPR.结论 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的ELISA和RPR适合于普通人群梅毒的常规诊断和筛查,献血者的梅毒检测还是以ELISA为宜.
-
266例婚检人群感染梅毒情况分析
婚前医学检查(简称婚检)是<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专项服务技术.梅毒血清学试验是婚检的内容之一.1999年~2002年我院婚检共检出266例梅毒患者,总发病率为1.62%.现将其在婚检人群中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
妊娠母胎梅毒1例
患者26岁,孕1产0.因停经38+3周,先兆临产于2000年6月19日人院待产.停经40+天时确诊早孕,孕4+月自觉胎动,定期产前保健,产科无异常发现.孕5月时发现右手腕及腰部皮肤散在黄豆大小玫瑰红斑,两侧大阴唇、会阴体及肛周有湿润性丘疹,腹股沟处玫瑰色鳞屑性斑、丘疹.梅毒血清检查,RPR1:32阳性,TPPA滴度>1:80.诊断梅毒Ⅱ期.同时检测其丈夫,梅毒血清学试验亦为阳性.均给予治疗,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IU/d,肌肉注射,连续15日,停药半月,复查血清学结果:RPR降至1:8阳性,再给苄星青霉索G240万IU,每周1次,肌肉注射,共3次,复查RPR为1:2阳性,再次用苄星青霉素1诊程.
-
TRUST和TPPA联合测定对梅毒的诊断价值
梅毒血清学试验根据不同的抗原类型可分为非特异性类脂质抗原试验和特异性螺旋体抗体试验两大类[1].由于近年来国内性传播性疾病增加,早期准确诊断梅毒患者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我们采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公认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对249例不洁性接触者进行检查,比较观察两类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在临床治疗中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
儿童获得性梅毒2例
1 临床资料例1.患儿男,14月.因颈部及右肩部起红斑5天就诊.查体:一般状况可,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颈部及右肩部可见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红斑,上覆少许鳞屑.询问病史:患者为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3.5kg,否认输血史及传染病史,出生后6个月至就诊时由其爷爷和奶奶喂养,患儿父母均无婚外性接触史,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阴性.进一步追问病史:爷爷3年前有不洁性接触史,奶奶半年前有口腔溃疡病史.爷爷梅毒血清学检查:TRUST阳性(1∶32)、TPPA阳性(1∶5120).奶奶梅毒血清学检查:TRUST阳性(1∶64)、TPPA阳性(1∶2560).爷爷和奶奶喂养中常用自己的嘴咀嚼食物再喂给患儿,或常将奶嘴放入自己的口中感受奶的温度后再喂给患儿,患儿衣裤、被褥等均单独清洗.
-
巨大扁平湿疣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肛门、外生殖器疣状增生物伴痒痛1月余于2004年4月20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发现肛门左侧1个约黄豆大小的肿物,无痒痛感,未诊治,肿物迅速增大增多,并累及阴囊、腹股沟,痒痛难忍,尤以行走时痛剧,自认为患恶性肿瘤,遂到本院外科就诊,外科以尖锐湿疣收入院,拟行手术切除肿物.术前请皮肤科会诊,经详细询问病史,患者承认有多次不洁性接触史,否认有外生殖器溃疡史,考虑到梅毒皮损的多样性,建议术前查梅毒血清学试验及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既往体健.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
荧光PCR在早期梅毒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荧光PCR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FL-PCR方法检测40例一、二期梅毒患者皮损中梅毒螺旋体DNA,与传统的血清学TRUST和TPPA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一期梅毒硬下疳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血清TRUST阳性率为59.09%,TPPA阳性率为81.82%;二期梅毒扁平湿疣损害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100.00%,以斑疹和丘疹表现的二期梅毒疹中梅毒螺旋体DNA的检出率为60.00%,TRUST和TPPA法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0%.结论 荧光PCR法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极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一期梅毒早期诊断的依据,二期梅毒诊断血清学方法优于荧光定量PCR法.
-
梅毒患者的结婚问题刍议
我国民政部1985年颁发、1986年公布的<婚姻登记办法>中第6条第5项规定:申请结婚的男女双方或一方患麻风病或性病未治愈的,禁止结婚,不予登记.此后,国内许多医院的婚检项目中沿袭建国初期的贯例,将梅毒血清学试验列为性病检查的唯一项目.如果梅毒血清学试验为阳性反应,登记部门即认为申请者患有性病,不予登记结婚.
-
荨麻疹导致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假阳性一例
1 病历介绍患者,女,15岁.2017年8月15日因术前筛查发现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RPR定量1:4),8月16日来我院皮肤科复查.临床病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输血史、吸毒史、不洁性行为等高危因素存在,父母梅毒血清学试验均阴性.体检:各系统检查均无异常.梅毒血清学试验复查结果:RPR阳性1:2,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阴性.皮肤科检查未发现异常情况.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发现患者初次RPR检测前24小时内曾有荨麻疹急性发作病史.服用氯雷他定后症状缓解.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医师初步判断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结果可能为生物学假阳性.二周后复查,该患者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索试验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均为阴性排除梅毒诊断.
-
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梅毒血清学试验中特异性抗体与非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9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和非特异性抗体分别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疗法(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以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梅毒现感染者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和非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5.90%;假阳性率为20%,不同年龄段患者假阳性率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越大者,假阳性率越高,对患者进行诊断可用特异性抗体,现感染患者可用非特异性抗体检测,还能同时观察疗效,TPPA、TRUST联合在梅毒血清检测的临床应用中效果极好,可以诊断假阳性.因此,TPPA、TRUST联合检测梅毒血清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