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徐清;李春辉

    目的 进一步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技巧及手术疗效.结果 32例患者,27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3例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9例,1例视力恶化,3例无改善;9例轻偏瘫患者肌力均恢复;1例幻嗅消失,术后3例复发,2例再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人合理的术前评估、正确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技术操作及术后适当的放射治疗是提高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疗效的关键.

  • 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

    作者:雷鹏;荔志云;张玉;王钰;武弋;周杰

    目的: 研究探讨改良翼点、颅颧或颅眶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技术要求及效果.方法:本组男7例,女13例,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典型的蝶骨嵴内侧脑膜瘤表现,行CT或MR检查确诊.肿瘤体积为5 cm×4 cm×4 cm~11 cm×9 cm×7 cm.采用改良翼点入路11例,颅颧或颅眶颧入路9例.行肿瘤全切12例(60%),次全切除5例(25%),大部切除3例(15%).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14例恢复良好,保持术前状态3例.随访6月~5年,有4例肿瘤复发.结论:根据肿瘤大小及生物学特征,采用这三种入路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类病变.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鞍结节脑膜瘤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晓红;王治民;徐香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鞍结节脑膜瘤及其周围组织的显示能力,评价其在鞍结节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1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图像送至AW4.2工作站进行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表面遮蔽法后处理,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相关测量,模拟佳手术入路,将其影像学特点与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重建图像显示瘤体充分强化.颅骨、血管、肿瘤三者立体关系显示清楚,血管受压或被肿瘤包绕、肿瘤周围组织移位等征象均显示清晰.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可以充分显示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特征,使血管充分强化,重建后可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模拟手术路径,选择佳手术入路,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脑膜瘤性激素受体与病理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任军;丁永忠;张新定;张建生

    目的研究脑膜瘤性激素受体与肿瘤病理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细胞免疫组化测定脑膜瘤孕激素受体(PR)和雌激素受体(ER),将测定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膜瘤PR阳性率高于ER阳性率(P<0.01).PR阳性率良性脑膜瘤83.78%,恶性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脑膜瘤PR阳性强度高.合体细胞型、过渡细胞型和纤维母细胞型脑膜瘤中PR阳性率较高.结论脑膜瘤含有真正的PR;PR表达越低,提示肿瘤有恶性可能,PR可能与脑膜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一定关系.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术前分型及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淑萍;刘娜嘉;潘自兵;赵凯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脑膜瘤病人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ADC值均数高,恶性组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低.在良性脑膜瘤中,砂砾体型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低.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均数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DC值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有所帮助,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对脑膜瘤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无临床实用价值.

  • 脑膜瘤的CT诊断

    作者:魏江明

    脑膜瘤一般具有典型CT征象,但有些病例缺乏典型的CT表现,而与其他颅内病变相混淆.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10例,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膜瘤 CT 诊断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膜瘤的经验体会

    作者:白海平;武铁;贾春保;马玉新;殷林祥;李增生

    目的观察用显微外科技术处置脑膜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3-2001年的26例手术患者.结果手术全切21例,次全切5例,出现并发症3例,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改善22例,无变化4例.随访1-8年,复发1例.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脑膜瘤,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降低等.

  • 影响脑膜瘤复发及恶变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金邦;张庆华;夏鹤春

    目的 脑膜瘤占原发脑肿瘤的19.2%-30.0%,大部分属于良性肿瘤,仅少数为不典型性和恶性.即使是肿瘤全切手术,仍有4%-16%的复发率,这主要是脑膜瘤转移和术后复发与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脑膜瘤复发及恶变的相关因素的研究,逐渐从宏观走向微观,特别是在基因、危险因子等方面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就近期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磁共振弥散加权与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孟淑萍;刘娜嘉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仅次于胶质瘤居颅内原发肿瘤的第2位.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3%-26%[1],2000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膜瘤分为15个亚型,3个级别[2]:前9型为WHOI级,后6个亚型相当于WHOII-Ⅲ级,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行为及术后易频繁复发的倾向,两者的影像学表现非常相近,而预后则有明显的区别.

  • 脑膜瘤CT诊断(附50例分析)

    作者:李炎威;王海林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20%,中年女性多见.脑膜瘤起源于中胚层结缔组织,发生在蛛网膜颗粒.好发部位包括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幕切迹、前中后颅凹底和桥小脑角处.脑室内及三脑室后亦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偶见多发.

    关键词: 脑膜瘤 CT诊断
  • 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阿吉木·库尔班;米吉提·沙克;安尼瓦尔·阿不都克热木;吐尔地·阿里木江

    目的 探讨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0例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的大小与预后的关系、术中神经功能保护及术后神经功能康复进行总结.结果 10例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患者按Simpson分级,Ⅰ级8例,Ⅱ级2例;全切率(包括按Simpson分级的Ⅰ、Ⅱ级)大脑凸面为100%,矢状窦旁为80%,大脑臁旁为90%.术后出现一侧肢体不同程度偏瘫或原有偏瘫体征加重3例,经脱水、高压氧等治疗,1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完全恢复2例.7例大型脑膜瘤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5分所占比例为85.7%(6/7),3例巨大型KPS 5分所占比例为66.7%(2/3).结论 对运动区附近大型脑膜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结合脑膜瘤的大小分型,对临床治疗效果可能更有指导意义,术后对有神经功能损害者早期施行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鼻腔和副鼻窦原发性脑膜瘤1例报告

    作者:米开热木

    1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以眼眶区肿胀、疼痛、鼻塞、有脓性分泌物1个月入院,CT检查:右鼻咽部及筛窦前壁见呈等密度分叶状占位病变,其密度均匀一致,边缘清晰,瘤内可见钙化,大小约2.5cm×2.7cm×1.8cm,临床诊断:鼻咽部肿块待查.行鼻咽及筛窦部肿块切除术.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74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亮;朱正权;夏海成;宋锦宁;田海龙;孙哲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一般为1/10万,其发病率在颅内原发肿瘤中仅次于脑胶质瘤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现代显微神经外科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发展,垂体瘤检出率越来越高.经单鼻孔人路手术由于具有微侵袭性的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研究采用经单鼻孔蝶窦人路对74例垂体瘤患者进行垂体瘤切除手术,来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周庆九;刘波;柳琛;季旭东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胸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显微手术和疗效.结果:50例(87.5%)肿瘤全切除;6例(12.5%)肿瘤次全切.无手术死亡,50例获长期随访(平均3.4年),其中44例(88%)恢复良好,3例(6%)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的处理上矢状窦和保护回流静脉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 小脑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王西宪;阿布都海白尔·阿布都瓦依提;朱国华;党木仁;麦麦提力·米吉提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经显微手术治疗的48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术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48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中,肿瘤SimpsonⅠ级全切除24例(50%),SimpsonⅡ级切除17例(35.4%),SimpsonⅣ切除7例(14.6%)。对39例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5年,其中预后良好30例,预后不良9例(包括死亡2例)。结论合理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妥善保护和处理颅神经、静脉窦、脑干等重要结构,可大大提高小脑幕脑膜瘤的切除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周斌;杨文英

    鞍区肿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鞍区肿瘤包括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异位松果体瘤等,常需手术治疗.因鞍区内含有视神经、颈内动脉、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及解剖关系,手术难度较大,肿瘤本身及手术过程中可对丘脑下部-垂体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术后病情观察及系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因素之一,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1月共收治鞍区肿瘤患者23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皮质运动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赵豪杰;凌芳

    脑膜廇的人群发生率2/10万[1].一般来讲,脑膜好发部位是蛛网膜纤毛分布情况相平行的.我院自2006年12月-2009年6月收治脑膜瘤主体位于皮质运动区患者21例,均给予显微外科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杨惠清;赵欣;张梦莹;胡志刚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 tumors of the foramen magmum,FMMs)是枕骨大孔区常见的良性肿瘤[1]。颈痛往往是其早期唯一症状,而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后组颅神经症状常在疾病晚期出现。由于枕骨大孔附近有延颈髓、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2]。本文总结了我院近8年来收治的15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表观扩散系数在判断颅内脑膜瘤致密程度的作用

    作者:禹智波;张云泉;李锦青

    目的:探讨小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与不同部位不同性质脑膜瘤致密程度的相关性,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脑膜瘤的23例患者的25个脑膜瘤的常规磁共振影像、扩散加权成像影像( DWI)、ADC图及ADC值,与手术所见和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致密度高的脑膜瘤的ADC值明显低于致密度低的脑膜瘤的ADC值,脑膜瘤的低ADC值越低其致密程度越高。结论脑膜瘤致密程度是外科手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低ADC值可作为判断脑膜瘤致密程度的临床使用。

  • 1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周智斌;刘巍

    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1],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从1996年至2004年,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共12例,其中11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膜瘤 矢状窦 手术
2863 条记录 138/144 页 « 12...135136137138139140141...1431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