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百易捷留置针减少堵管临床现状及研究
目的:探讨留置针对危重及长期慢病患者的留置时间,为指导临床有效减少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将从穿刺部位、患者年龄、封管液、输注液体渗透压、护理因素等方面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百易捷留置针减少堵管进行对照组研究.结果:具有单手夹及正压封管的百易捷留置针减少堵管优于普通留置针,减少堵管的发生率,使输液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结论:具有单手夹及正压封管的百易捷留置针有效延长导管的保留时间,确保患者多疗程大剂量用药.
-
防堵管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针穿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穿刺方法。特别在儿科,因患儿血管细小、弹性差,又多哭闹、好动的特性,所以留置针的穿刺及保留就显得非常重要。长期以来,许多留置针都致力于进针快、安全以及防堵管等目的的研究及运用。我科也陆续使用了一些品牌的留置针。有的留置针属安全型,可以保护护士在穿刺时避免针刺伤,有的留置针在综合质量及价格上占优势等。近期,我科引进了一种新型留置针--防堵管留置针,即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该针拥有6项国家专利:①5个针尖斜面,进针更快;②正压装置防堵管;③正压装置与留置针一体式设计;④专利“林华夹”可以起到二次正压封管作用;⑤螺旋接口,可以直接接输液器,避免护士接针或封管时引起针刺伤;⑥“林华”盒。该针型号齐全,特别是有针对较小儿童设计的26G留置针,所以工作中我们试用了该留置针。在使用3个月后,我科护理人员对该针有了较深的体会,现将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
一种简便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应用广泛,输液完成后的封管效果直接影响着留置针的留置使用时间.2002年以前我科一直按美国BD静脉留置针公司培训的方法进行封管.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封管方法用于儿科操作难度大,尤其是低于2周岁的患儿,常需双人协作完成.我们根据正压封管原理进行了改进,摸索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式封管方法.
-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双重封管固定法
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恐惧与疼痛,而且在突发心脑血管病人的抢救用药时,由于其持续保留生命通道的作用,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欢迎.为减少置管期间出现回血、堵管、静脉炎及因病人不适要求拔管,保持套管留置的时间和效果,采用双重正压封管固定法操作并与传统的单纯正压封管固定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双重正压封管固定法优于传统法现报告如下.
-
使用正压接头与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在静脉导管形成正压效果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使用正压接头与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在静脉导管形成正压的效果.方法:由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分别对体外留置针进行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及使用正压接头进行封管,观察注射器与留置针分离时在留置针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达到正压标准(合格),否则视为不合格.结果: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及实习护生试验的第一次使用正压接头封管合格率达90%以上,第二次的合格率达100%.实习护生及具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使用正压接头进行静脉导管封管合格率较采用人工正压封管操作合格率高(P<0.05),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士进行静脉导管人工正压封管的合格率较实习护士高(P<0.05).结论:训练可提高护士对静脉导管进行人工正压封管操作的合格率,合格的正压接头可帮助护士实现同质的静脉导管正压封管.
-
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白血病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白血病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40例白血病患儿,按照时间顺序通过赛丁格技术在外科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前20例为实验组,后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先10 mL生理盐水在每日输液结束后进行脉冲封管,再采用5 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先使用10 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再使用5 mL肝素盐水(10 U/mL)正压封管.观察两种方法封管后输液港在导管堵塞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连续输液期间,两组的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连续输液期间,每日只使用生理盐水为植入静脉输液港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封管,不会增加管道堵塞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
普通肝素钠稀释液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在儿科的应用和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静脉留置针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8例留置静脉针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患儿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2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对照组:44例患儿用生理盐水3 ml进行静脉留置针正压封管.结果 88例留置静脉针的患儿中,观察组使用普通肝素钠正压封管的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为3~4 d .留置期间无血回流堵塞,患儿无任何不适主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普通肝素钠稀释液进行正压封管可减少静脉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的痛苦.
-
两种封管液对肺源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对本院1998年2月至2004年10月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400例静脉留置针进行分析.1.对象与方法:400例被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经常规检查确定无凝血机制障碍及肝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等,病程3~20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男151例,女49例,年龄40~92岁;对照组男136例 ,女64例,年龄45~89岁.常规静脉留置针输液毕,观察组用每百毫升1.25万单位肝素的生理盐水5 ml正压封管,对照组用生理盐水 5 ml正压封管.
-
Y型留置针的排气技巧
近年来,Y型留置针因其诸多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无论是留置针使用说明书还是基础护理操作规范中的体表静脉留置针输液法[1] 都没有对留置针的排气方式做细致的介绍.按照留置针使用说明书上的方法并不能完全排尽留置针内空气,气体常会残留于肝素帽和侧口处(即Y型的另一分叉处),在快速输液,静脉注射药液和正压封管时由于涡流的作用常会有少量的气泡出现在Y型留置针的连接管中,甚至随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和家属产生不安全感,也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甚至为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因此,排气时完全排尽Y型留置针内气体,掌握Y型留置针的排气技巧已成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
-
两种封管方法对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在肿瘤患者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封管的应用效果,以选择更好的封管方式.方法:将14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遵循SAS法(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即在给药前后采用不含防腐剂的生理盐水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试验组遵循SASH法(S生理盐水,A给药,S生理盐水,H肝素盐水),即在对照组SAS法的基础上追加3ml浓度为50 U/ml的肝素盐水.结果:试验组PICC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导管维护,遵循SASH脉冲式正压封管法,能有效减少肿瘤患者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为顺利完成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
定时脉冲式冲管维护经皮中心静脉导管通畅的研究进展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因具有保留时间长、能快速补液,同时也是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一条重要通道.目前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和质量,然而重症患者血液的高黏滞性以及用药的特殊性,导管内壁反流的血细胞凝集、纤维血栓的形成以及一些药物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等易导致堵管,导管堵塞发生率可达21.3%~30.76%[1].因此,在使用深静脉导管过程中对导管的维护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运用脉冲式冲管及正压封管预防导管堵塞已得到各方护理学界的报道[2].笔者现将定时脉冲式冲管维护中心静脉导管通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3种周围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的比较
周围静脉留置针因其方便实用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其封管方法仁智互见.笔者采用3种不同封管液对使用周围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病人封管效果做了比较,报告如下.
-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与护理
通过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分析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综述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目的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总结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729例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同时加强护理.[结果]留置时间为0.4 d~7.0 d,平均4.8 d;发生并发症86例,其中液体渗漏21例,皮下水肿13例,静脉炎8例,套管堵塞41例,自行拔管3例.[结论]浅静脉留置针是一条长期、安全、无痛的输液通道;细心的观察和护理加以病人和家属的配合,是浅静脉留置针能更好使用的保障.
-
肝素封管液浓度对颅脑伤病人静脉留置针再通效果的影响
静脉留置针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在临床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封管液的选择对静脉留置针的保留非常重要.目前肝素封管液的浓度国内报道不一,通常选用肝素封管液浓度为62.5U/mL~125U/mL[1,2].而颅脑损伤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临床常用的肝素封管液浓度是否适合值得探讨.1资科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脑损伤病人90例.既往无心脏病史,无其他合并损伤,排除有血液疾病、未采用正压封管、置针期间需要大剂量凝血剂或抗凝剂者.其中男61例,女29例;年龄<60岁56例,≥60岁34例;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34例,颅底骨折19例.将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30例.3组性别、年龄、病种、病情及置管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时不同封管方法的比较
血管活性药物是指一类作用于血管和/或心脏,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或舒张,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正性肌力或负性肌力的药物.如果封管方法不当,会引起患者出现头晕、心悸、恶心甚至休克等不良反应.常规封管方法为:用5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后回抽置管内残余液体后再用肝素液正压封管,操作中需多次分离头皮针而增加了感染概率.在临床中笔者对封管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中等长度导管在重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的病人治疗周期较长,用药繁多且复杂,常需加强营养支持,临床上通常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我科自1998年3月以来对5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中等长度导管(MID.CATH.)经肘前区静脉穿刺,导管尖端可达腋静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中等长度导管经肘前区静脉置管的病人50例,年龄50~80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36例。置管时间2~41 d,2例因抢救无效于第2天死亡,1例因躁动不安于第3天出现机械性静脉炎,2例因穿刺不顺利于第7天出现穿刺口肿胀、渗液,其余均可保留至渡过急性期。2 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中等长度导管INTRACATH-Ⅳ CATHETER/NEEDLE UNIT 1套,包括小夹板和17GA的穿刺针及位于针内的30.5 cm的导管。另外还需准备肝素锁1个、透明敷料6 cm×8 cm 1张、无菌方纱3块、无菌手套1对及常规静脉穿刺用物。3 肘前区静脉的解剖位置及穿刺方法3.1 解剖位置: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外侧,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穿胸锁筋膜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腱内侧,汇入肱静脉或直接续于腋静脉。肘正中静脉通常从头静脉斜向上内,连于贵要静脉,吻合呈“N”形;或由前臂正中静脉至肘前区分为头正中静脉和贵要正中静脉,呈“Y”形,分别汇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1]。3.2 穿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于肘前区选择静脉后常规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8 cm,扎止血带,戴手套,并将手套内包装的无菌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下,形成一个清洁区,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约为5~15°再进针0.2 cm,固定针头;松止血带,送软管(全部送入),退出针头,用小夹板包裹固定针头,拔除针芯,上肝素锁,接输液。再次消毒后用透明敷料固定(内放小方纱1块,以便吸取渗出之血液,下次更换敷料时可去掉),并按压穿刺点15 min以上。留置导管期间,每日输液结束时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进行正压封管。4 护理要点4.1 预防导管感染4.1.1 穿刺点皮肤的消毒: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更换敷料时,穿刺点用碘酒、酒精消毒,待挥发干燥后,再用碘伏消毒,因碘伏能逐步释碘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2]。4.1.2 敷料的更换:选择IV3000或3M公司生产的透明敷料,每3 d更换1次,因频繁更换敷料,皮肤可发生破损,同时,导管移动也可刺激皮肤伤口,更有利于细菌从皮隧道侵入深层组织,造成局部或全身的血液感染[3]。4.2 预防栓塞:留置导管末端接肝素锁,每日输液完毕后用肝素盐水(10~100 U/ml)5 ml冲洗并正压封管,即将头皮针退至肝素锁末端,只留针尖,边推边拔针尖。再次输液时,注意回抽血液,以确定导管是否通畅,若未见回血,应判断是否管内回血凝固。此外,若穿刺送管失败,需拔管时,穿刺针要连同导管一起拔出,避免导管被针尖斜面割断造成管栓。5 讨论5.1 通过对50例经肘前区静脉穿刺置管操作及术后观察,认为该方法有其特有的优越性:肘前区皮肤薄而柔软,浅静脉粗大,位于皮下,血管选择性较大,可在直视下进行穿刺,成功率高,止血容易,创伤小,感染机会少,病人感到安全,易接受。导管全部送入可达腋静脉,该处静脉血流量可达300~1 000 ml/min,适用于病人的抢救、长时间脱水、静脉营养、长期输液等治疗。
-
两种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使用两种不同的封管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后再次使用的通畅效果.方法:将60例单侧下肢闭合性骨折,因滴注甘露醇,按要求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4例使用缓慢静推的方法封管,试验组34例采用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3 d留置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3 d留置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静脉留置针滴注甘露醇的患者,采取正压封管的方法比缓慢静推封管更好.
-
肝素液与生理盐水及不封管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影响
目的:比较不封管、生理盐水125 U/mL肝素液对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影响。方法:将例60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分别用、不封管、生理盐水5 mL、、10-100U/mL肝素液2mL进行封管,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静脉炎、堵管例数。结果:不封管利用留置针自带的肝素冒内的肝素液抗凝发生阻塞、回血、静脉炎率略高于生理盐水,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发生回血阻塞静脉炎的发生率低,能使留置针达到佳留置期限,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结论:用肝素稀释液封管发生回血阻塞静脉炎的发生率低,肝素稀释液作为有效的留置针封管液已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可。用10-100U/mL的肝素封管液2mL对病人进行正压封管不影响病人的出凝血机制,能使留置针达到佳留置期限。
-
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肿瘤患者从外主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例恶性肿瘤患者A组(n=4)采用PICC置管;B组(n=3)采用CVC置管,总结出现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比较两组并发症、应用时间、费用、病人舒适度、感染率, B组静脉炎、应用时间、导管阻塞明显高于A组.结论 肿瘤患者需要长时间化疗,刺激性药物强,应用PICC可以及时接受治疗,无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