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

    作者:杜爱玲;冯国勤;姚荣国;黄丽红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血小板激活及内皮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液相竞争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血清GM-CSF浓度,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P-选择素含量.结果UAP组血清GM-CSF、血浆P-选择素、vWF的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虽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血清GM-CSF分别与血浆P-选择素、vWF呈正相关(r=0.583及r=0.574;P均<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GM-CSF浓度升高,其可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有关.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栗广伟;冯喜英;关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多功能造血因子,属于糖蛋白因子家族.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角质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分泌,并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作用于这些细胞,从而刺激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殖、成熟和分化,具有极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现就GM-CSF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它在肺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阐述.

  • 全肺灌洗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一例

    作者:许文娟;宋英华;王超;孙启晶;张泽华;张才擎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以富含磷脂的、不定形的、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i Schiff,PAS)染色阳性的蛋白样物质沉积于肺泡和终末细支气管为特征的罕见肺部慢性疾病.其常引起肺弥散功能受损,临床常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渐进性呼吸困难[1-3].肺泡蛋白沉着症分为自身免疫性(autoimmune PAP,aPAP)、先天性、继发性三种类型,约90%以上为自身免疫性[2,4-6],aPA发病机制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自身抗体的产生,使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失调及清除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表面活性物质堆积于肺泡内[3].目前国内外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全肺灌洗术(whole lung lavage WLL),可有效清除肺泡内沉积的蛋白样物质、抗GM-CSF抗体,进而有效的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我院曾确诊1例典型的PAP患者经全肺灌洗后症状及影像学均得到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功能分析

    作者:王宏伟;陆江阳;覃家剑;康佳蕊;杨雯

    目的::建立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s)体外培养和扩增方法,为以DCs为靶点的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提取骨髓细胞,以含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400 U/ml)和 IL-4(200 U/ml)的 RPMI 1640(含10%FBS)进行诱导培养,于培养第4天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 d。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鉴定培养第6天时DCs纯度及免疫表型,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第2、4、6天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干扰素-1(IFN-1)、TNF-α、IL-12 p70含量。结果:重组小鼠 GM-CSF和 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细胞4 d,加入脂多糖(LPS)继续培养2 d,近90%细胞高表达DCs特征性标志物 CD11c,高表达抗原提呈分子 MHC-Ⅱ和共刺激分子CD86、CD80,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学特征和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 IL-6、IL-10、MCP-1、TNF-α和 IL-12p70的功能。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以重组小鼠 GM-CSF和 IL-4体外诱导培养的 DCs具有较高的纯度,保持了体内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功能特征。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刺激人角朊细胞表达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者:孙晓庆;付小兵;陈伟;孙同柱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GF-10)促创面肉芽组织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FGF 10分别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于作用后24、48和72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同时进行细胞计数.结果:当细胞接种密度为2 500细胞/cm2时,24h的培养上清中未能检测到GM-CSF,48h的上清中125 ng/ml和500ng/ml FGF-10组GM-CSF的浓度及单个细胞的GM-CSF的分泌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h的培养上清中仅500ng/ml FGF-10组GM-CSF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细胞接种密度为5 000细胞/cm2时,16~500ng/ml的FGF-10各组GM-CS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个细胞的GM-CSF分泌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8h收集的培养上清中,与对照组相比,FGF-10各组的GM-CSF均未升高,且48h各组单个细胞的GM-CSF分泌量与该培养皿中的细胞总数呈负相关(r=-0.881,P<0.05).结论:实验结果提示FGF-10可能通过刺激GM-CSF的分泌,从而间接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形成.

  • MAPK途径磷酸化激活人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的研究

    作者:陈朝晖;王华芳;赵军;肖亚军;肖传国

    目的 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激活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M细胞雄激素受体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 将人雄激素受体和雄激素受体激活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转染至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不同浓度的GM-CSF以及特异性Erk1/2磷酸化阻断剂PD98059作用后检测雄激素受体报告基因CAT表达量的变化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Erk1/2分子磷酸化的改变.结果 20~100 nmol/L的GM-CSF均能激活PC-3M细胞的外源性雄激素受体,CAT的相应表达量为(0.58±0.16)~(3.80±0.89)ng/mg,CAT表达量与培养基中的GM-CSF浓度成正相关;同时检测到PC-3M细胞中Erk1/2分子磷酸化程度与培养基中的GM-CSF浓度相关,在终浓度50 mmol/L的PD98059阻断Erk1/2分子磷酸化后CAT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 GM-CSF能独立激活前列腺癌PC-3M细胞中的雄激素受体,Erk1/2分子磷酸化可能是GM-CSF旁路激活人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的机制.

  • 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3D5ScFv/鼠GM-CSF融合蛋白(3D5mGM)的构建、表达

    作者:昌晓红;崔恒;冯捷;李艺;付天云;叶雪;程洪艳;李小平;祝洪澜;成夜霞

    目的构建卵巢癌抗独特型单链抗体3D5ScFv 和鼠GM-CSF 融合蛋白(3D5mGM ),并对其活性进行鉴定.方法用DNA 重组技术,将3D5ScFv基因与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基因融合,插入到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3D5mGM,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以包涵体形式获高效表达,超声破碎细菌细胞获得包涵体,用8 mol/L尿素溶解包涵体后直接稀释复性,SDS-PAGE分析蛋白纯度,ELISA和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融合蛋白的抗体和细胞因子活性.结果复性蛋白纯度达90% 以上.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与OC125单抗结合,也能与大鼠抗小鼠GM-CSF 单抗特异结合.并能刺激mGM-CSF 依赖株NFS-60细胞增殖.结论表达的融合蛋白3D5mGM保留了两种蛋白的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融合蛋白治疗卵巢癌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

  • 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作者:龚福生;郑秋红;郑天荣;谢云青;陈蓉明;汪相如

    目的:利用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与细胞因子培养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方法:将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用重组细胞因子GM-CSF,诱导培养获得DC,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DC表面形态变化,FACS分析GM-CSF基因转染对DC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鉴定GM-CSF的表达,ELISA检测IL-12分泌水平,MTT法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扩增获得DC,该DC高表达CD1a、HLA-DR、CD80和CD86等免疫分子,并表达细胞因子GM-CSF和IL-12,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有更强的刺激活性.结论:用GM-CSF重组腺病毒可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DC,为DC瘤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 重组质粒pIRES-GM-CSF-IL-21的构建及其治疗小鼠肝癌移植瘤的疗效

    作者:程明荣;李清;洪晓武;叶桃;何秉;程志俭;徐宏智;查兵兵

    目的 构建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抑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肝癌H22细胞接种于小鼠肝左叶,成瘤后,将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plRES-GM-CSF、plRES-IL-21、plRES和PBS,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以及GM-CSF和IL-21的抗肿瘤效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血清γ干扰素(l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活性。结果 H22组、H-22/Neo组、H22/GM-CSF组、H22/IL-21组和H22/GM-CSFIL-2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分别为(1.591±0.280)g、(1.489±0.155)g、(0.603±0.223)g、(0.583±0.290)g和(0.303±0.323)g,H22/GM-CSF-IL-21组、H22/IL-21组和H22/GM-CSF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H22组和H22/Neo组(P<0.01),H22/GM-CSF-IL-21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明显低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P<0.05)。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比较,H22/GM-CSF-IL-21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2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H22组和H22/Neo组小鼠血清中IFN-Y和IL-2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与H22/GM-CSF组和H22/IL-21组比较,H22/GM-CSF-IL-21组小鼠脾脏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增强(P<0.01),而H22组和H22/Neo组小鼠脾脏CTL和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 重组质粒plRES-GM-CSF-IL-21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能促进小鼠体内IFN-γ和IL-2的分泌,增强脾脏中NK和CTL细胞的活性,其效果优于单—GM-CSF或II-21基因治疗。

  • 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与GM-CSF共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作者:尉继征;林磊;熊伟;李佳明;杨保安;祝庆余

    目的: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作为基因佐剂,提高东部马脑炎病毒E2基因重组质粒的免疫效果.方法:分别扩增E2基因与GM-CSF基因,连接进入含有内部核糖体插入位点(IRES)的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共表达质粒.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染真核细胞BHK-21,反转录PCR检测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细胞内E2基因表达产物的抗原性.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IFA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FACS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中CD4+/CD8+淋巴细胞构成比,初步观察共表达质粒的免疫原性.结果:经酶切鉴定与序列测定证明重组共表达质粒中含有E2和GM-CSF两个基因且序列正确.转染细胞的反转录PCR可见E2和GM-CSF两个基因的转录.Western印迹结果可见转染细胞的裂解液在相对分子质量50 000位置有特异性条带.将转染细胞制成荧光抗原片,经IFA检测可见胞浆中出现特异荧光.免疫小鼠的高血清抗体效价为1:160,但细胞免疫未观察到明显的提高.结论:构建的共表达质粒pE2-IRES-mGM-CSF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能有效刺激小鼠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提高了E2基因重组质粒诱导的血清抗体效价.

  • 作者:

    关键词:
  • 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致敏树突状细胞后的免疫应答

    作者:吴刚;顾红光;韩本立;裴雪涛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从γ射线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 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与凋亡胆管癌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 回眸与展望--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石革;马国辉;臧靖

    目的:回顾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展,借以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于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生物工程药品中多肽类的代表,进展十分迅猛,临床应用也同步增多,近期国内、外专业文献的有关报道亦浩如烟海.大量文献证实,应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克服肿瘤化疗和放疗引起的骨髓毒性,有利于大量强化治疗,缩短应用肿瘤化疗周期,并减少感染的并发症.

  •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GM-CSF、CRP和TNFα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广兰;王西栋;侯桂华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6例CMV肝炎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者,用荧光探针PCR法定量检测血液中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GM-CSF和TNFα水平, 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液中CRP含量.结果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者血清中GM-CSF、CRP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P<0.01,P<0.01).结论 GM-CSF、TNFα和CRP参与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免疫病理反应和抗病毒免疫.

  • 喉癌患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作者:冯云;谭会兵;苏华;张宝泉;李若凡;何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喉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为DC接种治疗喉恶性肿瘤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从喉癌患者外周血分离贴壁的单个核细胞,加入GM-CSF和IL-4进行体外培养,以细胞免疫组化的方法鉴定DC的纯度,并行电镜观察;同时以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判定DC的功能.结果体外培养1周后可得到大量悬浮、表面有毛刺的细胞,细胞免疫化学显示抗DC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占30%~60%.以喉癌组织粗制抗原负载DC,可激发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喉癌患者外周血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得到纯度较高、功能正常的DC.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携带儿童研究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张婷;俞蕙

    目的初步观察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酵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rHBvac)对宫内感染呈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母亲为慢性HBV携带者、出生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经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仍发展为慢性HBV的无症状儿童27名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14)使用GM-CSF 50μg和rHBvac 10μg同一部位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共四次;Ⅱ组(n=13)HBIG 200IU和rHBvac 10μg不同部位肌肉注射,每月一次,共四次.治疗结束后一月定量复查HBV-DNA及其他HBV标记.结果两组各有12名儿童完成研究.治疗前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Ⅰ组3例,Ⅱ组4例,治疗后各有两例恢复正常;治疗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Ⅰ组9例,Ⅱ组10例,治疗后各1例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HBV-DNA定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Ⅰ组有显著下降(符号秩和检验P=0.023),Ⅱ组变化不明显.两组中均无HBsAg转阴病例.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 GM-CSF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慢性HBV携带儿童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通过增加1型细胞因子分泌实现.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球囊损伤内膜修复的影响

    作者:张兴华;马晓静;赵同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损伤内膜修复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GM-CSF组和对照组.GM-CSF组皮下注射GM-CSF10μ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7 d后球囊扩张损伤髂动脉.4周后提取损伤动脉标本,观察内皮修复、内膜增生情况并测定病理形态学参数.结果术后4周病理组织学见GM-CSF组内膜增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新生内膜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明显少于对照组,内皮较完整、光滑,管腔狭窄程度较轻.形态学参数见GM-CSF组的管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 (1.27 mm2±0.31mm2 vs 0.92 mm2±0.24 mm2),新生内膜面积与内膜增生百分比明显小于对照组(0.85 mm2±0.34mm2 vs 1.18 mm2±0.38 mm2; 40%±7% vs 55%±6%).结论 GM-CSF能促进损伤内膜修复,减少内膜增生,降低再狭窄率.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失血性休克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器官组织核转录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王谦;宋勇;施毅

    目的 探讨特异性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抗体(22E9)和地塞米松(DEX)对失血性休克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肾、肝、心、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为失血性休克继发的多器官损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20只,用心脏穿刺致失血性休克诱导ALI小鼠模型.制模前经鼻分别滴入磷酸盐缓冲液(PBS,PCG组)、PBS+1 μg 22E9(HS1组)、PBS+10 μg 22E9(HS10组)、PBS+20 μg DEX(DEX组)进行干预,阴性空白对照组(NCG组)经鼻滴入PBS后仅予心脏穿刺.休克4 h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肺、心、肝、肾组织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与PCG组比较,高、低剂量22E9均可显著抑制肝、心、肺组织NF-κB活性,且低剂量的抑制效果比高剂量明显,同时可增加肾组织NF-κB活性(P均<0.05).DEX可增强肾、肝组织NF-κB活性(P均<0.05),但与PCG组比较,DEX对肾、肝、肺组织NF-κB活性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22E9干预可显著抑制心、肺组织TNF-α含量的升高,DEX仅能有效抑制心组织TNF- α含量(P均<0.05).结论 22E9能显著抑制失血性休克诱导ALI小鼠多器官组织NF-κB的活化及炎症反应,减少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损伤;DEX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 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白细胞介素8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杜爱玲;季泰令;王丕荣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的水平,并探讨他们在心力衰竭中的关系.方法59例心力衰竭患者,根据NYHA分级分成心功能Ⅱ、Ⅲ、Ⅳ级3组,测定血清GM-CSF及IL-8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并镜检血WBC数.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19例)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外周血GM-CSF、IL-8及WB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更明显;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GM-CSF与IL-8及WBC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2,0.541;P<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GM-CSF、IL-8及WBC水平增高,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加重;提示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而GM-CSF在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小鼠GM-CSF基因修饰瘤苗腹腔免疫对抗原提呈细胞数量和功能的促进效应

    作者:朱学军;黄欣;章卫平;何龙;袁正隆;李楠;曹雪涛

    目的观察小鼠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基因修饰的瘤苗体内免疫小鼠后的抗肿瘤效应以及对抗原提呈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腺病毒载体介导mGM-CSF基因修饰FBL-3小鼠红白血病细胞,灭活后用作瘤苗腹腔免疫小鼠,检测免疫后体内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观察小鼠存活期;计数免疫后腹腔中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数量,流式细胞仪分析腹腔贴壁细胞中33D1+ 树突状细胞(DCs)的含量及检测其体外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mGM-CSF基因修饰瘤苗腹腔免疫的小鼠体内诱导出较高水平的CTL活性,并可全部抵抗亲本肿瘤细胞的再攻击;进一步分析表明瘤苗免疫后增加腹腔中APCs的数量及腹腔贴壁细胞中33D1+ DCs的含量,腹腔贴壁细胞体外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增强.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mGM-CSF基因修饰的瘤苗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此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可能与瘤苗旁分泌mGM-CSF,促进瘤苗局部APCs的浸润及对肿瘤抗原的提呈有关.

188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