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起病白塞病2例——附文献复习

    作者:邹峻;管剑龙

    目的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是一种多系统累及的血管炎病,罕见,中老年发病(>50岁).方法 分析2例80岁以上高龄老年起病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82岁和88岁,以口腔阿弗他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病变为临床表现.分别给予秋水仙碱或依那西普治疗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由于2例患者分别出现严重恶心、呕吐、腹泻和感染发热,停用秋水仙碱和依那西普治疗.改用小剂量沙利度胺和局部加用GM-CSF治疗.2周后,患者皮肤黏膜病变愈合,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局部GM-CSF治疗对老年皮肤黏膜型BD安全有效.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乙肝疫苗对宫内感染HBV携带儿童治疗机制初探

    作者:王建设;朱启镕

    目的从细胞因子水平初步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乙肝疫苗对宫内HBV感染携带儿童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例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后儿童、6例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后儿童及9例未治疗的宫内感染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PHA+LPS、HBsAg及无刺激物时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IL)-4分泌及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儿童γ-干扰素自发分泌显著增加(P=0.017),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儿童IL-4 mRNA转录显著降低(P=0.002).结论GM-CSF联合乙肝疫苗治疗宫内感染HBV慢性携带儿童时HBV受抑制可能与γ-干扰素产生增多有关,HBIG联合乙肝疫苗治疗时IL-4转录受抑不影响HBV复制,提示慢性HBV感染治疗应以增强Th1应答为主.

  • GM-CSF膜修饰B16.F10黑素瘤细胞疫苗对小鼠种植肿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传红;王捷;陈鸣丽;冼江;詹纯列;肖育华;夏冰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膜修饰小鼠黑素瘤B16.F10细胞制备的疫苗对小鼠种植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素-链亲合素-GM-CSF融合蛋白技术制备GM-CSF膜修饰B16.F10黑素瘤细胞疫苗,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GM-CSF膜修饰B16.F10细胞疫苗组、GM-CSF与B16.F10细胞混合疫苗组、B16.F10细胞疫苗组、GM-CSF组、生理盐水组.各组于第1天和第7天分别进行免疫接种,第14天皮下注射0.2 ml B16.F10细胞(1×106个细胞)进行攻击,观察各组小鼠无瘤率和生存期;攻击后24 d 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INF-γ分泌水平.结果:接受B16.F10细胞攻击后第60天和第90天,GM-CSF膜修饰B16.F10细胞疫苗组小鼠均未成瘤,存活率为100%;GM-CSF与 B16.F10细胞混合组无瘤率分别50%和40%,存活率分别为70%和40%;B16.F10细胞疫苗组无瘤率均为20%,存活率分别为80%和20%;GM-CSF组和生理盐水组无瘤率为0,无小鼠存活.GM-CSF膜修饰B16.F10细胞疫苗组的IFN-γ分泌量比其他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GM-CSF膜修饰B16.F10肿瘤细胞疫苗可以激发BALB/c小鼠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效防止B16.F10肿瘤细胞的攻击.

  • GM-CSF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治疗前后黑素瘤患者CD8+T细胞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马晓菲;钱雅琴;赵华;于津浦;魏枫;安阳;于文文;李慧;任秀宝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GM-CSF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GVAX)治疗前后黑素瘤患者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接受GVAX治疗的56例黑素瘤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自然杀伤细胞(NK)及树突状细胞(DC1和DC2)的比例,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各免疫细胞比例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GVAX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较前升高[(37.56±12.76)% vs(34.71 ±12.30)%,P=0.006],CD4+T细胞比例降低[(53.44±13.36)% vs (56.27±13.15)%,P=0.017],CD4 +/CD8+比值降低[1.61 (1.37)vs 1.75(0.71),P=0.009].治疗后CD3+T、NK、Treg、DC1、DC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患者GVAX治疗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大于均值组与小于均值组相比,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延长(29.16 vs 13.34个月,P=0.012).结论:GVAX治疗黑素瘤可增强CD8+T细胞为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晚期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可作为预测GVAX疗效的指标,为判断预后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 血液肿瘤儿童化疗后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富洋;王宏胜;翟晓文;钱晓文;苗慧;朱晓华;俞懿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儿化疗后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GM-CSF)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比较血液肿瘤患儿接受强烈化疗后24~48 h预防性使用rhG/GM-CSF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恢复时间、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符合标准的预防性使用rhG/GM-CSF共248例次.ANC平均恢复时间为11.6 d(95%可信区间:11.1~12.0 d),单用rhG-CSF组为10.8 d(95%可信区间:10.1~11.4 d),单用rhGM-CSF组为12.7 d(95%可信区间:11.9~13.4d).rhG-CSF组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时间较rhGM-CSF组短(z=-4.649,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恢复时间较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和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迟(z=4.819,P<0.01;z=5.595,P<0.01).含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组的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时间较其他方案显著延长(z=5.417,P<0.01).单用rhG-CSF组和单用rhGM-CSF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分别为58.9%和5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HR3方案治疗易引起感染,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缺乏发生率高达88.0%.感染相关死亡患者2例,其中单用rhG-CSF组1例,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BB方案治疗后因脓毒血症而放弃治疗;另一例为单用rhGM-CSF,为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HR3方案后发生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而死亡.结论:血液肿瘤患儿化疗后预防性使用rhG/GM-CSF的安全性较好.今后,需要开展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预防性使用rhG/GM-CSF对降低化疗后感染发生率的价值.

  • 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霍汝亚寒

    目的:探讨了小儿急性肾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IL-2、IL-6和GM-C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法对31例急性肾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测定并与35名正常儿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急性肾炎患儿血清ks-CRP、IL-6和GM-CSF水平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IL-2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水平、hs-CRP、IL-6和GM-CS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678、-0.6014、-0.5926,P<0.01).结论:血清hs-CRP、IL-2、IL-6和GM-CSF在急性肾炎患儿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病情的变化和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茁;孙瑾;姚丽

    目的:探讨了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儿做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6和GM-CS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IL-2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一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IL-6和GM-CSF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846、-0.6018,P<0.01).结论:血清IL-2、IL-6和GM-CSF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盛红

    目的:探索了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2、IL-6和GM-CSF测定,并与30名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IL-6和GM-C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而IL-2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新生儿组(P<0.01),经治疗1个月后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水平与IL-6、GM-CS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108、-0.5187,P<0.01).结论:血清IL-2、IL-6和GM-CSF在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及指导用药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肩周炎患者推拿治疗后血清NO、NOS和GM-CSF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峰;陈立侠;潘小红

    目的:探讨了肩周炎患者推拿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法对33例肩周炎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肩周炎患者在推拿治疗前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推拿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并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 GM-CSF在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中的异常表达及干预治疗实验

    作者:王佳琪;王国栋;黄建涛;刘渊;陈潇卿;吴洋;汪大林

    目的 对比观察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与单纯切割伤愈合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动态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GM-CSF对小鼠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干预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GM-CSF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愈合的影响.方法 56只雌性昆明种小鼠(20~22 g)随机分为辐照组和对照组,各28只,辐照组小鼠在6 Gy 60Co γ射线全身一次性均匀辐照后,即刻于背部皮肤制作全层缺损伤口,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模型;对照组小鼠伤口制备部位、方法同实验组,但小鼠不作辐照处理.伤后1、3、5、7d时分别处死小鼠7只,取创面周围皮肤及下方的薄层肌肉组织,通过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伤口愈合过程中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另将40只同品系、同体质量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均按上述相同方法构建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小鼠模型,于伤后0、1、3、4、5、7、9、11、14 d时分别给予rhGM-CSF(6 000 ng/mL)凝胶或空白凝胶涂抹,通过检测创面残余面积与胶原纤维水平,评价rhGM-CSF凝胶对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致伤后1~3 d辐照组GM-CSF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5~7 d时,对照组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而辐照组GM-CSF水平无明显改变.凝胶涂抹4~11 d内,rhGM-CSF凝胶治疗组中小鼠皮肤伤口残余面积低于空白凝胶组(P<0.05或P<0.01);Masson染色显示:与空白凝胶组相比,rhGMCSF凝胶治疗后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中可见显著增生、广泛分布,排列紧密的胶原纤维.结论 放射性复合切割伤口早期愈合过程中GM-CSF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伤口低,而持续给予6 000 ng/mL rhGM-CSF刺激可明显加快放射性复合切割伤的愈合进程.

  •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双顺反子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活性的测定

    作者:黄云腾;叶传忠;陈方;齐隽

    目的:构建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核酸疫苗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应用DNA疫苗载体pIRES构建pIRES-PSMA-mGM-CSF、pIRES-PSMA、pIRES-mGM-CSF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与pIRES空质粒分别免疫C56BL/6小鼠(每组15只),LDH释放试验测定各自免疫后小鼠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上述重组质粒;pIRES-PSMA-mGM-CSF免疫后小鼠特异杀伤率高,pIRES-PSMA、pIRES-mGM-CSF次之,pIRES空质粒差(P<0.05),各组杀伤效果以效靶比为101时高.结论:PSMA及mGM-CSF双顺反子DNA疫苗有望在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 白癜风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患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余艳丽;汪建军;石晓霞;姚超峰;佟丽

    目的 探讨白癜风患者白癜风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7(IL-17)、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110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并与6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白癜风组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展期患者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P<0.05),白斑面积≥5%患者显著高于白斑面积<5%患者(P<0.05).白癜风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IL-17、GM-CSF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IFN-γ、IL-17、GM-CSF与病情密切相关.

  • 脐动静脉血清中G-CSF、GM-CSF含量差异的探讨

    作者:姚荣欣;高宝辉;陈小芳;胡越

    一般认为,脐血中不但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也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我们分别从脐动脉、静脉中取血,测定两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含量的差异,以间接推测胎盘在脐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产生中的作用.

  • GM-CSF引起的MAPK途径磷酸化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陈朝晖;王华芳;鞠文;李恒;肖亚军;曾甫清;肖传国

    目的: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中Erk1/2分子磷酸化在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促进前列腺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前列腺癌PC-3M细胞经过GM-CSF刺激前后,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表达的变化;Westerm印迹法对比GM-CSF作用前后Erk1/2分子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GM-CSF可以显著增加PC-3M细胞S期和G2/M期的百分率以及Ki-67蛋白的表达,同时Erk1/2分子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结论:Erk1/2分子磷酸化可能是GM-CSF促进前列腺癌增殖的重要分子机制.

  • 前列腺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朝晖;杨郁;肖亚军;赵军

    目的: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在前列腺癌组织和4种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8例前列腺癌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石蜡标本中GM-CSF受体α亚单位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乳腺癌细胞株MCF-7,转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 GM-CSF受体α亚单位的表达.结果:48例前列腺癌中GM-CSF受体α亚单位表达阳性病例38例,阳性率为79.2%.其中Gleason 2~4分者15例,5~8分14例,9~10分9例,GM-CSF受体的阳性率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相关;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中GM-CSF受体α亚单位表达6例,阳性率为30.0%.4种肿瘤细胞株K562、HL-60、PC-3M和MCF-7均表达GM-CSF受体α亚单位.结论:GM-CSF受体表达是前列腺癌的重要特征,GM-CSF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增殖过程.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林兴建;张颖冬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1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0只)、对照组(30只)、BMSCs组(30只)和GM-CSF-BMSCs组(4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24 h后分别将α-MEM培养基、BMSCs和GM-CSF基因转染的BMSCs植入到对照组、BMSCs组和GM-CSF-BMSCs组大鼠缺血脑组织周边区域(IBZ).移植后第3d、7d和21 d进行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并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及IBZ区域凋亡神经细胞数目.GM-CSF-BMSCs组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植入细胞在大鼠IBZ局部的存活与分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MSCs组细胞移植后21 d时NSS及脑梗死体积占半球体积百分值(HLV)明显下降(均P <0.05),细胞移植后3d、7d和21d时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均P<0.05);GM-CSF-BMSCs组细胞移植后7d、21 d时NSS及HLV明显下降(P <0.05~0.01),细胞移植后3d、7d和21 d时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均P<0.01).与BMSCs组比较,GM-CSF-BMSCs组大鼠细胞移植后7d、21 d时NSS均明显降低(均P<0.05),移植后21 d时HLV明显降低(P<0.05),细胞移植后3d、7d和21 d时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均P<0.05).GM-CSF-BMSCs组植入细胞可在IBZ区域存活并表达神经细胞的标志性蛋白NeuN.结论 同种异体GM-CSF基因转染的BMSCs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好,可能与其抗凋亡、神经替代及保护作用有关.

  •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介素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检测

    作者:田静;周毅成;郑淑云;孙丽梅;谢欣

    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是银屑病中的重症类型,以全身反复发生无菌性脓疱伴发热为其特点.虽然发病率很低,仅为银屑病的1%左右,但有时可危及生命.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表皮内有较大的海绵状脓疱,脓疱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浸润,真皮浅层也有大量PMN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提示PMN在GP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GPP)是银屑病中的重症类型,以全身反复发生无菌性脓疱伴发热为其特点.虽然发病率很低,仅为银屑病的1%左右,但有时可危及生命.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表皮内有较大的海绵状脓疱,脓疱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 PMN)浸润,真皮浅层也有大量PMN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提示PMN在GP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针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的抗体药物在炎症和免疫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涂继方;郭宣诚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集落刺激因子家族.它在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行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多种免疫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因此,针对该靶点药物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和药企的重视.综述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炎症和免疫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抗体药物研发进展,希望能帮助这一领域的药物研发人员拓宽视野和思路.

  • 4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融合蛋白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作用

    作者:孙强明;李洪钊;别俊;曹增;张光明;孙雯佳;孙茂盛;徐维明

    目的探讨4种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rhGM-CSF/IL-6)融合蛋白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活性,观察它们对环磷酰胺所致Balb/c系小鼠白细胞减少及造血功能损坏的影响.方法给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实验模型,分别同时注射融合蛋白7 d,于第13天摘除眼球采血,并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记数及CFU-GM的测定.结果4种rhGM-CSF/IL-6融合蛋白用药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数以及骨髓CFU-GM数均有所增加.结论4种rhGM-CSF/IL-6融合蛋白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骨髓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数和骨髓CFU-GM数减少以及造血功能的损坏具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野生型p53,GM-CSF和B7-1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谭玉林;严国度;奚剑波;法镇中;汤建军;耿宏

    目的: 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使用人野生型p53基因、人GM-CSF基因和B7-1基因为目的基因,探讨三基因在胰腺癌细胞BxPC-3中的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源性p53蛋白在BxPC-3细胞中表达.ELISA方法测定GM-CSF表达量;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xPC-3细胞转染B7-1的表达效果.结果: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GM-CSF基因、B7-1基因在BxPC-3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结论: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在BxPC-3细胞中得到高效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其体内外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88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