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加强安全注射确保临床医疗安全
注射是医疗卫生服务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安全注射问题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每年全球发生160亿次注射,其中95%以上用于治疗目的,约3%用于免疫预防注射.如果不能保证注射的安全性,就可能对接受注射者造成损伤或者感染,使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遭受针刺等伤害,而令人担忧的是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因此,加强安全注射工作,预防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是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
社区医疗卫生中的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是指要使用灭菌的注射器材,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注射操作,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材作好安全处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从单纯的治疗走向预防、保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如何在社区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内,在卫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搞好安全注射工作,减少或杜绝与注射有关的疾病的传播,实为社区医疗卫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
胰岛素治疗无小事,细节定成败
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Joslin曾经说:“1897年,1个被诊断为糖尿病的10岁男孩的平均生存期是1.3年,30岁和50岁的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分别是4.1年和8年.而到了1945年,10岁、30岁和50岁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却可继续生活45年、30.5年和15.9年.”这一巨大的变化与胰岛素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分不开的.然而,胰岛素虽然是我们抗击糖尿病的有力武器,但要想充分发挥降糖作用,还需要做好很多事情,比如胰岛素制剂和给药方案的选择、血糖监测和检测数据分析、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操作、良好的治疗依从性,事事无小事,细节定成败!这其中大部分工作都要由患者自己来完成,聪明的患者会给自己选择一个好帮手,以胰岛素注射环节为例,选择一款合适的胰岛素注射笔将会帮助患者更好地做到规范注射.
-
胰岛素注射装置的选择应以“患者为中心”
近几年,随着糖尿病形势愈发严峻,国家相关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及学术组织、媒体、药企等社会各界对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都在不断加大,这一点从门诊上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例就可以体现出来.以前,我所接诊的患者打胰岛素的很少,遇到病情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即便耐心宜教,多数患者还是不愿意注射胰岛素.细究其原因,其实不少患者并不是因为我们常说的对胰岛素治疗的认识误区,他们很信任医生,当你告诉他病情需要注射胰岛素时,他们相信这一点,之所以不愿意开始胰岛素治疗,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能否完成注射操作存在担忧.因此,医生在为患者推荐胰岛素注射装置时,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需求和利益.
-
时讯热点前沿追踪
音乐可缓解注射时刺痛感
《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pediatrics)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在一项小型研究中,两组儿童分别在有背景音乐和无背景音乐的环境下接受注射操作,结果表明:在有音乐的环境下打针的儿童表现得没有那么痛苦。尽管这项研究的对象没有限定为糖尿病患儿,但它或许可以为经常需要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提供一些参考。 -
一种新型封闭正电子药物注射防护装置的研制和防护效果评价
PET/CT扫描使用的显像剂属于超高能正电子发射型核素,工作人员为患者注射操作时会受到不同程度外照射。如何有效做好防护并合理降低PET显像剂注射和转运过程中的职业照射剂量,与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使用的PET显像剂注射防护器材的防护功能尚不完善,防护效果差。本文根据PET放射性药物注射的辐射防护学原理及长期临床防护经验,参考相关防护资料,通过设计和制作新型PET放射性药物封闭注射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封闭注射防护装置)并进行防护效果评价,以尽可能合理降低工作人员注射PET放射性药物过程中的职业照射水平,现报道如下。
-
全球在安全、合理使用注射剂方面的新进展
在发展中国家及处于转型期中的国家,每年要使用160亿支注射剂,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用3.4支注射剂,这表明了注射剂的大量过度使用.除此之外,约1/3的注射剂是通过未经消毒的重复使用的注射装置进行给药的.2000年1/3的新增乙型肝炎感染患者,40%的新增丙型肝炎感染患者和5%的新增HIV感染患者,可能都与过度使用注射剂和不安全操作有关.为了预防注射剂相关的感染性疾病,需要减少注射剂的使用并确保注射操作的安全性.
-
规范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糖尿病是终生性、进展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而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1].近年来我院对50例因血糖控制不佳而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并针对调查发现的胰岛素注射操作存在的问题开展健康教育、纠正操作错误、规范注射技术.报告如下.
-
眼局部眉弓注射的操作体会
眉弓注射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给药途径,适合于内眼手术后及眼部感染等病人,由于眉弓注射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我院眼科广泛应用.现就2001年12月~2002年6月我科为100例患者行眉弓注射的方法、临床效果及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
-
一次性输液器过滤装置在静脉推注中的应用
静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是将药物抽到注射器通过头皮针或微量泵直接注入静脉中.但在给药过程中没有任何过滤装置.而注射器中药物的不溶性微粒经静脉进入人体,其危害严重而持久,包括对心、肺、肝、肾及血管的损害,其中严重的是肺栓塞,肺肉芽肿,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因此我们在静脉注射操作中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过滤装置,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儿科病人术后镇痛
儿科手术术后镇痛,以往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究其原因有下述几点:小儿较成人对疼痛迟钝;担心小儿易致麻醉药、镇痛药中毒;小儿恐惧肌肉注射及其他部位注射操作;麻醉药对小儿易致呼吸抑制;小儿疼痛难以观察和评价.
-
点穴止痛注射法的应用体会
临床注射操作时,常因各种原因导致注射部位疼痛.作者在注射时,将经络穴位用于肌肉、静脉、皮下的注射操作中,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现将其应用体会简介绍下.
-
静脉视像仪的研制和应用
静脉注射是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操作,在进行静脉注射时,护士又大多数采用从四肢等远离心脏处的静脉注射,原则是从远端到近端.当遇到特殊人群如肥胖人、婴幼儿、衰竭病人、水肿病人、输液治疗时间长等,手背及足背处静脉血管显现不清楚,或肉眼根本看不到,尤其天气寒冷时,血管更加不明显,从而增加静脉注射的难度,甚至多次穿刺不能成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和痛苦,破坏心血管,也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此,我们研制开发了静脉视像仪,能够将病人手背、足背处的远端血管分布清晰显示在护士面前,指导护士进行静脉注射操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使护士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该静脉视像仪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防护实践
目的减少核医学注射放射性药物操作时工作人员接受射线照射的剂量.方法通过设计和不断改进,制作出适合各项具体操作的防护用具,采用合适的操作方法.结果设计了标记防护屏、铅注射器防护套、煮沸防护屏、翻转铅罐、静脉输液针等十多种防护用具与操作方法.结论通过多年常规操作、三年SPECT应用,解决了核医学操作中防护工作难度大的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的防护问题.
-
护士职业性针刺伤51例调查分析与防护
护理工作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之中.护理工作的2/3是注射操作, 针刺伤是导致临床护士职业感染经血液传染疾病的重要途径.文献报道,护士是针刺伤受伤害的主要群体,约占 63%[1].为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率,我们对我院51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
实习护士静脉注射操作评比结果分析及对策
我院护理部组织举办了实习护士静脉注射操作评比,我们对评比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对评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带有使用标记的一次性注射器
目前,为避免注射器重复使用,我们提供一种使用安全带有使用标记的一次性注射器。现报告如下。
制作与使用:此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针筒,针筒内设有活塞,活塞与针筒为密闭滑动连接,活塞后面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固定连接有标记膜,套筒后部插接有推杆,推杆前段固定连接有刺针,刺针位于标记膜片后方。套筒后端带有喇叭口,活塞后侧壁向内凹陷开设有扣槽,扣槽位于套筒所在区域内,扣槽与刺针相对应,推杆向前运动后,刺针会扣进扣槽内,推杆与活塞和为一体,以利于注射操作(见图1:1针筒、2活塞、3扣槽、4标记膜片、5刺针、6套筒、7喇叭口、8推杆)。 -
不安全注射与血传性病原体传播
工业化国家于20世纪初即已弄清,不安全注射可导致经血传播的传染病的传染。在了解这一危害性达几十年以后,这些国家的医务界终于广泛采取了“每个病人用一支消毒注射器和针头”的政策。后来采用的一次性注射器极大地减少了工业化国家医护人员针刺损伤及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头的问题。相反,发展中国家不安全注射仍然是血传性传染病暴发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确定不安全注射的发生率,评价不安全注射操作带来的血传性传染病的疾病负担,作者对全球1966~1998年间发表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发展中国家每人平均每年接受1.5次注射,而收容机构儿童,以及患病或住院的儿童和成人的注射次数往往还多10~100倍。在所有注射中,平均95%为治疗用,其中多数被认为是不必要的。代表5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19个国家中,有14个国家的注射至少有一半不安全;有18项研究报告了不安全注射与乙肝、丙肝、HIV、埃波拉和拉沙病毒感染及疟疾之间确有联系;5项研究将20%~80%的全部新乙肝感染归因于不安全注射,3项研究则认为注射是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 不安全注射的问题是复杂的,解决起来并非易事。例如,可以作为努力改善医护人员的教育和监督,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注射和促进注射安全。但即使这样,在贫穷的国家中,有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扔掉的,因此,深深地刺激人们一直反复使用注射器。制订和实施有关规划可以就关于不安全注射的危害性问题对病人进行教育,并设法减少病人对注射的要求,但单单教育可能不足于破除这种注射习惯,因为人们认为注射具有神奇效果。虽然国家乙肝免疫接种规划可有效地预防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乙肝传播,但却不能消除通过这一途径所致之其他感染。技术上的解决办法可以采用只能使用一次的如“自动报废”(AD)注射器,但它们价格昂贵,且不能消除环境中锐利废弃物的危害。 因此,任何安全注射的实施都必须解决全球、国家及社区,以及基层医生和病人中的问题。出发点是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深信尽管问题复杂,但却是可以预防的。在收集更多资料并更准确地确定问题程度的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当立即改变安全注射的做法。“首先应当无害”的公害卫生原则,应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黄治平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