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叶凯宏;邹祝慧

    目的:分析东莞市黄江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东莞市黄江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间发生的106份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患者使用药品种类主要为抗菌药(43.40%),其次分别为循环系统药(21.70%)、消化系统药(19.81%);ADR患者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73.58%),而后依次为口服(15.09%)、皮内注射(5.66%)、静脉注射(3.77%)、肌肉注射(1.89%);ADR患者症状表现主要为药物过敏、肝损害、中毒、癫痫等;ADR患者经治疗后,治愈率为65.09%,好转率为27.36%,总有效率为92.45%.结论:临床医药工作者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尽可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作者:苏蕾

    目的:探讨和分析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疗效对比分析可知,应用利尿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钙拮抗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四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均比较显著,组间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及标准性,减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老年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探讨

    作者:张绍茜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受到何种危险因素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应采取何种措施加以防治.方法 在2014年1月-2015年6月时间范围内,从我院选取接受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共包括150例,根据年龄段方面存在的不同,将患者进行科学分类,Ⅰ组患者年龄段位于55岁-70岁范围内,Ⅱ组患者年龄段位于70岁-85岁范围内.通过一定分析调查,对患者潜在危险因素加以有效分析记录,然后对患者进行有关数据统计.结果 经过一定时间统计分析,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吸烟及嗜酒等一系列行为习惯都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在吸烟率方面,Ⅰ组患者(74.67%)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40.00%).在熬夜方面,Ⅰ组患者(37.33%)相对于Ⅱ组患者,明显要更高(28.00%).相对而言,Ⅱ组患者在高脂饮食与易怒方面,明显具有更大关联性(P<0.05).在嗜酒方面,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都存在嗜酒现象,且均被认为心血管疾病重要影响因素,但是Ⅱ组患者关联性相对要更大一些,P<0.05.Ⅱ组患者与Ⅰ组患者进行对比,高收缩压(72.00%)相对而言比Ⅰ组患者(39.60%)更易发生,但体重异常及高血糖方面,Ⅱ组患者明显更低.结论 Ⅰ组患者和Ⅱ组患者发病过程中,易怒、熬夜与吸烟都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嗜酒同样起到间接性关系,肥胖、高血压同样起到直接性影响.

  • 机器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策略

    作者:杜晓辉;邢晓伟

    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普及,机器人直肠癌手术量不断增加.在机器人直肠癌围手术期不同阶段均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首先,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评估患者吻合口漏发生风险,但术前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并不一定增加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风险;同时,应重视患者全身情况的纠正,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条件.而术前是否进行常规肠道准备对于预防吻合口漏发生的作用仍需证据支持.其次,术中的手术技巧对预防吻合口漏至关重要.术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及肠管切除范围,术中精细操作,充分游离近端结肠,处理吻合口两端肠管时操作仔细,直视下进行吻合,同时,注意吻合口血供及张力情况.本中心采用低位结扎方式处理肠系膜下动脉,常规保留左结肠动脉以尽量保护吻合口血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通过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技术识别肠系膜下动脉区域的血管和分支情况.对于吻合口漏的高风险患者,术后也可通过盆腔引流、预防性造口以及放置肛管等措施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对于已发生吻合口漏的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儿童牙外伤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作者:钱虹

    牙外伤作为儿童和青少年中严重的牙齿问题之一,发生率高、病因广泛,既影响牙齿的美观、功能、患者心理,还可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生活质量.牙外伤的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男孩多于女孩.上中切牙多见牙外伤.脱位和牙釉质折断是儿童牙外伤的常见类型.跌倒、碰撞、运动、暴力和交通意外等都可能是导致牙外伤的原因.深覆盖、唇保护不足和龋病都可能是牙外伤的风险因素.根据牙外伤的风险因素,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这是预防牙外伤发生的关键.

  • 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旭波;徐晓雯;韩志青;赵莹;王梅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确诊为医院获得性肺炎病例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未患病病例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21 d、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和入住ICU等方面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获得性肺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针对易感人群、高危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 抗菌药物在临床的用药误区分析与合理应用

    作者:邓莉娜

    目的:分析并研究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误区,探究其合理应用的策略。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5年10月药剂科所发出的21306张临床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对所有处方上所涉及到的抗菌药物的药物种类、药物名称、治病类型、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同时根据卫生部关于药品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药物自身的使用说明书、药理学知识等综合判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误区,总结相关的应对策略。结果21306张处方中,涉及到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8692张,占87.73%,其中存在用药误区的处方有4563张,占24.41%,其用药的误区主要体现在给药时间不当、药物剂量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药理拮抗、溶媒不当、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结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应用十分普遍,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用药误区,所以需要加强用药的规范性,并有针对性地对用药误区提出有效的策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的预防策略探究

    作者:沈玉祯;段华梅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而结核病已经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也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MTB)双重感染,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临床上关于HIV与MTB双重感染的预防对策研究颇多,本文予以分析总结.

  • 从新指南看感染性心内膜炎防治策略重大改变

    作者:施仲伟

    欧洲心脏协会(ESC)近公布了2009年新版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预防、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09版指南).与旧版相比,2009版指南内容更全面,涵盖了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预防措施、诊断思路、预后评估、抗微生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各个方面,并且由于更多地采用图表形式来阐述重要内容,因此条理特别清晰.本文介绍2009版指南中与旧版指南表述明显不同的四大亮点:①提出IE的新分类方法,②强调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③鼓励早期手术治疗,④修改抗生素预防策略.

  • 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作者:张安秦;夏建红;王颀;李文萍;许娟;陈中扬;杨剑敏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建立乳腺癌风险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乳腺癌人群和非乳腺癌人群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绝经前妇女中,服用避孕药、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乳腺增生病史、有乳腺组织活检史、有相对剧烈的运动等因素可能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中,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是危险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强是保护因素.结论 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绝经前后不同的乳腺癌预报模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乳腺癌的早期干预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地震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策略

    作者:代娟;张定梅;陆家海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构成了很大威胁.地震能够瞬间破坏人类的生活环境,并且和其他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导致地震后灾区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改善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及预防传染病的爆发是地震后卫生防疫工作的首要目标.实践证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使"大灾之后无大疫".本文对地震后灾区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对策进行综述.

  • 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作者:张振;张珂珂;张潇

    目的 探析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 分析本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183例脑血管疾病经介入治疗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 183例患者中出现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20.22%.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和留置尿管等.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由于卫生预防措施不全面,会导致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疾病治疗和恢复,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利于增强患者治疗效果.

  • 磁共振波谱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裔;邵西仓

    随着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认识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记忆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记忆障碍是痴呆的一个几乎普遍的早期症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早期表现主要是记忆减退,但记忆丧失的严重程度还没有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MCI是发展为痴呆的高危人群,特别是AD,是痴呆的预防策略靶点.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从脑代谢方面来研究MCI,因其具有无创性的特点,正成为有前途的诊断和预测MCI发展为AD的工具,也将成为MCI的进展和药物实验领域中的监测手段.本文将近年来关于MRS检测在MCI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对比剂肾病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周力;陈晖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碘对比剂所致的重要并发症,是医源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病例的11%,其病死率高达14%[1].随着接受冠脉诊疗术患者的不断增加,将有更多患者不可避免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文就近年来在CIN的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近视的预防策略解析

    作者:邵亚莲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危害,如中小学生逃课沉迷于网络游戏、早恋、青少年近视等问题,而其中青少年近视也已经成为社会学家和临床医学研究人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各级学生的学习任务不断加重,青少年近视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此种现象愈演愈烈,给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简述近视的危害以及加强近视预防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近视的预防策略,以飨读者.

    关键词: 近视 危害 预防策略
  •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策略探讨

    作者:鹿娜;刘瑛;黄有鹏

    目前,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和治疗质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已经引起高度重视,但医务人员发生的医院感染往往被忽视.检验科是临床重要的医技科室,承担着患者的血液、尿液、粪便、痰液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很多临床标本中含有病原微生物,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检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检验科通常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对象.检验科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慎被病原菌感染的情况已有报道[1].因此,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预防策略,对做好实验室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检验科人员感染、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预防策略的探讨

    作者:刘瑛;鹿娜

    目的 探讨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预防策略.方法 分析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结果 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防护器材落实、防护措施执行和工作习惯养成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结论 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 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

    作者:黄晓波;胡蓉

    高血压是明确的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1,2],长期发展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严重损害,其并发症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具有高度致残率和致死率,以致患病个体致残、致死.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3].在我国,高血压现在已成为主要死因的第1位[4].提高民众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水平,强化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减少高血压的发生,这对个人及社会均有着积极意义.现对高血压病流行状况及预防策略进行综述.

  • 29例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策略

    作者:陶红英;王旭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抽取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2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方面的差异,确定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89例剖宫产中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 BMI(25.9±1.1)kg/m2,疤痕子宫6例,急诊手术18例,手术时间(1.2±0.6)h ,住院时间(7.1±2.3)d ,合并基础疾病为6例,胎膜早破为12例,阴道及肛诊次数(3.3±0.6)次,与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OR =2.802)、手术时间(OR =5.813)、合并基础疾病(OR =6.182)、胎膜早破(OR =11.219)为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

  • 环境卫生学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人生观进行思考的体会

    作者:张乐丰;陈丽;赵峰;李变兰;田琳

    韩愈在<师论>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授业)的同时,还应该帮助同学建立对个人健康、对社会有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道).我们系讲授的环境卫生学是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策略,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健康水平的科学[1].

485 条记录 19/25 页 « 12...16171819202122...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