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小爱

    目的:对导致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这两年内体检过程中所产生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并对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跟标本采集、检验和送检过程、体检者自身状态等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应该认真落实每一个工作细节,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操作,控制误差.

  • 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

    作者:李昕煌

    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寻求预防策略.方法:选自2010年11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普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记录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数,并对其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寻求预防策略.结果:有100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现象,其中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低于60岁的患者;急诊手术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超过60分钟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手术时间在60分钟以内的患者;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有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住院时间超过7天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住院时间在7天内的患者;手术切口三类型的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手术切口类型的患者(P<0.05).结论:通过分析普外科手术当中,引起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策略分析

    作者:谢朝霞

    目的:分析探讨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并基于麻疹发病特点进行了预防措施探讨。方法:以我市2013年麻疹发病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着重统计分析了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并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进行了麻疹预防措施探讨。结果:2013年我市共报告发生680例麻疹患者,麻疹年报告发病率为41.61/10万,麻疹案例中无死亡病例发生。680例麻疹患者中3-8月份发病619例(占比91.03%),3-5月份发病488例(占比71.8%),一年中3-5月份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月份(P<0.05);男性患者338例(占比49.7%),女性患者322例(占比47.4%),男性与女性群体间发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6-35岁群体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各年龄段间发病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流动人口202例(占比为29.7%)常驻人口478例(占比为70.3%),常住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及婴幼儿(P<0.05)。结论:麻疹多发于16-35岁年龄段常驻人口中,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可以基于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加强群体、季节性疫情防控。

  •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

    作者:冯小卫;李治义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近5年来的全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心脏病一直位居我国人群死亡疾病的前3位,而冠心病在心脏病死亡构成比中占有重要地位[1].因此,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来降低直至消除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基础、重要的措施.

  • 新生儿窒息的80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蓉

    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预防策略。结果80例新生儿窒息患者中,引发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为:脐带因素16例(20.00%)、早产12例(15.00%)、宫内窘迫24例(30.00%)、胎位异常20例(25.00%)、羊水过少8例(10.00%)。结论导致新生儿窒息的诸多因素,因此便需要针对室内窘迫、羊水Ⅱo~Ⅲo污染、妊高征、早产、胎头吸引、臀位产、脐带绕颈、胎盘早剥、头盆不称、宫缩无力等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策略。与此同时,对孕产妇采取正确的复苏方法等,进而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40例分析

    作者:陈留军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易误诊原因和预防误诊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甲亢心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心多发生于甲亢病程较长,女性及老年甲亢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误诊率高、多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及正规治疗是甲亢心预后的关键。

  • 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早产儿鼻部损伤的预防策略

    作者:魏桃

    目的:探讨对鼻塞式连续气道正压通气早产儿鼻部损伤采取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对40例采用NCPAP进行呼吸支持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对照组20例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20例早产儿采用鼻部损伤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早产儿的PaO2、PaCO2、满意度、鼻部损伤发生率。结果护理组鼻部损伤发生率、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组的PaO2、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NCPAP进行呼吸支持的早产儿采取预防鼻部损伤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鼻部损伤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早产儿的血氧水平。

  • 急诊猝死病例描述性分析

    作者:何海艳

    目的回顾2010~2013年急诊科以猝死(sudden death,SD)定义的死亡病例,描述性分析SD发生特征及探讨预防策略。方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急诊科以SD定义死亡的病例在性别分布、年龄分布、季节分布、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分布特征上进行描述,分析SD发生特征及探讨预防策略。结果猝死病例在性别分布上男性居多(<0.05),年龄分布上≥61岁猝死发生明显增多(<0.05),发病到死亡时间间隔上≤30 min是黄金抢救点(<0.05),季节上无差异(>0.05)。结论猝死以男性、老年人、时间短为特点,因此缓解男性压力、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及心肺复苏常识、争取生命黄金点是关键。

  • 普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作者:李秀全

    目的分析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普外科患者326例,对其切口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应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做好相关记录。结果入选病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06%,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皮下组织≥2cm、糖尿病、贫血、急诊手术、住院时间≥15d均是普外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60岁、皮下组织≥2cm、糖尿病、急诊手术是普外科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普外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为降低切口感染率,术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做好充分准备,手术医生应注意掌握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

  • 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的现状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菁

    用药安全是一个严肃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影响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成为突出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用药差错约占医疗差错的20%[1].用药差错不仅导致患者严重的后果,也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因此,2004年,WHO患者安全联盟发动"全球患者安全挑战"行动,将安全用药作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中国医院协会也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将促进用药安全作为患者安全目标之一.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用药监测及患者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在临床安全用药中的每个环节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用药差错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针对用药差错预防策略的研究也成为新的热点.

  • 大学生暴力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作者:李勇平

    近几年,大学生暴力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阐述了大学生暴力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预防策略。

  • 大学生心理疾病三级预防与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关系的思考

    作者:吕春明;王淑珍;黄宗青

    大学生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尚面临许多困难.引入心理疾病三级预防概念,使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与心理疾病三级预防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明确大学生心理疾病三级预防的对象、目标、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

  •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及预防策略

    作者:戴翠萍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至今已有20余年,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影响,其广泛流行成为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虽然艾滋病的流行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但迄今为止,仍无特效治疗药物及安全、有效的抗HIV疫苗.

  • 军事训练膝关节应力性损伤的机制及预防策略

    作者:臧建华

    军事训练是为了提高军事人员的的体能、军事技能、军事理论、以及战术、战备能力所从事的一项军事训练活动,如何减少和预防膝关节应力性损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本研究结合笔者下部队代职的实践和收集的部分影像资料,探讨军事训练膝关节应力性损伤的机制及预防策略.

  • 《柳叶刀》宣布中风可预防,10大风险因素需注意

    作者:

    世界上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为中风而死亡,还有更多的人因为中风永久性残疾。顶级医疗期刊《柳叶刀》近发表的两篇文章显示,中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血受阻而迅速发展成的脑功能损失,是世界上的第二大致死疾病。中风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由血栓或栓塞所造成的缺血性中风占85%,由大脑出血造成的出血性中风占15%。McMaster大学PHRI的研究人员发现,全世界90%的中风取决于10个可改变的因素。不过,这些风险因子的作用大小存在地域差异,可能影响各地制定的中风预防策略。这项研究主要基于INTERSTROKE项目第一阶段的发现,涉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澳洲22个国家的两万多人,包括青人和老年、男性和女性。研究显示,排除高血压会使中风人数减少一半(48%)。如果大家都积极进行体育运动,中风人数会减少三分之一(36%)。健康饮食能让中风人数减少五分之一(19%),戒烟能让中风人数减少12%。排除心血管因素、糖尿病、饮酒、压力和脂肪因素,中风人数会分别减少9%、4%、6%、6%和27%。其中不少风险因子是相互关联的,比如肥胖和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风险因子在不同地区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例如,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的中风有40%归因于高血压,而这个比例在东南亚是60%。酒精在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起到的作用小,在非洲和南亚作用大。而缺乏锻炼在中国影响大。心律不齐或心房颤动在所有地区都与缺血性中风有显著关联,但在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影响更大(相比于中国和南亚)。不过,这10个风险因子的总体重要性在各个地区都是差不多的。去年一个跨国团队发现,去除引发严重中风的血栓同时进行标准的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大脑供血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将会彻底改变我们治疗中风的方式,让更多患者能够在中风后独立照料自己的生活。这项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上。为了明确工作时间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伦敦大学学院的Mika Kivim?ki教授领导研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他们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指出,工作时间长会显著提升中风和冠心病的患病风险。由此可见,加班加点地工作的确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危及你的生命。前不久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特定肠道菌能利用免疫系统减轻中风的严重性。

  • 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策略及急性期降压治疗

    作者:陈胜云;赵性泉

    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85 %左右.复发性脑卒中较首次发生的脑卒中更易导致严重的致残,预后也更差.迄今为止,人们对脑卒中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能做出全面的、科学的阐述;对已发生的脑卒中也做不出令人满意的治疗,甚至难于影响其自然病程和结局.因此,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在预防卒中复发中显得尤为重要.

  • 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作者:杜时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大类不含甾体结构的抗炎药,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阿司匹林为NSAIDs的第一个产品,是1899年由德国拜耳公司利用化学方法廉价合成的,早期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治疗,而近年来人们发现了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病变的一、二级预防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也被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应用广泛的NSAIDs类药物.同时,此类药物还广泛应用于风湿免疫类药物的治疗,包括各种急、慢性炎性关节炎、关节痛,各种软组织风湿病如肌纤维组织炎、肌腱炎、肩周炎、腰肌劳损等,也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疼痛、运动性损伤以及退热治疗.正是由于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此类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本文旨在介绍非甾体抗炎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防策略.

  •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新概念

    作者:刘颖慧;付蔷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该分别参考WHO在2001年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工作报告和在2002年制定的哮喘病创议.前者包括<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ARIA)、<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和ARIA手册;后者包括<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GINA)、<全球哮喘治疗和预防策略--NHLBI /WHO会议工作报告>等文件.

  • 道路交通伤近况-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

    作者:王正国

    2001年4月26~27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暴力与损伤预防处(division o f violence and injuries prevention,DVIP)主任Krug博士邀请了中国、美国、英国、法 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荷兰、瑞士、印度、墨西哥、肯尼亚、哥伦比亚、巴西、埃塞俄比 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等15个国家以及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等总计24名专家,共同讨论WHO对全球道路交通伤预防 的策略。会上还请美、英、澳、印的4位代表做了专题报告,接着与会专家进行分组讨论, 后形成一个“道路交通伤预防策略”的文件。现结合WHO其他有关资料对交通伤的近况作 一简要介绍。

  • 探讨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及预防策略

    作者:任雁林;陈书玲

    世界上约20亿人血清学检查证实是HBV的感染者,其中3.5亿人属于慢性HBV感染,每年至少有100万感染者死于肝硬化或肝癌.中国是HBV感染高流行区,全球33%感染者在中国,约有7.5亿人被HBV感染,其中1.2~1.3亿人长期携带HBV.

485 条记录 21/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