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碘对比剂过敏试验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何文凤;李艳霞;李桂华

    碘对比剂过敏现象仍然存在,但碘对比剂过敏试验却没有统一标准,为了真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防止医疗资源浪费,避免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困难,建议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碘对比剂过敏试验规范.

  • CT室针对碘对比剂应用的管理对策分析

    作者:冯俊峰

    目的:对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CT室碘对比剂应用的管理对策。方法针对2014年1-12月该院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分析该院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管理对策于2015年1-12月落实于CT室碘对比剂使用中,对2015年1月-12月阶段内CT室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并与2014年1-12月进行比较。结果2014年1-12月,该院CT室共使用452例次碘对比剂,共发生29起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2%;2015年1-12月,CT室共使用469例次碘对比剂,共发生14起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9%,相对于2014年,2015年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P<0.05)。结论 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药物过敏试验、职责划分不清、急救设备欠缺、应急能力较弱、医院重视程度不足等,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后,可有效减少CT室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保证CT造影检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CT 碘对比剂 管理
  • 土豆片外敷在CT增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梅静

    目的 比较土豆片外敷和50%硫酸镁湿敷治疗CT增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的疗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发生静脉外渗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名,对照组采-取50%硫酸镁湿敷法,实验组采取土豆片外敷法.结果 实验组在显效时间、治愈时间、更换次数等指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新鲜土豆价格便宜,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维生素B,治疗CT增强碘对比剂静脉外渗,具有高渗作用,能够缓解局部肿胀,消炎止痛,是为有效、简便的方法.

  • CT扫描中应用地塞米松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价值

    作者:阴生国;王琪;刘颖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价值.方法:将801例行CT增强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增强前30分钟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的方法;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预防.观察两组病例不良反应的表现并进行分度,比较两组病例之间各度及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造影前30分钟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的方法来预防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方法无临床应用价值.

  • 碘对比剂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防治

    作者:刘辉;王琪

    目的:合理选用碘对比剂,减少不良反应,确保CT增强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做好增强前的准备工作及术后观察.结果: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与其理化性质有关.结论:严格掌握禁忌证、合理选用碘对比剂、选用合适的剂量和注射速度可减少不良反应.

    关键词: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 肺动脉MSCT成像碘对比剂剂量优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美;李国策;牛玉军

    目的 探讨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降低碘对比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A- 1.50mL/kg、B - 1.25mL/kg、C -1.00mL/kg三种不同剂量碘对比剂以1.5mL/s注射速率随机对3只家犬进行8次,共24次MSCTPA.根据原始图像以及容积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分别对犬肺动脉边缘清晰程度、分支显示情况及肺静脉充盈程度进行评分.结果 三者的评价一致性极佳,Kappa值分别为0.84、0.87、0.81.组间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降低碘对比剂剂量,可得到良好犬肺动脉CTA图像,为临床优化碘对比剂使用,减少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 糖尿病患者使用碘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建华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使用碘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糖尿病)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优质护理,分析患者护理前后的血肌酐、尿素氮、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血肌酐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两组患者在血肌酐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优质的临床护理,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

  • 冠状动脉造影应用碘对比剂致腹型过敏1例

    作者:王芳;钱文浩;左长鹏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4岁,因“突发胸痛6 h”入院。患者于2015年6月15日因6 h前睡觉时出现胸痛,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性,自服药物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伴胸闷、大汗、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部不适症状,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心电图示:V4~V6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患者家属拒绝。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高达160/80 mmHg (1 mmHg=0.133 kPa),平时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史、家族遗传史,既往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38/66 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59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可,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给予扩张血管、抗凝治疗后症状稍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心内科。于6月23日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导管至左冠状窦口时注入少量碘对比剂(图1),患者突然出现血压、心率下降,给予多巴胺5 mg、阿托品0.5 mg、地塞米松10 mg后,血压、心率回升,患者感觉腹胀明显,透视显示结肠明显胀气(图2~3)。经积极处理后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恢复。在普外科会诊前冠状动脉造影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 LAD)近段重度钙化狭窄,右冠状动脉( RCA)近中段狭窄85%以上。普外科会诊考虑与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有关。与家属沟通后,建议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安返病房,血压维持在110/60 mmHg,患者腹胀症状减轻,建议行中腹部平扫明确病因。于6月25日行中腹部平扫示乙状结肠、直肠壁稍厚(图4~5),余未见异常。2个月后于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时,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遂终止手术,建议行CABG术。

  • 对比剂黏滞性在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

    作者:胡舜英;陈韵岱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放射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碘对比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尽管可以用磁共振、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而且X线辐射的风险也是明确的,但为了确保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目前大多数的检查仍使用碘对比剂[1].随着对比剂在临床应用的增多,由其引发的肾疾病也相应增加.

  • 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陈韵岱;陈纪言;傅国胜;杜志民;方全;崔连群;李浪;黎辉;王建安;王海昌;万征;徐亚伟;霍勇;葛均波

    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应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已备受关注。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经多次讨论,制定了这一版《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更有效、更安全地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与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钞俊;李洁欣(综述);邹文远(审校)

    碘对比剂已成为放射诊断学中常使用的药物,在人体肿瘤性病变、血管性病变等多系统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CT 增强检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极大。碘对比剂应用于临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关于碘对比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碘对比剂过敏反应的研究,尤其是临床经验性总结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未能阐明其发生机制。现就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与临床应用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认识。

  • 两种碘对比剂在冠脉造影应用中的有效性评价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楠;王欣;侯杰;俞亚红;李志华

    目的 比较国产和进口两种造影剂的有效性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92例符合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随机双盲分配在两种碘对比剂组中:其中试验组(R组)95例,使用进口碘普罗胺;对照组(T组)97例,使用国产碘海醇.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血管影像质量(以卫生部制定的X射线影片质量作为参照标准,把影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通过测量术前及术后72 h患者的肌酐、尿素氮以及尿酸水平的变化,分析两组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造影剂的血管影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R组中尿素氮(P=0.0013)以及T组中尿素氮(P=0.026)、尿酸(P=0.0492)在造影术后的测定值与术前比有统计学差异,R组中有1例出现肌酐升高>基础值的25%,碘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害(CIAKI)发生率为1.05%,T组中无CIAKI发生.结论 国产碘海醇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在血管影像质量方面与进口碘普罗胺一样有效,并且和进口碘普罗胺比较并不多引起CIAKI,可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需要.

  • 对比剂肾病诊断及预防策略

    作者:陈思;陈韵岱;钱赓;张华巍;李传威;石展

    目前对于对比剂肾病(CIN)的定义还有很大的争议,传统定义上CIN还是以两次测量的肌酐水平来定义的。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在应用碘对比剂(CM)后的48~72 h内血肌酐(SCr)绝对值上升≥0.5mg/dl(44.2μmol/L)或相对于基线的肌酐值上升了25%[1,2]。约一半以上发生CIN的住院患者是由于行心导管检查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3]。肾功能正常的PCI术后患者发生CIN的几率较低(<3%),在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者中,CIN的发生率上升到了40%[4],约1%的CIN患者住院时需要透析治疗,而在住院透析的这部分CIN患者中约13%需要终身透析,总的来说会使总死亡率增加7%~13%[5]。CIN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增加经济负担。由此,如何更好的预防CIN的发生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 DSA与大片快速换片器血管造影图像分辨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

    作者:薛烁;朱杰敏

    DSA与大片快速换片器(PUCK),这两种成像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是共存的。有人认为虽然DSA的优点很多,但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如PUCK,所以不能取代PUCK[1]。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DSA采用了小焦点、1024×1024矩阵等技术后,DSA的空间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另外,PUCK的密度分辨率却不如DSA。在细小血管中,血管内碘对比剂剂量甚少,PUCK能否区分其与周围组织的密度差,从而显示血管腔堪称疑问。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价DSA和PUCK两种成像设备对直径约0.15 mm血管的显示能力。

  • 碘对比剂黏度对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李佳欣;任喜君;李学奇

    随着CT技术快速发展,碘对比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如碘对比剂肾病、过敏样反应、微循环障碍等也越来越多.对比剂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黏度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是近两年的研究热点.现就碘对比剂的黏度与微循环关系的研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 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

    随着CT技术的迅速进展,CT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检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静脉注射对比剂增强的CT检查,尤其是CTA的普及更是增加了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应用.在很多医疗机构,CTA已基本代替了常规DSA检查,成为血管性病变诊断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甚至被认为可作为影像诊断的金标准[1].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新的CT设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虽然当前CT快速的扫描能力使进行对比增强CT扫描时常可以获得足够诊断的图像质量,但在非常短的扫描时间内确保得到靶部位大程度的强化却成为一个很大的临床问题,这对精确确定靶部位扫描延迟时间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综述当前CT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一些原则和策略.

  • 对比剂肾病: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者:张龙江;祁吉

    碘对比剂是常用的医疗用药之一,主要用于产生组织的X线密度差别以提高疾病的显示率.据报道,全世界2003年的碘对比剂用量大约为800万升[1].随着碘对比剂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广泛关注.CIN是继手术和低血压之后造成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3大原因,占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的10%[2].患CIN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相应治疗费用增加,长期病死率也明显增加,此外,还导致严重的肾外并发症[3].

  • 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

    肝脏CT扫描规范指南检查前禁饮食4~6 h,签署使用对比剂知情同意书.检查前15 min口服胃肠道对比剂500~800 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对比剂200 ml左右.对比剂可以选择纯水或含1.5%碘对比剂的水溶液.具体参数如下.

  • 对《CT血管成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的原则和策略》的几点思考

    作者:唐光健

    诚如作者在综述中所述,近年来,CT设备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单层螺旋CT到MSCT,扫描速度与完成一次设定范围的扫描时间均大大缩短.然而,作为CT检查的另一项重要技术:静脉增强的应用,却没有多少改变,如何更为合理、效果更佳却少有研究.作者在综述中提到了这一问题,并从碘对比剂的药代动力学到影响强化的不同因素对目前增强CT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的确应引起临床更大重视.然而,作者在论述中却忽视了增强CT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增强扫描的目的.实际上,增强CT扫描的目的主要可分为2个:血管结构的增强(包括CTA)与组织的强化,两者的强化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应一致.

  • 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作者:李强;汪玲;俞明明;王希明;姚飞荣;李盛;胡春洪

    目的 评估碘对比剂对CT检查辐射效应的影响.方法 60例怀疑泌尿道系统疾病而准备行CT泌尿道造影(CT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法CTU检查(平扫、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第1次仅腹部CT平扫,3 d后补充其他3期增强扫描;试验组使用分次注射法CTU检查(平扫、实质-排泄期),第1次行分次注射增强扫描(实质-排泄期),3 d后补充平扫.两组患者第1次CT扫描前后10 min内各抽取外周静脉血2 ml,分离淋巴细胞,使用免疫荧光法计数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的γ-H2AX焦点数目.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第1次扫描的辐射剂量和扫描前后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目的差异.结果 共50例患者顺利完成CT扫描和免疫荧光法γ-H2AX焦点数测定(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第1次CT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4.83±1.88)和(4.55±1.66)m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前后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内平均γ-H2AX焦点数分别为对照组(0.06±0.02)和(1.06±0.27)个,试验组(0.06±0.03)和(1.42±0.50)个,差值为(0.97±0.23)和(1.34±0.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5),试验组焦点增多量较对照组高38.14%.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前后不受性别影响,但受年龄(≤50岁和>50岁)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16,P<0.05).但两组患者的γ-H2AX焦点变化受性别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对比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T辐射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建议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降低碘对比剂使用的浓度和总碘量,以降低机体的损伤.

172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