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谷剑秋;张锦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我院2001~2002年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根据肌电图检查有周围神经病变83例为DPN组,其中男43例,女40例,年龄60~75岁,平均(68.6±6.6)岁,病程(10.3±6.5)年,体质指数(23.9±3.59)kg/m2;无周围神经病变的52例为无神经病变组,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60~76岁,平均(68.4±6.7)岁,病程(9.0±5.9)年,体质指数(24.9±3.9)kg/m2;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体质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的诊断符合199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标准.糖尿病视网病变,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1985年制订标准.糖尿病肾病诊断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参考Mogensen分期标准[1].高血压诊断符合1993年WHO高血压定义.冠心病诊断根据病史、心电图改变、冠脉造影.动脉硬化症根据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糖尿病足根据临床表现和专科医生诊断.

  •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

    作者:周娜;梁军;腾飞;邹彩艳;杨曼青;祁禄;宋怀东

    目的 探讨中国成人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关系,评估年龄、体质指数(BMI)、血压和脂类对该关系的影响.方法 以来自江苏徐州地区的7309名健康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GGT、血清谷内转氨酶(GP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IFG定义为6.1 mmol/L≤空腹血糖(FBG) <7.0 mmol/L.血清GGT与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变量间的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血清GGT与IFG组中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51,P<0.01),而与正常血糖组中空腹血糖的相关性较弱(r=0.21,P>0.05).校正年龄和性别后,GGT与IFG组中空腹血糖存在较强相关性(r=0.53,P<0.05).进一步校正白细胞、生化指标、血压、BMI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r=0.48,P<0.05).对年龄、性别、BMI、TG、TC、HDL-C、LDL-C、血压进行多因素校正后,通过升高分组变量GGT水平,得出IFG风险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0;0.91 (0.49~ 1.72);1.27(0.68~ 2.38);2.31(1.29 ~4.15);2.42(1.32 ~4.42);P<0.05].年龄与GGT交互作用对IFG风险产生影响(P<0.05).BMI水平对GGT与IFG风险的相关性产生影响.结论 数据结果显示GGT水平与IFG风险相关,BMI水平对GGT与IFG风险的相关性产生影响.

  • 不同体质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后不良事件的随访

    作者:周训美;孙芳;陈静;柯志刚;蒲云飞;李强;李英莎;李凡;闫振成;何洪波;张和轩;赵志钢;童卫东;祝之明

    目的 随访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胃旁路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 观察2010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胃旁路术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8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术前、术后的体质指数、血糖、血脂、血压、不良事件情况.以BMI 27.5 kg/m2为切点,将BMI≥27.5 kg/m2归为高BMI组,将BMI<27.5 kg/m2归为低BMI组.比较两组代谢指标转归和不良事件发生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低BMI组(33例)术后1年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术前下降(t=2.1~6.8,均P<0.05).高BMI组(54例)术后1年BMI、空腹血糖(FPG)、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BP、DBP较术前下降(t=2.0~7.6,均P<0.05).两组术后1年、3年胃肠道(吻合口、倾倒综合征、吸收不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3%(9/33)比20.4%(11/54)、12.1%(4/33)比5.6%(3/54)、6.1%(2/33)比3.7%(2/54)、6.1%(2/33)比0、12.1%(4/33)比16.7%(9/54)、12.1%(4/33)比11.1%(6/54),χ2=0~1.1,均P>0.05]、营养不良相关(贫血、锌缺乏、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3%比13.3%、25%比0、0比26.6%、22.2%比14.2%、13.3%比15.0%、10%比0, χ2=0~2.9,均P>0.05).按照不良事件发生的数量,将患者分为术后发生了1种、2种和3种及以上不良事件三组,发生2种不良事件组术后1年HbA1c较术前下降(t=2.4,P<0.05).发生3种及以上不良事件组术后1年FPG、HbA1c、TG、SBP、DBP较术前下降(t=2.2~2.9,均P<0.05).结论 胃旁路手术对2型糖尿病近远期效果显著,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术前BMI无显著相关.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26例糖代谢异常状况分析

    作者:崔黎黎;李丽;刘玉辉;刘苗;李静;单忠艳;滕卫平

    目的 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10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收治的26例已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26例,分为先被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后发现高血糖组(A组,n=14)、先发现高血糖后被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组(B组,n=6)和糖代谢正常组(C组,n=6),记录年龄、病程,测定空腹血糖、OGTT 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6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均未出现低血糖.A组14例患者OGTT2 h血糖明显高于C组[(9.3±0.3)vs(6.4±0.2) mmol/L,t=-7.390,P<0.01],且均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受损6例;B组糖尿病5例,糖耐量减低1例.C组、A组、B组患者年龄和体质指数呈逐渐增高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比值比(OR) =1.74,95%可信区间(CI) 1.01 ~2.98,P<0.05]和年龄(OR=1.18,95% CI 1.02~1.37,P<0.05)是OGTT2 h血糖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发生高血糖并不少见,血糖升高以负荷后为主,且与体质指数和年龄有关.

  • 不同体质指数及临床表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代谢特征研究

    作者:刘佳怡;沈山梅;王静;张冰洁;邵飞;程艳冬;孟然;荆亚莉;冯文焕;房其军;毕艳;朱大龙

    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指数(BMI)分层和各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内分泌和代谢特征,为PCO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个体化临床综合管理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88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年龄、BMI匹配的无高雄激素表现、月经规律的女性66名作为对照组.再根据BMI将研究组分为肥胖亚组(BMI≥25 kg/m2)252例和非肥胖亚组(BMI<25 kg/m2)136例.根据鹿特丹诊断标准中规定的4个表型临床表现将研究组分为OH亚组[稀发排卵和/或无排卵(O)+高雄激素表现(H)]48例、OP亚组[O+卵巢多囊样改变(P)]102例、HP亚组49例及OHP亚组189例.另根据有无H将研究组分为HA亚组286例和无H亚组(Non-HA)102例.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比较各组临床内分泌及代谢相关参数.结果(1)肥胖亚组内分泌及代谢指标与非肥胖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H、HP、OHP亚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均高于对照组[(20±13)、(21±13)、(22±15)比(15±10)mU/L, P<0.05],OHP亚组高于OP亚组[(22±15)比(17±12)mU/L,P<0.05];OHP亚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5.2±3.9比3.4±2.4,P<0.05).(2)OH、HP及OHP三亚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HP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和OP亚组(均P<0.05).(3)HA亚组BMI[(28±6)kg/m2]、FINS[(22±14)mU/L]、餐后2 h血清胰岛素[(153±111)mU/L]、HOMA-IR (5±4)高于Non-HA亚组[(26±6)kg/m2、(17±12)mU/L、(121±88)mU/L、4±3],而HDL-C[(1.1±0.3)mmol/L]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22±13)nmol/L]低于Non-HA亚组[(1.2±0.3)mmol/L、(41±23)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5~3.891,均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空腹血糖、FINS、HOMA-IR、血尿酸、甘油三酯(TG)、LDL-C呈负相关(r=-0.233~-0.147,均P<0.05),与HDL-C呈正相关(r=0.384,P<0.001);游离雄激素指数(FAI)与FINS、HOMA-IR、血尿酸、TG呈正相关(r=0.143~0.231,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60,P=0.012).结论 高雄激素血症及肥胖可加重PCOS患者内分泌和代谢紊乱风险,不同临床表型的PCOS患者存在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特征.

  • 我国不同诊断标准下肥胖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贾爱华;徐少勇;明洁;周洁;郭建华;刘纯;郝盼蕊;姬秋和

    目的 分析我国肥胖流行特点,为早期干预,减少相关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是中国糖尿病及代谢紊乱研究的一部分,收集2007至2008年我国2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进行调查.分别以24 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BMI≥28 kg/m2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腰围(WC)男性≥90 cm,女性≥85 cm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体脂含量(BF)男性≥20%,女性≥30%为肥胖诊断切割点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男性及女性BMI和WC的佳切点.结果 共纳入23922人,年龄20~88岁,平均年龄(45±14)岁.其中男性9718名,平均年龄(45±14)岁,女性14204名,平均年龄(45±13)岁.以BMI为判断标准时,总体人群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6.49%(5473/9688)和46.51%(6591/14171);总体人群肥胖患病率男女分别为17.10%(1657/9688)和13.37%(1895/14171).以WC为判断标准时,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7.73%(3658/9695)和29.94%(4141/14165).当以BF为肥胖判断标准,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明显升高,分别高达77.79%(7560/9718)和59.16%(8403/14204).分别以男性BF≥30%和女性BF≥20%为肥胖切点时,对应的BMI分别为23.0、22.9 kg/m2.结论 我国人群男性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女性.评估肥胖时仅用BMI可能会低估肥胖的患病率.

  • 身体肥胖指数在上海地区中国人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李杰;钱玲玲;李华婷;汤在祥;胡承;王琛;包玉倩;张永红;贾伟平

    目的探讨身体肥胖指数(BAI)在上海地区中国人中的适用性。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上海地区年龄20~81岁人群487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总组(全部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测量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腹内脂肪面积(VA)及股部皮下脂肪面积(FA),计算腹部脂肪面积(SAVA)。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BP),计算腰臀比(WHR)、BMI及BAI [计算公式:(臀围/身高1.5)-18],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比较,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BAI、BMI与局部体脂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总组中BAI与腰围、WHR的相关性不及BMI(BAI:r=0.59、0.69,BMI:r=0.68、0.73,均P<0.01);BAI与局部体脂含量的相关性除VA外均强于BMI(BAI:r=0.63~0.78,BMI:r=0.40~0.68,均P<0.01)。分层分析中,VA与BAI的相关系数在年龄<60岁组和≥60岁组中不及BMI(BAI:r=0.44、0.45,BMI:r=0.53、0.63,均P<0.01);在男性组中BAI与局部体脂含量的相关性不及BMI(BAI:r=0.34~0.67,BMI:r=0.48~0.73,均P<0.01),女性组中BAI仅与FA相关性不及BMI(BAI:0.43,BMI:0.48,P<0.01);在BMI分组中,BAI与VA的相关性在BMI<24组和≥24组中不及BMI(BAI:r=0.43、0.20,BMI:r=0.47、0.41,均P<0.01);以BAI、BMI为因变量,调整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AI对SAVA的贡献率显著优于BMI(70%和51%,P<0.01)。结论 BAI对体脂含量的估测在整体上优于BMI,但尚存不足,在无法提供准确的称重设备或无法获得精确体重情况下,可以谨慎采用BAI指数测量方法。

  • 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与腰围而非体质指数相关:MARCH研究亚组分析

    作者:王昕;杨兆军;王娜;金仙;张金苹;李照青;张雪莲;杨文英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的降糖疗效与体重下降幅度、中心性肥胖是否相关.方法 采用MARCH研究数据库资料,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11个研究中心人组的30~70岁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788例.符合方案的患者在经过4周生活方式导入期后随机分配至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治疗48周.本文分别按基线体质指数(BMI)分为19.0~23.9、24.0~25.9、26.0~27.9、28.0~30.0 kg/m24组,或按是否为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分为2组,采用协方差分析(ANCOVA)两种药物降糖疗效与BMI和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1)调整治疗中心、基线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降低HbA1c幅度与BMI无关[阿卡波糖治疗HbA1c降幅在4组BMI分别为0.98%±0.09%、0.95%±0.09%、1.20%±0.09%、1.14%±0.10%(F=1.80,P>0.05);二甲双胍治疗对应的HbA1c降幅分别为1.08%±0.09%、1.12%±0.09%、1.20%±0.10%、1.32%±0.10%(F=1.25,P>0.05)].(2)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降低HbA1c幅度与体重下降幅度有关.(3)二甲双胍降低HbA1c的作用在中心性肥胖的患者较非中心性肥胖者更为显著(1.26%±0.06%比0.98%±0.08%,F=7.68,P<0.05),而阿卡波糖降HbA1c幅度与中心性肥胖无关(1.10%±0.06%比0.97%±0.08%,F=1.62,P>0.05).结论 阿卡波糖降糖疗效与肥胖程度无关,二甲双胍降糖疗效在中心性肥胖患者更好,而与代表整体肥胖的BMI无相关.这可能与二甲双胍能更有效地抑制中心性肥胖患者肝脏葡萄糖过量输出有关.

  • 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共同起源:能量过剩引发肝脏胰岛素抵抗

    作者:杨茜;邹大进

    近几十年来,西方化的饮食结构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导致我国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大幅度上升。一系列国外大型和长期随访研究表明,T2DM的风险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女性尤为明显[1-3]。反之, T2DM患者的肥胖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中国国家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研究组2013年的研究数据表明,与总体人群相比,T2DM人群肥胖的比例呈近2倍的增加[4]。从这些研究我们看到肥胖人群患T2DM的风险明显增高,T2DM或血糖异常者也更容易产生肥胖,并且二者同样都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因此,便引出一个思考:肥胖和T2DM是一个相似的过程,还是有显著差异,两者的发病过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 代谢正常型肥胖研究进展

    作者:李路娇;黎明

    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流行,由肥胖导致的代谢异常、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带来了严重的医疗负担。近期发现有些患者虽然体质指数(BMI)达到肥胖标准,却并未伴随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即存在“代谢正常型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besity, MHO)”。目前有关MHO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其结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就MHO的界定标准、影响因素及发生的机制、风险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肥胖矛盾现象

    作者:祝之明

    肥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肥胖既是多种心血管疾病与代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重要的致病因子.但是,近年来,一些横断面分析和回顾性研究发现,体质指数与心血管预后及靶器官损害呈负相关,有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肥胖矛盾".

  • 食物成瘾:不可忽视的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

    作者:单忠艳

    糖尿病在全球流行,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新统计,2015年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约占四分之一,有1.09亿[1]。与此同时,肥胖症患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根据1980至2013年188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肥胖或超重的人数由1980年的8.57亿,上升到2013年的21亿,约占全球人口的30%;中国成年人肥胖率虽然低于美、英等国家,但肥胖人数却是位居世界前列[2]。根据2007至2008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共患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24≤体质指数(BMI)<28 kg/m2]比例达40%,肥胖(BMI≥28 kg/m2)占近25%[3]。随着对糖尿病-肥胖症危害及其共患机制的认识,一方面人们在着力研发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积极探索临床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减重手术;另一方面,人们也在深入探究两病的发病机制、致病危险因素,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 高脂餐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兴义;张安;陈娟娟;张芸;刘咏嘉;周凌靓;盛如丰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高脂餐、高血压及二者联合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高血压病患者35例分为2组:(1)高脂餐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1±10.5)岁,体质指数(25.03±3.15) kg/m2]给予高脂餐(脂肪50 g、蛋白15 g、碳水化合物78 g,总热量822千卡,食物由精制油煎蛋及粥组成).(2)低脂餐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8.1±12.1)岁,体质指数(24.19±4.07) kg/m2]给予低脂餐(脂肪0 g、蛋白15 g、碳水化合物165 g,总热量822千卡,食物由煮蛋、馒头及粥组成).正常对照组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5.1±11.8) 岁,体质指数(24.11±2.56) kg/m2],空腹血脂正常,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病史,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抗氧化剂及雌激素替代治疗史,不吸烟.应用惠普5500型超声诊断仪,7.5 MHz线阵探头,参考 Celermajer等方法加以改进测定脂餐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同步监测心电图.同时于空腹及餐后4 h后抽取静脉血送检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

  • 体质指数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雪山;王彪;宋秘;李珍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活体供肾移植术的10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将所有符合要求的受者分为消瘦组(BMI< 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3.9 kg,/n2)、肥胖和超重组(BMI> 23.9 kg/m2),比较3组移植肾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血肌酐(Cr)变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结果 消瘦组与正常组DGF和A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和超重组DGF及AR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肥胖和超重组移植肾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Cr变化均与BMI呈正比例关系,体型肥胖的受者Cr较体型瘦弱或正常者高,肾功能恢复慢.结论 BMI是DGF、AR的独立影响因素,肥胖和超重的受者术后发生DGF和AR风险高,Cr达到正常范围所需时间长,移植肾功能恢复慢.

  • 脂肪分布对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易波;文重远;孙永林;蔡玉立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腹部脂肪、臀部脂肪对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BMD仪和医用身高体重测量仪测定393名正常体检人群腰椎松质骨密度、腹部脂肪含量、臀部脂肪含量、全身其他部位脂肪含量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BMI和腰臀比.然后将人群按不同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分析骨密度与不同部位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 (1)体内脂肪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比男性的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2)在中年患者中,BMI与骨密度成正相关(男性组r=0.237,P=0.018;女性组r=0.279,P=0.024);(3)老年男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和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正相关(P<0.05).而老年女性患者腹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成负相关(r=0.263,P<0.05).结论 脂肪分布对骨密度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腹部脂肪和臀部脂肪可能是影响老年男性骨密度的主要因素,腹部脂肪是中老年女性骨密度的重要负调节因素.因此对中老年患者需注意减肥方式,以避免骨量的丢失和骨质疏松的形成.

  • 体重、身高、体质指数对绝经后汉族、维吾尔族妇女髋部骨密度影响

    作者:李白艳;张鹏;贺晓晔;周晓珊;刘德浩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市绝经后维吾尔族、汉族健康妇女髋部骨密度(BMD)与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的相关关系.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er,DEXA)测量264例维吾尔族及235例汉族健康妇女髋部BMD,按BMI不同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进行分析.结果 绝经后维吾尔族、汉族妇女髋部BMD均随体重、BMI增加而增高,同民族各组间髋部BM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相同体重组两民族间(组内)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吾尔族及汉族绝经后妇女体重均是影响绝经后髋部BMD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影响较身高和体质指数大.对低体重的绝经后妇女均应定期监测BMD,有助于早期发现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有益早期干预治疗.

  • 体质指数和体脂百分比与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月辰;徐胜前;何秋时;陈俊杰;陈圆圆;李健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与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物电阻抗体成分测定法测量359例RA患者和15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体重(kg)、身高(m)和PBF,根据体重/(身高)2计算出BMI,并将BMI分为4组:消瘦BMI<18.5,正常24>BMI≥18.5,超重28>BMI≥24,肥胖BMI≥28;PBF分为2组:肥胖为PBF男>25%或女>30%,否则为正常.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髋部(包括股骨颈Neck、Ward三角区、大转子GT、总髋部Hip)及腰椎1-4(L1-4)骨密度(BMD).结果 RA患者BMI低于正常对照组(22.40±3.76 vs 23.66±3.24,t=3.813,P<0.0001),其中消瘦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14.4%vs 5.8%,x2=10.536,P=0.015);而PBF则高于对照组(32.45±10.38 vs 30.53±6.98,t=2.442,P=0.015).RA患者OP发生率为37.9%(128/3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9%(22/158)(x2=29.265,P<0.0001).RA患者不同BMI分组间各部位BMD均有显著不同,且都表现为消瘦组水平更低,超重或肥胖组水平更高(P<0.0001~0.05);除Ward区的PBF正常组BMD高于肥胖组(t=2.224,P=0.027)外,其余各部位BMD均无明显差别(P>0.05).Hip区和L1-4区均表现为消瘦组OP发生率(27.8%、20.7%)明显高于肥胖组(3.7%、1.1%)(x2=22.041,P=0.001;x2=13.401,P=0.037).不同PBF分组间骨量构成比的比较无差别(P>0.05).各部位BMD均与BMI成正直线相关(P<0.0001~0.01);而Ward、GT、Hip区BMD与PBF成负直线相关(P=0.015~0.0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4,95%CI:1.082~1.148,P<0.0001)、性别(OR=5.802,95%CI:2.608~12.906,P<0.0001)和病程(OR=1.050,95%CI:1.017~1.084,P=0.003)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79,95%CI:0.815~0.946,P=0.001)为发生OP的保护因素.结论 BMI和PBF在RA中变化不同,且呈现出与BMD相反的相关性,BMI是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

  • 12285例体检者局部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君翔;钱志远;李光飞;张鹏;沈光思;Xi Huang;林华;徐又佳

    目的:了解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局部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检测值的影响。方法收集12285例正常体检人群双能X线骨密度( DEXA)检测的骨密度数据(腰椎和髋部),同时收集每人“骨密度局部模式”所检测的“腰椎周围”及“髋部周围”脂肪比例值数据,按照性别、体重指数( BMI)对本组检测人员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回顾分析局部脂肪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在髋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各组骨密度的平均值均较低。男性髋部和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别中平均值较高,而女性腰椎骨密度在腰周脂肪比例高的组中平均值较低,髋部的骨密度则没有明显的改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女性组:骨密度与身高( r=0.276~0.497)和体重(r=0.216~0.526)正相关,与年龄负相关(r =-0.730~-0.454),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 =-0.369~-0.352),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45)。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均呈负相关,并且在BMI高的组中,负相关性较为显著,其中髋部脂肪比和腰椎骨密度负相关性为显著( r=-0.220~-0.194)。男性组:骨密度与身高(r=0.139~0.388)和体重呈正相关,与年龄相关性差(r=-0.494~0.077),与髋部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400~-0.216),与腰椎周围脂肪比例负相关(r=-0.329~-0.223)。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控制其他变量后,腰椎骨密度和腰椎周围脂肪比例在BMI<20 kg/m2组中呈显著的正相关( r=0.294),在其它组中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髋部骨密度和两个部位的脂肪比例呈负相关,其中腰椎骨密度和髋部周围脂肪比的负相关性为显著( r=-0.207~-0.108),并且在BMI低的组中,负相关程度较高。结论脂肪含量对骨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局部脂肪比例增加骨密度下降显著(成年女性BMI指数越高相关性越高);脂肪分布对骨密度影响明显,髋部脂肪比(皮下脂肪为主)与腰椎骨密度的负相关性显著。

  •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不同体质指数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钰;吴晓慧;王书会;阎田园;刘芸宏

    体重是衡量糖尿病患者长期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体质指数(BMI)常被作为判断是否肥胖的一个指标.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根据病因学证据将糖尿病分为4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1].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和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的一类糖尿病,为各医院收治糖尿病患者的主体[2].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可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伴发病的危险.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各种感染,感染又可加重糖尿病,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BMI水平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我们按照中国成人BMI分类标准[4]开展调查,以了解不同BMI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为制定控制感染的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进展

    作者:张帆;廖利民

    2002年国际尿控学会(intem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将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定义为一种尿急、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通常伴尿频和夜尿等症状的综合征[1].这些症状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OAB症状可由尿动力学检查证实是由膀胱非随意收缩引起,也可能由排尿或尿路功能障碍的其他原因产生.欧洲的一项研究发现,>40岁人口中16.6%有轻重不等的膀胱过度活动问题,其中女性17.4 %、男性15.5%;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2].我国北京地区>18岁女性的OAB患病率为4.7%,低于西方国家,郊区高于城区,并随着年龄、体质指数及焦虑程度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3].

1277 条记录 11/64 页 « 12...891011121314...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