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洁级SD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正常参考值的观察

    作者:樊林花;李丹;刘茂林;樊平花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清洁级SD大鼠正常驻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为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定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周龄段、不同性别的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值进行测定.结果 得到6-8周龄和10-12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值的平均值反正常参考范围.多数生化指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生理指标受性别影响不大,但年龄对此有一定影响.结论 在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对实验动物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 异戊巴比妥钠两种注射方式对SD大鼠的麻醉效果观察

    作者:彭浩;赵妮妮

    目的:对比异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进行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麻醉的效果,探讨两种注射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指导SD大鼠开腹手术麻醉用药方式.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按5 mg/100 g体重给予5%异戊巴比妥钠分别行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观察并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SD大鼠麻醉起效和持续时间、麻醉意外情况、麻醉后SD大鼠各项生命体征情况.结果:应用腹腔及背部肌肉注射方式的SD大鼠分别在(3.47±0.87) min、(7.60±0.74)min进入麻醉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腹腔注射组(85.57±4.73)min和背部肌肉注射组(83.95±6.19)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D大鼠均未出现麻醉意外情况,进入麻醉状态后呼吸有减慢的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麻醉前后心率和体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戊巴比妥钠是应用于SD大鼠的一种有效且安全的中长效麻醉剂,其可减慢SD大鼠的呼吸次数;腹腔注射方式的麻醉诱导时间比背部肌肉注射方式短,麻醉苏醒后无不良反应,是应用于SD大鼠开腹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 生物工程技术在SPF级大小鼠生物净化上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刘勇;史嘉翊;刘洁婷;柏合

    目的:探究在大小鼠生物净化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开始,本研究中心选择常用的C57BL/6J品系小鼠作为研究A组、选择SD大鼠作为研究B组,在繁殖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另选择一部分小鼠与大鼠作为对照A、B组,在其繁殖过程中不做任何干涉随机.每组研究对象15只.实验开始前,对所有鼠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应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生物工程技术,在HTF培养液中完成受精并发育至2-细胞时期,将胚胎移植入购买来并激素处理过的代孕SPF级ICR雌鼠的输卵管中.代孕ICR雌鼠生下子代,子代3周离乳后,对代孕ICR雌鼠和随机挑选的子代一只进行检测.统计研究A、B组的采集卵子数、2-细胞数与移植胚胎数.统计四组研究对象的平均每胎产仔数、存活率.统计净化前后四组研究对象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及净化率.结果:研究A、B组生物工程技术指标(采集卵子数、2-细胞数与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平均每胎产仔数与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在合笼与体外受精前,均尾静脉取血进行血霉菌培养.仔鼠出生3周离乳后,每胎随机选一只与其代孕ICR母鼠一起进行尾静脉取血,进行血霉菌培养,对照A、B组的净化率均显著低于研究A、B组(P<0.05).结论:在小鼠大鼠的生物净化中应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生物工程技术,在不影响代孕母鼠的生殖能力与子代存活率的情况下,显著地提升了净化率,达到了研究的目的,从而能为临床动物实验提供更多优质可用的实验动物.

  • SD与Wistar大鼠跳台反射法动物行为学模型建立的比较

    作者:朱萱萱;王海丹;达庆国;吴旭彤

    目的:比较SD与Wistar两种不同品系大鼠在跳台反射法中的不同反应,为建立跳台反射法耳鸣动物行为学模型前动物的筛选提供一种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20只,分为2组.动物于隔音室内进行条件反射训练,各频率背景噪声均<25dBSPL,训练时将大鼠置于跳台仪内,箱顶扬声器给予10kHz,70dBSPL的白噪声作为条件刺激.持续时间为20秒,非条件刺激为大鼠足底电击(50v),持续时间至多17秒(与声刺激间步进行),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出现的时间间隔为3秒.连续训练三周,分别记录两组动物每次在给声期间及刺激间期跳上跳台的次数,比较SD大鼠与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结果:SD大鼠的正确反应率为(14.4±19.1)%,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为(15.4±17.7)%.经卡方检验统计,SD人鼠与Wistar大鼠的正确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D大鼠与Wistar大鼠在跳台反射法实验中的正确反应率未见显著性差异,但是与文献报道相比,大鼠在改良的跳台反射中的正确反应率偏低.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建立尿道下裂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玉霞;巩海亮

    目的: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建立尿道下裂大鼠模型,探讨尿道下裂的发病原因。方法:将受孕雌鼠随机分为四组(各10只),对照组(D组)给予等体积大豆油;观察组(A、B、C三组)分别每天给予DBP 500、800、1200mg/kg。观察孕鼠分娩后体重及死亡率,统计仔鼠数目和雄雄性仔鼠体重。在仔鼠出生后(PND)7d观察其尿道下裂发生率和隐睾出现率。对发生尿道下裂仔鼠称重后解剖,评价发育情况。结果:C组孕鼠死亡6只,产仔0只,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B组孕鼠死亡0只,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B组生产仔鼠、仔鼠平均体重与D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B组生产仔鼠出现明显尿道下裂畸形。A组、B组雄性仔鼠均出现明显隐睾。尿道下裂仔鼠肝脏、肾脏、前列腺、睾丸及附睾脏器系数明显降低,脑垂体脏器系数明显增加。结论:DBP对孕鼠有明显毒性作用。每天DBP 800mg/kg可诱导雄性仔鼠尿道下裂的发生,导致仔鼠肝、肾、生殖系统发育不良。

  • 制备SD大鼠云南白药含药血清的实验条件筛选

    作者:张莹;李玛琳;罗敏;周轶平;张昕

    目的 探讨大鼠云南白药含药血清制备的实验条件,提高血清分离的成功率.方法 采用SD 大鼠200 只,连续4d 进行云南白药溶液灌胃给药,第4 天给药后1h 腹主动脉采血.拟设37℃水浴15min 后常温下3000 r/min 离心15min 为参考条件.实验条件设为:水浴时间:静置5 min;37℃水浴5 min;37℃水浴15min;37℃水浴30min.离心转速:1000 r/min;3000r/min;5000r/min.离心时间:5min;15min;30min.离心温度:常温;低温(4℃).进行血清分离实验.结果 水浴时间15min 组成功率100%,其余各组均未达到50%;离心转速3000r 组分离血清效果好;离心时间15min 组血清全部成功分离,其余成功率均未达到50%;离心温度对结果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分离血清37℃水浴15min 后常温下3000 r/min 离心15min 的条件是较为合适的,其余实验条件搭配均在一些方面存在瑕疵,应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和注意.

  • SD大鼠替代家兔行脾切除手术——搭建学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平台的探究

    作者:刘付海;涂颖;李岳霓;喻萍;杨荣荣;辜丽丹;周瑜;李阳友

    目的探究SD大鼠替代家兔行脾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学生搭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平台.方法从SD大鼠行脾切除手术对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难易程度分析其可行性,从实验动物经费、繁殖周期、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临床教学价值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其优越性.结果用SD大鼠替代家兔行脾切除手术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提高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价值.结论 SD大鼠替代家兔行脾切除手术为学生搭建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实践平台具有可操作性,能在外科实验教学中推广.

  • 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的SD大鼠乳腺癌病理特点

    作者:陈治;崔娜;张媛媛;王永和;陈宁;董楣

    目的 通过给予不同生理阶段(幼年、产后)的SD大鼠二甲基苯恩(DMBA),明确不同生理阶段这一因素是否对SD大鼠乳腺癌的发生以及肿瘤的病理特点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给予所有30只大鼠DMBA灌胃,将15只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15只成年产后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比两组之间乳腺癌的发病率、肿瘤直经、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对于幼年SD大鼠,DMBA诱导的不同生理阶段大鼠乳腺癌发病率、肿瘤直径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移居美国第二代乳腺癌发病率达到当地水平,而第一代却不受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年时期较早的接触当地致癌因素.

    关键词: DMBA 乳腺癌 SD大鼠
  • SD大鼠与Wistar大鼠对氟斑牙易感性的比较

    作者:曾贝贝;张业芳;夏敏;吴延莉;张华;韦艳

    目的 比较SD和Wistar两种品系大鼠在相同剂量和染氟时间下,对NaF诱导的氟斑牙易感度差异.方法 选择断乳2周清洁级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自来水)组和50 mg/L(1/20 LD50)、150 mg/L(1/10 LD50)、250 mg/L(1/5 LD50)NaF染毒组.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6个月.每月检测尿氟浓度并记录大鼠氟斑牙发生时间及程度;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骨氟和牙氟含量.结果 各剂量NaF染毒组大鼠尿氟、骨氟和牙氟水平均高于同品系对照组,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NaF染毒剂量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SD和Wistar大鼠尿氟、骨氟和牙氟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与相同性别同剂量组Wistar大鼠比较,对照组和各剂量NaF染毒组SD大鼠不同染毒时间的尿氟浓度较高,骨氟和牙氟水平较低,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istar大鼠比较,相同剂量NaF染毒组SD大鼠的氟斑牙出现较早,程度较重,检出率较高;染毒第5、6个月时,各剂量NaF染毒组两种品系大鼠均检出氟斑牙.结论 SD大鼠在体内氟负荷量较低的情况下出现比Wistar大鼠严重的氟斑牙病变,SD大鼠对氟斑牙易感性强于Wistar大鼠.

  • 钙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影响的研究

    作者:卓丽玲;刘宗平

    目的 研究钙、磷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增殖、分化及矿化的作用,探讨钙、磷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培养OB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2、4mmol/L钙、1、2、4mmol/L磷及2mmol/L钙+1 mmol/L磷(钙磷比2:1)、1 mmol/L钙+2 mmol/L磷(钙磷比1:2).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Col-Ⅰ)含量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饲料中添加4 mmol/L钙从D2开始促进OB增殖,差异显著(P<0.0 5),添加1、2 mmol/L钙从D5开始差异显著(P<0.05),而钙磷比2:1与1:2到D8差异才显著(P<0.05).除1 mmol/L钙组外,各试验组从D2起均抑制细胞内ALP活性(P<0.05),在D5抑制其mRNA表达(P<0.01),在D2、D8促进其mRNA表达(P<0.05).除1 mmol/L钙组外,各试验组在D2均促进Col-Ⅰ分泌(P<0.01),但钙各组和1 mmol/L磷组在D5、D8及2 mmol/L磷组和钙磷比(1:2)组在D8均抑制其分泌(P<0.05).各试验组,在D2、D8均促进Col-ⅠmRNA表达(P<0.01),在D5除钙磷比(1:2)组外均抑制其mRNA表达(P<0.01).各试验组促进OPN mRNA表达(P<0.01),除1、2 mmol/L钙组外,各实验组从D2起均促进其分泌(P<0.0).结论 添加钙及2种钙磷比(2:1,1:2)均能抑制成骨细胞早期分化,诱导其增殖及重叠生长,促进其基质成熟及矿化,而磷对其增殖作用不明显.

  • 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农药联合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心如;陈海燕;肖杭;何冬宁;韩召军;陈长琨;王荫长;何凤生

    目的研究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农药的联合作用.方法用点滴法测定棉铃虫、用寇氏法测定SD大鼠的辛硫磷(Pho)与氰戊菊酯(Fen)、辛硫磷与三氟氯氰菊酯(Clo)、丙溴磷(Pro)与高效氯氰菊酯(β-Cyp)混剂及单剂的LD50及95%可信限,按谭福杰法计算混剂对棉铃虫幼虫的共毒系数(CTC),并用预期与实测LD50对比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混剂对大鼠的联合作用特征.结果3种组合的混剂对棉铃虫幼虫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Pho+Fen、Pro+Clo和Pro+β-Cyp的CTC分别为340、797和172;Pho+Fen复配有协同作用,其预期LD50(E)与实测LD50(O)的比值--E/O值、CTC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联合作用参数(β3)分别为2.69、285和0.001 5;Pho+Clo复配有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其E/O值、CTC和β3分别为1.71、165和0.000 3;Pro+β-Cyp复配有协同作用,其E/O值、CTC和β3值分别为1.91、180和0.000 2.结论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剂增效同时也普遍存在增毒问题,理想混剂的获得取决于混剂中高比例的高效低毒单剂.

  • SD大鼠的繁殖性能及子代生长发育情况

    作者:洪雅青;顾刘金;黄雅丽;金锋;陈琼姜;陶核;张芳芳;朱勇;徐娟

    目的 对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室已有生殖毒性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SD大鼠繁殖性能特征,分析仔鼠在断乳前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比较雌雄仔鼠生长发育的差异.方法 对已有历史数据即8个批次两代繁殖毒性试验对照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终点包括受孕情况、产仔情况、窝重、窝大小、断乳前仔鼠体重,采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D大鼠妊娠周期为22 ~ 25 d,交配行为集中分布在第1个动情周期.交配成功率为94.27% (87.50% ~100.00%),受孕率为92.19% (87.50% ~100.00%),活产率为98.81% (95.24% ~ 100.00%),出生存活率为94.67%(87.78% ~99.14%),哺育成活率为95.85% (89.74 ~98.82%).出生0、4、7、14、21 d仔鼠平均体重分别为(6.54±0.64)g、(10.66±1.72)g、(16.74±2.42)g、(32.93±5.28)g、(51.64±6.59)g.其中雌性仔鼠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40±0.58)g、(10.48±1.62)g、(16.47±2.32)g、(32.41±4.02)g、(50.72±6.49)g,雄性仔鼠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68±0.70)g、(10.86±1.84)g、(17.05±2.55)g、(33.05±4.37)g、(52.59±7.05)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各项繁殖指数均较高,适合用于开展生殖毒性试验.研究发现,哺乳期雌雄仔鼠体重已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将雌雄仔鼠体重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大鼠生殖毒性研究结果.

  • 软肝化纤丸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黄雁霞;潘赞红;毕丽萍;边景;王丽

    [目的]观察大鼠连续灌胃给予软肝化纤丸26周后的毒性反应及毒性程度.[方法]连续灌胃给予SD大鼠软肝化纤丸3.0、1.5 g;/(kg·d),另设空白对照组,连续给药26周,给药结束及停药4周后测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26周及停药4周3.0 g/( kg·d)组和1.5 g/( kg·d)组实验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未见显著差异和异常改变,也未见毒理学意义变化和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软肝化纤丸对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的长期毒性较低,未发现毒性靶器官,可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 多通道局部场电位θ分量与锋电位的互信息对大鼠工作记忆的协同编码

    作者:司家瑞;田心

    目的 研究大鼠在Y迷宫工作记忆过程中,责任脑区前额叶皮层记录的2类不同模态的神经信号:局部场电位(LFPs)和锋电位(Spikes)的协同编码,为研究工作记忆的神经编码机制提供计算支持.方法 实验数据:4只SD大鼠在Y迷宫工作记忆过程和静息状态下前额叶皮层的多通道LFPs及Spikes数据由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提供;LFPs的数据预处理:对场电位去除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Spikes的连续化:选取生理窗口为500ms,窗口移动步长为125 ms,把Spikes通过发放频率的方式转换为连续信号;场电位的时频分析与特征频段的提取: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能量分布的主要频段,并通过带通滤波提取特征频段信号,从而得到2种不同模态信号的数据对;特征频段的场电位与锋电位的互信息编码:对单通道的LFPs-Spikes数据序列加窗,计算每个滑动窗口内的互信息值,进而得到多通道的互信息值的分布.结果 场电位的时频分布表明工作记忆期间其能量主要集中在θ频段(4~12 Hz);4只大鼠θ频段LFPs与Spikes在10次工作记忆实验中平均值为0.49±0.04、0.39±-0.03、0.41±0.03、0.48±-0.02,显著大于各自静息状态的值,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θ频段(4~12 Hz)是工作记忆的特征频段,θ频段的LFPs与Spikes的互信息有效编码了工作记忆事件.

  • 基于直接方法估算的信息熵在局部场电位编码工作记忆中的应用

    作者:司家瑞;白文文;刘迢迢;黎小沛;田心

    目的 研究大鼠在Y迷宫记忆过程中,责任脑区前额叶皮层记录的局部场电位的熵编码,为研究工作记忆的神经编码机制提供计算支持.方法 实验数据:本研究所用的实验数据为4只SD大鼠在Y迷宫工作记忆过程和静息状态下前额叶皮层的各20次16通道局部场电位(LFPs)数据(其中10次正确,10次错误),由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提供;LFPs预处理:对LFPs去除工频干扰和基线漂移;LFPs的时频分析与特征频段的提取:通过多窗口傅里叶变换,观察能量分布的主要频段,并通过带通滤波提取特征频段的场电位信号;16通道LFPs的熵编码:选取生理窗口为500 ms,窗口移动步长为125 ms,对LFPs数据序列加窗,计算每个滑动窗口内的熵值并平均,进而观察信息熵的变化趋势.结果 LFPs时频分布表明工作记忆期间其能量主要集中在θ频段(4~12 Hz);θ频段LFPs在正确工作记忆实验中,工作记忆参考点前ls熵的平均值为0.939±0.020,显著大于静息状态的值(0.795±0.03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错误实验中工作记忆事件前后信息熵值无差别,未编码工作记忆事件.结论 θ频段(4~12 Hz)是工作记忆的特征频段;θ频段LFPs的熵有效地编码了工作记忆事件.

  • 星形胶质细胞液压冲击损伤后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何滔;张永亮;张西正;杨术旺;郭赟;陈旭义

    目的 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液压冲击损伤后蛋白谱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损伤组,损伤组给予液压冲击损伤.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2者之间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结果 胶质纤维酸件蛋白(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可达95%以上.液压冲击损伤使旱形胶质细胞蛋白质谱表达发生了显著改变,共发现20个蛋白质点的表达发生改变,13个蛋白质得到质谱鉴定,其中表达上调的11个,分别为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破解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NADH脱氧酶10亚基、膜联蛋白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热休克蛋白27 ku、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不均一核糖核蛋白、抗氧化蛋白2;表达下降的2个,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ATP合酶D链.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蛋白质与星形胶质细胞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包括糖代谢与能量产生、抗氧化损伤、细胞骨架重排、信号转导等,可能与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发生应激有关.

  • 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元素代谢和相关激素的影响

    作者:张兆强;刘浩宇;刘锡仪

    目的:测定大鼠骨元素含量和血清相关激素及IL-6含量,研究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元素代谢和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24只,用抽签法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运动组于去卵巢术后第7 d开始运动训练,每周5 d,每天连续匀速跑45 min,16 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周.结果:去卵巢大鼠骨Ca,Mg,S,Co,Mn,Zn等含量降低,骨P含量升高,血清E2,P,TSH,T4,CT,Cortisol,GH等显著降低,IL-6,FSH,LH等的含量显著升高.运动训练可使去卵巢大鼠骨Ca,Mg,S,Co,Mn等含量回升,血清E2,P,TSH,T4,CT,Cortisol,GH等显著回升,IL-6,FSH,LH等显著回降.结论:运动可纠正去卵巢所致的大鼠骨元素代谢和相关激素的改变.

  • 新生期注射谷氨酸单钠对大鼠骨骼的影响

    作者:刘锡仪;刘浩宇

    目的:探讨下丘脑弓状核对大鼠骨骼的影响.方法:用损毁弓状核(ARC)的方法,将SD大鼠于出生后第1、3、5、7、9 d皮下注射10%谷氨酸单钠(MSG)4 g/kg bw,对照组同法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存活至第200d处死,剥净左侧股、胫、肱、桡、尺骨,测其重量、长度、横长径、横短径、体积.下丘脑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ARC神经元,并用图像分析仪计算ARC神经细胞数.用放免法测血清中GH(生长素),E2(雌二醇)含量.结果:MSG大鼠弓状核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股、胫、肱、桡、尺骨的重量、长度、横长径、横短径、体积都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单位体积骨重量(g/cm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血清GH、E2显著降低.结论:提示下丘脑弓状核通过调节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参与全身骨骼生长发育的调控.

  • 体外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液压冲击损伤的研究

    作者:何滔;杨术旺;郭贇;赵占考;陈旭义;张永亮

    目的:研究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液压冲击损伤后形态学及蛋白质组学表达变化.方法:建立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液压冲击损伤模型.原代培养SD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损伤组与对照组,时照组给予(0.2±0.01)Mpa液压冲击损伤,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液压冲击损伤后蛋白质组学表达变化.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在液压冲击损伤后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改变,损伤后2h星形胶质细胞出现了细胞水肿、细胞皱缩、细胞连接断开和坏死,损伤后24 h、48 h细胞胞体肥大、突起增粗明显,部分区域细胞反应性增生明显.液压冲击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显著改变,损伤后有13个蛋白点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其中5种蛋白得到质谱鉴定,分别是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破解蛋白、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NADH脱氢酶10亚基和膜联蛋白1.结论:液压冲击损伤能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发生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和蛋白质谱表达改变,损伤后表达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损伤后应激反应相关.

  • 辛伐他汀对大鼠糖尿病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李凡璐;宛欣;王茜;刘鑫;吴亚俐;陈还珍;崔香丽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所致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n=8)和模型组(n=16),模型组给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随机将模型组分为糖尿病组(DM组,n=8)和糖尿病+辛伐他汀组(DM+S组,n=8),DM+S组给予辛伐他汀40 mg/(kg·d)灌胃四周,其余两组给予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大鼠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p5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p53,p53-phospho-serine15,Bax,Bcl-2等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DM组比较,DM+S组大鼠SOD活性显著增加(P<0.01),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②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结构不清晰,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DM组比较,DM+S组的心肌细胞结构明显改善.③TUNEL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DM组心肌凋亡细胞阳性率显著增加(P<0.01),给予辛伐他汀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④免疫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M组p53表达量显著增加,且p53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P<0.01);与DM组比较,DM+S组p53表达量明显下降,p53在细胞质和核中均有表达,但核内表达量减少(P<0.01).⑤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DM组大鼠p53,p53-Phospho-Serine15,Bax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量减少(P<0.01);与DM组比较,DM+S组p53(P<0.01),p53-Phospho-Serine15(P<0.01),Bax(P<0.05)表达量显著下降,Bcl-2(P<0.05)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心肌结构异常、抑制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对糖尿病导致的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调控有关.

1241 条记录 11/63 页 « 12...891011121314...626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