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省2001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高病死率为特点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省HFRS监测工作自1985年在全省开展以来已持续了17年,对疫情变化趋势、流行规律、疫源地类型及病毒抗原类型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为我省HFRS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为继续掌握我省HFRS人间疫情、鼠间疫情的变化趋势,进一步作好HFRS的防治工作,2001年对我省疫情分布特点及不同地区啮齿类动物的密度、种类及带毒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
汉坦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人感染后能够导致两种严重的疾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汉坦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是啮齿类动物,病毒主要通过感染动物的排泄物与分泌物经皮肤破伤、消化道传播以及其汽溶胶经呼吸道传播.
-
高脂饮食对啮齿类动物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急剧上升,成为影响当今人类生殖健康的一大问题.引起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富含脂肪的高能量食品摄入增加,但是高脂饮食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使用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研究时发现,高脂饮食会使其生殖系统出现卵巢周期紊乱,导致生育力下降、不孕、自发性流产等.本文就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对啮齿类动物卵巢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高尿酸血症啮齿类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痛风(gout)的重要标志,当尿酸生成增多或/和尿酸排出减少时,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一般认为血尿酸盐≥417 μmol/L时应考虑高尿酸血症 [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发病年龄提前.对上海黄浦区2 103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14.2%,女性为7.1%,痛风患病率男性为0.77%.
-
神经发育毒性体内及体外评价方法
神经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Neurotoxicity,DNT)是指个体在发育过程中暴露于某些神经毒性物质后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这种改变可以发生在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但是,由于婴幼儿正处于神经系统发育及成熟过程的敏感时期,所以,与成年人相比,婴幼儿的神经系统更容易受到神经毒物的损伤.
-
山莨菪碱对大鼠体内梭曼解毒作用的影响
啮齿类动物对梭曼有很强的解毒能力,但在梭曼靶前解毒(指梭曼进入机体之后并在到达靶器官之前机体对其解毒作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肠道和肝脏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E)的结合部位约占机体总结合部位的80%,但因梭曼在这两个器官中的通过比例较小,且在到达这两个器官之前已经有足够的毒剂进入靶器官,所以大部分酶结合位点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能设法提高它们的利用度,就有可能减少梭曼到达靶器官的量,从而降低梭曼的毒性作用.
-
霍尔果斯口岸啮齿动物种群及密度调查
[目的]了解霍尔果斯口岸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及密度,为科学地灭鼠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诱饵采用新鲜的油炸花生米.[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5只,隶属于3目(啮齿日、兔形目、食虫目),6科(鼠科、睡鼠科、跳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兔科),9种(柽柳沙土鼠、红尾沙土鼠、小林姬鼠、灰仓鼠、林睡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草兔、臭鼩鼱),以柽柳沙土鼠为优势种,密度为6.00%.[结论]该口岸啮齿类动物种群繁盛,鼠密度较高.
-
云南省大理州啮齿类动物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大理地区是我国旋毛虫病的高发区,曾多次发生爆发性流行.为了解云南省大理州啮齿类动物血清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阳性情况,探讨啮齿动物在旋毛虫病传播和流行中的作用,进行了此项调查.根据课题要求和旋毛虫病流行的历史资料,选定位于大理州中部大理市的下关、凤仪和湾桥,西北部洱源县的右所、凤羽和三营等地作为调查点.在各调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人房、磨房、养猪场和屠宰场等)和室外(灌丛、旱地和菜园等)不同生态环境作为诱捕小兽的场所.采用鼠笼和电子捕鼠器等捕捉工具,在小兽活动明显的地方和活动的高峰时间内捕获小兽,采集血液,常规方法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
-
实验室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4例报告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传染源主要为野生的啮齿类动物.但是,国内外动物实验室、动物饲养室人员感染HFRS病毒的事件屡有发生.2005年初在牡丹江地区某高校动物实验室发生4例实验动物Wister大白鼠传染的HFRS,现报告如下.
-
啮齿类动物携带冠状病毒的调查分析
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认为SARS冠状病毒可能来源于动物.动物冠状病毒普遍存在,其疫苗使用广泛,有可能导致动物冠状病毒变异,甚至越过生物种类屏障,感染人类并导致发病.啮齿类动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并长期和人类接触.而啮齿类动物又是冠状病毒的重要自然宿主,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它可以引起小鼠的病毒性肝炎(MHV)、大鼠冠状病毒病(RCV)、大鼠涎泪腺炎.因此,调查目前啮齿类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情况,对探究SARS的起源和开展SARS的防治以及模型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对广东省一些主要啮齿类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单位的大小鼠冠状病毒携带情况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
采用非啮齿类动物进行中药注射剂急性毒性试验的有关问题浅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12月6日颁布了新的<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
-
森林脑炎研究进展
森林脑炎又名蜱传脑炎(TBE),是由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引起,经蜱传播,以中枢神经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10年,在前苏联亚洲部分发现以中枢神经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1936年,Tkachev氏首次用小白鼠从患者分离到病毒.1937年从当地主要蜱种全沟硬蜱体内分离到同一种病毒,提出并证实蜱为本病传播媒介.1938年证实了森林中的啮齿类动物为本病贮存宿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有关本病的报告越来越多,几乎大部分国家均有报告.1990年由Pletnev AG等人首次完成森林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我国于1942年发现该病,1952年从患者及蜱中分离到森林脑炎病毒,近几年流行又有增强趋势[1].
-
谷氨酸钠损伤幼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
我们曾报道过不同剂量谷氨酸钠腹腔注射对新生豚鼠死亡率、听力及耳蜗螺旋神经节(spiral ganglion,SG)的影响.对于谷氨酸钠耳聋模型,2g/(kg·d),ip.连续7d是相对比较理想的方案[1],但仍伴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往多采用新生啮齿类动物作为耳聋制作的模型动物[2],本实验利用血脑屏障已发育完善之幼年豚鼠对谷氨酸钠的耳蜗效应进行了研究.
-
二苯乙烯苷对β-淀粉样肽致痴呆模型小鼠行为及胆碱能功能的影响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脑老化为基础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表明,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沉积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二苯乙烯苷(2,3,5,4'-tetrahydroxy stilbene-2-O-β-D-glycoside,TSG)是中药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我室以往的研究表明,TSG可明显保护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抵抗Aβ-、H2O2及高糖所致的细胞存活率下降和乳酸脱氢酶漏出增多[1];明显改善急性脑缺血致啮齿类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减少缺血半暗带,抑制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钙超载[2].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TSG对Aβ1-40片段右侧脑室注射(Aβicv)致痴呆小鼠模型的影响.
-
SSRIs类抗抑郁剂对青少年脑神经元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青少年脑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包括:1.青少年脑神经元发育特点;2.SSRIs在青少年中的应用情况;3.SSRIs对青少年脑神经元的影响;4.青少年应用SSRIs的药理遗传学研究.
关键词: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青少年 脑神经元 啮齿类动物 综述 -
重新认识硒缺乏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
饮食中缺乏硒可能引起雄性不育,因为硒缺乏会使精子中一种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功能减弱.硒缺乏与雄性啮齿类动物,还可能与家畜和人的不育有关.科学家通常相信,硒在这种保护精子免受氧化损伤的蛋白质中起着一个主要作用.Ursini等发现,正在发育中的精子中含硒蛋白质确实执行着这样的功能,但精子发育成熟后,它的作用就完全不同了.这时,含硒蛋白质不与其它分子反应,而是构成用来储存精子线粒体的绝大多数物质.
-
球状脂联素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的表达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脂肪因子之一,因其可以调节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受到高度关注.血清脂联素以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形式存在,球状脂联素作为脂联素的蛋白水解产物和脂联素的主要活性片段也存在于人血循环中.但是,不同形式的脂联素的生物学功能还存在争议.重组球状脂联素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骨骼肌和培养的肌细胞脂肪酸氧化.但人们注意到高分子量脂联素与总脂联素的比值而不是脂联素的绝对量决定了人和啮齿类动物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中高分子量脂联素选择性降低.近Yoshiyuki等发现,球状脂联素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诱导促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基因的表达.
-
嗅觉研究进展--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工作简介
2004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神经生理学家:Richard Axel和Linda B. Buck,以表彰他们在嗅觉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证明啮齿类动物大约有1000种不同类型的嗅觉受体基因超家族,文章发表在1991年"细胞"上[1].随后他(她)们对嗅觉信号在脑内的传递、修饰和加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他们的研究使人们对嗅觉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的介绍.
-
Neurolab任务中啮齿类动物实验概况分析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前苏联、俄罗斯、美国和欧盟等的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空间动物实验研究工作,探讨了太空中微重力、辐射、噪声等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Neurolab是美国在1998年4月17日至5月3日进行的一项空间飞行任务,它是在空间实验室(spacelab)进行一项生命科学任务,主要研究微重力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所以被称为Neurolab(神经实验室)[1].这标志着神经系统发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
泡状棘球蚴病
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罕见的寄生虫传染性疾病.成虫寄生在狐、狗、狼的小肠内即终末宿主;蚴虫多寄生于小啮齿类动物为中间宿主.人误食含卵粪便也可成为中间宿主.因本病多发于我国西北部,较为罕见,病理医师对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感染组织的病理形态认识不够,易误诊.故对其流行病学、寄生虫的生活史、蚴虫在中间宿主组织内的病理形态、器官感染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