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妊娠关系的研究进展
妊娠是一种自然同种半异体移植现象,其成功有赖于母体妊娠免疫耐受,而母胎耐受的建立和维持涉及到多种机制的参与.比较经典的有母胎界面的机械作用:首先,绒毛中的血管壁、绒毛间隙、基底膜和绒毛上皮细胞共同构成母胎机械性屏障.另外,胎盘滋养细胞表面的唾液黏蛋白能遮盖滋养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且这层黏多糖和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都带负电荷,互相排斥.还有就是多因素作用的免疫屏障,比如妊娠早期胎儿滋养层细胞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与母体子宫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相互作用,胎源性凋亡因子Fas通过与滋养层细胞表达的相关配体结合导致母体特异性T细胞大量表达Fas,从而启动凋亡途径,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等.而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细胞)由Sakaguchi等[1]在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中首次发现,其免疫学特性主要表现在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参与机体免疫耐受,在正常妊娠过程中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
三峡库区兴山县附红细胞体病母婴传播检测结果分析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28年Schilling等[1]在啮齿类动物中首次发现,目前已报道家畜和其他动物中有感染附红体的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2].
-
啮齿类动物喉肌单纤维肌球蛋白重链同构体成分--甲状腺素调节
-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土拉弗菌感染宿主动物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宿主动物感染土拉弗菌状况和基因型别.方法:鼠夹诱捕鼠,从鼠脾组织提取DNA,应用巢式PCR检测土拉弗菌,计算并比较各地区及各鼠种阳性率.阳性标本用型特异性引物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STR9、SSTR16)引物扩增两区域并测序,用ClustalX(5.0)和DNA 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捕获鼠421只,分属14种鼠种,其中7个鼠种20份标本PCR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4.75%.吉林、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和浙江的阳性率分别为11.65%,10.00%,6.54%,1.76%和0%.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显著(χ2 = 20.90,P = 0.0003);不同鼠种间阳性率未见差异(χ2 =11.82,P = 0.066).对20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型特异性扩增及SSTR9、SSTR16序列测定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均为土拉弗菌B亚型,但型内差别较大,标本及菌株相互比较均显示基因多态性程度高且地区间有交叉.结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可能依然存在B亚型土拉弗菌型感染(宿主动物)情况,且其基因型内差异较大.
-
建立啮齿类酒精饮用动物模型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酒精使用障碍(AUD)是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AUD而死亡的人数约330万.AUD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但其神经行为学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有效和可靠的酒精饮用动物模型对AUD机制的探讨非常重要.本文从动物品系和造模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可能对造模结果造成偏差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对AUD的动物行为学研究有所裨益.
-
啮齿类动物毒性实验死亡原因分析推荐方法简介
毒性病理学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是毒性实验重要指标之一,对毒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非常关键.啮齿类动物尤其是大鼠和小鼠是非临床毒性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死亡原因分析是啮齿类动物毒性实验组织病理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毒性病理学家更好地理解病变的生物学意义,进一步提高对啮齿类动物毒性实验的评价和结果的解释.本文简要介绍了啮齿类动物濒死终点指标的判断标准,老年啮齿类动物大体和组织学病变的分类,不同种属啮齿类动物死亡原因,动物品系、性别和数量对死亡原因分析的影响,以及啮齿类动物毒性实验死亡原因分析推荐方法等内容.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领域毒性病理学家更好地分析死亡原因及进一步提高啮齿类动物毒性实验的组织病理学评价和结果解释提供一定参考.
-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在啮齿类细菌学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啮齿类动物病原菌鉴定的准确性.方法 参考实验动物国标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和美国Charles River实验室啮齿类细菌学检测标准,同时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常规生化法对16种参考菌株和148株可疑菌株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鉴定的准确性、检测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啮齿类动物细菌学检测和病原菌的鉴定在准确性、时间和鉴定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常规的鉴定方法.结论 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适用于实验动物病原菌的检测及细菌性疾病的诊断.
-
啮齿类动物自动供水系统饮水嘴的制备与应用
目的 实验动物饮用水直接影响着实验动物健康,也是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的前提.传统的实验动物供水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既浪费人力和时间,又浪费水资源.因此,研发一种实用新型啮齿类动物自动供水系统的饮水嘴,可以避免由于清洗和放置饮水瓶造成的时间和人力浪费,做到供水方便,结构简单,同时节约水量.
-
TRB3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TRB3是果蝇tribbles基因的哺乳动物同源基因,在啮齿类动物中亦被称为神经细胞死亡诱导假激酶(neuronal cell death-inducible putative kinase,NIPK)基因.除此之外,此基因的其他名称还包括SKIP3(skp1 interacting partner 3)和SINK(p65-interacting inhibitor of NF-кB).
-
化学毒性物质对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和哺乳动物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但某些化学毒性物质和药物却能引起啮齿类动物体温调节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而人和体格较大的哺乳动物暴露于化学毒性物质,体核温度仍然能维持稳定状态[1,2].具有临床意义的是热应激和冷应激能促进人体对化学毒性物质的生理和行为反应[2].由于恒温动物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所以任何环境因素变化引起体温的改变,均被认为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通常人们把体温变化作为机体生理稳态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也把体温变化作为暴露于化学毒性物质的一项重要的反应指标[2].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和近年来有关化学毒性物质对体温调节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中、美、日三国啮齿类饲料样品比较分析——24个月长期啮齿类致癌性实验的饲料选择
目的 评估饲料品质、供应风险及价格,为24个月长期致癌性试验寻找佳的饲料及饲料供应商.方法 将日本进口MF18饲料,美国进口LabDiet饲料以及北京科澳生产的啮齿类饲料样品分别包装,委托专业检测实验室对常规营养成分、毒理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评估饲料品质;对各来源饲料的运输风险、非可控因素等可能影响饲料品质及稳定供应的方面进行评估;兼顾饲料价格作为参考评估因素.结果 经评估,3种饲料品质均符合饲料国标GB14924-2001*的要求;以毒性研究关注的毒理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则3种饲料品质排序为:MF18饲料(佳)-> LabDiet饲料(较佳)->科澳国产饲料(佳);进口饲料的运输及供应稳定性相比存在较大风险;国产饲料价格相对便宜但未成为关键评估因素.结论 经过综合评估,特殊定制的本地国产饲料被认定为是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24个月致癌性试验用的佳饲料.
-
啮齿类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
目的 确定用于实验啮齿类动物常规螺杆菌检测方法.方法 选用针对螺杆菌属16S rRNA属特异性的4对引物进行了引物选择、取材部位以及与分离培养法比较.结果 引物P7/P8的敏感性优于其它3对,检出限可达0.01pg,对阳性动物群检出率80%~100%;分离培养法检出率40%~50%;盲肠、结肠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以引物P7/P8的PCR方法作为啮齿类实验动物螺杆菌初筛方法,分离培养法作为验证方法,取材部位可在盲肠或结肠.
-
丰富环境在啮齿类实验动物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丰富环境被广泛的用于疾病防治、医学研究及实验动物福利水平的提升等各方面.其种类繁多、方法多样,常用于啮齿类动物的主要有社会因素、感官刺激、玩具、食物及筑巢材料等.不同的环境丰富方法各有侧重,在使用时应注意各种干预方式的特点及互补性,做到正确且综合的应用.
-
实验用生物样品的啮齿类微生物污染的检测管理
实验用生物样品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物样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危及实验动物设施的生物安全以及对动物实验研究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将生物样品接种到啮齿类动物之前,要对其进行检测以确保无啮齿类动物传染性病原体的污染.因为检测技术和经济上的限制和局限性,不可能对所有的啮齿类动物传染性病原都进行检测.本文依据科学文献、笔者的经验以及专家的意见,尝试着去阐述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生物样品微生物污染检测计划.笔者建议对一些重要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简要综述了选取这些微生物的理由即它们对科研、实验动物生物安全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
-
实验动物的10个“不愿意”
二、它们对饥渴之苦可以说不
二、它们对饥渴之苦可以说不
实验动物种类不同,对食物、饮水的要求不尽相同。充足的饮食,是保证动物正常、健康的基本营养要求。除非有特殊要求或实验需要,只要动物存在,就应充分满足食物、饮水要求。
实验动物种类不同,对食物、饮水的要求不尽相同。充足的饮食,是保证动物正常、健康的基本营养要求。除非有特殊要求或实验需要,只要动物存在,就应充分满足食物、饮水要求。
啮齿类动物需要磨牙,因此,供啮齿类动物食用的颗粒饲料非常干硬,一般为全价饲料,能满足营养需求,同时满足动物磨牙需要,千万不能好心办坏事,将干硬饲料泡软后喂食。
啮齿类动物需要磨牙,因此,供啮齿类动物食用的颗粒饲料非常干硬,一般为全价饲料,能满足营养需求,同时满足动物磨牙需要,千万不能好心办坏事,将干硬饲料泡软后喂食。 -
大鼠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内生长抑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和神经肽Y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近年来人们已从大鼠、小鼠等啮齿类动物的颌下腺中发现并分离出近30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主要分布于颌下腺颗粒曲管细胞分泌颗粒内.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颌下腺内生长抑素(SOM)、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及神经肽Y(NPY)等神经肽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位观察,为深入研究颌下腺对机体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
限制热量摄入对超重人群长寿、代谢适应性和氧化应激生物学标记物的影响
如何延长寿命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尽管早在1986年就有研究表明长期限制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啮齿类动物的寿命,但这种方式是否会影响人类长寿和氧化应激的生物学标记物,机体代谢率是否可以降低到超出体重减轻的预期水平,目前仍不清楚.新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普林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Eric Ravussin博士领导的工作小组对此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上(JAMA,2006,295:1539-1548).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有希望用于防治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为2型糖尿病发病中的关键因素,与之相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为战胜2型糖尿病的关键治疗策略.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作为睫状神经节运动神经元营养因子是gp130受体细胞因子家族成员.近有报道CNTF可用于啮齿类动物与人类减肥治疗.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度相关,对肥胖小鼠给予CNTF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代谢状态(如降低血浆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提高糖耐量).
-
打击型脑外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于外部机械力的作用导致大脑的损伤.脑外伤幸存者遗留下的短暂或永久的躯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障碍[1]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些问题的发病机制,了解颅脑外伤病理生理过程,并制定出新的治疗方法,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显得至关重要.虽然较大的动物在体型和生理上与人类更接近,但由于啮齿类动物模型低成本、占用空间较小以及对结果易于进行标准化评估,自从1990年开始,越来越广泛地采用啮齿类动物进行脑外伤研究.在大鼠的实验动物模型中,打击型致伤机制通过可控性的外力来调节对大脑造成的损伤程度,进而量化研究不同损伤情况下的病理生理机制,对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更有意义.
-
乌兰浩特市2009年-2011年鼠疫及其寄生蚤监测报告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兴安盟疾控中心鼠疫监测工作计划,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9—2011年的4—5月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鼠疫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动物间鼠疫的流行,严防人间鼠疫的发生.一、自然与疫情概况(一) 自然概况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共辖7个街,8个乡镇,103个村嘎查自然屯,属温带大陆气候,平均海拔263.6米,每年降雨量416.7毫米,无霜期130天,境内山川交错,天然牧场辽阔,是黄鼠啮齿类动物生存的良好场所,也是内蒙古闻名的历史鼠疫流行区,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