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期辨治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一例
脓疱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特殊类型,在传统的分类中将其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种[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大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及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并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米大小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在表面覆盖不典型的鳞屑[2].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和意义
寻常型银屑病( psoriasis vulgaris , PV)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基本损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免疫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D4+CD5+CD127 dim调节性T细胞( 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调节免疫应答和维持机体免疫稳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T细胞的比例,旨在探讨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状态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关系。
-
银屑病
银屑病又名"牛皮癣",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是在浸润性红斑的基础上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
-
银屑病患者1121例小脓疱发生的分析
针尖至粟粒大小无菌性小脓疱是脓型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之一,但在临床上其它各型银屑病(包括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型)有时也可见到这类脓疱的发生.本文对1121例患者的小脓疱发生率,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的关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1例天疱疮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护理眄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的皮肤病,大部分病人在皮肤损害发生之前4个月~6个月先有口腔黏膜的水疱或糜烂,皮肤损害为大小不一的浆液性大疱,疱壁较薄、松弛易破,若不及时治疗,水疱破溃且不断向周围扩大,使大量体液丢失,易发生低蛋白血症,病人可因肺部感染、败血症及恶病质而死亡.新生儿极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天疱疮合并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护理报道如下.
-
寻常型银屑病的观察及护理
Psoriasis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多层银白色鳞屑性丘疹或斑块,病程较长,易于复发,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因素影响较大.正常人表皮细胞的生长周期约28d左右,而银屑病缩短至3d~4d,致使表皮细胞的正常角化过程发生障碍,导致临床特殊的皮肤损害出现.
-
颜面粟粒状狼疮皮损中CD3、CD43、CD45RO的表达
颜面粟粒状狼疮(1upus miliaris faciei,LMF)是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本病病程慢性,愈后常留有萎缩性瘢痕,而且临床上又无特效治疗方法.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其皮损中CD3、CD43、CD45RO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
-
1例大疱性天疱疮的皮肤护理
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粘膜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基本损害为在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半球形紧张性大疱,直径可达5~7cm,开始时常散在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可泛发全身,疱壁较厚,不易破裂.起病急,常因皮肤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
1例重症脓疱型银屑病的护理
脓疱型银屑病是临床上极少见的一种银屑病,它发病迅速,来势凶猛[1].在银屑病基本损害的基础上出现大面积密集小脓疱,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电解质紊乱和全身衰竭,从而危及患者生命.2008年2月我院收治了1例泛发性重症脓疱型银屑病患者,在疾病转归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效果满意,现将相关护理报告如下.
-
银屑病的心理护理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皮肤科中典型的身心疾病之一[1],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银白色成层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在治疗上具有反复性及难治性,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治疗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笔者通过对本科2005年29位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
迪银片治疗银屑病40例疗效观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顽固难治、易于复发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银白色成层鳞屑丘疹或斑丘疹.临床上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均缺乏特效,虽然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提高了疗效,但这些药物有着无法回避的不良反应和"反跳"现象,笔者应用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迪银片(批号2008024)治疗银屑病40例,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4例报告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MDF)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患者面部、以红褐色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清楚,无特效疗法.2004~2009年,我们共诊治LMDF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
颜面粟粒性狼疮中TNF-α的表达
颜面粟粒性狼疮(LMF)是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LMF皮损中TNF-α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以探讨LMF发病与皮损形成的机制.
-
226例唇部疾病的前瞻性分析
目的:掌握唇部疾病基本损害的特点,不断提高唇部疾病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95.8.~2004.9.口腔黏膜病专科唇部疾病初诊患者226例,均详细记录临床诊断、损害发生部位和损害类型.结果:发病部位按照损害累及频率,依次为下唇唇红134例次(34.9%)、下唇黏膜95例次(24.7%)、上唇唇红64例次(16.7%)、上唇黏膜56例次(14.6%)、口角20例次(5.2%)、口周9例次(2.3%)、唇部6例次(1.6%).226例共出现16种损害类型,按照损害出现频率排序,溃疡92例(31.7%)、糜烂31例(10.7%)、白纹25例(8.6%)、痂皮24例(8.3%)、皲裂23例(7.9%)、肿胀22例(7.6%)、鳞屑22例(7.6%)、充血18例(6.2%)、白斑9例(3.1%)、肿块8例(2.8%)、色素沉着6例(2.1%)、色素脱失、疱、红斑各3例(1.0%)、萎缩和丘疹各1例(0.3%).结论:唇红是唇部损害的好发部位,下唇唇红是首发部位,溃疡、糜烂、鳞屑、皲裂、白纹、痂皮、肿胀等7种损害是唇部黏膜病常见损害.
-
浅部真菌病的病理生理
皮肤病是一门形态的科学,皮肤损害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皮肤病种类繁多,然而皮肤病的基本损害只有20多种.各种皮肤病发生皮损的病理生理基础各不相同.从病理生理角度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才能认清疾病的本质,也便于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本文拟述几种常见浅部真菌病的病理生理.
-
重症天疱疮的整体护理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大疱性皮肤病,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生率与感染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酶系统紊乱等有一定的关系,其基本损害为在红斑上或正常皮肤上出现半球形紧张性大疱,直径可达5~7cm,开始时常散在分布,在一定时间内可泛发全身,疱壁较厚,不易破裂,起病急,常因皮肤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或全身衰竭而死亡.
-
52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临床和病理分析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Disseminatus Faciei,LMDF)又称颜面粟粒性狼疮(Lupus Miliaris Faciei,LMF),是皮肤科少见病,多发于青年人面部,以黄红色结节为基本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其病因、发病机制一直不明确.本研究对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力求找到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特点,为LMDF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中的作用
烧伤后早期脏器损害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但缺血缺氧应是其基本损害,由伤后立即血液灌流不足和失控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所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在维持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中,具有关键作用.
-
加强对烧伤后缺血缺氧性损害的研究
缺血、缺氧是严重烧伤所造成的基本损害,烧伤后产生的应激反应可立即激活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微循环障碍、大量体液丧失、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发生缺血、缺氧,并启动全身炎症反应.缺血可促使缺氧诱导因子(HIF-α)表达,后者可激活核因子-κB (NF-κB),导致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等炎性因子过度产生[1],进而启动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