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评析

    作者:张洪;成蓓;詹新安

    目的 建立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DDB-SLN)体外释放的评价方法.方法 考察DDB-SLN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并筛选出pH 7.4磷酸盐缓冲液+40%(体积分数)乙醇作为合适的释药介质,采用动态透析释药法考察DDB-SLN和药物溶液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DDB-SLN在初的0.5 h内出现了突释现象,此后DDB-SLN的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 与药物溶液相比,DDB-SLN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 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作者:张洪;詹新安;成蓓;谭晔

    目的 以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筛选佳处方和制备工艺.用透射电镜观察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Zeta电位和粒径大小,葡聚糖凝胶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 所制得的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3±6)nm,电位为(-21.5±1.2)mV,包封率为(45.1±1.1)%.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用于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 正交实验法优选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

    作者:赵高峰;徐少群;叶飞

    目的::优化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配方及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选择影响工艺条件的舒芬太尼的用量( A)、表面活性剂的浓度( B)、固体脂质的含量( C)、硬脂酸和卵磷脂的比例( D)为四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三个水平,以粒径为主要评价指标,按L9(34)正交试验设计表进行工艺筛选实验。结果:通过对各配方的综合评价研究得出理想配方为舒芬太尼用量为100μg,F68浓度为1.5%,药脂比为1∶100,硬脂酸与卵磷脂的比值为5∶1。结论:根据正交实验结果制备的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在粒径方面符合要求,且在稳定性、外观方面均较理想。

  • 经皮给药系统中新型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园;陈桐楷;林华庆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文献关于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新型载体(脂质体、传递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等)的研究进展.包括这些经皮给药载体的特点及应用.

  • 固体脂质纳米粒用于细胞毒性药物传递系统综述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慧;张志岳;孙萍

    目的:介绍固体脂质纳米粒(SLN)用于细胞毒性药物传递系统以治疗癌症的情况.方法:依据文献综述SLN用于抗癌药物载体的原理、包载细胞毒性药物后可解决的主要问题、用于癌症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结果与结论:设计合理的SLN可利用实体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达到被动靶向的目的;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提高对水溶性抗癌化合物的包封率、改进药物的控释速率和释放程度、避免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细胞毒性药物与增敏剂的联合治疗、细胞毒性药物SLN的特异性靶向,以及用于肿瘤治疗的基因传递.

  •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单用或与顺铂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邓舒婷;甘霖;周琦;徐建业;李少林

    目的:研究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 Cur-SLN)单用或与顺铂(DDP)联用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单用试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Cur组、Cur-SLN组(均以Cur计,终浓度为10、20、40、60、80 μmol·L-1);联用试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DDP组、DDP+Cur组及DDP+Cur-SLN组,各组DDP终浓度为1、2、3、4、5μmol·L-1,Cur终浓度均为10 μmol·L-1,检测上述各组分别对SKOV3细胞作用24、48、72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另设立空白对照组、DDP组、Cur组、Cur-SLN组、DDP+Cur组及DDP+Cur-SLN组(DDP终浓度均为2.5 μmol·L-1,Cur终浓度均为10 μmol·L-1),检测各组对SKOV3细胞作用24h后细胞凋亡卒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 E、CDK2的表达.结果:相同浓度下,与Cur组比较.Cur-SLN组作用不同时间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与DDP组比较.DDP+Cur组和DDP+Cur-SLN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DDP+Cur-SLN组明显高于DDP+Cur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个药物组细胞阻滞主要发生在G2期,细胞凋亡率和CyclinE、CDK2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DDP+Cur-SLN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Cur-SLN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且与DDP联用有协同效果.

  • 联苯双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张洪;成蓓;詹新安;谭晔

    目的:研究联苯双酯(DDB)固体脂质纳米粒(DDB-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及肝靶向性.方法:60只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射含DDB剂量为20 mg·kg-1的DDB-SLN及DDB溶液(DDBS),在给药后0.083、0.25、1、3、5 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计算不同时间血浆、心、肝、脾、肺、肾、脑中DDB的浓度,以及DDB-SLN对DDBS的药物靶向指数(DTI)和药物选择性指数(DSI).结果:各组织中DDB浓度2组中均以肝中为高;给药后0.25、1、3、5 h时肝中浓度DDB-SLN分别是DDBS的1.15、3.04、2.72、3.62倍,DTl分别为1.151、3.038、2.720、3.622,DSI分别为3.269、7.891、5.948、7.759.结论:DDB-SLN具有肝靶向性,且强于DDBS.

  • 2种单硬脂酸甘油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的体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沈斌;叶轶青;丁建潮

    目的:研究单硬脂酸甘油酯固体脂质纳米粒(MSLN)和经聚乙二醇2000(PEG2000)修饰后的MSLN(PEG-M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考察PEG2000修饰对MSLN体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MSLN,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以罗丹明B为荧光标记物,测定和计算2种MSLN制剂经鼠尾静脉注射后的体内组织分布及药动学参数.结果:2种MSLN制剂粒径分布相似,Zeta电位约为-20mV;经鼠尾静脉注射后,MSLN靶向肝脏,且经PEG2000修饰后的纳米粒体循环时间可显著延长至2.2倍.结论:MSLN经PEG2000修饰后可改善体循环,其可作为肝脏靶向的药物载体.

  • 正交试验法优选氟尿苷二乙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

    作者:连佳芳;张三奇;顾宜;方坤泉;奚苗苗;王莉

    目的:优选氟尿苷二乙酸酯固体脂质纳米粒(FUDRA-SLN)的工艺条件.方法:以大豆磷脂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FUDRA-SLN,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优选工艺条件.结果:按优工艺条件制得的FUDRA-SLN均匀圆整,粒径为(215±83)nm,包封率为98.27%,载药量为8.20%.结论:选择优化的薄膜超声分散工艺制备FUDRA-SLN,包封率及载药量高,适合于实验室制备.

  • 阿克拉霉素 A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针剂体外释药规律研究

    作者:何林;余继英;张丽;李素华;蒋学华

    目的:研究阿克拉霉素 A固体脂质纳米粒( 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测定 ACM- SLN冻干针剂的体外释药百分率,用不同的方程对其释药百分率进行拟合.结果与结论:一级动力学方程和 Weibull模型拟合结果较好, ACM- SLN冻干针剂的释药规律接近一级动力学方程.

  • 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丁艳;武夏明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N)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法.分别精密吸取ITN混悬液和同浓度的伊曲康唑溶液于预处理过的透析袋中,于(37±1)℃恒温摇床中进行体外释放试验,释放介质为1%吐温80-0.7%浓盐酸(10:7)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伊曲康唑含量;以不同时间取样的累积释药率数据进行不同释药模型的拟合.结果:6h时伊曲康唑溶液几乎释放完全,累积释放率已达到96.32%,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而ITN仅释放37.93%,其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ITN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 异甘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包封率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陈卫军;袁勇;王鲁妹;智永刚

    目的:建立异甘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ISO-SLN)包封率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透析法分离样品中的游离药物及载药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确定透析介质和透析时间;紫外分先光度法测定包封率,检测波长为396nm.结果:以2%泊洛沙姆188水溶液为透析介质、透析时间为8h,能有效分离ISO-SLN与游离ISO,加样回收率大于95%;ISO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12~7.84 μg·mL-1(γ=0.999 5),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9.54%、99.11%、100.2%,RSD均小于5%;3批ISO-SLN平均包封率为80.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测定ISO-SLN包封率,且方法准确、简便.

  • 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中主药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作者:宫金岩;胡连栋;刘洋;唐星;杨更亮

    目的:建立测定维甲酸固体脂质纳米粒(atRA-SLNs)中主药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tRA-SLNs中主药含量,并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该制剂中的游离药物,测定其包封率.结果:维甲酸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016~0.128μg(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0.37%);3批样品的包封率均大于96.0%.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简单,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及包封率测定.

  • 紫杉醇联合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邓舒婷;徐建业;李蓉;周琦

    目的:研究紫杉醇(PTX)联合固体脂质纳米姜黄素(SLN-Cur)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试验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仅含正常生产的HO-8910细胞)、PTX(2.5 μmol/L)、SLN-Cur(10 μmol/L)、PTX+ SLN-Cur(2.5 μmol/L+10 μmol/L)组.MTT法测定HO-8910细胞增殖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HO-8910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酶的表达.结果:PTX、SLN-Cur、PTX+ SLN-Cur均可显著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其中PTX+ SLN-Cur作用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TX、SLN-Cur、PTX+ SLN-Cur组凋亡率显著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降低,G2/M期细胞比例逐渐增高,MMP-9表达减弱,TIMP-2表达增强,其中PTX+ SLN-Cur组表现更显著.结论:SLN-Cur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效果,与PTX联合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9表达及上调TIMP-2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大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张洪;闫士君;张福明

    目的:研究大黄素(EMO)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和肝靶向性.方法:72只小鼠分为2组,分别尾iv EMO-SLN混悬液和EMO溶液,在给药0.083、0.250、0.500、1.000、2.000、6.000 h时分别取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肝、脾、肺、肾中EMO的浓度,计算EMO-SLN对EMO的药物总靶向效率摄取率(re)、总靶向性(Te).结果:肝中所得re和Te值均为高.结论:EMO-SLN具有较高的肝靶向性,且强于EMO.

  • 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放研究

    作者:黄义;李新中;雷鹏;刘韶;许利敏

    目的: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药性能,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进行不同模型的拟合.结果: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释放曲线符合Hixon-crowell方程,t1/2≈3 h.结论:黄芩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 阿魏酸川芎嗪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质量评价

    作者:孙陶利;戴智;蒋鹏程;吴柱;刘卫平;卜振军;唐靖;王建芬;马宁

    目的:优化阿魏酸川芎嗪(FATM)固体脂质纳米粒(FATM-SLN)的处方,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FATM-SLN.以粒径、包封率为指标,以单硬脂酸甘油酯、蛋黄卵磷脂(PC)、泊洛沙姆188(P188)、硬脂酸钠用量为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FATM-SLN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考察所制FATM-SLN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和体外释放度.结果:优处方为FATM 1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300 mg、PC 200 mg、P188200 mg、硬脂酸钠10 mg、纯化水20 mL.所制FATM-SLN呈类球形实体粒子,外观形态较圆整,粒径分布为40~800 nm,平均粒径为106.23 nm,多分散系数为0.254,Zate电位为-34.8 mV,包封率为73.32%,载药量为1.20%;4℃下10 d内外观无明显变化(RSD<2%).其在0.5~1 h内释药快,1 h的累积释放度达到60.47%;8 h后释药趋于平稳,累积释放度为93.46%,药物基本释放完全.结论:成功优化FATM-SLN的处方;所制FATM-SLN的粒径小、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 丙基硫氧嘧啶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作者:徐雄波;崔叶妹;宋红娟;卜振军;张青松;唐靖;马宁

    目的:优化丙基硫氧嘧啶(PTU)固体脂质纳米粒(PTU-SLN)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PTU-SLN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PTU-SLN,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以脂质材料、大豆磷脂、泊洛沙姆188用量以及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同时以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稳定性及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评价其质量。结果:优制备处方和工艺为脂质材料0.6 g、大豆磷脂1.0 g、泊洛沙姆1880.8 g、超声时间10 min。所制得的PTU-SLN外观形态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5 nm,平均Zeta电位为-30.8 mV,平均包封率为74.9%;4℃条件下放置15 d粒径和外观无明显变化;体外4 h累积释放度达56.1%,24 h累积释放度达98.4%。结论:成功制得PTU-SLN,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达到使药物缓慢释放的效果。

  •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干粉吸入剂的质量评价及初步稳定性考察

    作者:李楠;刘佩莉;孔令钰;刘畅;杨萍

    目的:对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干粉吸入剂(DPI)进行质量评价及初步稳定性考察。方法:按《中国药典》相关要求对粉末的理化性质[粒径、溶解性、引湿性及临界相对湿度、流动性(休止角)、水分等]及制剂质量评价指标(主药含量均匀度、排空率和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进行考察;对制剂进行初步的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3批Cur-SLN-DPI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粒径3.35μm、30 s内完全溶解、临界相对湿度70%、休止角24.03°、水分4.57%、主药含量100.13%、含量均匀度3.647、排空率95.17%、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28.73%。加速试验放置3个月后,排空率低于90%,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下降约5%。长期试验中观察期内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影响因素试验中,在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放置10 d,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下降5%;在相对湿度为92.5%条件下放置5 d,制剂胶囊软化且增质量超过5%。结论:本品质量符合DPI的相关要求;在光照及高温条件下稳定,但在湿热条件下不够稳定,故应贮存于密闭干燥容器中。

  •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干粉吸入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李楠;于美丽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干粉吸入剂(DPI).方法:以粒径、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和药物沉积率等为指标筛选Cur-SLN的干燥方法(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基于优化后干燥方法,以药物沉积率、排空率、休止角、吸湿增重率、含量均匀度等指标对Cur-SLN-DPI处方(乳糖-干粉比例、单剂量每粒胶囊装量)进行单因素考察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喷雾、冷冻干燥法所得Cur-SLN的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分别为29.98%和15.69%,以前者为优;优化后的单剂量处方为乳糖-干粉(1:1)混合物50mg、第3组分乳糖10 mg,填充于4号胶囊中;所制3批干粉各指标平均值为粒径3.35 μm、水分4.57%、含量均匀度3.65、体外有效部位沉积率28.73%、排空率95.17%、休止角24.03°、吸湿增重率2.2% (RSD均小于2%,n=3).结论:建议选用喷雾干燥法制备Cur-SLN;优化处方后所制Cur-SLN-DPI质量符合要求.

404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