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病患者外周血CD28+T细胞亚群变化

    作者:张美稀;章晓鹰;金树根;董惠芳;陈建杰;王灵台

    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需要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CD3复合物信号,同时还需要共刺激信号.现已证实,在CD40-CD40-L和B7-CD28/CTLA-4(CD152)二条共刺激途径中,CD28,CTLA-4和ICOS与其配体B7家族分子(B7.1/CD80和B7.2/CD86)结合后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迄今,国内外开展有关肝移植排异[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疾病[3]、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4]、HCV病毒感染[5,6]、肿瘤[7]、重症肝炎[8 ]中肝损伤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共刺激研究,但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损伤T细胞的特异性激活共刺激研究不多[9].鉴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130例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CD4+,CD8+和CD28+T细胞变化,兹报告如下.

  • 肝脏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对肝疾病的影响

    作者:王鹤鹏;孙鹏远;刘克辛

    转运体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决定因素,在肝脏表达尤为广泛.肝脏转运体可以摄取大多数内源性物质、营养物质和外源性物质进入肝脏,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转化,终将其外排入胆汁,并由胆汁排到肝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疾病状态下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会发生改变,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处置过程,进而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同时加大了疾病药物治疗的难度.本文从肝脏摄取型和外排型转运体两方面出发,针对肝脏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变化对肝疾病的影响作一综述.

  • 华支睾吸虫肝病肝胆管改变的CT与病理分析

    作者:刘君凤;郎兆会;谭红艳;刘凤仙;冯晓新;韩占田

    目的评价华支睾吸虫肝病肝胆管改变的CT诊断价值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98例本病患者中,男57例,女41例.95例(97%)有明确食生鱼史,就诊时腹痛48例,右上腹闷胀15例,腹部不适22例,发热5例,黄疸8例.肝功能检查中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9例,碱性磷酸酶(AKP)轻度升高者8例,总胆红素升高5例(>15.5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14例及间接胆红素升高12例.所有病例均于粪便及十二指肠引流中发现虫卵,其中89例华支睾吸虫血清学检查为阳性,9例肝胆手术治疗,8例做肝活检.本组病例全部呈肝内胆管扩张改变,大便阳性而肝CT检查正常者未选入本组病例.结果 98例CT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扩张,轻度扩张62例(63.3%),中度23例(23.5%),重度13例(13.3%).肝内胆管扩张的形态分三种类型:Ⅰ型:扩张的肝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方向逐渐扩张,其肝被膜下小胆管呈囊状扩张者82例(83.7%);Ⅱ型: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肝被膜下逐渐扩张,但无肝被膜下小胆管囊状扩张者12例(12.2%);Ⅲ型:肝内扩张的胆管,肝门侧与远侧端胆管径宽度相近似者4例(4.1%).98例中6例(6.1%)显示部分扩张,胆管壁不规则,管腔粗细不均,边缘较模糊;12例(12.2%)肝内胆管近肝门侧明显扩张,而远端扩张不明显.98例中91例(92.9%)肝外胆管无扩张.增强扫描显示更为清晰,肝内、外胆管壁均未发现增厚及异常强化征象.肝内胆管结石18例(18.4%),其中肝左叶内8例,肝右叶内6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结石者4例,肝总管、胆总管结石各1例,胆囊结石5例,数目不定.胆囊炎28例,4例(4.1%)胆囊内见团状或不规则软组织密度条状物悬浮于胆汁中,胰管轻度扩张2例.肝左叶增大.8例肝活检镜下见胆管腺瘤样增生,符合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胆道系统的病理改变.9例术中见肝表面有散在的黄白色扩张的小胆管,其中并发肝细胞癌1例,肝胆管上皮癌3例,脂肪肝1例,肝囊肿1例.结论①华支睾吸虫所致肝内胆管从肝门向被膜方向逐渐扩张,管径大小相近,这种扩张形式是其所特有的,CT具很高的诊断价值.②长期反复及大量寄生华支睾吸虫病可并发一些恶性疾病,对其早诊断早治疗,颇具临床意义.

  • 凋亡基因Bcl-2,Fas及Bax在慢性肝病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作者:陈乃玲;陈佩兰;李琳;邓燕林;邓涛

    目的观察凋亡调节基因Bcl-2,Fas及Fax在慢性肝病中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95例慢性肝病肝脏或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其中慢性肝炎69例,肝硬变11例,原发性肝癌15例.均取连续切片HE染色及Bcl-2,Fas,Bax免疫组化检测.对其中10例慢肝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上述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肝组织Bcl-2阳性表达63例(66.3%),其表达阳性率依次为肝癌>肝硬变>慢性肝炎,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强阳性表达率依次为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变.Fas表达的慢性肝炎的阳性率为100%,Bax为95.2%,但Bcl-2仅为33.4%,慢性肝炎时以Fas及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为主,而在肝癌时以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为主.结论三种凋亡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在肝组织或PBMC中联合检测可能对肝硬变癌变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 大鼠免疫性和酒精性肝病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薄爱华;田翠时;薛贵平;杜建华;许永利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病(ILD)和酒精性肝病(ALD)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猪血清注射法,连续8wk致大鼠ILD;饮用酒精200mL@L-1,8 wk致大鼠ALD;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形态变化.结果 ILD和ALD组肝细胞膜受损,肝细胞质内脂质包含物明显增多.ILD组肝内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器减少;线粒体膜破损,嵴减少.贮脂细胞数目增加,胞质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ILD组呈现肝纤维化特征.ALD组肝组织大量局灶性坏死和肝细胞水肿;Mallory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形成,并且有大量炎细胞浸润.结论两种肝病形态学改变不同,治疗ILD应以抗肝纤维化为主,而治疗ALD应以活血抗炎为主.

  • 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林红;吕淼;张义侠;王炳元;傅宝玉

    目的为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动物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检测血浆PDGF含量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在平衡饮食的条件下,以400mL@L-1乙醇,8g@kg-1@d-1,日3次灌胃至4 wk末,自5wk,以500mL@L-1乙醇,9g@kg-1@d,日3次灌胃至8 wk末,自9wk,以500mL@L-1乙醇,10g@kg-1@d-1日3次灌胃至12wk末,诱导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分别于4wk末、8wk末、12wk末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并用生物活性法测定了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病理阶段血浆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含量.结果光镜显示对照组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酒精摄入4wk末,肝细胞中重度脂肪变性,8wk末肝细胞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Mallory染色可见胶原于中央静脉沉积增加,12wk末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Mallory 染色可见胶原自中央静脉向窦周隙伸展,呈现轻度肝纤维化改变,PDGF含量结果可见与同时期对照组相比,实验组PDGF含量(kU@L-1)均有显著增高,4,8,12 wk分别为67±15υs31±18(P<0.05),130±30υs33±19(P<0.001),202±20υs36±6(P<0.001);实验组不同时期差异明显,随病程进展病变加重,8 wk与4wk相比,P<0.01,12wk与8 wk相比,P<0.001结论灌胃为一种简单可行的造模方法;PDGF可能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详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一1在实验性酒精性肝病中的动态表达

    作者:吕晓辉;谢艳华;傅宝玉;刘春荣;王炳元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在大鼠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及表达.方法应用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动物模型.肝组织作HE染色及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asson染色结果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分析,测定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IMP-1在酒精性肝病中的表达,其结果用病理图象分析仪分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TIMPP-1 FI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对照组HE染色可见正常中央静脉及放射状排列的肝板.模型组4wk末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及点状坏死.8wk末肝细胞中重度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加重,Masson染色终末静脉周围胶原纤维增加.12 wk末及16 wk末肝细胞坏死增多,炎性细胞浸润成团,Masson染色终末静脉增厚,胶原纤维向窦周隙延伸,窦周纤维组织较前增加,造模成功.免疫组化研究表明,TIMP-1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窦内皮细胞、肝窦细胞及静脉周围肝细胞的胞质.病理图象分析结果示对照组4,8,12,16wkTIMP-1面积比分别为4.8±0.7,4.8±0.6,5.2±0.8,5.1±0.7,模型组四个阶段分别为9.8±1.4,16.7±2.4,21.3±3.4,25.3±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示对照组TIMP-1 FI值四个阶段分别为0.4±0.1,0.5±0.2,0.4±0.1,0.5±0.1,模型组分别为0.6±0.1,0.8±0.1,1.0±0.1,1.2±0.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造模时间延长其含量进行性增加.结论在大鼠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TIMP-1水平进行性增加,提示其可能参与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 酒精性肝肾损害及肾层粘蛋白、Ⅲ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曹艳雪;王炳元;傅宝玉

    目的 研究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肾脏病理改变以及层粘蛋白,Ⅲ型胶原在肾脏的表达.方法以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肾损伤的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16只对照组30只模型组的肾组织层粘蛋白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肝脏出现酒精性肝病阶段性的病理改变.肾脏在相应阶段出现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或肿胀,管腔闭塞等改变.免疫组化染色,与同期对照组相比,酒精灌胃4wk、8wk,层粘蛋白表达无明显增加,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F1=2.14,F2=2.16(P>0.05).酒精灌胃12wk,层粘蛋白表达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F3=3.68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Ⅲ型胶原表达无改变,两者无显著性差异F1=2.08,F2=2.11,F3=2.10(P>0.05)结论长期持续的乙醇刺激,不仅可造成肝脏损害,又可引起明显的肾脏改变且以肾小管-间质损害为重.层粘蛋白在酒精性肾损害中表达增加,而Ⅲ型胶原无改变.

  • 二十一世纪的胃肠病学:科学与技术大趋势

    作者:Rudi Schmid;M.D. Ph.D;朱丽虹

    或许我发言的题目有些不同凡响,似乎我拥有一只水晶球可以预测将来. 但我没有. 鉴于我从事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工作40+a,我受邀就下一世纪胃肠病学及肝病学的发展方向做一推测.

  • 第50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简介

    作者:唐宝璋;游晶;杨微波

    由美国肝病研究学会主办的第50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于1999-11-05~09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3500多人,大会共收到论文近三千篇,经审定录用会议交流论文2118篇,其中分组讨论发言论文近二百篇.大会专题报告178篇,报告了国际上有关专题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肝病各个领域的新研究成果.

  • 肝病治疗的若干新进展

    作者:徐克成

    近年来,肝病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方面,许多新疗法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对一些传统疗法有了新的解释和改进.本文拟对经临床证实确有疗效的常见肝病的治疗,作一介绍和评价.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继发性肝损伤"的临床依据

    作者:韩德五

    编者按韩德五教授近20a来研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肝功能衰竭发病机制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学说".本文梗概地介绍了该学说的中心内容,重点论述了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所致"继发性肝损伤"的临床根据,本刊欢迎大家对此学说进行学术研讨与争鸣.

  • 良恶性肝病C-erbB-2和p53基因表达比较

    作者:申延琴;黄致治;吴贤英;孙晞

    目的了解癌基因C-erbB-2和P53在良恶性肝病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肝细胞癌癌变过程中发生的作用方法用cDNA-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对22例肝硬变,11例癌前病变、即肝小细胞非典型增生,35例肝癌及5例正常肝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C-erbB-2 mRNA的杂交阳性率在正常肝、肝小细胞非典型增生、肝硬变、分化较好肝癌组和分化较差肝癌组分别为0,73%,64%,37%和25%;C-erbB-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100%,82%,45%和29%.P53 mRNA的杂交阳性率在正常肝、肝小细胞非典型增生(SLCD)、肝硬变、分化较好肝癌组和分化较差肝癌组分别为0,73%,68%,36%和25%;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0,0,0,27%和42%.蛋白阳性物只见于肝癌细胞.结论 C-erbB-2癌基因可能在肝癌癌变的早期阶段起作用,主要作用于SLCD、胆管细胞、增生肝细胞.野生型P53有抗癌作用,突变型P53致癌作用可能发生于肝癌癌变较晚阶段.

  • 酒精性肝病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魏来;陶其敏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人体后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是导致严重肝脏疾病的重要病毒因素之一.在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病变的非病毒因素中,酒精是一个重要致病因子. 世界范围内对酒精致肝病的研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至20世纪90年代,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仍居高不下[1]. 特别应提及的是,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在病毒性肝炎的基础上饮酒或ALD患者并发肝炎病毒感染都可加速肝脏疾病的进展,患者将更易发展为肝癌,这种饮酒与肝炎的相关性在HCV感染中尤为显著. 而且,ALD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存在时,去除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足以阻止疾病的进展,所以应充分认识到其相关性,及时戒酒予以恰当治疗.

  • S-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系统评价

    作者:白冰;何清;唐尉;唐奇远;黄珊

    目的 系统评价S-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 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 、EMbase 、CBM 、CNKI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万方数据库等电子资料库.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10 个研究,745 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1篇文献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并实施盲法,其余9篇文献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未实施盲法.所有文献均未描述分配隐藏方法.按测量指标和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①在降低ALT 方面:疗程为20 天时,S-腺苷蛋氨酸+一般治疗组与还原型谷胱甘肽+一般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18.00,95%CI(-38.36,-2.36)];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8.39,95%CI(-19.81,3.02)];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7.30,95%CI(-15.49,0.89)],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降低AST 方面: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与门冬氨酸钾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8.39,95%CI(-19.81,3.02)];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7.40,95%CI(-17.96,3.16)],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在降低GGT 方面:疗程为4周时,S-腺苷蛋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与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20.10,95%CI(-40.77,0.57)];疗程为2年时,S-腺苷蛋氨酸组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 = -8.70,95%CI(-36.42,19.02)],其余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在降低TG 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 = -1.04,95%CI(-1.23,-0.85)];⑤在降低肝纤维化指标(PC Ⅲ、HA )方面: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WMD = -127.00,95%CI(-161.81,-92.19); WMD = -162.00,95%CI(-226.10,-97.90)];⑥在生存率方面:Child-Pugh A 级、Child-Pugh B 级(Child-Pugh 分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 0.45,95%CI(0.20,1.00)].结论 现有研究显示,S-腺苷蛋氨酸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LT 、AST 、GGT 、肝纤维化和TG 的改善可能有效,对Child-Pugh A 级、Child-Pugh B 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生存率改善可能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但本系统评价所纳入的文献多为较低质量的小样本研究,且用药时间不同,因此无法进行总体的效应合并分析,尚需更大量的文献支持.

  • 缺血性肝炎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

    作者:王艳荣;齐艳荣;韩志蕊;张秋瓒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 方法 观察我院收治的各种休克、呼吸衰竭等重症患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变化,总结缺血性肝炎发生率,总结其临床资料及影响因素. 结果 观察重症患者317例,发生缺血性肝炎53例,70岁以上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患者于休克、呼吸衰竭后1~3 d内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增高,高峰出现时间1~5 d,平均(3.35±0.89)d.ALT 869~4354 U/L,AST773~4833 U/L,LDH 1021~2662 U/L.总胆红素升高16例,总胆红素14~54 μmol/L.AST恢复正常上限2倍以内时间为9~16 d,平均(13.0±1.6)d.转氨酶升高程度与性别、年龄及有无基础肝病无关,酶学变化时间与性别无关.年龄≥70岁的患者AST峰值出现晚,恢复时间长于年龄<7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基础肝病的患者AST达高峰时间明显早于无肝病者,AST恢复时间略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缺血性肝炎男性、老年人多发高龄、患有基础肝病可影响缺血性肝炎患者转氨酶恢复时间.

    关键词: 肝疾病 缺血
  • 老年人血吸虫性肝病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作者:山惠明;徐连忠;胡思东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在浙北农村老年人群中存在非常普遍,尽管经过规范抗血吸虫治疗,但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在肝脏,对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均构成长期损害[1].老年慢性血吸虫性肝病患者并存糖尿病较多,血糖升高及血脂代谢异常可加重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老年血吸虫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NRF2-617C/A基因多态性对内毒素刺激下酒精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作者:赵光举;陈肖;李小林;余毅娟;洪广亮;邱俏檬;李萌芳;卢中秋

    目的 探讨NRF2基因启动子-617C/A多态性对内毒素(LPS)刺激下酒精性肝病(A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应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82例ALD患者的PBMC,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同时应用基因测序法检测NRF2基因启动子-61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突变组(CA和AA)和突变组(CC),以逆转录PCR (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PS刺激下PBMC中NR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p、1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82例患者NRF2-617位点C和A的频率分别为65.9%和34.1%,其中50例(CA:44例;AA:6例)存在突变,32例为非突变(CC).突变与非突变组间比较肝功能、T细胞亚群分布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PS刺激后,突变组PBMC中NRF2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突变组(P<0.05),而TNFα、IL-1β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P<0.05),IL-10 mRNA及蛋白表达虽高于后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基因启动子-617位点C→A突变下调LPS刺激后ALD患者PBMC中NRF2的表达,并加剧促炎反应.

  • 微小RNA-192与慢性肝病和肝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江峰;刘婷婷;王晓菲;朱睴

    作为新近发现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微小RNA-192(microRNA-192)在多种肿瘤和非肿瘤疾病中表达异常,并且参与调节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microRNA-192与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胶原蛋白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在药物性肝损害模型和肝癌患者的外周循环血中,microRNA-19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本文就microRNA-192在慢性肝病、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潇雪;刘立新

    酒精性肝病是指长期过度摄入乙醇导致的肝脏疾病,是西方国家晚期肝病的首要原因。酒精性肝病发展过程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目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中嗜酒者比率逐年提升,在我国乙醇已成为仅次于肝炎病毒的导致肝损害的第二大病因。酒精性脂肪肝逐步发展为肝硬化需有较长过程,对嗜酒者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了解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就酒精性肝病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现状、危险因素、以及酒精致肝损害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350 条记录 7/68 页 « 12...45678910...676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