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进一步控制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

    作者:陆志檬;韩永年

    输血所致病毒感染一直是国内外输血界所关注的。近10年来,各国对献血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了免疫筛查,使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率有了显著下降。但因病毒基因型的变异、检测试剂的敏感性以及新病毒的发现,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依然存在。因此,与输血相关的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及基因扩增技术(GAT)筛查献血者的价值已成为医学领域中一个研究热点[1]。

  • 类孟买型OAHm例

    作者:苏品璨;何跃;郭萍;涂源泉

    类孟买型是一种罕见的血型,我们在献血者中发现1例类孟买型OAHm,报告如下.先证者男,46岁,汉族,云南宣威县双河乡人.曾在宣威县血站献血多次,均作为O型血给同型患者输用.首次到我血液中心献血,初检血型发现其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检查,证实为类孟买型OAHm.

  • 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

    作者:李金明

    问: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哪些?答: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与人群中的病素病毒感染率,如肝炎病素养等感染;献血者的病毒者的病毒感染率与人群中病毒感染率的差异血液检测的水平和质量;病毒在感染人群中的滴度、感染力和人群免疫力;血液制品的输注形式及使用量等因素相关.

  • 甲苯胺红梅毒血清试验与酶免疫法的比较

    作者:郑优荣;侯加;李少华;何珠;张蕾琳;李玉笑;肖韶英

    我们通过对甲苯胺红梅毒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免疫法(TP-ELISA)的比较,探讨采用TP-ELISA试剂筛查献血人群的可行性。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系1999年在我中心献血者1?683名;梅毒可疑样本165份,来源于献血者TRUST初筛阳性样本,部分来源医院梅毒病人血样。 2.试剂和方法:TRUST:上海荣盛生物试剂公司提供。TPPA试剂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TP-ELISA:试剂盒由华南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惠赠。实验操作严格按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二、结果 1.TRUST与TP-ELISA试验特异性比较:1 683名献血者中,TP-ELISA筛查出18例阳性,16例经TPPA确证为梅毒阳性,2例为假阳性反应,其TP-ELISA假阳性率为0.12%。TRUST检出19例阳性,其中4例为假阳性反应,其假阳性率为0.24%。TRUST漏检1例(6.3%)。 2.TRUST、TP-ELISA检测结果与TPPA试剂作相关分析:165份可疑样本经TPPA试剂确证,142份为梅毒阳性。TRUST筛出阳性135份,其检测灵敏度为95%。TP-ELISA筛出阳性142份,其检测灵敏度为100%。经相关分析(χ2检验),TP-ELISA与TRUST检测结果经TPPA试剂确证,差异无显著性(χ2=124.5,P<0.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0.975,0.775。综上所述,TP-ELISA试验具有:(1)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样本的自动化检测;(2)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结果判定客观准确,避免了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TP-ELISA是值得推广应用于献血者梅毒血清学筛查的新方法。

  • 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进展

    作者:陈汝光;黄呈辉;赵文明

    目前,已知的输血传播疾病有十几种,其中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AIDS)、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Ⅱ型(HTLV-Ⅰ/Ⅱ)感染和巨细胞病毒感染(CMV)等。目前,大多数国家已规定必须对献血者及血液筛查这6种病原体。现就目前这几种主要输血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及其新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一、血清免疫学检测 1.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1]: 对献血者HBV感染的检测,大多数国家通常只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检测HBsAg方法有间接免疫凝集试验,如间接血凝试验(IHO)、乳胶凝集试验等,敏感性为10~100 μg/L,不适合对献血者的筛查。随着敏感性可达0.1~1.0 μg/L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试验(RIA)的建立,尤其是ELISA具备试剂稳定、无危险无污染、可自动化等优点,现已经成为各国规定的用于献血者检测的标准方法。由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明、基因工程表达抗原、人工合成多肽和新的标记技术的应用,以及自动化检测设备的发展,ELIS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极大提高。

  • 献血者血液核酸检测的关键及控制点思考

    作者:黄五平;李江

    随着我国献血等机构的快速发展,百姓思想觉悟愈来愈高,较多献血者主动献血,从而利于临床治疗和抢救的展开.献血者予以血液核酸检测,可对血液质量起到控制监督作用.检测中,若有可疑标本,应再次予以复查,必要时应予以双孔复查,从而可确保检测质量.为确保采血实验室机构中的检测结果可完整记录并妥善保留,应加强血液标本于检测流程中的严格性与规范性,相关卫生部门颁发血液质量的有关管理制度,确定血液质量控制范围,明确血液的安全性.为确保血液标本质量,应严格做好检验过程关键控制点等工作,从而确保有效期限和批号的准确性,进而确保血液安全性.

  • 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应用核酸检测的效果评价

    作者:崔红艳

    目的 对核酸检测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中心血站采集到的51280份血液标本进行筛查,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实均为阴性,然后采取核酸检测,在检测完成后对其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21.20/万,确认阳性率为16.31/万;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漏诊率为12.23/万;经核算筛查及确定14份标本均为阳性,HBsAg筛查则均为阴性.结论 核酸检验在筛查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其检验灵敏度比较高,更是缩短了窗口期,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 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曾少丽

    目的 探究核酸检测在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以惠州市中心血站2016年2至10月接收的30 025个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核酸检测方法进行HBV检测.结果 在30 025份血液标本中,有29 995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ELISA检测为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有15例;核酸筛查阳性共有45份,经核酸检测确认为阳性的标本共有34份,而HBsAg ELISA检测确认的阳性共有2份.由此可知,核酸检测HBV的阳性筛查率为0.15%,阳性的拆分阳性率为0.11%,而ELISA检测HBsAg却存在漏诊情况.结论 在对献血者进行HBV检查时,核酸检测相对于ELISA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有利于进一步确定血液安全性.

  • 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施海燕

    优质护理服务已在医疗机构实施3年多,各级医疗机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和推进,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医疗服务满意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采供血机构,自2011年4月起也尝试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选择在成分献血者护理服务中应用,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岗位不仅满足了献血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献血护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将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落到献血服务全过程。面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成分献血服务中应用,我们在实践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操作水准,强化献血服务中的基础护理,更需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想献血者所想,急献血者所急,全心全意为每位献血者服务,切实把血站的人文主义精神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点上,把我们的感激送到每位献血者的心中,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血站人的优质服务,这也是我们采供血机构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需求。经过2年来的运行优质护理服务岗位得到成分献血者一致好评,献血者服务满意率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93.3%,提高到2013年一季度的97.4%,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提升了献血服务满意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现将我们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4204例自愿无偿成分献血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 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及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卜昱

    目的 探讨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本血站的初次无偿献血者8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30例在献血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而对照组430例在献血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采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献血者采血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较多,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体验,促进其下次献血,为无偿献血事业做出贡献.

  • 从献血者信息反馈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谈规范化管理信息

    作者:宋润琴

    目的:探讨如何从献血者信息反馈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进行对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对血站在献血者的信息管理与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了献血者信息反馈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规范化管理信息的必要性等.结果:血站遵循<献血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规范化信息管理非常有必要.结论:献血者的信息反馈和隐私保护越来越重要,建立规范化信息管理对建立一个固定献血者队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浅析献血者电子信息的管理

    作者:李璐璐

    目的: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高献血者电子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法:统计分析以往献血者电子信息录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通过采取一定措施,2013年上半年献血者电子信息的准确性与2012年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结论:通过加强培训,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完善软件管理,大大提高了献血者电子信息录入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几点招募策略

    作者:朱迎春;马郦;邢颜超

    近几年,伴随我国输血事业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在临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血小板成分血输注,在治疗血液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效果.相较于手工制备血小板而言,机采血小板更具科学性与安全性.但实际采集过程中由于受到采集环境与采集人员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困难.如何不断增加无偿机采献血人员,并同时予以有效巩固,是相关血站工作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 百色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现状调查

    作者:陆杰灵

    目的:探讨2007年至2014年百色市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采供血机构及相关部门制定血液安全保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百色市中心血站2007年至2014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常规筛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198308份,百色市中心血站筛查抗-HIV阳性253例,经百色市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CDC)HIV确认实验室确认抗-HIV阳性76例,HIV感染率约为0.040%。HIV筛查阳性与确认阳性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306,P<0.001);抗-HIV确认阳性例数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790,P<0.001)。结论百色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血站应采取措施缩短检测“窗口期”,提高检测灵敏度,降低输血传播HIV危险,保障临床中输血安全。

  • 献血者的HIV和TP筛查方法分析

    作者:佘朝辉

    对主要经性传播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TP(梅毒螺旋体)相关疾病的筛查是采供血机构筛查献血者的常规检测项目.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国家规定血液的常规筛查项目必须经过两次检测均合格才能发放临床使用.但由于试剂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不一致性,可能造成漏检和假阳性.虽然有关两次血液筛查方案是否合理一直是国内输血界争论的热点[1,2],但一个为社会公认的事实:随着传染病筛查技术的提高以及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正在逐步得到提高[3-5].为了充分利用两次血筛的优势,大限度的避免漏检和减少假阳性,本文通过对咸宁市2007年血液筛查不合格标本的分析,对血筛试剂的质量和搭配进行了初步探讨.

  • 控制流动采血车的医源性感染

    作者:蒋芳

    认真做好采供血工作,防止采血所带来的医源性感染,是安全输血的基础.1 切实做好无菌操作是控制流动车医源性感染的关键采血者在进入采血状态前应该按常规戴上口罩、帽子,并进行手的清洁消毒,换上采血室专用鞋.献血者在采血前应按常规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手臂的清洁与消毒,清洁的范围应在肘关节以上,采血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 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血浆采集与治疗回顾分析

    作者:桑列勇;庄培芬;方放

    目的 通过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流行期间抗体血浆采集和治疗工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使用抗体滴度分析和阳性率,对55例抗体血浆捐献者进行评价,以及分析4例危重患者抗体血浆使用后的疗效,对甲型H1N1抗体血浆采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甲型H1N1抗体血浆志愿捐献者不同来源和不同年龄段的抗体阳性率与几何抗体滴度(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危重患者经抗体血浆治疗后1例死亡,3例好转.结论 抗体血浆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患者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血浆来源广泛,治疗方便的特点,适合于流行病区治疗,使用过程中在抗体血浆捐献志愿者的选择上,应该谨慎和尽量选择年轻免疫力强者.

  • 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

    作者:蒋天伦;李兵;黎儒青;刘佳;肖瑞卿;赵树铭;林武存;府伟灵

    目的了解HIV的流行形势、评估当前流行形势对我院输血安全和HIV医院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6月期间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情况:1995年从患者中检出1人,1997年从患者和献血者各检出1人,1999年从患者中检出4人,2000年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1年从献血者中检出2人,2002年从患者和献血者中各检出5人,2003年从患者中检出10人、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4年(1~6月)从患者中检出11人、从献血者中检出6人;累计检出48人,其中患者32人、献血者16人,男性32人、女性16人.结论在2001年及以前,HIV感染呈零星散发现象,2002年开始,HIV呈暴发趋势;献血者HIV检出率随整个人群HIV感染率的升高而升高,输血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压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面临更大的危险,HIV的医院感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磊;戴苏娜;张荣华;郭瑾;袁曜

    目的 根据2001-2008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变化,提出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1-2008年北京地区1 608 816名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含义务献血),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TP)阳性率,分别为0.16%、0.005%和0.15%;无偿献血后分别上升至0.45%、0.017%和0.4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阳性率在无偿献血后均降低;但在无偿献血前后两组构成比中,HBsAg、抗-HCV、抗-HIV、TP所占比例均增加,而ALT明显减少.结论 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筛查是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的关键.

  • 招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范围与方法探讨

    作者:王丽;赵向东;朱阳泉;马敏;孙伟萍

    目的:研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范围40~100U/L献血者再次ALT检测结果,探讨适合献血者再次招募的ALT范围和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中心血站202名ALT初次检测结果40~100U/L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间隔1个月后再次检测其ALT。结果202名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均<40U/L的有132名,ALT检测合格率为65.4%;ALT初次检测结果为40~50U/L的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100.0%;≥2次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率为70.5%,高于首次献血者41.7%;不同原因会引起ALT水平升高,并且会影响ALT再次检测合格率;132名献血者ALT再次检测合格,其中120名献血者参加了无偿献血,献血率为90.9%。结论献血者初次ALT检测结果在40~70U/L范围内,可以作为再次献血招募对象,在多次献血者中招募,注意排除影响ALT水平因素,可以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大限度地降低所采集血液的不合格率,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1991 条记录 6/100 页 « 12345678...9910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