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面神经压榨对面神经元CNTF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悦;李培华;刘稳;神平;许学谷;孙光明;孙海清

    目的 观察将大鼠面神经压榨后面部行为学变化,探索简易稳定的面神经压榨建模方法;检测压榨侧面神经运动神经元中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大鼠30只,解剖右侧面神经主干,蚊式血管钳单齿钳夹,持续1 min,设左侧为对照.术后1、7、14、21、35 d,观察大鼠面部行为学改变;HE染色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化观察面神经元CNT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光密度分析.结果 面神经压榨损伤后即刻出现同侧面神经瘫痪,术后7~14d达高峰,而后逐渐恢复,35 d大鼠面部对称,面瘫完全恢复.HE染色发现术后7、14、21 d损伤侧面神经运动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减少(P<0.01),细胞结构形态紊乱,细胞内空泡增多,核仁偏移.免疫组化发现术后7、14、21 d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NTF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神经压榨是建立可逆性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简易稳定的方法.面神经压榨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内CNTF蛋白的表达增多.

  • 137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因分析

    作者:唐传志;李来道;邢军;刘海婷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吊斜风",是面神经核下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患侧面肌随意运动消失,闭目不拢,口眼歪斜,示齿不能,鼓腮漏气等.我部接收该病的诊治工作40余年,现将1998-07~2000-08收治的137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发病原因简要分析如下:

  • 大鼠面神经损伤修复晚期面神经核的基因表达谱

    作者:陈沛;宋俊;李春丽;张鄂;罗凌惠;肖红俊;龚树生

    目的:筛选外周损伤修复晚期面神经核区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90 d后准确解剖定位获取健患两侧面神经核组织的总RNA,再以其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转录生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纯化与片段化后形成探针并与大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仪检测信号后用生物学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作初步功能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检测表明,患侧面神经核区检出1 660个基因,健侧检出1 683个基因,与健侧相比筛选出差异基因300个,其中上调157个(差异倍数≥2),下调143个(差异倍数≤-2).GO分析电子功能注释发现,差异基因功能涉及代谢反应、细胞黏附、细胞因子、信号传递等.KEGG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可能相关的信号通路32个(P<0.05),包括白细胞跨膜转运、黏着斑激酶途径等.结论: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多基因、多信号通路参与外周损伤修复晚期面神经核内的塑形活动.

  • 声导抗基本概念(5)

    作者:华清泉

    5 鼓室肌反射5.1 声反射弧由四级神经元组成 镫骨肌反射:感受器为毛细胞;传入一级神经元为螺旋节细胞;二级神经元为耳蜗腹核神经元;中枢为斜方体核、内上橄榄核;传出神经元为面神经核;传出神经为面神经镫骨肌支;效应器为镫骨肌.鼓膜张肌反射:感受器为毛细胞;传入一级神经元为螺旋节细胞;传入二级神经元为耳蜗腹核神经元;中枢为三叉运动核;传出神经为三叉神经下颌支;效应器为鼓膜张肌.

  • 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影响

    作者:陈志宏;马泉;谢利德;颜勇;薛景凤

    目的 探讨面神经局部缺血对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的影响,为临床腮腺切除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家兔,采用同体对照的方法 ,模拟人腮腺切除手术.实验侧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面神经并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术后家兔存活4周,观察以下指标:分别检测家兔实验侧和对照侧而神经颊支的传导速度、CMAP波幅和潜伏期;取双侧茎乳孔外面神经干,透射电镜下观察面神经超微结构的变化;取双侧面神经核,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面神经核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PCR-ELISA法观察面神经核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实验侧面神经颊支的传导速度明显低于对照侧、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侧、波幅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P<0.05).实验侧面神经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以轴索变性为主,包括轴索内微丝增生、断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变性轴索溶解等.实验侧面神经核CHAT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侧(P<0.01,P<0.05).结论 游离面神经破坏其外血管系切除腮腺,可导致面神经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面神经传导功能下降,进而导致面神经核神经元合成乙酰胆碱的含量下降、神经元凋亡增加;提示临床腮腺切除时,应尽可能保护面神经外血管系,以减少面瘫的发生.

  • 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发育期运动神经元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扬滨;李平;朱家恺;刘均墀;劳镇国;邬江

    目的研究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发育期运动神经元的效应.方法14只新生SD大鼠切断一侧面神经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局部用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10μg/d)1周,对照组予等量PBS.观察面神经核中运动神经元数量、形态.结果实验组运动神经元数量、形态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发育期面神经切断后,应用许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可维持运动神经元存活.

  • 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内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雪;宋军;田丰玮;黄靖云;赵金发;杨金蓉

    目的 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蛋白激酶B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法检测各组面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家兔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管灸组面神经核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面神经核中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 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内受体TrkC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雪;宋军;鄢良春;田丰伟;赵金发;杨金蓉

    目的:研究管灸对面神经损伤家兔面神经核中受体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压榨法制作家兔面神经损伤模型,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管灸组、热疗组,通过免疫组化学、组织原位杂交和RT-PCR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各组面神经核中受体TrkC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在三种方法检测下发现家兔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TrkC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管灸组面神经核TrkC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管灸疗法可显著提高面神经核中受体TrkC的表达,这可能对促进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有重要作用.

  • 神经核与呼吸调控初步探讨

    作者:李川;张承武;管振龙;陈应诚;郑煜

    传统观点认为,面神经核属于躯体运动神经核,其功能是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然而,我们曾偶然观察到,大鼠面神经核内有的神经元投射到双侧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组(DZheng et al. , Brain Research 782:113-125,1998),提示面神经核可能还参与呼吸活动的调控.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实验和结果如下:1)切断面神经引起其运动神经元发生逆行溃变后,面神经核内尚存留着一些较小的形态正常的神经元.2)面运动神经元溃变后,面神经核内电泳神经束路示踪剂PHA-L,可在下列结构中观察到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末稍:对侧面神经核,同侧孤束核和舌下神经前置核,双侧疑核、旁巨细胞外侧核和前庭神经核.3)电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神经放电活动出现吸气切断等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面神经核除通过运动性传出投射支配表情肌的活动外,还通过向脑干内的广泛投射发挥对其它生理功能(如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调节作用.

  • 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

    作者:严亨秀;张承武;郑煜

    目的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在18只大鼠共记录到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NRRNs)127个(89.4 %);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RRNs)15个(10.6 %).结论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而且还参与呼吸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 疑核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反应及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进展

    作者:李平;周水淼;李兆基

    疑核由特殊内脏运动神经元胞体所组成,位于延髓上部的网状结构中,与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副神经核共同组成脑干内部结构中的特殊内脏运动柱,发出轴突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支配由鳃弓衍化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软腭,咽喉肌等.喉返神经是迷走神经的重要分支,其核心是疑核胞体发出的轴突,故喉返神经的损伤会影响疑核内运动神经元胞体的代谢,胞体是神经元代谢的中心,若受到伤害,轴突就会变性甚至死亡,因此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的生理病理变化,直接关系着喉返神经的修复和神经再支配过程.现将近年来有关研究喉返神经损伤与疑核相关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大鼠面神经切断及修复对面神经核磷酸化的影响

    作者:卢连军;王锦玲;邱建华;黄维国;刘顺利

    目的探讨面神经损伤及修复对面神经核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成年大鼠面神经切断和即刻端端吻合后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的时程变化. 结果面神经切断后,损伤侧面神经核于损伤早期即出现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明显增加,术后14 d已基本降至正常水平.磷酸苏氨酸免疫染色部位主要位于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阳性细胞为小胶质细胞.面神经切断后吻合组面神经核磷酸苏氨酸和磷酸酪氨酸免疫染色强度的变化趋势同面神经单纯切断组. 结论面神经损伤所诱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变化主要出现在损伤早期.

  • 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作者:文尚玉

    病例 患男,12岁,以头晕、复视、走路不稳5d收住院.10d前因恶心、呕吐按"感冒"治疗效不佳而入住我院.5d前出现头晕、眼花、视物出现重影,不敢睁眼.四肢无力,走路不稳,左右摇晃.既往健康,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复视、双眼睑轻度下垂,两眼球运动明显受限,尤其向上与向侧方注视麻痹.双侧瞳孔稍大(直径4mm)、等圆,光反射及辐辏反射减弱.双侧面神经核下瘫,软腭运动差.

  • 面瘫的护理

    作者:冯兴艳

    面瘫一般是指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部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食物存于颊部与牙龈之间,包括贝耳麻痹性面瘫,外伤性面瘫,病毒感染性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男性略多.

  • 针灸临床讲座(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作者:杨志新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常发生于一侧.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高.中医称之为"口眼喎斜",亦称"吊线风"、"口僻".

35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