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痴呆中老年人海马区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

    作者:张景华;王鲁宁;何祥

    目的 :观察非痴呆中老年人海马区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的基本情况,探讨老年痴呆样病理改变与年龄、性别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解放军总医院 1986- 01- 01/2000- 10含神经系统解剖的全身尸检病例为基础,选择病史中无痴呆及精神异常记录的病例共 138例为研究对象,在外侧膝状体平面取双侧海马,经固定、切片后,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硝酸银染色.应用图像分析仪,分别记录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在海马区的分布情况,主要统计分析 CA1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的密度、出现率与年龄、性别及互相之间的关系. 结果 :①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主要分布在海马 CA1区,其阳性率分别为 20.3% ,42.8% ,40.8% ,40.6%. CA2区只见到神经原纤维缠结,其阳性率为 13.8% ,CA3区可出现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其阳性率为 0.7% ,4.4%.②海马 CA1区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的密度、出现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③随神经原纤维缠结阳性者数量的增多老年斑的出现率增多( z=2.315,P< 0.05),随平野小体阳性者数量的增多神经原纤维缠结、老年斑、颗粒空泡变性出现率增多. 结论 :①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平野小体、颗粒空泡变性主要分布在海马 CA1区, CA2和 CA3区少见.②海马 CA1区阿尔茨海默病样病理改变与年龄密切相关,与性别无关.③海马 CA1区各种 AD样病理改变间互相关联.

  • 阿尔茨海默病与糖原合酶激酶3

    作者:索爱琴;张杰文;卢芬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神经原纤维缠结和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两大病理特征,可导致神经细胞骨架异常并与神经元死亡有关.近来的一些理论提出了糖原合酶激酶3参与上述两大病理特征的形成,从而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相关假设.资料来源:应用网络Medline检索1986/2002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tau蛋白.资料选择:选择关于糖原合酶激酶3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关系的相关文献,以非随机研究原著和没有对照组的研究为纳入标准,未排除非盲法研究,排除重复性文献和综述性文献.资料提炼:在6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3篇,给予删除;对53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33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糖原合酶激酶3β能在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相关位点磷酸化tau蛋白,本身的活性又同时受到蛋白激酶与蛋白磷酸酯酶的双重调节;糖原合酶激酶3β在引起tan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同时,在细胞水平还引起神经元的凋亡;整体实验也显示糖原合酶激酶3β可能导致轴突转运障碍.结论:糖原合酶激酶3β不但直接导致tau蛋白的异常过度磷酸化,使组织内出现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样细胞,同时又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加之其作用底物众多,调节途径复杂,不但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关键分子,而且尚可能是各种因素导致神经元损伤的交汇点.

  •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与左旋多巴的关系

    作者:邢红霞;袁燕;刘胜;殷闯;韩金红;周慧聪;苏洲;郭双喜;王玉梅

    背景:帕金森病治疗的经典药物是左旋多巴,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异动症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应用6-羟多巴胺制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228只造模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大鼠分别按10,20,30 mg/(kg?d)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连续28 d,然后分别于腹腔注射后1,3,5,7,14,28 d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水平。测定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应用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
      结果与结论:随左旋多巴剂量增大、应用时间延长,可明显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P <0.001);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叶酸水平(P <0.001);降低大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 <0.001);增多大鼠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P=0.000)。提示大量使用左旋多巴可造成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引起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促进海马区神经原纤维缠结增多,其机制可能与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有关。

  • β-淀粉样蛋白与老年痴呆症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周星;罗焕敏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并且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对AD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在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发病假说,本文主要围绕β-淀粉样蛋白假说介绍其发病机理和新的研究进展.

  • 神经生长因子预处理对拟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和NFT的影响

    作者:陈粲;吕心瑞;李清春;董宇华;蒋乃昌

    目的 探讨NGF预处理对拟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和NFT的影响.方法 海马CA1区微量多次注射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侧脑室注射NGF进行预处理,通过细胞外玻璃微电极记录的方法和Bielschowsky染色,观察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明显增加(P<0.01),海马CA1区NFT数量减少(P<0.01).结论 NGF可提高海马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其机制可能是NGF可抑制NFT的形成,提高受损神经元的功能.

  • Alzheimer微管相关蛋白tau在猴脑中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隋承光;任常山

    目的研究Alzheimer微管相关蛋白tau在老年猴脑中的分布,探讨老年猴是否能作为Alzheimer氏病(AD)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病变动物.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老年猴脑组织广泛部位中tau蛋白沉积,并与传统的神经病理技术Glee-Marsland氏法银染色对比.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查老年猴脑组织内tau蛋白与人类脑组织内tau蛋白的免疫活性蛋白电泳带的分子量范围的一致性.结果老年猴脑海马、扣带回、颞叶及额叶脑皮质的锥体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及星形细胞的胞浆可见条状、块状或卷发状,缠结样免疫活性物质沉着.tau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较Glee-Marsland法银染色敏感而可靠.老年猴脑组织内tau蛋白与人类脑组织的tau蛋白免疫活性蛋白电泳带的分子量范围具有一致性.结论老年猴脑中有类似人AD的NFT病变.老年猴可直接作为AD研究的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 少突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作者:蔡志友;晏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萎缩、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F)、脑血管沉淀物、颗粒空泡变性为特征.

  • 铝与阿尔兹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莉莉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由多种因素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AD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铝元素作为AD的环境高危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铝与AD特征性病变的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神经细胞丢失的关系以及铝与脂质过氧化、神经递质异常传递等几个方面对铝元素诱导AD的机制作一综述.

  • 异丙酚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冬梅;李清春;刁汇玲;黄飞;李滨;陈立东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及海马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并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NF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域出现大量NFT的特征性病理变化,C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区NFT明显减少或消失,GFAP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拟AD模型建立前30 min异丙酚预处理能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NFT和GFAP的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阿尔采末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梁妍琦;黄霄天;唐希灿

    阿尔采末病是一种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伤为特征的多病因机制介导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脑内老年斑沉积、神经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缺失变性.研究发现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雌激素缺失,胆固醇代谢异常,基因突变及单胺能、谷氨酸及神经肽能神经递质功能缺损等多个环节参与其发病,针对以上各环节开展的药物治疗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 阿尔采末病的实验性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乐卫东;张晓洁

    随着人们对阿尔采末病(A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未来AD的治疗也将从传统的抗乙酰胆碱酶疗法转变为针对淀粉样斑块形成,淀粉样多肽介导的毒性作用及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的多发病机制的研究.这篇综述将对包括以分泌酶为基础的治疗、免疫治疗、抗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治疗以及传统中医治疗在内的各种新的实验性疗法做一个大体的论述.

  • 阿茨海默病中的脑微血管发病机制

    作者:张志慧;吴以岭

    阿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和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大量的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为主要的病理学特征.

  • 银杏内酯联合胰岛素对拟阿尔茨海默氏病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作者:王旭东;潘娅;李清春;吕心瑞;蒋乃昌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AD大鼠模型,侧脑室微量注射胰岛素、胃灌注银杏内酯进行预处理.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及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联合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 CA1区NFT和GFAP表达减少(P<0.05),联合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银杏内酯和胰岛素联合应用对拟AD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强于单用银杏内酯,同时减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Tau蛋白的磷酸化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肥大,这可能是改善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及其评价

    作者:王颖彦;黄韧;王晖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动物模型的建立对于AD的防治研究起重要作用.虽然AD动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的制作,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对AD各类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各类动物模型的优劣进行评价.

  • 趋化因子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飘;楚世峰;朱天碧;陈乃宏

    趋化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多重作用.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神经病理学特征包括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斑块、神经炎症和神经元突触丢失.趋化因子通过激活或调节炎症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参与AD的病理机制,发挥了促炎和抗炎双重作用.AD患者血清、脑脊液和脑组织中的趋化因子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该综述总结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AD中的生物活性以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AD提供新的策略.

  •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作者:林娟;闫明;霍仕霞;吴培培;蔡良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亦称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1].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高级神经功能(记忆,认知,方向辨别等)下降,主要的病理特征为大量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老年斑(Senile plaque,SP)形成于脑内,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出现在新皮层和海马结构内.AD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给AD的预防和治疗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和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综述如下.

  • 异丙酚预处理对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损伤表达的影响

    作者:赵冬梅;李清春;刁汇玲;刘洪付;王利民;黄飞

    目的 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拟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损伤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bcl-2表达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冈田酸(Okadaic acid,OA),建立拟AD大鼠模型.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于拟AD模型制作前30 min,腹腔注射异丙酚100 mg/kg.然后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NFT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域出现大量NFT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免疫组化bcl-2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异丙酚预处理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区NFT明显减少或消失,免疫组化bcl-2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 拟AD模型建立前30 min异丙酚预处理能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能降低NFT的表达,增高bcl-2表达,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 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蔡志友;秦碧勇;赵斌

    许多研究表明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慢性炎症不仅参与β-淀粉样蛋白产生和沉积、老年斑形成,而且是导致tau高度磷酸化、神经原纤维缠结病变、神经元变性及乙酰胆碱含量减少的主要因素.炎症具有双刃剑作用:炎症破坏突触可塑性是AD认知功能损害的直接推动者;炎症又可去除组织细胞碎片、有害蛋白质和受损神经元释放的毒性物质,甚至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以促进神经元的修复.非甾体抗炎药物临床药物试验失败进一步揭示了炎症在AD中具有抑制和促进神经损伤的双重作用.因此,炎症在AD中具体作用机制和利弊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丙戊酸钠对APP/PS1双重转基因小鼠脑组织Tau蛋白的影响

    作者:赵蕾;龙志敏;贺桂琼;宋冲;楚亚楠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APP/PSI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丝氨酸262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Tau-ser262)及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影响.方法 3月龄APP/PS1双重转基因AD模型小鼠20只,均分为VP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VPA和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AD模型鼠脑内p-Tau-ser262阳性细胞表达,HE染色显示NFTs的数量及分布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各组AD模型鼠脑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 ser9位点磷酸化水平.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小鼠p-Tau-ser262阳性细胞数皮质(5.01±0.71)、海马(5.29±1.32)、嗅球(10.06±3.36)、小脑(13.54±1.51),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8.60±1.82)、(9.00±1.87)、(56.00±6.67)、(22.02±1.98)]相比明显减少(P<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VPA治疗组小鼠海马(1.33±0.71)和大脑皮质区内(1.90±0.88) NFTs数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89±0.92)、(6.08±1.61)]相比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VPA治疗组AD模型鼠脑内GSK-3β蛋白ser9磷酸化水平(126.88±5.6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73.34±3.61) (P<0.01).结论 VPA可明显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及NFTs的形成;VPA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下调GSK-3β活性有关.

  • 耳针对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影响

    作者:苗婷;潘娅;王旭东;蒋乃昌

    目的: 研究耳针对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NFT)的影响.方法: 采用冈田酸(Okadaic Acid,OA)海马CA1区微量多次注射建立拟AD大鼠模型,针刺肾、脑耳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brillary tangles,NFT).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耳针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第Ⅲ象限活动时间明显延长(P<0.01),穿越站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海马CA1区NFT数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耳针可显著改善拟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NFT的形成.

44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