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浙江省衢州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杨瑞军;王晓光;黄世腾;占炳东;曹国平;吕磊;雷永良

    目的 对l例有孟加拉国旅行史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病毒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采集患者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V)和登革热病毒核酸,反转录PCR(RT-PCR)扩增CHIKV结构基因C-E3-E2-6K-E1片段并测序,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基因序列.结果 患者血清real-time PCR检测为CHIKV核酸阳性,病毒株编号为QZ0823.对病毒株QZ0823病毒进行测序拼接后共获得CHIKV 5个结构基因全长,包含3 747 bp核苷酸序列,编码1 248个氨基酸,与参考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 ~ 99.9%和99.0% ~ 99.9%,对El和C-E3-E2-6K-E l核苷酸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病毒株QZ0823株与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的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流行株进化关系近.结论 来自病例的CHIKV病毒株QZ0823属于东中南非洲遗传谱系,该病例为输入性病例.

  • 墨凝思韵,绘意人生

    作者:禾一

    古墨溯源早在商周以前,墨就已经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开始用于书写.我国迄今所见早的墨是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墨块.据宋人李孝美在《墨谱》中记载:早的墨是用漆和石粉所做.陶宗仅在《辍耕录》卷二十九中云:“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他们所讲的墨就是古代的”石墨”,它是原始的墨,用天然石炭所制成,使用时从研石在砚石上磨成粉末,再渗以水融成墨汁使用.

  • 1例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病例的病原学分析及分子特征研究

    作者:王丽丽;陈倩

    目的 对北京市1名孕妇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病例进行病因食品溯源、病原学检测、血清学分型、耐药及分子特征研究.方法 对流行病学相关的1株孕妇病例Lm分离株和1株可疑食品Lm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分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并采用CLSI和EUCAST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 2株Lm分离株均为1/2a血清型,药敏结果一致,对有国际标准的青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及红霉素敏感,其他8种抗生素的MIC值均较小,经Asc Ⅰ酶切后具有100%同源的PFGE指纹图谱带型.结论 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病原学检测、药敏和PFGE分子分型结果,高度怀疑本例孕妇感染李斯特菌病例是由进食受1/2a血清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牛肉三明治所致.

  • 追本溯源我们还要走多久

    作者:逯文娟

    关键词: 溯源 Supply Chain
  • 商品条码在四川茶叶制品溯源中的应用

    作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茶叶制品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卫生与安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卫生与安全标准,限制有害物质超标的茶叶制品进入市场流通;我国也将茶叶制品列入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范围并要求生产企业对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召回.

  • 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的现状

    作者:卜庆婧

    追溯(traceability)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溯源或追踪能力.

  • 谈校准实验室认可

    作者:叶红梅;李晓妍

    本文简要讲述了校准实验室认可标准的由来及发展,并论证了校准实验室认可与质量认证的关系,指出校准实验室认可对计量工作的意义,列举了计量站如何开展校准实验室认可工作.

  • 血细胞分析溯源工作的现状与方法

    作者:李文丽;刘艳;侯亚平

    近年来,血细胞分析的准确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但在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溯源工作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部分.临床实验室必须从规范血细胞分析的溯源管理入手,才能确保血细胞检测系统结果的准确可靠.本文对校准品、质控品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如何建立系统的溯源体系,合理的做好定期校准和日常质控两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一种生化校准物溯源验证方法

    作者:彭惠芳;韦忠毅;王延英

    随着国内诊断试剂管理逐渐规范,近几年国内生产商开始向国际有证参考物质进行溯源,但此过程需要有资质的实验室且费用昂贵,还有无国际参考标准物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建立一种溯源验证方法,以5’-核糖核苷酸水解酶为例,通过购买知名厂家的参考物质纯品,采用称量法对其进行赋值,然后与同类产品进行临床比对,偏差均<5%,即表明该校准物赋值准确,将其溯源至参考物质,此法简单方便,并能满足临床生化检验。

  • 基于单质细胞成分提取固定技术的血液分析仪校准品制备工艺

    作者:秦霄雯;樊超;任宏伟

    血液分析仪是临床医疗机构常用的检验仪器之一,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关系临床诊断结论和治疗效果。实验室针对血液分析仪检定校准领域标准物质匮乏的现状,研制了符合国家要求的血液分析仪校准品。本文旨在阐述基于单质细胞成分提取固定技术的血液分析仪校准品的制备工艺,为临床检验领域内其它校准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基于SAS的出入境交通工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快速溯源调查研究

    作者:裘炯良;郑剑宁;施惠祥;张锜

    [目的]建立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系统(SAS)的出入境交通工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快速溯源调查方法.[方法]应用4种x2检验法,结合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调查样表,分析某口岸国际大型豪华邮轮上暴发的食源性疾病.并采用国际权威的统计分析标准软件SAS分析平台进行编程实现.[结果]经流行病学快速溯源调查,潜伏期为28.94h,暴露日期估计为2009年9月5日9时33分,鲜奶作为污染食品列为高风险因素,其OR值为9.03 (95% Cl=2.2~33.63).[结论]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快速溯源调查方法及SAS程序为口岸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且客观有效的工具.

  • 克洛诺菌属(原阪崎肠杆菌)溯源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裴晓燕;郭云昌;周正;刘秀梅

    目的 建立克洛诺菌属溯源分析数据库.方法 应用BioNumerics软件,建立包括克洛诺菌属生物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核糖体分型、165 rDNA全序列分析等方法的溯源分析数据库.结果 应用BioNumerics软件可以建立比较完整的克洛诺菌属溯源数据库,井可对所研究菌株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对各种分型方法进行比对分析.结论 利用该数据库的技术基础和不断完善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比较不同地域克洛诺菌属分离株的相似性.并估计种群内部变异程度等,为克洛诺菌属食源性疾病的散发、暴发事件及常规监测中的追踪和溯源等提供有效的科学研究资料.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鉴定及溯源

    作者:王伟;赵红阳;卢雁;王鸣雨;孙英健;宋娇娇;张顺合;卢行安

    目的 研究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VITEK(R)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VITEK(R) MALDI-TOFMS,以下简称VITEK MS)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影响及该方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分型溯源能力,研究VITEKMS与MALDI 7090TMMALDI-TOF/TOF MS(以下简称MALDI 7090)所得图谱的异同.方法 选取3种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处理1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野生菌株、2株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和2株非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比较VITEK MS鉴定结果与传统鉴定结果的一致性;通过VITEK MS的鉴定结果和图谱的比对,研究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阪崎克罗诺杆菌鉴定的影响;利用VITEK MS质谱图特征峰的聚类分析,对20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溯源研究;同时比较VITEK MS与MALDI 7090所得图谱,研究两者的异同.结果 20株试验菌株的VITEK MS鉴定结果均为阪崎克罗诺杆菌,与传统的鉴定结果一致,并与2株非阪崎克罗诺杆菌标准菌株能明显地区分;3种不同样品前处理方法得到的鉴定谱图与标准谱图比对获得的鉴定结果可信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质谱图中质谱峰数量和相对峰强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甲酸提取法在2 000~ 15 000 m/z范围内,相对峰强度>5 mV的质谱峰数量达15个以上.在相似水平为80%的条件下,VITEK MS的聚类分析将甲酸提取法的20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分为5个群,通过聚类分析及菌株来源能够推测阪崎克罗诺杆菌传播途径.VITEK MS和MALDI 7090得到的谱图,两者特征峰的出峰位置与相对峰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以准确鉴定阪崎克罗诺杆菌:甲酸提取法更适用于阪崎克罗诺杆菌的MALDI-TOF MS鉴定;MALDI-TOF MS技术对阪崎克罗诺杆菌的溯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VITEK MS与MALDI 7090所得谱图无明显差异.

  • 营养面条生产过程中克罗诺杆菌污染状况与溯源研究

    作者:潘琢;郭玉梅;徐保红;秦丽云

    目的 调查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对克罗诺杆菌进行溯源研究.方法 采集某营养面条生产企业的生产原料、中间产品、环境、设备、人员和终产品等共101份样品,进行肠杆菌科和克罗诺杆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克罗诺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和溯源研究.结果 在整个生产过程的样品中,肠杆菌科检出率为53.5% (54/101),其中环境样品的肠杆菌科检出率高(72.7%,16/22);克罗诺杆菌检出率为29.7%(30/101),其中终产品的克罗诺杆菌检出率高(50.0%,5/10).31株克罗诺杆菌分离株共获得20个PFGE带型,多样性较高,经聚类分析可划分为6个簇型.结论 营养面条生产加工环节中存在克罗诺杆菌的污染状况,该致病菌污染可能与原料污染有关.克罗诺杆菌的污染问题需要引起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重视,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监测,制定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 两起肠炎沙门菌所致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研究及溯源分析

    作者:王炳发;曹春远;陈前进;林英华;廖琳虹;何春荣;李美华

    目的 探讨两起同地区连续发生的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 参照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检出菌株进行表型鉴定;用VITEK-Ⅱ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检测菌株抗生素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检出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从25份患者肛拭样本中检出17株,8份从业人员肛拭样本中检出2株,8份留样食物中检出3株,厨具涂抹样本中检出1株.23株肠炎沙门菌血清抗原式均相同(9∶g,m∶-);生物学性状和药敏试验结果基本一致;PFGE图谱带型完全一致(相似度为100%),且与当地散发病例PFGE图谱带型相似.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检测和分子分型结果,证实这两起食物中毒是由同一来源的肠炎沙门菌污染所引起.

  • 两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血清学溯源结果分析

    作者:俞慕华;鞠长燕;王婷;黄锐敏

    目的 对两起副溶血性弧菌(VP)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血清学溯源,分析可疑食品和病人样品中菌株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GB/T4789.7-2008方法,对检出的VP做血清分型、溶血素试验;PCR扩增VP直接耐热溶血素基因(tdh)、tdh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和毒素调控基因(toxR).结果 通过增加样品中可疑菌落数量的鉴定,两起食物中毒共检出9种VP血清型,主要有O3∶K6型13株,O2∶K28型6株,O1∶K56型2株,其它各1株;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27株VP有17株tdh基因检测阳性,与溶血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增加可疑菌落数鉴定,有助于VP食物中毒的溯源;虽然O3∶ K6血清型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但不同样品来源的VP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检测等同于溶血试验来鉴定VP致病性.

  • 多元统计分析在小麦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作者:王晶;黄伟雄;李敏;许秀敏;梁旭霞;黄泓耀

    目的 筛选小麦粉产地溯源特征元素,为深入挖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开发成熟有效的食品溯源技术积累基础.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共计173份小麦粉样品中的10种无机元素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立模式识别模型,考察建模效果.结果 PCA模型可以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样品与其他两省实现分离;PLS-DA可以实现3个地区样品的分离;河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在OPLS-DA模型中得到良好分离.结论 利用PCA、PLS-DA和OPLS-DA三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3个地区小麦粉中10种无机元素进行分析,筛选出铜(Cu)、铁(Fe)和砷(As)三个特征元素,这些特征元素有望被应用于小麦粉产地溯源.

  •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肠炎沙门菌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作者:阮韦伟;张勐劼;黄智瑜;王凤美;蔡洪庆;余航

    目的 对2016年莆田市某区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方法 将采集到的样品和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分型,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检出23株肠炎沙门菌,其中8株来源于留样食物,2株来源于厨师肛拭子,13株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所有菌株经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同源性为100%;所有菌株均携带沙门菌毒力基因invA,且具有相同的耐药谱.结论 PFGE技术有利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携带肠炎沙门菌的厨师进行冷盘制作和水果拼盘过程中污染食物所引起.

  • 一起多型别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农村喜宴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作者:高雯洁;张晓飞;王恒辉;郭金磊;高蕾;陈黎霞

    目的 通过对腹泻患者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的病原菌检测,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多型别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农村喜宴食物中毒原因开展溯源分析.方法 对采集的共20份肛拭子标本和外环境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分型、PFGE分型及tdh、trh、tlh、toxR基因检测.结果20份样品/标本中15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株为tdh+ trh-tlh+ toxR+基因型,4株为tdh-trh-tlh+ toxR+基因型.其中12份患者肛拭子标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7份为O3∶K6血清型,2份为O2群;3份墩板涂抹样品中有2份检出O3∶ K6血清型,1份为O1群;3份剩余食物样品中有2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分别为O1群和O10群;厨师肛拭子标本检出O11群副溶血性弧菌;PFGE聚类分析显示7份患者肛拭子标本和2份墩板涂抹样品中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带型高度同源,剩余食物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核酸降解未能显示PFGE条带.结论 本次事件是可疑食物交叉污染切菜墩板引起的以O3∶K6血清型为主的多种血清型别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中毒.

  • 中风病名溯源

    作者:杨海涛;张冬梅;谢天

    中风为古代四大顽症(风、痨、臌、膈)之首.“中风”一名始见于《素问·风论》,但与今日所论之中风却是名同实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一次提出中风的病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卷二·医方》中首次提出了“脑充血”和“脑贫血”的名称,几千年来历经衍变,由于历代医家对中风的认识不一,其名称繁多、混乱,如“偏枯”、“大厥”、“薄厥”、“类中风”、“内风”、“昏仆”、“脑充血”和“脑贫血”等.

18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