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对比的实验观察

    作者:严璐;孙东风;陈永祥

    目的:探讨洁口爽Ⅰ号及Ⅱ号的低抑菌浓度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管蝶扩散法检测抑菌环直径,用液体梯度稀释法稀释原液后测定洁口爽Ⅰ号及Ⅱ号低抑菌浓度.结果:洁口爽Ⅰ号及Ⅱ号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低抑菌浓度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Ⅰ号低于Ⅱ号外,对其余六种供试菌两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洁口爽Ⅰ号及Ⅱ号无论原液或稀释液对七种供试菌均有抑菌作用,低抑菌浓度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外,Ⅰ号Ⅱ号无明显差异.

  • 韭菜汁对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志勇;宋明英;韦坤德;秋菊

    目的 研究韭菜汁体外抑菌活性及温度对韭菜汁抑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平板法观察韭菜汁的小抑菌浓度及各种温度处理后的韭菜汁抑菌活性.结果 韭菜汁对绿脓杆菌等6种致人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高温对韭菜汁的抑菌活性有严重影响.结论 韭菜汁中含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100℃以上高温处理韭菜汁,将使其失去抑菌活性.

  • 马斯平对医院常见致病菌活性实验研究及前景展望

    作者:吴燕

    目的验证马期平(头孢吡肟)的抗菌谱,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及意义.方法用浓度梯度法E-test法测定头孢吡肟对临床分离菌40株的低抑菌浓度,并与其他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强于第3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与亚胺掊南相当.对苯唑青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较敏感,(MIC90为3mg/L).结论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比第3代头孢菌素强,且低诱导、低选择、高稳定,对革兰阳性球菌也有较强的抗菌覆盖.

  •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及临床遴选

    作者:贺梅

    喹诺酮类药物有以下共性:抗病谱广,低抑菌浓度(MIC)低,尤其对G-杆菌活性高,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细菌也呈良好的抗菌作用,某些品种甚至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亦有抗菌作用;无交叉耐药.病原菌对本类药物突变耐药的发生率低,无质粒介导的耐药性产生;且多数口服吸收良好,半衰期(t1/2)较长,在体内分布广,体液和组织药物浓度高,可达到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

  • 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

    作者:刘志敏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方法:采用Kirby2Bauer琼脂扩散法对178株临床分离菌进行头孢吡肟等6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并与另外6种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对苯唑两林敏感的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枸橼酸杆菌等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吡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 艾篙挥发油体内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徐轶彦

    目的:对艾篙挥发油进行体外抑菌作用和体内保护作用进行的实验研究,检测艾篙挥发油体内外抑菌效果.方法:并以红霉素为对照采用琼脂培养基(Mue-H inton)二倍稀释法对艾篙挥发油的低抑菌浓度(MIC)检测;通过对感染小鼠进行试验性治疗来检测致死保护率.结果:艾篙挥发油对实验菌的MIC90值范围0.78-25 μ L/mL;对对金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致死保护率20%-50%,对绿脓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率30%-40%,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率20%-40%.结论:艾篙挥发油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作用优于或等同于红霉素;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解脲支原体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闻平;周春红;郭月芳

    解脲支原体是存在于人类泌尿生殖道的一种重要病原体,除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外,还可引起附睾炎、宫颈炎、盆腔感染性疾病等,并与早产、流产和低体重胎儿等病症有关[1].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近期发展快、应用广泛的抗生素,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本实验中我们检测了临床常用的5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197株临床分离的UU的低抑菌浓度(MIC).

  • 利凡诺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研究

    作者:陈文峰;张子平;程波;苏惠春

    目的 研究利凡诺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方法 参照NCCLSM27-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氟康唑单独及联合利凡诺时对白念珠菌的MIC;用含 10%小牛血清的RPMll640液体培养基诱导菌丝形成,检测利凡诺对白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分别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白念珠茵在利凡诺作用前后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利凡诺在体外可以明显提高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利凡诺具有明显抑制白念珠茵茵丝形成的能力;利凡诺作用后的白念珠菌细胞壁有缺陷.结论 利凡诺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白念珠菌的活性.

  • 锦珠颗粒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张涓;刘文文;龚昌丽;李涛;吕姣姣

    目的 测定锦珠颗粒药液体外抗菌的药效.方法 钢管法体外检测抑菌活性,二倍稀释法检测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结果 锦珠颗粒药液除对白念珠菌无抑菌作用外,对其它四种菌均有不同程度地抑制作用,其抑菌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结论 锦珠颗粒药液对绿脓杆菌有效抑菌为0.7324原生药/mL,杀菌浓度为11.72 mg原生药/m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浓度为23.44 mg原生药/mL.

  • 白藜芦醇对红色毛癣菌抑菌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王鑫;李永军;张瑞;付杰;李巍伟;薛文颖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红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T.r)的体外抑菌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CLSI M38-P方案,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4株红色毛癣菌体外对RES的低抑菌浓度(MIC);观察红色毛癣菌经亚浓度RES作用后电镜下茵体形态超微结构变化,探讨抑菌机制.结果 白藜芦醇对红色毛癣菌的M1C50和MIC90均为0.064 mg/ml;电镜下观察经0.032 mg/ml RES处理的红色毛癣菌:菌丝出现明显的破坏性改变,表层有断裂皱褶,细胞质内多空泡,内含物流失,胞内出现大片空白区,结构凌乱无序;孢子内细胞核核膜不清,核质散乱;细胞器消失或皱缩.结论 白藜芦醇在较低浓度对红色毛癣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 粪肠球菌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关系的研究

    作者:唐曼娟;杨祚升;蔡恒玲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 白藜芦醇对红色毛癣菌和烟曲霉菌抑菌作用比较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付杰;薛文颖

    目的 比较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红色毛癣菌(Trichoph yton rubrum,T.rubrum)和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按照CLSI M38-P方案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Res对14株T.rubrum和3株A.fumigatus的体外低抑菌浓度(MIC),比较亚浓度Res作用下两种真菌在电镜下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 Res对T.rubrum和A.fumigatus的MIC分别为0.064 mg/ml和0.512 mg/ml,电镜下Res作用后的红色毛癣菌细胞内容物严重缺失,出现大片空白区,空泡大小不一,排列凌乱;烟曲霉菌菌丝出现空白区,内容物排列不整.结论 Res对T.rubrum 体外抑菌浓度MIC低于A.fumigatus,Res对T.rubrum抑菌效果明显,电镜下Res两种真菌的抑菌效果明显.

  • 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联合药物的抗菌性分析

    作者:樊新;徐修礼;陈潇;刘家云;孙怡群

    目的 了解阿米卡星与夹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应用对铜绿饭单胞菌(PAE)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仅鉴定细茸,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中,48.91%产金属β-内酰胺酶;27.17%产AmpC酶,18.48%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 mg/L.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71.74%,38.04%,70.65%.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协同作用分别为58.70%和60.87%.结论 阿米卡星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来治疗PAE的感染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但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刃天青微孔板显色法在抗念珠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

    作者:闻平;俞晓丽

    目的 探讨刃天青微孔板显色法在抗念珠菌药敏实验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NCCLS之M27-A方案测定伊曲康唑、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87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属真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终点判定同时采用NCCLS推荐的直接观察法和刃天青微孔板显色法.结果 直接观察法和刃天青微孔板显色法判定所得的MIC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刃天青微孔板显色法具有结果客观、灵敏度高、准确等特点,因而可替代直接观察法用于真菌药敏实验终点的判定.

  • 白藜芦醇对葡萄球菌标准株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吴淑惠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 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金葡菌标准株)作为研究主体检测 RES 对其的低抑菌浓度(MIC),绘制不同浓度 RES 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结果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 MIC 为0.256 mg/ml;在 RES 浓度为1/4 MIC 和1/2 MIC 时,生长明显受抑,生长曲线不典型,对数生长期比正常对照组减缓;RES 浓度为1MIC 和2MIC 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受抑制,生长曲线完全失去正常生长状态,趋于平缓。结论RES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抑制作用明显。

  • 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低抑菌浓度的探讨

    作者:陈慧萍;王暖;谌丽君

    目的:用甲壳素替代药物作稀释法药敏试验,探讨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方法:稀释法药敏试验用于定量检测甲壳素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低抑菌药物浓度.结果:测试18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7%的菌株对128μg/ml敏感,58.3%的菌株对32μg/ml敏感,17.8%的菌株对16μg/ml敏感,3.9%的菌株对8μg/ml敏感.低抑菌浓度(MIC)值在≤8μg/ml~≥128μg/ml范围之间.结论:临床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较为棘手.本研究显示甲壳素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对甲壳素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临床治疗与新药研制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 白藜芦醇对体外抗肠球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苏军华;郭勇;袁宁璐;张瑞;郭鑫

    目的: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的出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探讨白藜芦醇对肠球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为中药抗菌防治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inical and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获得白藜芦醇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认为白藜芦醇对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抑菌作用没有差别(P>0.05).结果:白藜芦醇对粪肠球菌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6mg/mL、0.512mg/mL,对屎肠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6mg/mL、0.512mg/mL.结论:白藜芦醇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临床分离酵母菌55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作者:陈丽娜;韩永萍;陈江汉;徐红;王志东;付涛;温海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55株临床分离致病酵母菌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三种抗真菌药及联合用药对55株临床分离致病酵母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的MIC均值分别为0.281855μg/ml,1.528111μg/ml,1.000443μg/ml,0.199125μg/ml.结论联合用药的疗效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P<0.05).

  •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李秀丽;李凌;廖万清

    目的 了解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真菌药物对20株新生隐球菌悬浮状态与生物膜状态的低抑菌浓度(MIC),MIC结果判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 inner salt]-降解法.结果 悬浮新生隐球菌20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1μg/mL),3株对氟康唑耐药(>64μg/mL);1株对伊曲康唑耐药;20株均对卡泊芬净耐药.而生物膜新生隐球菌显示:在20株中,除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外,其余各株均对两性霉素B耐药.20株菌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远远高于耐药浓度.对卡泊芬净,均高于其耐药浓度.结论 标准微量稀释法结合四甲基偶氮唑盐(XTT)-降解法测定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明显降低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 2017年广州地区淋球菌耐药结果分析

    作者:陈慧姮;曹文苓;薛如君;梁景耀;刘玉梅;张锡宝

    目的 监测2017年广州地区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科学、有效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地区临床分离培养的101株淋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低抑菌浓度(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判定其敏感性.结果 检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达21.43% (21/98),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达24.49%(24/98),环丙沙星耐药率高达100% (98/98),阿奇霉素耐药率达6.12% (6/98),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头孢曲松中度敏感率达6.93% (7/101),头孢克肟中度敏感率达15.84%(16/101).结论 持续进行淋球菌耐药性监测为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是降低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的有效办法.

662 条记录 32/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