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作者:袁喆;肖永红;刘鸿渝;王其南

    目的:比较12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肠球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共监测肠球菌244株.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强,抑菌率分别为89.6%和96.73%;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G对肠球菌的作用也较强;其他药物对肠球菌的作用差.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12种抗菌药物对肠球菌的MBC与其MIC相同或略高于其MIC1~2倍.12种抗菌药物对屎肠球菌MBC50及MBC90均明显高于对粪肠球菌的MBC50及MBC90.结论:青霉素G、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对肠球菌仍具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高,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粪肠球菌为高,临床上已出现了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值得重视.

  • 山楂活性组分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作用

    作者:姜珂;覃容欣;朱仝飞;周红;郑江

    目的 研究山楂提取物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 干燥山楂去核切片75%乙醇提取,依次经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取正丁醇层经D-101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组分CP,体外药敏试验验证其联合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两林、头孢唑啉)抑制MRSA的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及组分CP对实验株MRSA的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6、512、512、128、1024 μg/ml;联合用药时,亚MIC浓度的组分CP(128μg/ml)使苯唑西林、舒氨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MIC分别降低至2、32、16、2μg/ml,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别为0.13、0.16、0.19、0.14,均小于0.5.结论 山楂活性组分CP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显著的体外协同抑制MRSA的作用.

  • 利福昔明对肠道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辛小娟;余泽波;袁喆;段明纲;黄文祥;刘鸿渝

    目的评价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产毒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志贺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株共65株,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利福昔明对这65株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的MIC90值为64μg/ml,与环丙沙星、阿奇霉素相近,明显高于加替沙星而低于SMZ/TMP;利福昔明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0值为64~>128μg/ml,与其他抗菌药物相近.结论利福昔明对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 抗菌药物后效应与全日剂量单次给药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晓玲

    抗菌药物后效应( PAE)的概念即是指细菌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1].它是抗菌药物对致病微生物特有的效应.抗菌药后效应现已成为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药物持续抑菌时间的长短.当血药浓度低于低抑菌浓度( MIC)或低杀菌浓度( MBC)时,由于高浓度所产生的 PAE使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关于 PAE的机理,周亮 [2]认为:可能因抗菌药物造成细菌的非致死性损伤或药物与靶位持续结合,使细菌恢复再生长的时间延长所致.不同种类抗生素对同一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后效应,同一种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种属体外抗菌后效应也不同,抗菌后效应的长短与药物浓度、接触时间呈依赖关系 [3].通常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其血药峰浓度高,清除病原菌的作用越迅速.在临床应用实践中,可根据血药浓度超过 MIC或 MBC的时间加上 PAE的持续时间来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现根据 PAE理论,对支持以全日剂量单次给药产生的疗效与常规方法一致或更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的抗生素作一综述.

  • 芸香苷对病原性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作者:姚萍;葛新;董小青;陈虹

    目的 分析芸香苷对常见病原性真菌的抑制作用,为其抗感染应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芸香苷对3株单细胞真菌(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3株多细胞真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的80%低抑菌浓度(MIC80),并通过溶血试验法检测芸香苷的细胞毒性.结果 芸香苷对单细胞真菌的MIC80为40.32~71.84 mg/L,对多细胞真菌的MIC80为143.67 ~ 228.07 mg/L,对红细胞的毒性明显小于作为阳性对照的两性霉素B.结论 芸香苷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有望作为天然抗真菌药物进一步开发利用.

  • 深圳地区2008~2011年淋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

    作者:张丽君;王峰;彭毅;桂静;莫俊銮

    目的 监测深圳地区2008~2011年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了解淋球菌的耐药趋势及流行特点.方法 收集淋球菌732株,同时整理相应患者信息资料,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对淋球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 732株淋球菌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有712株(97.3%),每年的耐药率均达95%以上,未发现对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但头孢曲松低敏菌株有163株(22.3%),2008年所占比例高(33.2%),随后有所下降,维持在20%左右.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共250株(35.71%).4年间,3种抗菌药物的MIC50及MIC90均有1到2个稀释度的增加.732例患者除在抗生素使用方面有差异外,其人口学特征与分布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2008~2011年深圳地区淋球菌的耐药趋势未见明显增加,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仍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患者人口学特征与分布的稳定,有利于有效地开展淋球菌的防控工作.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研究

    作者:何超;康梅;陈知行;邓瑶;陶传敏;郭靓;谢轶

    目的 探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降低的机制.方法 应用E-test方法测定菌株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然后使用PCR和测序技术确定菌株中adeB、adeR和adeS外排泵基因的分布,后运用实时荧光逆转录PCR技术测定adeB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替加环素对46株受试菌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eentration,MIC)范围为0.094~8μg/ml,MIC50=2 μg/ml,MIC90=3μg/ml.菌株中adeB、adeS和adeR泵基因广泛分布,但adeB的相对表达量并一定随着MIC值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下降可能存在adeB基因表达调控以外的机制.

  • 白花九里明抗菌和抗炎作用研究

    作者:黄维真;宁小清;梁红;张清;李军芳;黄昌园;赵小杰;宁天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作用,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抗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肉汤稀释法测定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coli-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K.pne-ESBLs)的抑菌圈直径、低抑菌浓度(MIC)和低杀菌浓度(MBC).抗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致小鼠足肿胀、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研究.结果: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对8种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对SA、MRSA作用强;水提物、醇提物对8种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03~23.17mm、8.27~19.75mm;水提物对8种细菌MIC:0.020 ~0.691g/ml,MBC:0.025~0.758g/ml;醇提物对8种细菌MIC:0.025~1.097g/ml,MBC:0.050~1.149g/ml,水提物作用强于醇提物.水提物13.4g/kg,26.8g/kg剂量组有显著的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急性炎症作用;并有明显抑制角叉菜致小鼠足肿胀、琼脂致小鼠肉芽肿的急、慢性炎症作用.结论: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具有广谱体外抑菌活性,对耐药菌也具有抑菌活性,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 大黄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作者:陈红斌;陈钧

    目的:考察大黄主要有效成分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测定大黄的几种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大黄素对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a Acnes)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大黄的游离蒽醌对痤疮主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进口头孢替安酯体内外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韩彬;刘立涛;邵振俊;柏杨;周黎明

    目的:评价进口头孢替安酯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进口头孢替安酯为试验药,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头孢克肟为对照药,测试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伯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即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小鼠为实验动物,用体内保护试验来测量各个药物的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结果:对所选的三类细菌而言,较其它3种对照药(头孢克洛、头孢克肟和头孢氨苄),进口头孢替安酯有更高的MIC;体内抗菌实验中,进口头孢替安酯对大肠埃希菌ED50低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D50也仅高于头孢克肟,表现出较强的抗菌能力.结论:进口头孢替安酯对三类细菌的MIC高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大肠埃希菌的体内抗菌活性高于其他3种对照药,对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活性仅次于头孢克肟.

  • 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李东;黄继华;张淑华;杨芳炬

    目的:研究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与市售清开灵注射液作比较,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浓缩液对临床分离的47株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及低杀菌浓度(MBC),观察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与市售清开灵注射液均显示出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市售清开灵注射液.按药液稀释度计算,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浓缩液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市售清开灵注射液的1/4~1/2.结论:注射用清开灵冻干粉对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略优于市售清开灵注射液.

  •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的药效学实验研究

    作者:段连山;梁桂芳;李惠文;赵伟杰;张彤群

    目的:对国内一些单位研制中的抗结核复合制剂进行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研究,并与国外相应产品进行比较,为我国开发、研究同类品种和新药审评提供实验资料.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以半数动物存活时间(ST50)和动物存活率为指标比较药物的疗效.结果:对于两药复方(RFP150mg+INH100mg及RFP300mg+PZA250mg以及RFP120mg+INH50mg+PZA300mg两种规格的片剂和前一规格相应的胶囊)的综合结果为:

  • 双黄连口服液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

    作者:袁靖;张淑华

    目的:了解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发生率及双黄连口服液对产ESBLs株的体内外抗菌活性,并与阳性对照药盐酸环丙沙星进行比较.方法:ESBLs菌株检测法(酶抑制剂联合三代头孢菌素低抑菌浓度测定法)检测产ESBLs菌的发生率;Kirby-Bauer(KB)法和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ESBLs株对18种抗生素和双黄连口服液的敏感性,体内腹腔感染法检测双黄连口服液对产ESBLs菌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大肠菌中产ESBLs菌株13株占26%(13/50),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21株占30%(21 /70);上述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ATM)多数耐药,亚胺培南(IMP)的耐药株少见,对头孢西丁(FOX)的敏感率近80%,双黄连口服液对所测ESBLs菌均敏感,对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的MIC范围为原液的1/8~1/4,对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MIC范围为原液的1/16~1 /4,并且对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好的体内保护作用.结论:超光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是有质粒介导的能赋予细菌对多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一类酶.ESBLs产生菌导致的耐药现象使感染性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增长.所以,临床应该充分重视ESBLs产生菌的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双黄连口服液对分离检测出的ESBLs菌具有较高敏感性,合理使用双黄连口服液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产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不动杆菌的检测及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研究

    作者:袁靖;张淑华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产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基因类型.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酶抑制剂联合三代头孢菌素低抑菌浓度(MIC)法、NCCLS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法、双纸片协同法、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及E-test检测ESBLs,并进行比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7株ESBLs标准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产ESBLs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20株产ESBLs不动杆菌bla shv基因,测定并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果 60株不动杆菌中32株产ESBLs菌株,占53.3%(32/60),五种鉴定方法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际操作中各有利弊,双纸片协同法受涂布菌液浓度和纸片间距的影响较明显.

  • 人抗菌肽FALL-39突变体FALL-39-Lys24'32的构建及其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杨云霞;熊文碧;冯云;王伯瑶

    目的:用PCR定点突变法构建人抗菌肽FALL-39基因突变体pGEX-1βT-FALL-39-lys24'32,并比较研究FALL-39及其突变肽的功能.方法: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PCR定点突变技术,用赖氨酸替代第24位的谷氨酰胺和第32位的天门冬氨酸,构建FALL-39突变体大肠杆菌表达载体;该载体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合层析、凝血酶酶切和高效液相后获得高度纯化的FALL-39以及突变肽;用低有效浓度(MEC)、低抑菌浓度(MIC)、低杀菌浓度(MBC)指标比较纯化产物抗菌作用.结果:PCR定点突变得到突变体质粒pGEX-1βT-FALL-39-lys24'32;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GEX-1βT-FALL-39及其突变体融合蛋白有高效表达,经提取纯化可得到高纯度的活性蛋白FALL-39,和FALL-39-Lys24'32(约4Kd).突变蛋白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耐氨苄青霉素菌ML-35p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结论: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成功得到FALL-39基因突变体,大肠杆菌表达载体可得到高效表达的蛋白;突变蛋白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提示在FALL-39分子中增加碱性氨基酸可以增强其抗菌活性.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CCCP对其的影响

    作者:陶传敏;吕晓菊;李萍;李小春;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CCCP)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14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以及FQNS的耐药率较低,尤其是新型FQNS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

  • 肠杆菌科产CTX-M酶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关系

    作者:蔡琰;范昕建;吕晓菊;陈文昭;俞汝佳;戚超

    目的:了解我院肠杆菌科产CTX-M酶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0月~2002年5月我院临床分离的40株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用针对SHV、TEM、CTX-N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确定β-内酰胺酶基因型:对扩增的CTX-M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产CTX-M酶菌中有93~75%产2种或2种以上β-内酰胺酶.产CTX-M酶菌株多重耐药率为100%,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75%、31.25%、31.25%.结论:产CTX-M酶菌株绝大多数产多种β-内酰胺酶,其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水平高于产非CTX-M型ESBLs,耐药表型呈多样性,临床中不宜使用头孢他啶治疗产CTX-M酶菌株感染.

  • 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抗生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作者:宗志勇;雷秉钧;吕晓菊;范昕建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以及与金属β内酰胺酶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4月~2003年1月我院临床分离的101株鲍曼不动杆菌以及2003年2月~4月我院临床分离的以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鉴定药敏仪确定的对亚胺培南和(或)对头孢他啶耐药的69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的低抑菌浓度(MICs),将对亚胺培南耐药和(或)对头孢他啶高度耐药(MIC>128μg/ml)的菌株分别采用三种方法检测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并且测定了对亚胺培南-三唑巴坦和头孢他啶-三唑巴坦的低抑菌浓度(MICs).

  • 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剂的药效学试验

    作者:范爱兰;周黎明;杨芳炬;王浴生

    目的:对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剂的体内外抗菌作用进行试验考察.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颗粒对临床分离290株革兰阳性、阴性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及体内保护作用,并与司帕沙星原料及环丙沙星进行比较.结果:司帕沙星颗粒剂体内外均具有其原料药相同的抗菌作用.对所试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菌株及表皮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力,MIC50依次为0.125、0.125、0.06,0.06mg·L-1;本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MIC50<0.5(0.03~0.5)mg·L-1.司帕沙星颗粒剂口服对金葡菌98192,铜绿假单胞菌98212感染小鼠的ED50分别是0.30mg·kg和7.1mg·kg-1与原料药的0.29mg·kg-1与7.2mg·kg基本相同.结论:国产司帕沙星颗粒和司帕沙星原料有相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 国产头孢拉宗钠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作者:熊昀;廉冰;汪宏;徐凤姣;曾琴;叶晓林;包旭

    目的 研究国产注射用头孢拉宗钠(CFB)的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计算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体内实验用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腹腔注射小致死量菌液造成全身感染,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物,观察7d或14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用NDST程序的Bliss法计算ED50.结果 CFB对G-菌中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抗菌作用良好,MIC50为0.25~0.5 μg·mL-1,对G+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呈强抗菌作用,MIC50均为0.5 μg· mL-1,对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体内保护实验显示:国产CFB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ED50为5.71、45.00 mg·kg-1.结论 国产注射用CFB对体外多数G+菌效果良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抗菌作用,对G-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也有显著抗菌效果.

662 条记录 29/34 页 « 12...2627282930313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