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孙志华;高峰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分娩活产新生儿1 681例,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76例(占4.52%),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均治愈.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76例窒息新生儿中,男43例、女33例,孕周<37周41例(53.95%)、37~41周35例(46.05%),窒息轻度56例(73.68%)、重度20例(26.32%).根据国际公认的新生儿窒息复苏ABCDE方案,均给予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等治疗;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均治愈.

  • HELLP综合征护理体会

    作者:吕军

    2007年7月~2010年7月,我院共收治重度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14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重度妊高征并发HELLP综合征患者14例,年龄26~37岁、平均30.7岁,孕周25+6~35周、平均31+5周,初产妇9例、经产妇5例.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3~99×109/L,其中3例血小板计数<50×109/L;乳酸脱氢酶314~1 086 U/L;总胆红素增高4例,为22.0~67.5 μmol/L; ALT增高5例,为43~347 U/L;AST增高6例,为46~279 U/L.均给予镇静、解痉、利尿、降压、扩容、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 新生儿早产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洁;许建娟;是燕

    早产是围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复杂而又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和免疫功能不完善,产生许多并发症而生存率低下.虽然围产医学不断的完善及进步,但早产儿的发生率仍徘徊于5%~15%[1].

  • 高敏D-二聚体及凝血四项检测在妊娠晚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延群;丁志功;姚飞;胡成进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D-二聚体(D-D)及凝血四项结果在不同孕周和年龄段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2014年8月-12月302例正常妊娠晚期血浆标本和50名未孕女性健康体检者做对照.检测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根据妊娠年龄分三组:A组(18~25岁)、B组(26~30岁)、C组(31~46岁);另根据孕周数分为三组:Ⅰ组(31~37周)、Ⅱ组(38~40周)、Ⅲ组(41~.42周),分别进行多组闯比较和两两比较.结果妊娠晚期各组D-D及FIB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B、C三组间比较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 1.35,P<0.01),其中C组D-D水平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A、B两组比较D-D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PT结果有所缩短(P<0.05),B组与A组比较FIB含量有所增高(P<0.05),APTT与TT结果各组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三组间比较凝血四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97,P<0.05),其中Ⅰ组D-D水平分别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Ⅱ、Ⅲ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D-D水平及凝血四项较健康非孕女性有所变化,妊娠年龄越大,其D-D水平越高.因此,应动态监测D-D及其他凝血指标的变化,有利于临床合理的治疗和用药.

  • 唐氏筛查高危,她该何去何从

    作者:李玮璟

    唐氏综合征又叫21三体,是患儿的第21对染色体比正常人多出一条,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重度畸形.唐氏筛查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和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含量,结合孕妇的年龄、体重、孕周,计算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值.顾虑一:唐氏筛查根本没必要发达国家多在母亲怀孕第11~13周进行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筛查,我国一般在孕中期(16-19周)抽取孕妇血液进行风险筛查.

  • 经阴道全切除非脱垂大子宫34例临床分析

    作者:孟丽

    近年来,由于手术方法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与创新,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VH)的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宽,非脱垂大子宫(≥12孕周)已不再成为绝对禁忌.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我院妇科本诊疗组共开展TVH 163例,其中子宫≥12孕周患者34例,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 台州地区妊娠妇女血清微量元素检测分析

    作者:陈素云;赵志新;陈世勇;丁教教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孕妇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变化,为孕期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孕周将808名孕妇分为早孕(< 12周)、中孕(12 ~28周)、晚孕(>28周)3个实验组,95名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铁、锌、钙、镁、铜的含量.结果:在早、中、晚各孕期,孕妇血清铜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孕期增加呈升高趋势;孕妇血清钙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孕妇各期铁含量,中晚孕期锌含量以及孕晚期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妇女应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并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以提高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孕妇 孕周 微量元素
  • 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

    作者:高岩;苏志暖;郭锡熔

    目的探讨早产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及早产成为成人期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和21例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34.29±7.24) mg/L,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脂联素水平(62.47±28.33) mg/L,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足月新生儿(P<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胎龄(r=0.386 P<0.005)、出生体质量(r=0.432 P<0.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早产儿具有较低血清脂联素水平;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引起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进而降低其血清脂联素水平,可能是该群体日后发生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脂联素 婴儿 新生 孕周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

    作者:陈立军;蔡文江;赵晓简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因素.方法对早产儿进行散瞳眼底检查.根据国际对ROP的分期进行诊断,并对ROP的发生率和发病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47例(男31例,女16例)中发现ROP患儿11例;43例足月儿无1例发生ROP.结论出生体质量越低、孕周越短,ROP的发生率越高.

  •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

    作者:张娟;高爱林;张卫军

    目的:评价分析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3‐01-2014‐12我院收治的彩超诊断患有中枢系统畸形胎儿的孕妇98例,将其按照孕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孕妇孕周17~27周,对照组孕周27~38周,对2组孕妇产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畸形检出率为93.88%,对照组为67.3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进行准确诊断,但孕期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孕17~27周检查效果好,检出率高,值得关注。

  • 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徐东英

    目的 了解不同孕周应用胰岛素对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GDM且在本院分娩的孕产妇186例.孕周<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0例为早期组,孕周≥32周时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产妇96例为晚期组,两组孕产妇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适量运动及饮食控制.比较分析两组孕产妇血糖变化及妊娠结局.结果 分娩时,早期组空腹血糖(FPG)(5.31±1.31)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BG)(7.16±1.89)mmol/L低于晚期组(5.73±1.29)mmol/L、(7.76±1.8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率3.33%、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22.22%、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3.3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4.4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22%)均分别低于晚期组的12.50%、48.96%、14.58%、15.63%、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发现、及早给予胰岛素治疗可有效控制G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的不良结局.

  • 不同孕周治疗妊娠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陈瑞浦

    目的 观察不同孕周治疗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对其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8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并分娩的120例GDM患者,将其按照治疗孕周分为两组,将59例孕周≤32周患者作为观察组,61例孕周>32周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娩前FBG、2 hPG水平均较对照组低,患者产后出血感染、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早产发生率较对照组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低体质量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孕32周前治疗能够提高G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不同孕周起始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作者:孔慧平

    目的 探究不同孕周起始应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晋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其孕周长短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每组47例.研究组在确诊为糖尿病时立即进行治疗,常规组患者待孕周达32周后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妊娠前血糖水平,并比较其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均较高,且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与入院时及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第3天,两组患者血糖均降低至正常水平,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糖及尿酮阳性率(14.89%、21.28%)低于常规组(40.43%、36.17%),剖宫产率(8.51%)低于常规组(29.89%),且妊娠不良情况(早产、妊娠高血压及产后出血)总发生率(10.64%)低于常规组(3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不良情况(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总发生率为8.51%,低于常规组的36.17%(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于确诊后立即行胰岛素治疗,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其血糖水平,同时降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对促进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缩宫素静脉滴注催产397例

    作者:梁达梅

    缩宫素静脉滴注是妇产科处理产程异常、宫缩乏力的重要办法.本文就我院2004年至2009年缩宫素静脉滴注催产397例做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至2009年分娩产妇4944例.使用缩宫素催产397例,年龄20 ~ 29岁363例,占91.44%.产次为1~3次,其中96.73%为初产,均为38孕周以上者.本组头位369例,占92.95%;臀位18例,占4.53%;双胎10例(4.53%).骨盆正常386例,临界骨盆腔11例(9例阴道分娩,2例为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术).

  •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影响及相关分析

    作者:唐艳琼

    目的 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对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108例,按照产妇入院孕周的不同,将108例产妇分为以下3组:其中A组(孕28~30周)26例;B组(孕30~32周)33例;C组(孕32~34周)49例.结果 B组的期待治疗时间长于A、C两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周的增加,剖宫产率增加,产妇并发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以及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产妇而言,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提示临床中应在保证母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产妇孕周.

  • 不同孕周给予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琴

    目的:探讨在不同孕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我院产科接诊的8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第一次给予胰岛素治疗的孕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孕周>30周),和研究组(孕周<30周),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注释胰岛素后的血糖变化,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首诊时的空腹血糖以及饭后2h血糖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分娩前1周患者的空腹、饭后2h血糖水平,发现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产妇,在孕周30周之前及时进行胰岛素注射,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大大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王娜;丁焱

    目的 通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对她们生活和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自我管理体验提炼为5大主题:接受现实;社会支持;自我调适,个人控制能力增强;疾病相关不确定感;建立健康生活型态,对未来期许.结论 医护人员应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自我管理的发展过程,适时提供支持,以帮助其应对疾病及疾病相关负性体验.

  • 联体双胎畸形二例

    作者:刘昕;黄娅芬;张亚宁

    例1 23岁.孕1产0,孕29+6周.既往月经规律,无畸形胎儿孕产史,否认家族遗传史、怀孕期间服用药物史,无放射线接触史.入院后超声检杳:胎儿臀位,双顶径7.6 cm,头围27.1 cm,腹围25.2 cm,股骨5.0 cm,超声孕周相当于2828+周,羊水大暗区10.8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脐带根部可见7.1 cm×4.5 cm不规则无回声区.

  • 产后出血82例临床原因分析

    作者:甘望农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主要的原因.为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现将我院2008年至2010年产后出血82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娩3012例,发生产后出血82例,发生率为2.7%.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28±2岁;孕周32~42周;初产妇56例,经产妇26例;单胎79例,双胎3例;孕次少者1次,多11次.

  • 孕中晚期胎儿足长评估孕周及骨骼系统发育

    作者:钟静;尹家保;吕瑾玉;周素芬;解芸竹;谢满英;杨浩;余岚

    目的:探讨孕中晚期胎儿足长的超声测量方法及对孕周和骨骼系统发育的评估价值.方法:超声测量正常组500例孕18 ~40周胎儿股骨长(femur length,FL)及足长,换算足长/股骨长值,评定其正常值范围;研究组20例疑似股骨长与临床孕周不符的胎儿,超声测定足长、足长/股骨长值后评估孕周及骨骼发育情况.结果:正常组胎儿足长与临床孕周呈高度相关性(r =0.985,P<0.01);而足长/股骨长值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组足长/股骨长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长/股骨长=0.95 ~1.0胎儿骨骼系统发育基本正常;足长/股骨长=0.8 ~0.95多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足长/股骨长<0.80,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骨骼系统发育不良.结论:胎儿足长/股骨长值不受孕周影响,而足长与孕周正相关,可准确评估孕周,筛查胎儿染色体及骨骼发育异常.

465 条记录 17/24 页 « 12...14151617181920...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