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5年广西媒介蚊虫中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作者:孙肖红;谭毅;王环宇;莫兆军;谢艺红;冯云;闭福银;周开娇;孟维珊;潘晓玲;付士红;梁国栋

    目的 对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区的蚊虫进行乙脑病毒分离鉴定.方法 2005年6、7月在北流市和靖西县居民区的畜圈内采集蚊虫标本,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乙脑病毒,用Clustal X(1.8)、Mega 3.1等软件进行分离株E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两地共采集三带喙库蚊771只、骚扰阿蚊425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3株病毒之间E基因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大同源性为99.3%和99.8%,与越南毒株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大同源性为98.4%和99.6%.结论 从2005年采集自广西的蚊虫中分离到3株基因1型乙脑病毒,这是首次报道在广西分离到基因1型乙脑病毒.

  •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IgG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高晓艳;付士红;王环宇;翟友刚;冯云;吕志;梁国栋

    目的 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人血清中乙脑病毒IgG抗体的捕获ELISA方法.方法 将乙脑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灭活并经过纯化的乙脑病毒抗原,再加入待测血清,经洗涤、显色等判定终检测结果.采用免疫荧光法作为对照.结果 与免疫荧光法相比较,本方法的灵敏度为5.6%,特异度为85.7%,一致性为91.3%;本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市售的两种检测试剂.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乙脑病毒IgG抗体捕获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可以应用于正常人群血清中乙脑病毒IgG抗体的筛查.

  • 福州口岸入境船舶上首次发现埃及伊蚊及其携带的病原体

    作者:陈佳木;李亚伦;李平航;周天喜;吴青;蔡亨忠;张建庆;黄恩炯

    [目的]通过加强入境船舶医学媒介监测,防止新蚊种、蚊媒传染病传人和传播.[方法]对入境船舶的积水容器进行蚊幼虫监测,并采样送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登革热、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病原检测,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对船员施行流行病学调查、体温检测、医学检查等措施.[结果]全船发现9处积水,1处蚊幼虫阳性,积水4000ml,幼虫70条,羽化后经实验室鉴定该蚊幼虫均为埃及伊蚊,未检出登革热、基孔肯雅、西尼罗、乙脑等病毒.对该轮船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检查,未发现登革、基孔肯雅热、乙型脑炎、西尼罗热、黄热病等病人.对船舶实施灭蚊等卫生处理措施后,未再发现成蚊和蚊幼虫.[结论]埃及伊蚊属福州地区外来蚊种,是传播黄热病、登革热等热带病的重要媒介.提示福州口岸应提高防范意识,特别应加强来自蚊媒传染病疫区船舶的蚊媒监测、卫生处理工作.

  • 流行性乙型脑炎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红润

    资料与方法我院于2007~2008年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9例,均在7~9月发病;男5例,女4例;男∶女=1.25∶ 1;年龄7~13岁,平均10岁.所有病例符合国家颁布的乙脑诊断标准.

  • 乙脑病毒的空间播散及迁徙事件研究

    作者:高晓艳;周海卫;刘红;付士红;王环宇;郭振洋;李晓龙;梁国栋

    为明确乙脑病毒在空间播散的分布及分化机制,利用PhyML v3.0软件对359株具有详细信息的乙脑病毒(基因1型)E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使用PAUP v4.0软件和MigraPhyla软件包进行迁徙事件推演分析.结果显示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件,共计发生迁徙事件95次,其中在我国境内发生54次.分析结果还显示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乙脑病毒重要的迁徙源泉地区,泰国作为源泉地区主要播散至太平洋地区的澳大利亚、柬埔寨、印度以及中国西藏;上海作为源泉地区乙脑病毒主要播散至亚洲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云南;山东主要播散至韩国以及中国的浙江、湖北、山西和辽宁等省份;四川主要迁徙至中国内陆省份以及越南和日本;云南作为源泉地区主要迁徙至浙江.本研究首次证实乙脑病毒在亚洲的播散存在频繁的迁徙事什,泰国以及中国上海、山东、四川和云南等省份是乙脑病毒在亚洲播散的重要源泉地区.

  • 以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为骨架的重组嵌合登革4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解东洋;祝琴;刘忠钰;赵慧;邓永强;叶青;李晓峰;秦成峰

    登革4型病毒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时有流行,威胁人民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以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为骨架,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了携带登革4型病毒主要结构蛋白prM/E基因重组嵌合病毒(ChinDENV4);进一步通过蚀斑、 生长曲线、 动物实验等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重组嵌合病毒ChinDENV4可高效表达登革4型病毒的结构蛋白,蚀斑大小与亲本株类似;ChinDENV4并能够在BHK?21、C6/36等细胞中高效复制,滴度分别达到1.26×105和1.58×106 PFU/mL.更重要的是,嵌合病毒ChinDENV4在乳鼠模型中的神经毒力显著弱于亲本株.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乙脑/登革4型嵌合病毒,为下一步四价嵌合登革减毒活疫苗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一株特殊抗原性乙脑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作者:刘欣玉;俞永新;贾丽丽;董关木;李玉华

    目的 对一株抗原性特殊的乙脑毒株进行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以找出特殊抗原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通过空斑减少交叉中和试验对乙脑病毒KT株的抗原性进行比较.提取KT株RNA,逆转录后扩增其E基因片段并测序,通过Blast与GenBank中所有乙脑病毒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利用PdbViewer对KT株关键位点突变后的空间构象进行预测比对. 结果 交叉中和试验显示,KT株免疫血清对其他株乙脑病毒的中和作用较低,而其他乙脑病毒免疫血清对KT株的中和作用也较低.对E基因序列进行比对,KT株属于基因Ⅲ型,氨基酸序列上只在E62位存在一个独特的位点突变:组氨酸(H)→精氨酸(R).空间构象显示,该位点位于结构域Ⅰ与结构域Ⅱ的连接交界处,当发生由组氨酸(H)到精氨酸(R)突变时,其与周围氨基酸形成的氢键数量和长度发生改变,空间构象也随之发生改变. 结论 乙脑病毒KT株的抗原性与其他乙脑病毒株存在较大差异,E62位组氨酸(H)→精氨酸(R)的突变是导致其抗原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 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及病毒拯救

    作者:冷生玲;黄荣;冯亚岚;唐丽萍;周仲辉;陈大斌;杨健

    目的 构建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并进行病毒拯救. 方法 分节段合成乙脑病毒野毒株SA14全长cDNA序列,采用分段连接方式构建SA14全长cDNA质粒,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RNA并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进行病毒拯救,用噬斑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拯救病毒;绘病毒生长曲线,测定拯救病毒对小鼠的神经毒力. 结果 酶切鉴定质粒模板成功构建,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恢复病毒包膜蛋白表达,噬斑实验发现乙脑野毒株噬斑直径大于疫苗株;绘制病毒生长曲线,野毒株和疫苗株均在60 h达到高峰.用拯救病毒进行动物感染试验,野毒株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LD50为10-1.07,皮下神经毒力LD50为100.33. 结论 成功建立乙脑野毒株SA14感染性克隆并拯救病毒,为进一步研究乙脑病毒的致病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 微山湖区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分布、密度消长及乙脑病毒携带情况调查研究

    作者:张书岭;李玉亭;申岩;刘烁;郝学安

    目的 了解微山湖区不同生境蚊虫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以及乙脑病毒携带情况,为指导当地蚊虫综合防制和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法;对大型水体和小型积水(容器)分别采用勺捕法和吸管法进行幼蚊密度监测;白纹伊蚊专项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结果 2012-2014年微山湖区共捕蚊32 866只,其中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79.58%,为优势蚊种;其次为白蚊伊蚊(1 2.51%)和三带喙库蚊(6.13%);季节消长特点为成蚊密度高峰期为7月,幼蚊略早于成蚊;不同生境畜棚蚊密度高,达11.61只/(灯·h),其次是居民区,为9.36只/(灯·h),湖区湿地和公园绿地密度分别为6.71只/(灯·h)和5.49只/(灯·h),医院蚊密度低,为4.92只/(灯·h).采用GLM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蚊密度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94,P>0.05);不同环境幼蚊密度以居民区阳性率高,为4.88%(检查容器5 391处,阳性263处);2012-2014年共采集送检8 962只蚊虫,未检测到乙脑病毒.结论 微山湖区蚊密度较高,不同生境蚊虫种群分布以及密度消长变化趋势可有效指导当地蚊虫防制和蚊媒疾病的科学防控.

  • 云南蝙蝠血液乙型脑炎病毒分离物的研究

    作者:黄文丽;张海林;龚鹤琴;张云智;米竹青;王静林

    目的:进一步探索蝙蝠在乙脑病毒贮存宿主方面的作用.方法:病毒分离、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电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从蝙蝠血中分离到两株乙脑病毒.结论:蝙蝠在乙脑病毒在自然界中的贮存和扩散方面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 乙型脑炎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朱武洋;王兰;梁国栋

    乙型脑炎病毒能够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该病可引起人类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且致死率较高。该病毒免疫逃逸、跨越血脑屏障及其跨种间传播与感染等机制尚不清楚,而反向遗传技术对于阐明乙脑病毒致病分子机理、研制重组病毒疫苗及开发基因工程载体是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就乙脑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研究状况、限制因素及应用加以综述。

  • 我国乙脑病毒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作者:梁国栋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该病主要由蚊虫传播,主要流行于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是全世界重要的病毒性脑炎[1,2].目前全世界大约30亿人生活在乙脑病毒流行区,乙脑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

  • 乙脑病毒包膜蛋白可溶性表达及纯化

    作者:刘欣玉;俞永新;鲁旭;余凝盼;李玉华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载体对乙脑病毒包膜蛋白进行可溶性表达和纯化。方法筛选不同的表达载体、宿主菌株、表达条件,以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表达。采用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对表达蛋白进行纯化。结果对不同的载体、菌株、表达条件筛选后,终发现PBCX载体与乙脑病毒包膜蛋白E406基因连接后的质粒,在低温诱导后获得可溶性E蛋白表达,且表达量较高。表达量占可溶性蛋白总量的23%。通过镍柱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较高,达85%,满足试验需求。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可溶性表达的乙脑病毒E蛋白,方法简单高效,为深入研究该蛋白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解析乙脑病毒的致病机制、乙脑减毒活疫苗毒株的减毒机制及其质量控制,乙脑诊断试剂开发,奠定了技术基础。

  •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作者:孙宗立;李武威;任利群;谷雷;李正彬

    为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在本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对2001-2005年我院住院的73例乙脑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变化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 8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的护理体会

    作者:冯霞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炎症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为主要症状,高热是乙脑的首发症状,又是昏迷、惊厥和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的诱因而加重病情.因此,抓住高热中心环节,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是乙脑治疗护理的关键.我院 2002年6月~2008年10月共收治乙脑患者86例,采取综合物理降温措施有效的降温,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带毒率调查

    作者:田汶佳;邓良利;李鹏;张伟;刘竹;马林

    目的 调查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带毒率,为乙脑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快速检测三带喙库蚊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结果 采集三带喙库蚊雌蚊10 656只,分为219份,检测出7份乙脑病毒阳性核酸样品,阳性检出率3.2%,自然蚊体带毒率0.065%.结论 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种群携带乙脑病毒,应加强蚊密度及相关带毒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提出蚊类防制对策.

  • 乙脑的流行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灿委;张海林

    本文总结分析了乙脑病毒的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该病对人的危害严重.我们应加强对其流行病学,基因结构和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更安全、高效的乙脑疫苗.

  • 对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治疗情况的分析

    作者:王志贤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治疗情况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结构将其分成两组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入院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经过入院定期观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病灶得到缓解;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中以儿童居多,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居多,发病的患者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对此类患者在发病的早期要进行有效隔离,对于易感人群要进行接种防治.

  • 低神经外毒力乙脑病毒M47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刘欣玉;俞永新;贾丽丽;李玉华

    目的 探究低神经毒力乙脑病毒M47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期找出其低毒力的分子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法扩增M47株病毒全长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并与GenBank中19株代表性乙脑病毒株全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分析.结果 M47株属于基因Ⅲ型,与GenBank中19株代表性乙脑病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9.4% ~ 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3%~99.6%;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毒株存在一个独特的氨基酸位点改变E-29(S-R).结论 M47株独特的氨基酸位点改变E-29(S-R)可能是导致其低神经外毒力的原因.

  • 上海地区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回顾性临床研究

    作者:朱燕凤;王晓红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性反应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重型及极重型病例病死率可高达50%,幸存者往往留有后遗症~([1]).中国曾是乙脑高发区,随着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乙脑发病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