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不同类别与左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

    作者:郭雪微;马玉山;施一凡;郑云燕;苏双善;盛铁仁;郭杰

    目的:应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冠心病不同类别、心肌梗死(心梗)不同部位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冠心病患者214例(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86例(对照组),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3例、急性心梗103例和陈旧性心梗30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前壁、下壁、前壁+下壁心梗.应用美国ACUSON公司生产128XP/10电脑声像仪测定心脏各项指标.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左心室质量增加、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积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0.05).其中,陈旧性心梗以左心室质量增加为著,急性心梗以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增大为著.前壁和前壁+下壁心梗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影响更大.结论:冠心病不同类别对左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影响不同.心梗是造成左心室重构和心脏收缩功能减弱的主要原因.前壁和前壁+下壁心梗对心脏功能影响更大.临床上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心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和程度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 N末端脑钠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张春艳;王聪霞;张岩;董新;党寅虎;朱参战;韩振华;段宗明;李永勤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判断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方法:选择连续住院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7例,分为高危组(n=17)、中危组(n=15)及低危组(n=25),并设正常对照组(n=29).冠状动脉造影前抽取股动脉血,测定NT-proBNP及MMP-9浓度.分别于造影前后3天内及造影后10~14天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各组间NT-proBNP、MMP-9水平及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射血分数在中危组和低危组之间P>0.05外,其余P均<0.05).在高危组,NT-proBNP与MMP-9呈正相关(r=0.574,P=0.025),NT-proBNP与LVMI呈正相关(r=0.617,P=0.014);MMP-9与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42,P=O.025). 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及MMP-9对判定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 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葛顺(综述);陈祥娥(审校)

    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极危重的表现类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上升。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可能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严重后果,是心肌梗死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发现炎症反应调节心室重构的病理过程,其中巨噬细胞是其重要调控环节,可清除坏死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调节血管新生,参与心室重构。本文对巨噬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相关作用作一综述,为其在心肌修复和再生中的治疗应用提供参考。

  • Notch信号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晋金兰(综述);韦建瑞(审校)

    心室重构是急性心肌梗死进展为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如何预防和(或)逆转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防治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心室重构发病机制仍未彻底阐明。Notch信号和核因子-κB信号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关系密切。本文就这两个信号通路与心室重构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心脏磁共振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中的应用

    作者:蔡仁慧(综述);赵新湘;孙林(审校)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致心力衰竭的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干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成为冠心病治疗的热点。早期检测心室重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心脏磁共振作为一个全面评估心脏的工具,正逐渐成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其“一站式”多参数技术成像检查可以从心室壁的宏观形态、心功能的变化、心肌的血流动力学及心肌纤维排列秩序的微观结构等方面评估心室重构的程度。

  • 心力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作者:廖玉华

    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C)患者体内存在Th1/Th2/Th17细胞功能失衡;至慢性心力衰竭阶段Treg细胞数目下降、抑制炎症反应功能降低。实验研究证明IL-17促进AVCM小鼠病毒复制和体液免疫应答、加重AMI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和芪苈强心等药物可以改善免疫内环境、升高Treg细胞比例,有利于心肌修复和改善心室重构。以上研究和发现推动我们提出心力衰竭免疫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全新理念。

  • HIF-1α稳定剂DMOG改善大鼠持续低氧致右心室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森;马凯;陈求名;祁磊;李守军

    目的:研究HIF-1α稳定剂DMOG改善大鼠持续低氧致右心室重塑的保护效应及机制研究。
      方法:健康SD大鼠28只,体重100~150 g,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N)、单纯低氧组(H)、低氧+生理盐水(H+Saline)组、低氧+DMOG 100 mg/kg(H+DMOG)组,每组7只大鼠。除常氧对照组外各低氧组大鼠均持续缺氧21d。其中后两组每日腹部皮下分别注射等量盐水及DMOG。实验结束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收缩压(RVS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右心室心肌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变化,以Masson染色后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CVF)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心肌VEGF、HO-1、Glut-1的表达。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外泌小体在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机制研究

    作者:许政曦;扶媛媛;周洲;郑哲

    目的:血运重建治疗方法虽然可以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濒死心肌血供,但至今针对心肌缺血后心室重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且对于心肌缺血后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索仍未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本研究选取细胞主动分泌的囊泡结构—外泌小体(exosome),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探索冠心病后心功能不全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 大鼠心肌梗死后外周血外泌小体miRNA研究:潜在新型生物标志物

    作者:许政曦;扶媛媛;周洲;郑哲

    目的:NT-pro BNP作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但其无法准确判断心肌缺血之后心室重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因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临床医师对患者心室重构改变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本研究拟通过分析大鼠心肌梗死后外周血exosome携带miRNA的表达变化,预期发现心肌梗死后exosome携带miRNA的变化趋势,可借此寻找新型可动态评估心肌缺血后心室重构变化的生物标志物,并进一步探讨心肌缺血后心室重构的分子机制。

  • 黄芪甲苷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斌;张金国;谭洪勇;尉希清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具体机制.方法:8周龄健康SD大鼠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压力超负荷模型,术后6周行大鼠超声心动图判断建模是否成功,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盐酸贝那普利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及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另建立假手术组,每组20只大鼠,低剂量和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分别给予40 mg/(kg·d)、80 mg/(kg·d)的黄芪甲苷灌胃,盐酸贝那普利组给予10 mg/(kg·d)的盐酸贝那普利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行大鼠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然后行大鼠左心室插管收集血流动力学参数,留取大鼠血液及心肌测定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留取心肌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a(PPARa)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FFA浓度增高(P均<0.05~0.01),PP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下降(P均<0.01).黄芪甲苷干预后,低剂量及高剂量黄芪甲苷组左心室质量指数、胶原容积分数、FFA浓度较模型对照组下降(P均<0.05~0.01),PPARa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均<0.01).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a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提高心肌FFA利用率,进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实现的.

  • 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重构的影响

    作者:张飞飞;党懿;齐晓勇;李英肖;刘惠良;袁华兵;李榕;邢圆圆;刘阳;李莎

    目的:观察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肌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心衰+CCM组,各组均n=10.假手术组仅开胸,未行升主动脉套扎.心衰组、心衰+CCM组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兔慢性心衰模型,心衰+CCM组模型制作成功后给予4周的CCM治疗.分别于实验第12周末和(或)第16周末对各组实验动物,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功能,Masson染色评价心肌组织纤维化及病理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抑制因子(TIMP)1、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超声心动图结果:实验第1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明显扩大,左心室缩短率(LV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的LVESD、LVEDD、LVEF、LVFS指标明显改善(P<0.05).(2)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加(P<0.05),CCM可部分减轻心衰心肌组织的胶原纤维沉积(P<0.05).(3)实验第12周末,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心衰+CCM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P<0.05).实验第16周末,与心衰组相比,心衰+CCM组的血浆BNP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4)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心衰组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衰+CCM组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的蛋白表达水平较心衰组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心脏收缩力调节可以改善慢性心衰兔心功能及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心衰心肌组织中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MMP2、MMP9、TIMP1、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的表达有关.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表达及胶原沉积的影响

    作者:张玉玲;周淑娴;雷娟;张静敏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对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心肌间质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梗死后24小时存活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盐水组(16只,5 ml/d),厄贝沙坦组[17只,45 mg/(kg·d)];另设假手术组(15只)作对照.分别于心肌梗死后4周:导管法测定左心室有创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组织学方法检测非梗死区胶原纤维沉积和心肌细胞横径;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骨桥蛋白表达.结果:盐水组与厄贝沙坦组大鼠梗死面积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法未检测到骨桥蛋白表达,盐水组大鼠心肌组织有大量骨桥蛋白表达,该上调的蛋白能被厄贝沙坦治疗显著抑制(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均出现显著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左心室相对重量增大,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径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盐水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心肌间质纤维沉积减轻,左心室相对重量及非梗死区心肌细胞横径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所有心肌梗死大鼠在4周后均表现出左心室收缩压和左心室压力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显著下降,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上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提示了显著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与盐水组相比,厄贝沙坦组大鼠心功能显著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大量骨桥蛋白表达,厄贝沙坦治疗显著抑制心肌梗死大鼠骨桥蛋白的表达,并能改善心肌的纤维化,改善心脏功能.

  • 胰岛素抵抗及脂联素缺乏对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

    作者:徐璐;刘雅娟;张青;秦毅;张娜;任永康;杨锐英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及脂联素(APN)缺乏对小鼠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6只野生C57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R组,每组8只;16只APN基因敲除(APNKO)C57小鼠随机分为APNKO组和APNKO+IR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和APNKO组给予普通饲料,IR组和APNKO+IR组给予高脂饲料诱导产生IR.喂养12周后取血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取心脏测量心脏重量和左心室重量.取左心室心肌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结构改变及纤维化的程度;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APN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APNKO组和APNKO+IR组中小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心脏重量和左心室重量均有增加(P<0.05);HE染色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IR组、APNKO组和APNKO+IR组中小鼠的心肌肥大程度更高;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R组、APNKO组和APNKO+IR组中小鼠心肌APN表达明显减低,心肌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APN缺乏和IR导致心肌重构,且两者起协同促进作用.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和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黄莺;马依彤;杨毅宁;刘芬;陈邦党;韩伟;向阳;李晓梅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对老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8个月龄雄性C57/BL小鼠212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I模型,分为两组(每组106只):AMI+PDTC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PDTC 120 mg/(kg·d),AMI组每日注射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1周内心脏破裂率及心脏超声改变.再将AMI后3天、7天、14天不同时间行p65、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9、2活性及心肌间质胶原含量测定.结果: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心脏破裂率降低(35.3%比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相比AMI+PDTC组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外径降低,舒张期前壁厚度、收缩期前壁厚度、左心室重量增加,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后3天及7天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3天及14天时AMI+PDTC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均=0.000).AMI后7天和14天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在AMI+PDTC组较AMI组同时间点降低(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I后3天和7天AMI+PDTC组较AMI组心肌间质胶原容积分数降低(P值均为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F-κB抑制剂PDTC可降低老龄小鼠AMI后心脏破裂率,改善心室重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降低胶原降解并抑制胶原合成的结果.

  • 法舒地尔对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子新;余陆娇;张立敏;李莎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应用法舒地尔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及相关机制.方法:25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10只、法舒地尔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另两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饮食制备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模后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法舒地尔治疗4周.实验末对大鼠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取血分别检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处死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①超声检查结果示,模型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而法舒地尔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②生化检验示模型组和法舒地尔组大鼠的vWF、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P<0.05,而法舒地尔组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法舒地尔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③病理学结果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水肿、间质充血、坏死;法舒地尔组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存在心肌损伤,左心室重构.法舒地尔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室重构.

  • 心肌内控制释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室重构的影响

    作者:聂绍平;曾秋棠;曹林生;蒋桔泉;朱向明;陈立新;卢晓芳;王新房;薛毅;王强

  • 重视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研究

    作者:钱方毅

    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综合征,有关其病理生理的现代观点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即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Am Heart J,1998,135:S216-S230.].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究发现在心衰患者存在着血循环中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升高及心脏中NE含量的减少,继之医学界对心衰时神经内分泌改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后阐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使心功能减退,在心排血量减低及(或)室壁应力增高的情况下,许多神经内分泌系统,尤其是肾上腺素能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下丘脑-脑垂体系统,细胞因子系统,以及肽类信号系统都是激活的.这些系统的激活在急性心衰及低血容量休克时对患者是有益的,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及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血流灌注压,扩张血容量,增强急性衰竭心室的收缩力,在短期内其作用是适应性的(adaptive).至20世纪80年代,明确了在慢性心衰,这些系统的持续激活对患者将产生有害作用,可引起额外的心肌损伤,进一步抑制心功能,激发心肌细胞肥厚,细胞凋亡,心室重构及纤维化,导致恶性循环,因而其作用是适应不良性的(maladaptive).由此可见,心衰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激活,是机体的代偿机制,同时又是导致心室重构和心衰恶化的重要原因[ Circulation,2000,102:IV14-IV23.].

  • 心力衰竭的进展(3)心室重构在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续1)

    作者:祝善俊

    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研究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认识到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室重构,心室重构是心衰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决定因素,而且不一定与病因有关.心室重构是一种自身不断发展过程.然而,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亦表明,经过药物干预,心室重构的过程可以缓解,甚至逆转.因此,目前新的治疗目标针对心室重构的发生机制,来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和住院率及改善预后.

  • 左心室重构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近期死亡的意义

    作者:修春红;刘凤岐;王怀泉

    目的:研究左心室重构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近期死亡的估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03例,于入选当时行常规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房内径(LADs),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球形指数等指标.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6.57±3.53)个月,记录死亡事件(死亡者为死亡组)及存活时间(存活者为存活组).对比死亡与存活者上述各指标的差异,并采取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法筛选与近期死亡密切相关的指标.结果:在随访过程中,死亡21例,其中死于心力衰竭者17例.死亡组的患者其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扩大,球形指数-1显著大于存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功能分级也明显重于存活组.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与生存时间相关的指标只有心功能分级(B=0.833,P=0.024),LADs(B=0.073,p=0.028)和球形指数-1 (B=1.401,p=0.028),其中球形指数-1的相关性大.结论:心功能分级、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心室球形指数-1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近期死亡有重要预测价值,其中评价左心室形态的球形指数-1价值大,而衡量左心室大小及收缩功能的指标对近期死亡并无影响.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玉善;张燕;李靖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均为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根据是否对CTO病变行PCI治疗,将患者分为PCI治疗组(n=48)和药物治疗组(n=40).于CAG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校正的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差异.结果 两组CAG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G术后1周时两组LVEDVI、LVESV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PCI组LVEDVI较术前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高;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PCI组LVEDVI进一步降低,LVEF进一步提高.结论 PCI能够改善伴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CTO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左心室重构.

1544 条记录 10/78 页 « 12...78910111213...77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