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吴艳朋;丁勇;候军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7月于本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生长抑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Try-2)、铜蓝蛋白(CER)、淀粉酶(AMY)、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胰腺血流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Try-2、AMY、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容量(BV)、血流量(B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生长抑素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Try-2、CER及AMY水平,同时降低TNF-α、IL-6水平.

  • 矽尘对人血铜蓝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邹伟明;张海英;廖瑞庆;李和林;林锦芬;陈福明;杨洁芳;李荣娟

    目的 了解矽尘对人血清铜蓝蛋白(CP)水平和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方法 对44例确诊的矽肺患者、90名接尘工人及48名健康对照者血CP水平和ALP活力进行了测定.结果 矽肺患者血清CP水平、ALP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接尘工人(P<0.05),且随着矽肺病程发展ALP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接触粉尘可使细胞内氧化代谢产物蓄积,从而使其活力、功能活跃,但机体对矽尘所致损伤可能会由初期代偿和适应发展到后期失代偿.

  • 2-乙氧基乙醇作业工人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及铜蓝蛋白活性变化的研究

    作者:陈红;许玉玲;王硕;高志军;马文军;常元勋;崔京伟;刘永泉

    2-乙氧基乙醇(2-Ethoxythanol EE)属醇醚类化合物[1],广泛应用于PS版感光液、保护性涂膜、汽油防冻液、清洗剂、提取剂、防冻剂和航空燃料等生产和使用领域[2].有报道接触高浓度EE具有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肾脏毒性,而低浓度EE具有生殖/发育毒性[3,4].我们假设EE的毒性可能与其在代谢过程中诱发释放活性氧(ROS)生成有一定关系.目前国内外尚无EE接触人群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和铜蓝蛋白(CP)活性改变的文献报道,为进一步了解EE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我们对某印刷材料厂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观察EE作业工人的血清LPO水平和CP活性的变化.

  • 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尘肺病晋期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邓小峰;郑倩玲;梁伟辉;张莹;李斌;曾子芳;吴奇峰

    目的 探讨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于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以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晋期分为晋期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收集2组患者首次诊断和晋期诊断时的特异性肺纤维化指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单胺氧化酶(MAO)、铜蓝蛋白(CP)和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3(C3)、补体4(C4)、C反应蛋白(CRP)的检查结果.计量资料采用以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描述,采用秩和检验和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晋期组晋期诊断时ACE活力和CP、C3、C4、IgG水平均高于首次诊断[94.00(69.00,123.00)vs 68.00(46.80,89.00) U/L,322.90(274.00,411.80)vs283.80(248.00,336.00) mg/L,1.33 (1.16,1.51)vs1.12(0.93,1.31) g/L,0.33(0.28,0.37) vs0.28(0.22,0.34) g/L,12.31(10.56,14.14)vs 10.24(9.08,11.90) g/L,P<0.05)].晋期组晋期诊断时与首次诊断时的ACE、C3、C4和IgG的指标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差值[30.00(-2.50,44.20) vs-8.00(-42.00,11.00)U/L,0.20(0.12,0.31) vs-0.14(-0.29,0.06)g/L,0.05(-0.01,0.08)vs0.01(-0.02,0.04)g/L,1.02(-0.61,3.81)vs 0.70(-3.59,1.53)g/L,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晋期诊断和首次诊断时C3和ACE的指标差值越大者,发生尘肺病晋期的危险性越高(P<0.05).结论 晋期组患者存在肺纤维化持续加重和体液免疫亢进.特异性肺纤维化和体液免疫指标对尘肺晋期进展的辅助诊断有一定价值,需要动态监测、综合分析.

  • 矽肺及矽肺结核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活力的研究

    作者:叶绍色;邹伟明;李和林;张久红;陈丹;谢伟民

    目的 了解矽肺及矽肺结核的血清铜蓝蛋白(CP)活力,判断矽肺纤维化进展程度.方法 用对苯二胺盐酸法对142例矽肺及89例矽肺结核患者血清CP活力进行测定.结果 ①矽肺患者血清CP活力与年龄无相关关系,与接尘工龄呈负相关r=-0.297,P<0.01);②各期矽肺及矽肺结核血清CP活力比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接尘工龄小于5年的矽肺患者血清CP活力较10~20年及大于20年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尘工龄小于5年矽肺与矽肺结核血清CP活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矽肺及矽肺结核患者血清CP活力明显升高,与肺纤维化病变有一定的关联性.矽肺发病工龄越短,血清CP活力越高,发病工龄小于5年的矽肺患者肺纤维化进展快.

    关键词: 矽肺 结核 铜蓝蛋白
  • 尘肺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矽肺的药效观察

    作者:朱建伟;孔捷;孙付军;陆永辉;李贵海

    目的 了解尘肺清颗粒对大鼠实验性矽肺的药效作用.方法 用超细石英粉注入大鼠气管,造成100只矽肺动物模型.4周后开始给药,于给药6周和12周分别处死1/2动物进行血清铜蓝蛋白(C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肺组织匀浆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羟辅胺酸(HP)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炎细胞反应较低(P<0.05)、肺匀浆SOD活力明显增高(6周P<0.01,12周P<0.05)、MDA含量(6周P<0.05,12周P<0.05)和NO(6周P<0.05,12周P>0.05)明显降低;肺干重、血清CP含量和肺HP含量在12周检查时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 尘肺清颗粒可以明显对抗大鼠实验性矽肺,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损伤修复、抗氧化、抗胶原形成等作用有关.

  • 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与误诊

    作者:曹海燕;朱崇尧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首发症状对诊断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1991年10月至2001年10月7例患者资科,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以神经、精神症状首发者易早期确诊,而以肝功能损害、贫血为首发症状者,误诊率高(72%),确诊时间长(50天). 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作为一种少见病,病变累及多脏器,临床表现各导,辅助检查无唯一确诊指标,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医师第一要素.

  •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作者:黄瑛;何庭艳

    目的:总结与探讨我院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回顾性分析38例肝豆状核变性儿童的临床特点、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根据平均年龄分为小年龄组和大年龄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患儿确诊平均年龄6.5岁。首发症状以肝功能损害为主18例,神经系统症状为主11例,混合型有4例(肝功能损害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其它类型有5例。34例患儿行血铜蓝蛋白检测,91.2%(31/34)低于正常水平。18例患儿行24小时尿铜检测,其中88.9%(16/18)高于正常水平。检查角膜K-F环29例,12例阳性。大年龄组与小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头颅CT或核磁检查15例,8例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改变或异常信号影。结论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水平,尽早诊断,改善预后。

  • 肝豆状核变性破裂出血(肝神经型)1例

    作者:何耀铭

    患者女,27岁.因"进行性四肢震颤6+年,加重伴头颈震颤2+年,晕厥4次",于1997年10月入院.患者于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震颤,呈进行性加重,2年前出现头颈震颤,曾在中山医附一院作头颅CT示S#4.5层面双基底节区22侧对称,低密度改变,全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区,脑系统、脑池、沟未见扩大、变形、移位等改变,中线结构居中.B超示见肝硬化、脾大.左手腕、踝关节、膝关节正侧位片、骨盆平片示类似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血清铜3.13μmol/L,铜蓝蛋白0.99μmol/L,24h尿铜435μg.拟"肝豆状核变性"收入院.给予青霉胺、锌剂等驱铜治疗、护肝、利胆等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但症状反复发作,今晕厥4次,胃纳差、乏力、有停经史,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 帕金森病患者的低铜蓝蛋白血症与黑质异常铁沉积的相关性

    作者:丛日博;贺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低铜蓝蛋白血症与黑质异常铁沉积的相关性,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55例作为PD组,其中血浆铜蓝蛋白浓度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25例(PD1组),血浆铜蓝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PD2组),同时选取与PD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25例,以上研究对象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后测量双侧黑质、红核、苍白球、尾状核、壳核、丘脑、前脑白质的相位值,并取双侧脑区相位值的平均值为相应脑区的相位值.各脑区的相位值进行比较,将PD2组的相位值与铜蓝蛋白的水平、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D组黑质相位值比对照组相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组与对照组的其他脑区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D2组黑质的相位值比PD1组、对照组的黑质相位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1组与对照组的黑质相位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2组UPDRS-Ⅲ评分与黑质相位值呈负相关(r=-0.765,P<0.001),铜蓝蛋白水平与黑质相位值呈正相关(r=0.675,P<0.001),而PD2组的Hoehn-Yahr分级、病程长短与黑质相位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铜蓝蛋白水平低的帕金森病患者黑质相位值更低,这说明铁沉积更严重,血浆铜蓝蛋白的减少可能加剧了黑质的铁沉积,测量铁沉积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血浆铜蓝蛋白的测定相结合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评估及治疗.

  • 颈动脉超声与血浆铜蓝蛋白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作者:徐衡;林宇鹏;黄家庆;徐名伟;吴强;李建彬;王楚林

    目的::观察冠心病( CA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浆铜蓝蛋白( Cp)变化,为CAD患者的早期筛查,早期预测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至2015年CA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每组30例;检测患者血浆Cp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测患者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C反应蛋白(CRP)、Cp、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组CRP、Cp、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在所有组别中水平低( 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IMT、Cp、CRP与CAD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颈动脉超声与血浆铜蓝蛋白检测,有助于识别CAD高危患者,对CAD患者不同缺血状态有一定的预测及诊断价值。

  • 冠心病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李欢;陈远林;王晓春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Hp)和α1-酸性糖蛋白(AAG)的水平变化,探讨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7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T)25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1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SAP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7例(对照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CER、Hp、AAG含量.结果 AMI组患者hs-CRP、CER、Hp、A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hs-CRP含量AMI组>UAP组>对照组(P<0.05);UAP组、SAP组与对照组CER、Hp、A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均升高预示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

  • 63例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张永红;杨旭;唐晓鹏;罗开忠

    目的 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 W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方法 对6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血清铜蓝蛋白、血清铜、24 h尿铜、青霉胺驱铜试验、角膜色素环(K-F环)、肝铜测定等铜代谢指标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63例WD患儿中肝病型57例(90.5%),神经型5例(7.9%),其余1例(1.6%);肝病型中慢性肝炎占25例(43.9%),肝硬化23例(40.3%),暴发型9例(15.8%).66.7%(40/60)的患儿K-F环阳性,96.8%(61/63)的患儿血清铜蓝蛋白降低;6例暴发型肝病患者血清铜及游离铜较其他明显升高,92.5%(49/53)的患儿24 h尿铜>100 μg,86.0%(37/43)的患儿驱铜试验阳性,20例行肝活检患者肝铜均>250 μg/g干重.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好转56例(88.9%),无明显变化3例(4.8%)及死亡4例(6.3%),其中5例为暴发型. 结论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以肝型多见,K-F环、血清铜蓝蛋白、24 h尿铜、驱铜试验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血清铜及游离铜测定对判断暴发型有一定意义,肝铜测定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金标准;经驱铜及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暴发型死亡率高,预后差.

  • 非铜蓝蛋白结合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刘远煌;肖艳华;陈伟辉;初德强

    目的 探讨非铜蓝蛋白结合铜对肝豆状核变性(W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WD初诊患者(WD组)和110例其他肝病患者(其他肝病组)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5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铜和24 h尿铜,根据血清铜和CP计算出血清非CP结合铜;并对7例临床疑似WD的患者进行肝铜含量测定.结果 WD组患者24h尿铜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铜、血清CP均明显低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非CP结合铜则明显高于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24 h尿铜、血清铜、CP和非CP结合铜诊断W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6%、69.09%;85.45%、59.09%; 95.73%、71.82%; 61.82%、100.00%.7例临床疑似WD的患者经肝铜含量测定有4例确诊为WD.结论 在WD的诊断中,非CP结合铜(游离铜)的诊断效率与肝铜含量相符,是诊断效率高的无创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肝型肝豆状核变性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远煌;龙英姿;蒋慧荣

    目的:分析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本院收治的26例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该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中位数97 d(7 d~8.2年).活动性肝炎型8例(30.7%),肝硬化型9例(34.6%),爆发型9例(34.6%),合并急性血管内溶血9例(34.6%).铜蓝蛋白下降25例(96.1%)、尿铜升高26例(100%)、血铜下降16例(61.5%)、K-F环阳性22例(84.6%).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天门冬氨酸氧基转移酶升高为主)同时伴有尿蛋白增加者,特别是有肝脾肿大者应高度怀疑本病.除了血铜、尿铜、铜蓝蛋白测定、K-F环检查外,驱铜试验和肝铜测定对诊断具决定性意义.

  • 内蒙古地区首例Wilson病ATP7B基因突变类型研究

    作者:张传领;李春阳;高迎春;程国强;徐亚楠;李灵;张波;肖瑞

    患者男,19岁,因多动、站立不稳等姿势和步态异常3个月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治疗,经头部 MRI、腹部彩超、铜蓝蛋白以及K-F环的相关检查,证实患者合并有基底节、脑干、肝脏、脾脏、角膜及血液系统的多系统损害;无家族遗传史,参照《实用儿科学》关于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 WD)诊断标准综合判断为疑似 WD。取外周静脉血400μL (2%EDTA 抗凝),按照血液基因组DNA 提取试剂盒(天根公司)说明抽提基因组DNA。取无遗传家族史的体检健康者的外周静脉血为正常对照。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微量分光光度计定量。根据文献合成ATP7B 基因第8外显子的相应 PCR 扩增引物:ATP7B-E8-F:5’-AACCCTTCACTGTCC TTGTC-3’;ATP7B-E8-R:5’-AGGCAGC TCTTTTCTGAAC-3’。第12外显子的PCR 扩增引物:5’-CTTGTGGTGTTT TATTTCTTC-3’;5’-ACCACCATATAGC CCAAG-3’。

  • AFU、PT、Cp、T4联合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高荣;曹宝华;肖芳信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素(T4)、铜蓝蛋白(C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87病例分成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4、Cp、AFU和P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病例组AFU、PT和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组AFU明显低于其他两个病例组(P<0.01);各病例组PT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T4高于其他病例组(P<0.05);重型肝炎组Cp低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病例组(P<0.05),但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Cp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T4,Cp,ALT和PT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和鉴别诊断、病情判断以及疗效和预后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 血清中甲状腺功能与铜蓝蛋白联合检测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忠城;林美玲;黄苏萍

    目的 了解血清中甲状腺功能和铜蓝蛋白联合检测在乙肝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90名乙肝患者血清中的甲状腺功能和血清中铜蓝蛋白(采用散射比浊法)的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寻找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铜蓝蛋白、T3、T4、FT3、FT4、TSH在乙肝患者中均有所下降(P<0.05),而且随着乙肝病情加重而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结论 上述指标在不同病程乙肝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为临床评估乙肝的病情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指标.

  • 脑脊液铜蓝蛋白、层粘连蛋白联合测定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杰球

    目的:探讨脑脊液铜蓝蛋白(CP),层粘连蛋白(LN)水平的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Array 360型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CP,酶联免疫试验检测LN.结果:脑恶性肿瘤、脑膜白血病脑脊液(CSF)CP、LN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CSF CP、LN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清转铁蛋白、铜蓝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忠城;李清;潘晓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其中轻型慢性乙型肝炎38例(轻型组),中型慢性乙型肝炎33例(中型组),重型慢性乙型肝炎31例(重型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CP、TRF含量.结果 轻、中、重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P、TRF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型组CP、TRF含量均低于轻型组、中型组(P<0.05),但轻型组与中型组CP、TR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实质损害加重时血清CP、TRF降低,CP、TRF可作为判断肝细胞坏死程度、治疗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180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