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导管法射频消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马瑞芳;张叶

    目的 探讨单导管标测指导下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RVOT)频发室性早搏(VPC)、室速(VT)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行单导管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特发性RVOT室早、室速患者共60例,男女比例2.1∶1,平均年龄(42.3±16.3)岁,发病时平均年龄(38.1±16.1)岁.结果 60例中单导管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确定起源于间隔部34例,游离壁26例.射频消融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7.4±3.6)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1.6%),总成功率为98.4%.结论 特发性RVOT频发VPC、VT间隔部起源多于游离壁.单导管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有效、安全.

  • 射频消融手术并发心包填塞9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超群;程明月;陈文苏;王志荣;李承宗

    目的 总结诊断和处理心脏射频消融手术并发心包填塞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7月至2016年5月在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时出现心包填塞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36例患者中共9例发生心包填塞,其中2例发生于手术结束后30~120 min,所有患者均出现血压下降、 胸闷症状,所有患者透视均可见心脏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7例患者左前斜位透视可见心影内缘透亮带,8例患者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其中2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 心包填塞发生时间不一、 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并及时行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心包填塞 射频消融
  • B超引导下射频微创自凝刀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骏达;马俊旗

    目的:探讨B超声引导射频微创自凝刀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B超引导射频微创自凝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月经周期和行经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行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月经周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射频微创自凝刀治疗子宫腺肌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 个案报道:三维适形消融治疗肝左叶胆管细胞癌1例

    作者:扈彩霞;郑加生;孙斌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是常见的两种肝脏肿瘤。不能切除的未经治疗的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差,尤其是发生门静脉受侵的患者。目前胆管细胞癌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肝恶性肿瘤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此,我们报道成功运用射频消融治疗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一例,该患者共计存活26个月。

  • 射频消融联合其他介入综合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作者:陈丽;应希慧;涂建飞;张登科;吴发宗;纪建松

    原发性肝癌(HCC)死亡率居全球第三位,而中国肝癌患者的年发病及死亡病例数均超过全球总数的50%.目前,手术仍是唯一有可能治愈HCC的首选方法,但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肝癌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介入微创治疗已成为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包括: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及体外高能聚焦超声波等.由于介入微创治疗方式多样,如何合理有序的联合应用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综述以射频消融为基础的各种介入综合技术手段联合应用治疗肝癌的新进展.

  • 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作者:李智;倪才方

    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医学史上第一次通过破坏滋养血管以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在肝癌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介入科的重要工作.40年来,TACE逐渐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本文就TACE的临床应用和新进展进行综述.

  • 经导管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研究进展

    作者:吕天石;邹英华

    多年来,我们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峰值,同时控制血压波动情况;但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尽管常规应用药物疗法,甚至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仍有近1/2患者的血压不能下降到推荐的理想水平[1-2]。我们注意到,长期药物应用所带来的如耐药性的产生、患者依从性的下降甚至生活习惯的改变等诸多因素,均可能造成药物疗法的疗效下降[3-4]。

  •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效果评价

    作者:宋晶晶;赵中伟;涂建飞;纪建松;高君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直径≥10 cm)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0月—2015年5月期间,经TAE序贯RFA治疗15例患者15个巨大肝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R FA治疗策略、消融相关并发症、完全消融率、消融灶直径变化及复发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RFA联合TAE治疗。TAE后血管瘤的平均直径从(13.0±2.2)cm缩小至(7.1±2.0)cm。RFA治疗后,14个血管瘤(93.3%)获得完全消融。RFA治疗后1个月,消融灶平均直径缩小至(6.1±2.0)cm;6个月后缩小至(4.9±1.6)cm。15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了6个消融相关并发症;根据Dindo–Clavien分级,均属轻微并发症(I级)。结论 RFA联合TAE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TA E可有效阻断血管瘤血供,使瘤体缩小,降低后续R FA治疗的难度,减少消融相关并发症。

  • 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袁宏军;刘凤永;李鑫;管阳;王茂强

    目的:评价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大肝癌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介入放射科住院治疗的孤立性大肝癌患者19例,行DynaCT扫描并选择3D iGuide技术引导射频针穿刺后实施RFA术,评价术后的技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全部操作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以疼痛为主,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影像学复查评估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2例.结论:3D iGuide穿刺技术在Dyna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中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为RFA治疗肝癌提供新的引导方法.

  • 地佐辛在肝癌射频消融中的镇痛效果研究

    作者:王运良;李智;闫乐乐;李明明;沈健;邹建伟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肌注哌替啶75 mg.B组术前肌注地佐辛0.1 mg/kg,术中静脉泵入地佐辛0.5 mg/kg·h.比较两组的RFA完成情况、术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28例、B组30例不间断完成RFA手术.术中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3.3±1.7 vs.5.9±1.4,P<0.05),术后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2.3±1.4 vs.4.6±1.3,P<0.05).B组满意度评分(1分:非常好、2分:好、3分:一般、4分:不好)分别为8、13、7、1例,A组分别为3、10、12、5例,B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者的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6.7%vs.16.7%,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镇痛可以保障肝癌RFA手术的完成,其效果优于哌替啶.

  • 心率减速力联合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振幅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作者:宋玮;闫文菊;张焕轶;郭忠秀;周发展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联合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因AF在我院住院并行首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56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36例,复发组20例。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DC值及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并进行比较,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别对DC值、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及二者联合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绘制,评价二者联合对AF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组患者DC值(5.89±1.00)ms高于未复发组(4.88±0.99)ms、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0.094±0.014)mV小于未复发组(0.109±0.018)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DC较术前明显下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C值大、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小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DC值、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预测AF术后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48,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二者联合预测AF术后复发曲线下面积为0.837,高于各自值(P<0.05)。结论 DC联合体表心电图V1导联f波平均振幅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预测价值。

  • 应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云

    目的 观察应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标测后,左侧旁路沿二尖瓣环寻找短的AV或VA间期进行消融治疗,右侧旁路在右房内沿三尖瓣环寻找短的AV或VA间期处消融治疗,双径路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准确定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

  • 胡氏冷循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作者:胡凤民;张文晶

    目的 胡氏①冷循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及应用.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子宫肌瘤胡氏冷循环介入治疗患者300例,肌瘤个数500枚,直径0.8~10 CM,在超声引导下先行盆腔注入介质将子宫隔离,然后将射频电极通过阴道、宫颈、宫腔自然腔道穿刺肌瘤内依次进行射频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3个月、6个月、1年以上等,治疗有效率100%,无穿孔及其他副作用.结论 胡氏冷循环介入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保留子宫,安全可靠,副作用小适应症广,疗效好,可重复的新微创新技术.

  •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滕凤芹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使用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实施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全部患者均执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120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有74例患者表示痊愈,总体的有效治疗率为96.67%.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良好,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作者:金美善

    目的:本文主要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进行对比,以便能够为日后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参照组采取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术后2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所需的时间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崔继红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观察组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同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射频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疗,疗效均显著,射频消融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秦海英;张燕妮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10例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各105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统计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肌瘤体积为(6.84±7.21)cm3,较术前有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短;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95%,以上指标间存在较大差距,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理想,能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吕昌玉;张文翠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变化程度、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疗效与射频消融相当,但安全性要更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125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效果分析

    作者:毛宇;杨秀彦;郭伟;黎明;张文华

    目的 探讨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未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NSCLC患者98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联合治疗组(n=45)和常规治疗组(n=53).联合治疗组采用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并于术后3个月配合使用化疗方案(培美曲赛+卡铂);常规治疗组直接使用化疗方案(培美曲赛+卡铂).术后1周和1、3、6、12个月复查增强CT明确临床疗效.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特异性模块(EORQLQ—LCl3中文版)、肺癌患者的总生存质量评价表和生存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复查增强CT,可见病灶部位于术后1个月开始强化逐渐减弱,3~6个月出现125 I粒子位置缓慢聚集,病灶逐步固化坏死,形成空洞,去血管征象和凝固性坏死明显.随访7~24个月,联合治疗组生存率88.9%,常规治疗组生存率49.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ORQLQ—LCl3和总生存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ORQLQ—LCl3和总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在EORQLQ—LCl3评分及总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8.4±5.8)个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的(10.9±4.2)个月(t=5.763,P<0.05).结论 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同时125 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实时测温射频消融治疗与化疗有机结合,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 评价射频消融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雪峰;宋小雨;吕宁;朱智勇;陈宜政;张冬玲;潘新民

    目的 分析评价射频消融在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保脾术治疗;观察组采用RFA辅助下保脾手术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不同的保脾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保脾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RFA辅助下保脾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保脾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4037 条记录 199/202 页 « 12...19419519619719819920020120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